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碑帖法书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

历代碑帖法书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法书
  • 篆刻
  • 中国书法
  • 古代书法
  • 虢季子白盘铭文
  • 散氏盘
  • 铭文
  • 金石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113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7320
品牌:文物出版社(Cultural Relics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1999-01-01
页数: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西周厉王(公元前九世纪)时青铜器,传清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此器初归扬州徐氏,继归扬州洪氏,嘉庆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年)由两江总督阿林保购以入贡,后传毁于兵火,一九二四年清内务府清查养心殿,复得于库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盘圆形,为盥洗的水器,通高二○?六、径五四?六厘米,重二○公斤。盘为浅腹、有双耳、高圈足,腹部饰龙纹,圈足饰兽面纹。此器铭文铸于盘内底,计十八行半,三百五十字。其内容涉及西周厉王时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土地纷争,矢氏应划给散氏的土地经纬。铭文中明确记录了割地让土的四方所至疆界范围,以及双方到场当事者等等,具有土地交割契约文书证明的意义。散氏盘铭文不仅以篇长及重要的史料价值而著称,同时从盘铭书体中可以看到西周晚期青铜器铭字体已趋于规范。商周青铜器铭文早期书体雄峻姿肆、疏放自由,发展到了晚期,铜器铭文的书体由松散复归端正,成为书写便捷的成熟金文。

前言/序言


书名:秦汉简牍书法艺术探微 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挖掘秦汉时期简牍书法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精髓与演变历程。不同于在绢帛或纸张上留下的墨迹,简牍以竹木为载体,其书写工具、书写环境以及载体本身的物理特性,共同塑造了一种古朴、遒劲、率真的书风。本书力求通过对大量出土简牍实物资料的细致考察与系统梳理,全面展现秦汉简牍书法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全书内容涵盖了秦汉简牍书法的起源、发展、风格流变及技术特征等多个维度,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对这一时期的书法实践做出深入的阐释。 第一部分:秦汉简牍的载体与时代背景 在文字载体尚未完全定型、纸张尚未普及的秦汉时期,简牍作为官方文书、私人信件乃至学塾教材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部分将首先介绍简牍的制作工艺——从竹材或木材的选取、劈制、烤炙(汗青处理)到编联成册的完整过程。这些制作过程直接影响了书写时的触感与墨色的渗透,是理解其独特书风的基础。 同时,我们将回顾秦汉时期社会结构与文字制度的变迁。秦代的“书同文”政策对字体规范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这种规范在简牍这种日常、快速的书写实践中,是如何被灵活运用和演变,形成具有地方色彩和个人风格的“隶变”前后的过渡性书风,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我们会对比同一时期出土于不同地域(如云梦睡虎地、张家山、居延等地)的简牍,分析地域间的书写差异。 第二部分:隶书的成熟与简牍书法的风格特征 简牍书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集中体现在隶书的成熟与定型上。本书将重点分析简牍隶书的笔画特征,包括横平竖直的结构趋势、波磔的初步萌芽与成熟运用,以及“蚕头燕尾”等标志性特征在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别。 我们不仅仅关注宏观的风格定论,更深入到微观的笔法层面。例如,简牍书写过程中,由于竹木纤维的阻力较大,书写者往往需要更侧锋入笔,行笔速度较快,这导致了笔画边缘常出现飞白或毛刺感,这些“不完美”恰恰构成了简牍书法的独特美学价值。 本书收录了大量精选的高清简牍拓片及摹本,重点剖析以下几类典型书风: 1. 官方档案类: 以具有明确时间、地点和责任人记录的律令、户籍、奏牍等为主,体现出规范化、严谨性,是秦隶向汉隶过渡的标尺。 2. 私人书信类(尺牍): 这类墨迹最为生动,往往情感外露,笔势连带性强,是研究汉代草书和行书雏形的宝贵资料。书写者在紧急或熟稔状态下,字形结构趋于简化、连笔增多,展现了极高的书写效率和艺术创造力。 3. 学习与校勘类: 许多简牍是用于抄写经典、练习文字的“草稿”,它们的特点是结构尚未完全定型,笔画之间保留了较多篆书的意味,是探究文字演变脉络的活化石。 第三部分:技术探究与艺术审美 成功的简牍书法不仅依赖于书写技巧,还与所使用的书写工具——毛笔和墨汁的特性密不可分。 我们将探讨秦汉时期毛笔的制作材料(如兔毫、羊毫)及其对书写效果的影响。简牍书写时,受制于竹木表面的吸水性,墨色容易洇散,因此对墨汁的浓稠度要求较高。本书会分析当时墨锭的成分和制备工艺,并结合墨迹的干湿程度,分析书写者如何通过控制笔端含墨量来应对载体的限制。 在审美层面,本书提出“拙朴之美”的观点。简牍书法很少追求工整对称,其美感源于书写行为本身的即时性和对书写载体局限性的适应。其字形多扁方,结构错落有致,线条简练有力,蕴含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和雄健的士人气质。通过对“侧笔取势”和“方笔内敛”的深入分析,揭示这种朴素形式如何孕育出后世魏晋风度的滥觞。 第四部分: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秦汉简牍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直接促成了魏晋楷书的产生和成熟。隶书的“一波三折”为楷书的方正奠定了笔法基础,而尺牍中的连带与快速书写,则为行书的便捷性提供了直接的范式。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简牍书法的成就置于整个书法发展史的坐标系中进行定位,论证其在艺术价值上绝不亚于成熟的纸本隶书(如《曹全碑》、《乙瑛碑》),并在揭示书法艺术从实用性向自觉审美性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图文并茂,对每一幅重点摹本都进行了详细的释文和笔法解析,是书法研究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古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文献整理上的严谨程度和广博的视野。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挖掘了一些较为冷门但同样具有研究价值的珍贵资料,并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校勘。这种对学术真实性的不懈追求,使得这本书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在研究特定书风的演变脉络时,编者似乎已经为我们铺设好了清晰的路径,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品对比,使得那些抽象的历史演变变得直观而清晰。对于致力于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其提供的资料翔实可靠,为后续的学术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行业内的标杆。我注意到,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拓片影像,出版社采用了最新的高清扫描技术,使得那些墨痕的洇化、线条的粗细、甚至纸张的纤维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这种对“真迹感”的执着追求,对于我们这些仰慕古人笔意的人来说,是何等重要的馈赠!很多市面上的翻刻本为了追求低成本,往往牺牲了细节的清晰度,使得很多微妙的提按顿挫都消失不见,但在这本书里,我能清晰地“看”到古人运笔时的力度变化和内在气息的流动。这种对视觉体验的极致打磨,直接提升了学习和临摹的有效性。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角度非常独特,它似乎不仅仅关注那些“最好”的作品,更注重体现书法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风格转折”。它像一部精心策划的展览目录,引导读者依次走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感受不同书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探索与突破。这种编排逻辑使得学习过程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会让人在海量的碑帖面前感到迷失。通过这些精选的范例,读者可以系统地构建起对历代书法风格演变图谱的认知框架,理解为什么某一时期会盛行某种笔法,而下个时期又出现了怎样的反拨与创新。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技法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宏观的历史观,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惊艳,封面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内页,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艺术气息。纸张的选择也极具匠心,厚实而又不失细腻的质感,使得拓片和摹本的细节得以完美呈现。那些精美的插图和严谨的排版,无不体现出编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次抚摸着书页,都能感受到一种庄重而又虔诚的仪式感,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古代的碑林之中,与那些传世的法书进行无声的对话。这种从视觉到触觉的全方位体验,让阅读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身心的沉浸与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用于学习的书籍,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格调。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展现了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叙述方式。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枯燥的考证资料,而是将每一件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流变以及其在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漫步在历史的长廊里,听他讲述那些书法大家背后的故事与心境。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技法的解析,讲解得深入浅出,既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又不失生动的比喻,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领悟到其中的精髓。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专业人士可以从中挖掘更深层次的学问,而爱好者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

评分

非常滿意…東西很好,以後還會繼續光顧,賣家很熱情

评分

物美价廉,非常适合初级联系使用,且是原大。

评分

不错,练习金文书法用。

评分

历代碑帖法书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

评分

快递小哥不通知收货直接放下就走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不错啊,经常在京东买了,正版的,而且送货速度快

评分

叫啊叫啊叫啊哈嘎回家啊哈哈哈我会回我我会很好奇好奇会忘记

评分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西周厉王(公元前九世纪)时青铜器,传清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从盘铭书体中可以看到西周晚期青铜器铭字体已趋于规范。商周青铜器铭文早期书体雄峻姿肆、疏放自由,发展到了晚期,铜器铭文的书体由松散复归端正,成为书写便捷的成熟金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