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先生论断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梁启超《屈原研究》,1 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在梦登燕子楼后,曾填了一首《永遇乐》词,在词末,他感叹:“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愁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他没有料错,今天的我们,在面对他曾经留下过足迹的赤壁、黄楼、苏堤等景观时,真的会这么感叹一句:922年11月3日南京东南大学文哲学会讲演,刊1922年11月18日《晨报副镌》。]这句话并非过分夸张。在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中,除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政治哲学外,就以华美雅致的抒情文学为胜。与西方注重叙事文学的传统不同,中国传统的历史叙事非常发达,较早地与文学划出了界限,向严谨的史著靠近。而作为通俗叙事文学的小说、戏曲,不但成就相对较低,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占据主流地位,普遍不为士大夫阶层所重视。
评分还不错,京东速度很快。值得买。论文集。
评分本书所载的十三篇论文,从不同人物的传记、著作和历史评价的述析中,显示出宋末至清初儒者或受儒学影响者的一些学术、文化理念和理想。各篇论文曾先后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影响广泛,特此汇成一本精选。
评分朱鸿林,1950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惠来。香港珠海书院中国文史学系、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系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学组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中研院”史语所兼任研究员、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Asia Major学报编委。曾获选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驻院学人,香港中文大学颁予校长模范教学奖。专门研究领域为明史及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著有Calligraphy and theEast Asian Book、《明儒学案点校释误》(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91)、《明人著作与生平发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等书及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评分是書為朱鴻林先生關於宋、元、明三朝儒學史的論文集成,作者研究思想史關注版本、社會史方面的討論,立足理學發展大勢,發論多有獨見,予人詳實、可信之感,為研究理學史值得一讀的精品著作!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书中所论,颇有启发。
评分好书
评分书中所论,颇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