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37.00
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
作 者
本书编委会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规 格
32开,133页
出版日期
201511
书 号
1551232637
征 订 号
标准号/图集号
NB35047-2015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烈度为Ⅵ、Ⅶ、Ⅷ、Ⅸ度的1、2、3级的碾压式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水闸、水工地下结构、进水塔、水电站压力钢管和地面厂房、渡槽、升船机等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代替DL 5073-2000)2015-9-1实施。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场地、地基和边坡
5 地震作用和抗震计算
6 土石坝
7 重力坝
.......
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符合一本工程规范的严谨要求。作为一名从事水工结构施工的工程师,我更关心的是规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NB 35047-2015 的发布,是否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抗震措施的实施有更明确的要求和更精细化的工艺指导?例如,在接缝处理、锚固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方面,新规范是否对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抗震支架、减隔震装置等新型抗震技术的应用指导。新规范是否对其适用范围、设计原则、安装工艺以及质量验收标准给出了清晰的说明?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基条件,例如软土、液化土等,新规范在基础加固和抗震设计方面是否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施工图示例、工艺流程说明以及质量检查要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规范的要求,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真正实现抗震设计的预期目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外观。作为一名致力于水电工程安全研究的学者,我关注的是规范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展。NB 35047-2015 取代DL5073-2000,这本身就意味着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论的革新。我非常想知道,新规范在地震作用的模拟和荷载的选取方面,是否有引入更先进的地震动合成技术,例如基于场地地震学特征的地震波选取方法,以及对不同地震动特性(如持续时间、频率内容、非平稳性等)的考虑是否更加充分?对于不同重要等级的水工建筑物,以及位于不同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地震作用的选取标准和安全系数的取值是否有所调整?此外,在结构构件的抗震强度和延性设计方面,新规范是否采纳了最新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研究成果,例如对混凝土、钢筋、土体等材料在强震作用下的性能退化行为是否有更深入的探讨和更精确的建模?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和充分的试验数据支持,帮助我们理解新规范的科学内涵,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风格简洁,内容专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水工结构设计研究者,我一直关注着规范的更新,因为这代表着行业前沿的技术发展。NB 35047-2015 取代DL5073-2000,意味着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进步。我非常期待书中在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上的革新。新规范是否引入了更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例如在考虑结构非线性、阻尼效应、以及与地基和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是否有更详细和更准确的计算模型?对于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分析,如坝体、闸门、输水建筑物等,新规范是否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分析手段和计算参数?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对一些复杂工况,如溃坝洪水与地震联合作用、极端地震事件下的结构响应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提供了相应的分析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推导、详细的算法描述,并辅以典型算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规范在结构动力分析方面的新进展。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内容的丰富性所吸引。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多次水工建筑物抗震鉴定的技术人员,我深知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潜在的地震风险时。NB 35047-2015 的更新,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先进的设计依据。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抗震性能评估和薄弱环节识别的内容。新规范是否对水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更新,例如在损伤机理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以及拟静力法和动力时程分析的应用方面,是否有更明确的指导和更推荐的方法?对于一些老旧的水工建筑物,如何根据新规范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提出有效的加固改造方案?书中是否提供了详细的鉴定流程、评估指标和加固技术指南?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阐述这些内容,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规范在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方面的应用,从而为保障水工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的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NB 35047-2015 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更科学、更严谨的抗震设计依据。我迫切想知道,新规范在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方面是否有更明确的要求。例如,在混凝土施工、钢筋绑扎、模板支撑、以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新规范是否对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抗震构件的尺寸、配筋、接头构造等细节要求。新规范是否对这些关键设计参数的选取和施工工艺的实施有更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此外,对于工程完工后的抗震性能监测和评估,新规范是否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检测规程和监测方案示例,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质量监督职责,确保水电工程的抗震安全。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在西南地区从事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对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NB 35047-2015 的发布,意味着我们有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标准。我特别想了解新规范在考虑区域性地震特征方面是否有所突破。例如,对于该地区特有的地震动特性,如远场慢速破裂地震动、近场强震动等,新规范是否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地震动参数选取方法和分析模型?在场地土动力特性分析方面,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岩土体性质,例如对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等不利因素的处置是否有更详细的规定?此外,针对高拱坝、碾压混凝土坝等典型建筑物,新规范在抗震设计和复核方面是否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流程、场地地震动参数选取指南,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规范,提高工程的抗震安全水平。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作为一本规范性文件,它承载着保障水电工程安全运行的重任。从目录上看,新规范 NB 35047-2015 涵盖了从一般规定到具体建筑物类型,再到抗震措施和监测等多个方面,结构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地震风险评估和地震动参数确定的章节。在地震区划、地震动参数取值以及场地土动力特性分析方面,新规范是否采纳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例如,对于不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应用,是否有更详细的指导?场地土动力特性的分类标准和参数选取方法是否有所优化,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场地响应?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足够详实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让我能够准确地评估潜在的地震影响。此外,对于水工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评估,新规范是否引入了更先进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以及损伤累积的评估机制?这些都是决定工程安全的关键因素。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内容,并辅以具体的计算示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规范的要求,从而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和严谨性。作为一名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正努力学习和掌握水工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规范。NB 35047-2015 的更新,为我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学习材料。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抗震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阐述。新规范是否对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结构动力响应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对于静力法、拟静力法、以及动力时程分析等抗震设计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否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插图、图表和公式推导,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如水库大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工程等,新规范在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上是否有针对性的讲解?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学习路线图,以及丰富的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我扎实掌握新规范的知识体系,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翻开这本书,一股严谨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在水工结构领域耕耘多年的设计人员,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动态和规范更新。NB 35047-2015 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水电工程抗震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迫切地想了解新规范在水工建筑物本体抗震性能分析方面的突破。在动力响应分析方面,新规范是否对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比如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材料非线性参数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定等方面是否有更精细化的规定?对于高坝、碾压坝、土石坝等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分析,新规范是否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分析手段和计算模型?特别是一些复杂结构,如大跨度闸门、启闭机结构、以及各种附属建筑物,它们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如何进行准确评估,新规范是否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推导和清晰的计算步骤,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说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规范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设计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首先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严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在水电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此次的规范更新,从DL5073-2000到NB 35047-2015,本身就意味着技术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我迫切地想知道,新规范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深化和改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曾经在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情况,是否有了更明确、更具指导性的条文。我非常关注新规范是否引入了更先进的计算模型,例如在地震动参数的选取上,是否有更精细化的区域划分和更符合实际的场地土动力特性分析方法。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比如高坝、碾压混凝土坝、面板堆石坝等,新规范在抗震复核和设计方法上是否有所调整?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它们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是否得到了更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工程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规范,从而提升水电工程的抗震安全水平。同时,我也希望新规范能够对一些关键的设计参数,如地震波的选取、弹塑性分析的边界条件、以及结构损伤的评估标准等方面,给出更清晰的指导,减少工程实践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评分配送快。。。
评分11223345878999
评分考试必备
评分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
评分货已收到,活动价格给力。
评分不错
评分质量非常的好,是正版的规范
评分不错的标准
评分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很好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