GB/T 18046-2008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

GB/T 18046-2008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水泥
  • 混凝土
  • 礦渣粉
  • GB/T 18046-2008
  • 粒化高爐礦渣
  • 建築材料
  • 粉末材料
  • 標準
  • 規範
  • 工業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電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未知
ISBN:GBT180462008
商品編碼:10066696467
齣版時間:2015-11-13

具體描述


GB/T 18046-2008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
            定價 16.00
齣版社
版次
齣版時間
開本
作者
裝幀
頁數
字數
ISBN編碼 GB/T 18046-2008

內容介紹

由於標準種類過多,上架難免會齣錯,商品規範請以書名為準,圖片以實物為準。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 引言 水泥和混凝土作為當今世界最廣泛使用的建築材料,其性能的不斷提升和生産過程的綠色化一直是行業發展的核心目標。隨著資源日益枯竭和環境保護壓力的增大,尋求可持續的建築材料替代品或高性能摻閤料已成為必然趨勢。粒化高爐礦渣粉(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GGBS)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副産品,憑藉其優異的膠凝性能和環境效益,在水泥和混凝土領域獲得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物理化學特性、在水泥生産中的應用技術、在混凝土中的摻入對各項性能的影響,並結閤國內外研究進展和工程實踐,提齣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水泥和混凝土中應用的技術指南與發展前景。本書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力求為從事水泥、混凝土生産、工程建設、材料研發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份詳實的參考資料。 第一章 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生産與特性 本章將詳細介紹粒化高爐礦渣粉的來源、生産工藝及其關鍵的物理化學特性,為後續的應用研究奠定基礎。 1.1 高爐礦渣的形成與組成 高爐煉鐵過程中産生的熔渣,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鎂等。 礦渣的化學成分與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等原料以及冶煉工藝參數密切相關,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和工藝性差異。 討論礦渣的基本化學模數(如CaO/SiO2, CaO+MgO/SiO2, SiO2/Al2O3等)對後續水硬性的影響。 1.2 粒化高爐礦渣的生産工藝 水淬法(Granulation): 詳細介紹水淬過程,包括熔融礦渣的導齣、急冷介質(水)的選擇與應用、冷卻效果對礦渣玻璃體狀態的影響。 其他粒化方法: 簡要介紹風淬法等其他可能的粒化方式,並對比其優缺點。 礦渣粉的粉磨: 介紹粒化礦渣的粉磨設備(如球磨機、立磨等)和工藝參數,以及對最終礦渣粉細度的要求。 1.3 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物理化學特性 細度(比錶麵積): 測量方法(如Blaine法)及對礦渣粉活性的影響。細度對水泥漿體流動性、早期強度、後期強度及耐久性的影響。 玻璃體含量: 礦渣的玻璃體含量是其膠凝活性的關鍵。介紹X射綫衍射(XRD)等分析方法,以及玻璃體含量過低或過高可能帶來的問題。 化學成分: 詳細分析CaO、SiO2、Al2O3、MgO、Fe2O3、TiO2、S等元素的含量範圍及其對活性的影響。 活性度(膠凝性): 介紹測定礦渣粉活性的方法,如ASTM C989等標準方法,以及活性的評估指標。闡述礦渣粉的潛在水硬性(latent hydraulic activity),需要活化劑(如Ca(OH)2、水泥熟料)的參與纔能發生水化反應。 堆積密度、粒度分布、吸水率等物理參數。 環境友好性: 討論礦渣粉的生産過程減少瞭水泥熟料的消耗,降低瞭CO2排放;礦渣粉本身不含有害物質,符閤綠色建材標準。 第二章 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水泥生産中的應用 本章重點闡述粒化高爐礦渣粉作為水泥摻閤料在水泥生産中的作用、應用技術以及對水泥性能的影響。 2.1 粒化高爐礦渣粉作為水泥混閤材 水泥標準的要求: 介紹GB 175《水泥》和GB/T 18046《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等國傢標準中對礦渣粉作為水泥混閤材的各項技術指標要求,如活性度、細度、雜質含量等。 不同類型礦渣水泥的性能: 詳細介紹礦渣矽酸鹽水泥(P.O.42.5R/SR, P.O.52.5R/SR等)、復閤礦渣水泥(P.C.32.5R/SR等)的成分組成、生産工藝特點及性能特點。 2.2 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水泥中的摻入對性能的影響 早期強度: 礦渣粉摻量對水泥早期強度的影響,通常會降低早期強度,但通過調整粉磨細度和活化劑等可以彌補。 後期強度: 礦渣粉的水化反應持續進行,後期強度增長顯著,能有效提高水泥的長期強度。 水化熱: 礦渣粉摻量越高,水泥的早期水化熱越低,有利於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裂縫。 耐久性: 抗硫酸鹽侵蝕能力: 礦渣粉消耗水泥水化産生的氫氧化鈣,降低瞭混凝土中OH-的濃度,抑製瞭鈣礬石的生成,從而顯著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鹽侵蝕能力。 抗氯離子侵蝕能力: 礦渣粉能吸附部分氯離子,並可能與水泥水化産物發生反應,降低瞭混凝土的滲透性,從而提高其抗氯離子滲透能力,延長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 抗堿骨料反應(ASR): 礦渣粉中活性Al2O3和SiO2可以消耗骨料中的堿,或者形成不易膨脹的凝膠,有效抑製或延緩堿骨料反應。 體積穩定性: 礦渣粉對水泥凝結時間的影響,提高體積穩定性。 水化産物: 礦渣粉參與水化反應,生成C-S-H凝膠、水化鋁酸鈣等,改變瞭水泥石的微觀結構,使其更緻密。 2.3 礦渣水泥的生産技術要點 摻量控製: 根據所需水泥強度等級、性能要求及原料特性,確定閤理的礦渣粉摻量。 粉磨工藝: 優化球磨或立磨的粉磨工藝,保證礦渣粉與水泥熟料的良好混閤和均勻度。 質量控製: 對礦渣粉的進廠檢驗、生産過程中的摻量監測、水泥齣廠的質量檢測進行嚴格控製。 儲存與運輸: 礦渣粉的儲存環境要求,防止受潮失效。 第三章 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混凝土中的應用 本章將深入探討粒化高爐礦渣粉直接作為混凝土摻閤料時,對混凝土工作性、力學性能、耐久性能以及特殊混凝土應用的影響。 3.1 粒化高爐礦渣粉作為混凝土摻閤料的優勢 綠色建材: 減少水泥使用量,降低CO2排放,節約自然資源。 提高耐久性: 顯著改善混凝土的抗侵蝕能力,延長結構服役壽命。 改善工作性: 細小的礦渣粉顆粒能起到“滾珠效應”,在一定摻量範圍內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過高摻量可能導緻粘聚性過大。 降低水化熱: 適用於大體積混凝土工程。 3.2 粒化高爐礦渣粉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工作性: 和易性、流動性: 適量摻入礦渣粉可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使其更易於泵送和施工。 凝結時間: 礦渣粉對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有一定延緩作用,尤其是在低溫環境下,需注意適時調整。 力學性能: 抗壓強度: 早期強度通常略低於相同標號的純水泥混凝土,但後期強度增長迅速,中後期強度甚至高於純水泥混凝土。 抗摺強度、抗拉強度: 變化規律與抗壓強度類似。 彈性模量: 適量摻入礦渣粉可能導緻彈性模量略有下降,但對結構承載力影響不大。 耐久性能: 抗滲透性: 礦渣粉的水化填充瞭水泥石的孔隙,形成瞭更為緻密的微觀結構,顯著降低瞭混凝土的滲透係數。 抗氯離子滲透: 與在水泥中應用的效果類似,能夠有效提高混凝土抵抗氯離子侵蝕的能力,保護鋼筋免受銹蝕。 抗硫酸鹽侵蝕: 顯著提升瞭混凝土抵抗硫酸鹽侵蝕的能力,適用於海洋、汙水處理廠、地下工程等環境。 抗堿骨料反應(ASR): 有效減緩或抑製堿骨料反應,保障混凝土結構的長期穩定性。 凍融循環抵抗能力: 經過適當的摻量和配閤比設計,礦渣粉摻量對混凝土的抗凍融性能影響不一,有時甚至能有所改善。 收縮徐變: 礦渣粉的摻入可能對混凝土的乾縮和自收縮性能有一定影響,需根據工程需求進行優化。 3.3 粒化高爐礦渣粉在不同類型混凝土中的應用 普通混凝土: 適用於各種建築結構。 高強混凝土: 通過閤理的配閤比設計,可以獲得高性能高強混凝土。 大體積混凝土: 顯著降低水化熱,有效控製溫升,防止裂縫産生。 海洋工程混凝土: 優異的抗氯離子和抗硫酸鹽侵蝕能力,特彆適用於海港、海岸工程。 自密實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等特種混凝土。 3.4 礦渣混凝土的配閤比設計與施工要點 配閤比設計原則: 考慮礦渣粉的摻量、細度、活性度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以及工作性、耐久性等綜閤性能要求。 摻量選擇: 常見的摻量範圍,根據具體需求進行優化。 外加劑的應用: 針對礦渣粉對凝結時間、流動性的影響,閤理選用外加劑(如減水劑、早強劑、引氣劑等)。 施工注意事項: 針對礦渣粉混凝土凝結時間延緩的特點,優化施工順序和養護措施。 第四章 粒化高爐礦渣粉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本章將梳理粒化高爐礦渣粉在全球及國內的應用現狀,探討其未來發展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展望其發展趨勢。 4.1 國內外粒化高爐礦渣粉應用現狀 全球市場概況: 發達國傢(如歐洲、北美)對礦渣粉的應用較為成熟,摻量和應用範圍廣泛。 中國市場現狀: 隨著環保政策的推動和技術的進步,中國礦渣粉的應用逐漸普及,但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主要應用領域: 水泥生産、普通混凝土、特種混凝土、路橋工程、水利工程等。 4.2 粒化高爐礦渣粉發展麵臨的挑戰 礦渣資源分布不均: 鋼鐵産能分布與建材市場需求可能存在錯配。 産品質量穩定性: 礦渣成分波動性可能導緻産品質量不穩定,需要嚴格的質量控製。 市場認知與接受度: 部分用戶對礦渣粉性能的瞭解不夠深入,對使用存在顧慮。 技術推廣與標準化: 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標準,推廣應用技術。 運輸成本: 礦渣粉屬於大宗散料,運輸成本占比較大。 4.3 粒化高爐礦渣粉的未來發展趨勢 高性能化: 開發具有更高活性、更優異性能的礦渣粉産品。 精細化應用: 針對不同工程需求,開發定製化的礦渣粉應用方案。 綠色低碳: 進一步突齣其在減少碳排放、實現建築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智能化生産: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礦渣粉的生産、質量控製和應用技術。 復閤化利用: 與其他新型摻閤料或再生材料結閤,拓展應用領域。 標準體係完善: 推動相關標準的更新與完善,為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結論 粒化高爐礦渣粉作為一種重要的工業副産品,在水泥和混凝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書係統地介紹瞭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生産、特性、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以及其對材料性能的影響。通過對國內外應用現狀的分析,本書也展望瞭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深入理解和閤理應用粒化高爐礦渣粉,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水泥和混凝土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能夠為推動建材行業的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做齣重要貢獻。本書希望能夠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生産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共同促進粒化高爐礦渣粉在建築材料領域的健康發展。

用戶評價

評分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夠從中獲得寶貴的技術指導和實操經驗。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讓我感到非常失望。它並沒有深入解讀標準本身,而是花瞭很多篇幅去介紹一些非常基礎和寬泛的背景知識,比如水泥的分類、混凝土的基本組成、以及礦渣的物理化學性質等,這些內容在我看來,對於理解和應用一個具體的國傢標準來說,並非最核心的部分。我真正需要的是關於如何依據GB/T 18046-2008標準來評估和使用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具體方法和技術要點,例如,標準的具體檢測項目有哪些?這些檢測結果如何影響其在水泥或混凝土中的應用?書中對此類問題的解答非常膚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指導。在涉及實際應用的部分,書中也僅僅是籠統地提及瞭一些優點,比如“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水化熱”等,但對於具體的摻量控製、配閤比設計、以及在不同工程環境下的適用性等關鍵問題,卻幾乎沒有涉及。我希望能夠瞭解到,如何根據標準來判斷一種粒化高爐礦渣粉是否適閤用於某個特定的工程項目,以及如何科學閤理地進行摻量設計,以發揮其最佳性能,但書中對此類問題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實用的指導。這本書的內容更像是一個“概述”,而非一個“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安排顯得有些雜亂,並且未能準確地聚焦於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這一核心主題。雖然書名直接指明瞭這一點,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大量的篇幅被用於介紹一些與標準直接關聯不大的內容,例如,詳細闡述瞭高爐煉鐵的工藝流程,以及礦渣的化學成分分析方法,但這些信息在幫助我理解如何應用標準方麵,作用甚微。我期待的是能夠深入瞭解GB/T 18046-2008標準對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具體要求,比如其物理性能指標(如細度、比錶麵積)、化學成分限製(如堿含量、硫含量)、以及其活性性能的評定標準。然而,書中對這些關鍵的技術指標,隻是點到為止,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在實際應用層麵,這本書也沒有提供任何具有指導性的內容。例如,在水泥生産中,如何根據標準來控製粒化高爐礦渣粉的質量?在混凝土配製中,如何根據礦渣粉的性能來調整水泥用量、骨料級配以及外加劑的選擇?這些在實際工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書中均未給齣明確的答案。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科普讀物,而不是一本指導如何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的專業技術書籍。

評分

從這本書的標題來看,我本期望能獲得一份關於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中應用的詳盡技術指南。然而,翻閱全書,我發現其內容與我的預期相去甚遠。書中並沒有對標準中的各項具體條款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更沒有提供詳細的實驗方法和案例研究來佐證。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與標準核心內容關聯性不強的背景知識,比如對高爐煉鐵過程的冗長描述,對礦渣物理化學性質的籠統介紹,以及一些關於建築材料發展史的泛泛而談。我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理解如何根據GB/T 18046-2008標準來科學地選用和使用粒化高爐礦渣粉,比如,如何評估礦渣粉的活性,如何確定其在水泥中的摻量,以及在混凝土配製中,它對強度、耐久性等方麵的影響有多大。書中對這些實際操作層麵的關鍵信息,幾乎是一筆帶過,未能提供任何具有指導意義的參數或建議。這使得我即使讀完這本書,也無法將其應用於實際的工程實踐中。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簡介”,而非一本能夠指導讀者如何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的“操作手冊”。

評分

我帶著對GB/T 18046-2008標準應用的濃厚興趣購買瞭這本書,希望能夠深入瞭解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實際應用技巧和技術要求。然而,閱讀下來,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與我的預期相去甚遠。它並沒有像一本技術標準應用指南那樣,對標準中的各項條款進行詳細的解析,也沒有提供具體的實驗步驟或案例分析來佐證。相反,書中大量的篇幅被用來介紹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産生曆史、物理化學特性,以及一些非常寬泛的、甚至有些陳舊的混凝土理論。例如,它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在描述礦渣的形成機理,以及不同國傢對礦渣利用的一些宏觀政策,這些信息固然能提供一些背景知識,但對於我這樣需要掌握具體應用技能的讀者來說,顯得非常“虛”。更讓我感到失望的是,在關於如何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來指導實際操作方麵,書中幾乎是一片空白。我試圖尋找關於如何根據標準要求對粒化高爐礦渣粉進行質量檢驗的具體方法,以及在設計混凝土配閤比時,如何根據標準中關於礦渣粉性能的要求來確定摻量和調整其他組分的比例,但這些關鍵信息在書中卻難以尋覓。書中對於粒化高爐礦渣粉在不同類型混凝土中的應用效果,也隻是進行瞭一些非常籠統的描述,並沒有給齣任何具有指導意義的具體參數或建議。這本書更像是一篇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介紹性文章”,而非一本能夠指導實際操作的“技術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安排,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到非常碎片化,也無法形成一個連貫的理解。雖然書名明確指齣是關於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但書中大部分篇幅似乎都在講述與該標準直接關聯不大的背景信息。比如,它會詳細介紹高爐煉鐵的過程,以及礦渣是如何形成的,並且延伸到全球範圍內礦渣利用的概況。這些內容雖然有趣,但對於理解如何具體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來評估和使用粒化高爐礦渣粉,卻起不到實質性的幫助。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關於標準具體條款的細緻解讀,例如,標準中對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活性”是如何定義的?它的檢測方法是什麼?不同“活性”等級的礦渣粉,對混凝土的性能究竟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書中對於這些關鍵問題,隻是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論證。在討論到實際應用時,書中也隻是籠統地提到瞭“提高混凝土強度”、“改善耐久性”等概括性的優點,卻沒有提供具體的指導,比如在配製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時,粒化高爐礦渣粉的最佳摻量應該是多少?它與普通矽酸鹽水泥的配比有什麼講究?在寒冷地區或需要抗腐蝕的工程中,又應該如何調整摻量以達到最佳效果?這些在實際工程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書中均未給齣明確的答案。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百科全書的目錄,卻缺失瞭其中詳盡的內容。

評分

對於一本以國傢標準為主題的書籍,我本期望能從中獲得嚴謹、細緻的技術指導。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令我感到十分睏惑和失望。它似乎更像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非一本深入探討標準的專業書籍。在關於GB/T 18046-2008標準的部分,書中對於標準中提齣的各項技術要求,比如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化學成分限製、物理性能指標(如比錶麵積、細度模數、密度等)的範圍,以及其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摻量建議等,都沒有進行任何深入的闡述。我嘗試尋找關於如何進行這些指標的檢測和驗證的方法,例如,當礦渣粉的細度不符閤要求時,應該如何調整生産工藝?當其活性不足時,又該如何進行評估和改進?書中對此類實際操作層麵的問題,幾乎是隻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與標準本身關聯性不強的、較為寬泛的討論。比如,它花瞭大量篇幅介紹水泥和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甚至涉及到瞭建築材料的發展史,這些內容對於理解標準的應用場景固然有一定幫助,但卻大大稀釋瞭標準本身的價值。當我試圖尋找關於標準實施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時,書中也未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由於礦渣粉的來源和生産批次不同,其性能可能會存在波動,那麼標準是如何應對這種波動的?是否有相應的質量控製措施被提及?答案是否定的。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引言”,而非“正文”,它僅僅勾勒齣瞭一個大概的輪廓,卻在最需要細節和指導的地方留下瞭大片的空白。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大失所望的書。本來以為它能為我提供關於GB/T 18046-2008標準中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水泥和混凝土中應用的深入見解,畢竟書名直接點明瞭這個主題。然而,通讀全書,我卻找不到任何關於標準的具體條文解讀、實驗方法詳解、或是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書中充斥著大量籠統的、概念性的闡述,仿佛是為瞭湊字數而強行填充的背景知識,卻對核心內容避而不談。例如,它花瞭洋洋灑灑幾百字來介紹高爐礦渣的起源和曆史,卻對如何根據GB/T 18046-2008標準來判定礦渣粉的性能指標,比如其活性、細度、含水量等,卻隻有寥寥數語的提及,且語焉不詳。對於書中齣現的術語,比如“活性指數”、“火山灰活性”等,也隻是簡單地給齣定義,卻沒有提供任何關於如何測定這些指標的方法,以及這些指標如何影響最終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關聯性。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在討論粒化高爐礦渣粉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時,書中僅僅是泛泛地談論瞭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水化熱等優點,但對於具體的摻量範圍、與水泥的配閤比、以及在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中的適用性等關鍵技術參數,卻完全沒有涉及。這使得我即使讀完瞭全書,也無法將其與實際的工程應用聯係起來,更不用說指導我的實際工作瞭。這本書的齣版,與其說是對GB/T 18046-2008標準的解讀,不如說是一次對讀者時間和期望的誤導。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和應用標準的實用指南,而得到的卻是一本內容空洞、脫離實際的“理論”書籍。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獲得關於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應用方麵的詳細指導。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讓我感到非常不盡如人意。它並沒有深入地剖析標準的核心內容,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介紹一些寬泛的、與標準直接關聯度不高的背景信息,比如礦渣的起源、工業發展的曆程等。這些內容雖然能提供一定的宏觀視野,但對於我這種需要掌握具體應用技術的人來說,顯得過於“理論化”和“泛泛而談”。我期望書中能詳細解釋GB/T 18046-2008標準中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各項技術要求,例如,其細度、活性、含水量等指標的判定標準是什麼?這些指標的檢測方法有哪些?以及這些指標的優劣如何影響其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實際性能?然而,書中對這些關鍵的技術細節,隻是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闡述。在實際應用方麵,這本書也未能提供多少有價值的信息。我希望能瞭解到,如何根據標準來設計和優化水泥、混凝土的配閤比,如何確定閤理的摻量,以及在不同工程條件下的應用注意事項。但書中對於這些實際操作層麵的指導,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科普讀物,而非一本指導如何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的實用技術書籍。

評分

作為一名希望深入瞭解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中應用的技術人員,我懷著極大的期待閱讀瞭這本書。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讓我感到非常失望,它未能提供我所期望的深度和實用性。書中大量篇幅花費在介紹粒化高爐礦渣粉的背景知識,比如其形成過程、發展曆史,甚至是一些宏觀的經濟效益分析,這些內容雖然有其價值,但卻大大稀釋瞭標準本身的應用指導意義。我真正需要的是對GB/T 18046-2008標準條文的詳細解讀,例如,標準中對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各項性能指標是如何規定的?這些指標的檢測方法是什麼?並且,這些指標如何影響其在水泥中的摻閤性能以及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效果?書中對這些關鍵技術問題,隻是淺嘗輒止,未能給齣深入的分析和論證。在實際應用方麵,書中也顯得相當薄弱。我期待能夠瞭解到,如何根據標準來優化混凝土配閤比,如何選擇閤適的摻量,以及在不同氣候條件或特殊工程環境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然而,書中對於這些實際操作層麵的指導,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本書更像是一篇對粒化高爐礦渣粉的“介紹性綜述”,而非一本指導讀者如何具體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的“實踐手冊”。

評分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它明確標示瞭GB/T 18046-2008標準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這正是我在工作中急需瞭解的內容。然而,這本書的實際內容卻讓我倍感失望。書中並未提供對該標準的細緻解讀,例如,標準中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哪些性能指標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指標的檢測方法有哪些?以及這些指標的具體數值範圍是如何影響其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應用效果的?書中對這些核心技術問題,幾乎沒有深入探討。相反,它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介紹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産生背景、曆史發展,以及一些非常籠統的、非技術性的優缺點論述。在實際應用方麵,書中也顯得十分薄弱。我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根據標準來設計混凝土配閤比,如何確定礦渣粉的最佳摻量,以及在不同工程環境下,如何應對可能齣現的技術難題。然而,書中對於這些關鍵的、實操性的指導,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關於“粒化高爐礦渣粉”的“科普文章匯編”,而非一本能夠真正指導讀者如何理解和應用GB/T 18046-2008標準的“技術專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