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用書 教育知識與能力 高頻考點速記 中學

中公教育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用書 教育知識與能力 高頻考點速記 中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教師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中公教育
  • 2018年
  • 考點速記
  • 國傢教師資格考試
  • 教材
  • 教資
  • 中學教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公教育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72284
商品編碼:10088616256
品牌:中公教育
叢書名: 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具體描述


第一章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第一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2

高頻考點提要/2

高頻考點速記/2

一、教育的含義/2

二、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3

三、教育的屬性/3

四、教育的起源與發展/5

第二節?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9

高頻考點提要/9

高頻考點速記/9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9

二、教育學的發展/10

第三節?教育與社會的發展/19

高頻考點提要/19

高頻考點速記/19

一、教育的功能/19

二、教育與人口的相互關係/20

三、教育與社會生産力的相互關係/20

四、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相互關係/22

五、教育與文化的相互關係/23

第四節?教育與人的發展/26

高頻考點提要/26

高頻考點速記/26

一、人的發展概述/26

二、影響人發展的因素/30

第五節?教育製度/35

高頻考點提要/35

高頻考點速記/35

一、教育製度概述/35

二、西方發達國傢現代學製發展曆程/37

三、我國現代學製的沿革/37

四、義務教育製度/41

第六節?教育目的/42

高頻考點提要/42

高頻考點速記/42

一、教育目的概述/42

二、教育目的的理論/43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46

四、全麵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47

第七節?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49

高頻考點提要/49

高頻考點速記/49

一、中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含義/49

二、中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50

考點強化練習/53

第二章中學課程

第一節?課程概述/58

高頻考點提要/58

高頻考點速記/58

一、課程的概念/58

二、課程的類型/59

三、課程理論流派/63

第二節?課程組織/64

高頻考點提要/64

高頻考點速記/64

一、課程目標/64

二、課程內容/64

三、課程評價/68

四、課程開發/69

第三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71

高頻考點提要/71

高頻考點速記/71

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71

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72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狀況/73

考點強化練習/77

第三章中學教學

第一節?教學概述/82

高頻考點提要/82

高頻考點速記/82

一、教學的內涵/82

二、教學的意義/83

三、教學的任務/83

第二節?教學過程/86

高頻考點提要/86

高頻考點速記/86

一、教學過程的本質/86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87

三、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89

第三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91

高頻考點提要/91

高頻考點速記/91

一、備課/91

二、上課/93

三、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94

四、課外輔導/94

五、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價/94

第四節?教學原則/96

高頻考點提要/96

高頻考點速記/96

一、教學原則的含義/96

二、我國中學教學原則/96

第五節?教學方法/104

高頻考點提要/104

高頻考點速記/104

一、教學方法的概念/104

二、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104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108

第六節?教學組織形式/109

高頻考點提要/109

高頻考點速記/109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109

二、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109

第七節?教學評價/114

高頻考點提要/114

高頻考點速記/114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114

二、教學評價的種類/114

第八節?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117

高頻考點提要/117

高頻考點速記/117

一、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117

二、我國教學改革的基本趨勢/118

考點強化練習/118

第四章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一節?認知過程/124

高頻考點提要/124

高頻考點速記/124

一、感覺/124

二、知覺/127

三、注意/128

四、記憶/131

五、思維/139

六、想象/142

七、問題解決/143

第二節?學習概述/147

高頻考點提要/147

高頻考點速記/147

一、學習的概念/147

二、知識的學習/148

三、技能的形成/151

第三節?學習動機/153

高頻考點提要/153

高頻考點速記/153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153

二、學習動機的構成/153

三、學習動機的功能/154

四、學習動機的分類/154

五、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157

六、學習動機的理論/158

七、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164

第四節?學習遷移/165

高頻考點提要/165
高頻考點速記/165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165

二、學習遷移的分類/165

三、學習遷移的理論/169

四、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170

五、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170

第五節?學習策略/171

高頻考點提要/171

高頻考點速記/171

一、學習策略的概念/171

二、學習策略的特徵/171

三、學習策略的分類/172

第六節?學習理論/179

高頻考點提要/179

高頻考點速記/179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79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185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189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91

考點強化練習/193

第五章中學生發展心理

第一節?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概述/200

高頻考點提要/200

高頻考點速記/200

一、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200

二、中學生性心理的特點/201

三、對中學生正確處理異性交往的指導/202

四、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202

第二節?中學生的認知發展/205

高頻考點提要/205

高頻考點速記/205

一、中學生感知覺發展的特點/205

二、中學生注意發展的特點/206

三、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206

四、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207

五、中學生智力發展的特點/207

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208

七、維果斯基的發展理論與教育/211

第三節?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213

高頻考點提要/213

高頻考點速記/213

一、情緒情感概述/213

二、情緒理論/216

三、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218

四、中學生的情緒特點/219

五、中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220

第四節?中學生的人格和能力發展/223

高頻考點提要/223

高頻考點速記/223

一、人格/223

二、人格發展理論/235

三、能力/239

考點強化練習/242

第六章中學生心理輔導

第一節?中學生的心理健康/248

高頻考點提要/248

高頻考點速記/248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248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249

三、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249

第二節?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260

高頻考點提要/260

高頻考點速記/260

一、心理輔導概述/260

二、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262

第三節?壓力與挫摺/271

高頻考點提要/271

高頻考點速記/271

一、壓力及壓力源概述/271

二、壓力的調節方法/273

三、挫摺的含義/273

四、挫摺的應對/274

考點強化練習/275

第七章中學德育

第一節?中學生品德心理與發展/280

高頻考點提要/280

高頻考點速記/280

一、品德的概述/280

二、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286

三、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288

四、促進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290

第二節?道德發展理論/291

高頻考點提要/291

高頻考點速記/291

一、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291

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294

第三節?德育及其主要內容/301

高頻考點提要/301

高頻考點速記/301

一、德育的含義/301

二、德育目標/302

三、德育內容/303

四、新時期德育發展的新主題/303

第四節?中學德育過程/309

高頻考點提要/309

高頻考點速記/309

一、中學德育過程的內涵/309

二、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310

第五節?中學德育原則、途徑與方法/316

高頻考點提要/316

高頻考點速記/316

一、中學德育的原則/316

二、中學德育的途徑與方法/323

考點強化練習/334

第八章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第一節?班級與班集體建設/338

高頻考點提要/338

高頻考點速記/338

一、班級概述/338

二、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340

三、班級中的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341

第二節?有效的課堂管理/343

高頻考點提要/343

高頻考點速記/343

一、課堂管理概述/343

二、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346

三、課堂紀律與課堂問題行為/349

第三節?課外活動的組織與管理/362

高頻考點提要/362

高頻考點速記/362

一、課外活動概述/362

二、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364

三、課外活動的設計與指導/366

四、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要求/367

第四節?班主任/368

高頻考點提要/368

高頻考點速記/368

一、班主任的概念/368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369

三、班主任的素質要求/370

四、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與方法/370

五、學校與傢庭的協調/374

六、學校與社會的協調/374

第五節?教師心理/375

高頻考點提要/375

高頻考點速記/375

一、教師的角色心理/375

二、教師的心理特徵/380

三、教師成長心理/384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389

考點強化練習/392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96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知識與能力教材高頻考點速記教材:中學》本書特色一:立足大綱。本書立足於考試大綱,緊密結閤真題題型和考點,符閤考情,有針對性。 
本書特色二:體例科學。為瞭方便考生學習、鞏固知識點,正文中設置考題再現、重要章節後更有考點強化練習方便考生自我檢測。
本書特色三:精巧實用。本書小開本設計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時間隨時記憶,用彩色標注重點內容,方便考生有針對性記憶。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教育知識與能力教材高頻考點速記教材:中學》依照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大綱,認真分析和研究中學學段科目二的考試內容和考查趨勢,編寫瞭這本有針對性的高頻考點速記教材。本書濃縮瞭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的高頻考點,內容包括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德育和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八個闆塊。在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附有曆年真題,在重要章節後設置瞭考點強化練習題,幫助考生直接瞭解真題考點並能隨時進行自檢自測。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內容簡介
本章考查考生對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論、義務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分析、解決中學教育教學和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問題。本章內容主要以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生需重點掌握教育的涵義及構成要素、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對於國內外著名教育傢的代錶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應重點識記。
第一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
高頻考點提要
1.教育的含義;2.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3.教育的屬性;4.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高頻考點速記
一、教育的含義
(一)教育一詞的由來
“教育”一詞zui早齣現於《孟子·盡心上》。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與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可以稱作教育。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狹義的教育則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嚮變化的活動。
二、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屬性
(一)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2015年下半年中學真題】教育的本質特點是()。
A.影響人的身心發展
B.促進社會發展
C.有目的地培養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産
【答案】C。
(二)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017年下半年中學真題】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為一切人一切社會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的延續與發展不可缺少的手段。這錶明教育具有()。
A.階級性B.曆史性
C.永恒性D.平等性
【答案】C。
2.教育具有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第一,教育具有繼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第三,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016年上半年中學真題】否定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割裂教育的曆史傳承,把教育完全作為政治、經濟的附庸。這樣的觀念違背瞭教育的哪一特性?()
A.生産性B.永恒性
C.相對獨立性D.工具性
【答案】C。
四、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論
生物起源論代錶人物有19世紀法國的利托爾諾,美國的桑代剋,英國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論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
2.心理起源論
美國心理學傢孟祿是心理起源論的代錶人物,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
3.勞動起源論
勞動起源論的代錶人物主要是蘇聯米丁斯基、凱洛夫等,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認為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産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
4.交往起源論
交往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的交往活動。其主要代錶人物是葉瀾等人。葉瀾在其著作《教育原理》一書中講,“教育起源於人類的交往活動而不是生産勞動,盡管人類社會zui初的交往活動是在勞動中進行的,但我們依然不認為生産勞動為教育的形態起源。”因為教育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勞動中的關係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所以,勞動不是教育的形態起源,教育的形態隻能是起源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2016年下半年中學真題】美國學者孟祿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的史實,斷言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這種觀點被稱為()。
A.交往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
C.心理起源論D.勞動起源論
【答案】C。
(二)教育的發展曆程
1.原始社會的教育
原始社會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活動在生産生活中進行。
2.古代社會的教育
古代社會的教育包括奴隸社會教育和封建社會教育兩個時期。
(1)奴隸社會教育
①中國
夏、商、西周:教育內容為“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
②西方古希臘教育
斯巴達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體格強壯的武士。其教育內容主要是“賽跑、跳躍、角力、擲鐵餅、投標槍”,稱為“五項競技”。
雅典教育的內容主要為讀、寫、算、音樂、文學、政治、哲學等方麵。其教育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纔能的政治傢和商人。
(2)封建社會教育
①中國
《四書》《五經》,特彆是《四書》——《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
②西方
西方封建社會,齣現瞭兩種類型的教育:教會學校和騎士學校。
(3)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徵
①古代産生瞭學校,教育成為社會的專門職能,並且把教育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②古代學校教育與生産勞動相脫離,具有非生産性。
②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具有階級性;封建社會的學校還具有等級性。
④古代學校教育適應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錶現齣道統性、專製性、刻闆性和象徵性。
3.近現代教育
近現代教育包括資本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兩種形態。
4.20世紀以後的教育
20世紀以後教育的新特點:
第一,教育的終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第二節?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
高頻考點提要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2.教育學發展曆程中的教育傢及其教育思想:《學記》、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昆體良、誇美紐斯、盧梭、康德、裴斯泰洛齊、洛剋、赫爾巴特、杜威、陶行知。
高頻考點速記
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
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斷探索並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外在的、錶麵的特徵,包括教育社會現象和教育認識現象。
教育問題是人們從大量教育現象中提煉齣來,作為認識和研究對象的課題。它是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教育規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的聯係。
二、教育學的發展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1.萌芽階段中國的教育思想
(1)《學記》
《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zui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主張: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揭示瞭教育的重要性。②“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闡述瞭教育與政治的關係。③“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闡釋瞭啓發式教學。④“學不躐等”要求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循序漸進。
【2017年上半年中學真題】明確提齣“長善救失”“教學相長”“不陵節而施”“臧息相輔”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獻是()。
A.《論語》B.《學記》
C.《孟子》D.《大學》
【答案】B。
(2)孔子
孔子是中國古代zui偉大的教育傢和教育思想傢,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論語》一書中。
【2016年下半年中學真題】我國先秦時期,主張“有教無類”,倡導“因材施教”的教育傢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莊子
【答案】A。
2.萌芽階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1)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這種教學方法又稱為“産婆術”。
(2)柏拉圖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錶作《理想國》中。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的zui早提倡者。
(3)亞裏士多德
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傢,在曆史上首次提齣瞭“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
(4)昆體良
古代西方zui早的教育理論著作是古羅馬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又稱《論演說傢的教育》)。
【2015年上半年中學真題】國外zui早的教育學著作是()。
A.《理想國》B.《政治學原理》
C.《論雄辯傢》D.《論演說傢的教育》
【答案】D。
(二)教育學的創立階段
17世紀以後,教育學的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創立階段的代錶人物及教育思想主要有:
1.誇美紐斯
捷剋著名教育傢誇美紐斯被譽為“教育學之父”。1632年誇美紐斯發錶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開始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他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
第一,在教學原則上,他提齣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
第二,在教學製度上,他zui早提齣並係統論述瞭班級授課製。
第三,在教學思想上,他提齣從“泛智”思想齣發,提齣瞭普及教育的思想,提齣“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第四,在教學內容上,他規定瞭百科全書式的課程。
【2017年下半年中學真題】提齣“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傢是()。
A.誇美紐斯B.赫爾巴特
C.贊可夫D.布魯納
【答案】A。
2.盧梭
法國思想傢盧梭的代錶作是《愛彌兒》。盧梭倡導自然教育和兒童本位的教育觀。
【2017年下半年中學真題】法國啓濛思想傢盧梭於1762年發錶瞭小說體的教育名著,係統地闡述瞭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國》B.《巨人傳》
C.《教育論》D.《愛彌兒》
【答案】D。
3.康德
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裏講授,zui早始於康德。
4.裴斯泰洛齊
瑞士教育傢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代錶作是《林哈德和葛篤德》。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為:
第一,倡導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第二,zui早提齣“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第三,提倡情感教育、愛的教育。
第四,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將“教育與生産勞動相結閤”這一思想付諸實踐的教育傢。
5.洛剋
英國哲學傢洛剋的代錶作是《教育漫話》,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為:
第一,提齣“白闆說”。
第二,主張紳士教育。
【2015年下半年中學真題】在教育史上,提齣著名的“白闆說”和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的學者是()。
A.誇美紐斯B.洛剋
C.裴斯泰洛齊D.赫爾巴特
【答案】B。
6.赫爾巴特
1806年,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齣版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赫爾巴特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錶。
他的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
第一,他將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奠定瞭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第二,他強調教師的quanwei作用,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瞭傳統教育教師中
《教育學原理與發展心理學》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係統性地梳理和講解教育學與發展心理學的核心理論、重要概念、經典學說以及最新研究進展,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的知識體係。內容涵蓋瞭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功能與目的、教育製度與發展、教師的角色與素養、教學原則與方法、德育的理論與實踐、學習的心理機製、兒童青少年發展的關鍵階段與特徵、傢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同作用等多個維度。本書以理論為基礎,結閤大量實例,力求使讀者在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第一部分:教育學原理 第一章:教育的本質與功能 教育的定義與內涵: 探討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種實踐活動、一種人力開發過程的多元理解。分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個體。 教育的基本功能: 詳細闡述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政治功能(如政治認同、意識形態傳承)、經濟功能(如勞動力培養、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文化功能(如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以及個體發展功能(如智力開發、能力培養、人格塑造)。 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深入分析社會對教育的製約作用(如社會製度、經濟基礎、文化傳統對教育目標、內容、形式的影響)以及教育對社會的反作用(如教育促進社會變革、促進社會進步)。 第二章:教育製度與發展 教育製度的構成要素: 講解教育製度的組成部分,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製結構、教育管理體製、教育法律法規等。 中國特色教育製度的演進: 迴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教育製度的改革與發展曆程,分析不同曆史時期教育製度的特點及其時代背景。 現代教育製度的趨勢: 探討全球教育製度發展的普遍趨勢,如教育的普及化、公平化、多樣化、終身化,以及教育信息化、國際化等。 第三章:教師的角色與專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角色: 剖析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學生發展的引導者、人格塑造的榜樣、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等多元角色。 教師的專業知識: 強調教師應具備的學科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法知識等。 教師的專業能力: 闡述教師在教學設計、組織實施、評價反思、溝通協作、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麵的核心能力。 教師的專業精神與倫理: 強調教師應具備的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錶、終身學習、嚴謹治學等職業道德與素養。 第四章:教學原則與方法 教學的基本原則: 詳細講解教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啓發性原則、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係實際原則等。 主要的教學方法: 介紹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踐法、探究式學習法等,並分析其適用範圍和操作要點。 教學模式與設計: 探討不同的教學模式(如講授式、探究式、閤作式、項目式學習等)的特點,以及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第五章:德育的理論與實踐 德育的涵義與目標: 明確德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其在思想、道德、情感、意誌等方麵的培養目標。 德育的原則: 闡述德育的教育性原則、疏導原則、長善救失原則、知行統一原則、一緻性原則、尊重信任學生原則等。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探討課內德育、課外德育(如班主任工作、社會實踐、集體活動)、榜樣示範、說服教育、情感體驗、道德實踐等多種德育途徑和方法。 德育的評價: 分析德育評價的意義、原則和方法,如觀察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問捲調查法等。 第二部分:發展心理學 第一章:發展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研究方法 發展心理學的定義與範疇: 界定發展心理學作為研究個體從生命起源到衰老死亡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心理和行為隨年齡變化規律的學科。 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 深入分析遺傳(生物學基礎)、環境(社會文化、傢庭教育、學校教育、同伴影響等)以及個體能動性(個體對環境的能動反應與選擇)在個體發展中的交互作用。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介紹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自然觀察、實驗室觀察)、實驗法(橫斷研究、縱貫研究、混閤序列研究)、調查法(問捲、訪談)、個案研究法等,並分析其優缺點。 第二章:嬰兒期(0-3歲)心理發展 感知覺與運動發展: 描述嬰兒早期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的發展,以及大運動(如抬頭、翻身、坐、爬、走)和小運動(如抓握、捏取)的發展規律。 認知發展: 探討皮亞傑的感知運動階段,嬰兒的圖式形成、客體永恒性認知的發展,以及早期學習、記憶和模仿能力的發展。 語言發展: 分析嬰兒的語音感知、發音、詞匯理解與錶達的初步發展,如“咿呀學語”、首批詞匯的齣現、簡單句的形成。 情緒與社會性發展: 描述嬰兒基本情緒(如快樂、憤怒、恐懼、悲傷)的産生與發展,依戀關係的形成(如安全型依戀、不安全型依戀),以及社會性微笑、分離焦慮的齣現。 第三章:幼兒期(3-6歲)心理發展 認知發展: 講解皮亞傑的前運算階段,思維的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泛靈論的特點,以及關於物體的守恒概念的發展。 語言發展: 描述幼兒語言錶達能力的飛速發展,詞匯量的急劇增加,句法的日益復雜,以及敘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社會性與情緒發展: 探討幼兒交往的特點(如平行遊戲、聯閤遊戲),友誼的萌芽,情緒管理的初步發展,以及自我意識的初步形成,如“我”的概念。 遊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強調遊戲作為幼兒認識世界、發展認知、情感、社交和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四章:童年期(6-12歲)心理發展 認知發展: 講解皮亞傑的具體運算階段,兒童邏輯思維能力的初步形成,運算的掌握(如守恒、分類、序列),以及規則意識的增強。 學習與學校適應: 分析兒童進入小學後的學習特點,如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的發展,以及適應學校生活、同伴交往、規則遵守等方麵的挑戰與發展。 社會性與自我意識發展: 描述兒童群體交往的擴大,友誼的深化,同伴評價對自我的影響,自我概念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道德判斷和行為的發展。 人格發展: 探討埃裏剋森的“勤奮對自卑”階段,兒童在學習和活動中建立自信、發展勤奮感的心理需求。 第五章:青少年期(12-18歲)心理發展 認知發展: 講解皮亞傑的形式運算階段,青少年抽象思維、假設演繹推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飛躍發展,以及對理想、未來和社會問題的思考。 自我同一性發展: 闡述青少年在“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的探索,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包括職業同一性、性彆同一性、價值同一性等。 情緒與社會性發展: 描述青少年情緒的波動與衝突,獨立願望的增強,與父母的關係變化,同伴群體的重要性上升,以及初戀、社會責任感的萌芽。 道德發展: 探討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青少年在後習俗水平的道德判斷,以及對公平、正義等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 人格特質與發展: 分析青少年期人格的鞏固與發展,興趣、動機、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潛在的心理危機和應對策略。 本書特色: 1. 理論體係完備: 整閤瞭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的核心理論,構建起嚴謹的知識框架,幫助讀者係統理解學科全貌。 2. 重點突齣: 聚焦於最核心、最常考的知識點,結閤學科發展趨勢,提煉齣高頻考點,方便考生復習備考。 3. 深入淺齣: 理論闡述清晰,概念解釋到位,並輔以大量生動易懂的實例,化繁為簡,幫助讀者輕鬆掌握復雜概念。 4. 關聯性強: 強調教育學與發展心理學的內在聯係,揭示瞭心理發展規律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以及教育實踐對心理發展的促進作用。 5. 視角多元: 既有對經典理論的梳理,也兼顧瞭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力求提供最前沿、最準確的知識。 適宜讀者: 各類教師資格考試的備考者。 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的在校學生。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在職教師。 對教育和兒童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感興趣的社會讀者。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建立起紮實的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知識基礎,提升對教育現象的洞察力,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為自身在教育領域的實踐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教育知識與能力”部分的理論深度實在讓我感到不足。我理解教輔書需要做取捨,但有些核心教育學、心理學流派的核心觀點被簡化得有些過瞭頭,甚至失去瞭原有的精髓。例如,在討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時,它隻是簡單地提到瞭“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但對於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中“最近發展區”的實際應用指導和對課堂教學的深遠影響,幾乎沒有展開討論。這種淺嘗輒止的處理方式,對於那些需要進行辨析題或論述題的考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考試中很多題目考察的都是對概念的細微差彆理解和理論的遷移應用能力,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點太過於靜態和孤立,缺乏將理論與實際教學情境有效結閤的案例支撐。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知識點的名稱很熟悉瞭,但一遇到具體的教學難題,依然感到無從下手,知識的“活性”不足,無法真正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災難,拿到手裏就感覺不太對勁。首先,字體大小和行間距的設置完全不統一,有些地方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看得我眼睛生疼,特彆是那些需要反復對照的知識點,簡直是摺磨。更彆提那些圖錶的質量瞭,模糊不清,綫條像是用抖動的鉛筆畫齣來的,很多關鍵的邏輯關係根本看不清楚,我不得不拿放大鏡對著看,效率直綫下降。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希望能快速掌握重點,結果光是適應這種閱讀體驗就耗費瞭我大量精力。而且,這本書的裝幀也令人失望,書脊有點鬆,翻開沒幾次就開始有要散架的趨勢,這對於一本需要經常翻閱的考試用書來說,簡直是緻命傷。內容上的結構組織也顯得非常混亂,雖然號稱是“速記”,但知識點的邏輯跳轉非常生硬,從一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概念,中間缺少必要的過渡和鋪墊,讓人感覺像是在看一本零散的筆記大雜燴,而不是經過係統編排的教輔材料。我原以為能從中找到高效的學習路徑,現在看來,我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自己重新梳理和整理這些信息,這本書提供的幫助實在有限。

評分

這本書在語言風格和術語使用上,顯得非常陳舊和不接地氣。很多教育術語的錶述方式,感覺像是從上個世紀的教科書中直接搬過來的,讀起來非常拗口和晦澀,完全沒有現代教育理論所追求的清晰、簡潔和麵嚮實踐的特點。比如,對於某些教學原則的描述,用瞭大量復雜的長難句,我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捕捉到它到底想錶達的核心意思,這與“速記”的要求背道而馳。一個好的教輔讀物,應該用讀者最容易接受、最符閤當前教育趨勢的語言去闡釋復雜的概念。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可能更適閤已經有紮實教育學背景的專業人士進行查漏補缺,而不是麵嚮廣大、基礎參差不齊的初次備考人群。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迅速建立認知框架的新手來說,這種閱讀體驗非常勸退,它沒有起到“搭建階梯”的作用,反而給我製造瞭更多的理解障礙。

評分

作為一本針對特定年份(2018年)的考試用書,它的時效性和前瞻性讓我非常擔憂。雖然教育考試的核心理論相對穩定,但每年的考試大綱和側重點總會有微調,特彆是對於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嚮的反映,是判斷一本教輔是否靠譜的關鍵指標。這本書的齣版時間已經過去很久瞭,我不知道它是否充分吸收瞭近幾年最新的國傢教育發展綱要中對教師能力的新要求,比如對於信息技術融閤、核心素養培養等前沿議題的關注度。如果內容沒有及時更新,那麼考生可能正在背誦一些已經不再是熱點,甚至已經過時的知識點,這無疑是在浪費寶貴的復習時間。我需要的是一本緊跟時代步伐的參考書,能夠指導我理解當前國傢對“好老師”的定義和要求,而這本書給我帶來更多的是對內容是否“過時”的焦慮,而不是對考試的信心。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錶示深深的懷疑。我關注的重點是“高頻考點速記”這幾個字,期待它能提煉齣考試中最核心、最常考的部分,讓我能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迴報率最高的區域。然而,實際內容卻顯得非常“平均主義”,幾乎把所有知識點都以差不多的篇幅羅列瞭齣來,區分度不夠明顯。比如,一些基礎概念的解釋用瞭大篇幅,而真正需要深入理解和案例分析的復雜理論,反而隻是一筆帶過,甚至齣現瞭一些模棱兩可的錶述,這在需要精確記憶的考試中是極其危險的。我拿著它對比瞭往年的真題,發現它所強調的“高頻點”很多時候並不完全對應考頻的實際分布,似乎更多是作者主觀的傾嚮性總結,而非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對於一個時間緊迫的考生來說,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而這本書浪費瞭我大量時間去辨彆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隻是湊數的填充物。它更像是一本內容詳盡的教材摘要,而不是一本精準的考前衝刺工具。

評分

很實用

評分

很實用,很有條理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電子版怎麼得到

評分

說好發貨的 ,結果什麼都沒有

評分

滿意

評分

額,隻是有強迫癥

評分

書可以,就是要發票瞭,沒給發票。說好瞭發的,結果沒音信瞭。

評分

內容很全,講解也很細緻,還有每個知識點的對應練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