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舆孔穿会赵平原君家。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耳。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且欲师之者,以智舆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①,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遗弓②,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
孔穿无以应焉。
……
《公孙龙子》一书,文至简括,而多奥言隐词。欲句读训释之,非慎守校勘训诂之法则、推寻逻辑思维之脉络,盖难以程功。同学旧友谭业谦君撰<公孙龙子译注》,书成,间序于余。余以为此书中有释有证,谭君殆知治斯学之要矣。其持论亦平实审慎,非凿空逞臆之流所能望其项背也。梓以问世,洵足以备一家之说而传诸来叶。
昔年瑞安李雁晴先生授训诂学于南京中央大学,谭君聆其绪论。雁晴先生接其乡先正孙氏诰让之薪传,作《定本墨子闲诂校补》,亦矜慎谨严之书也。谭君兹作以名墨互释互证,守训诂考据家言,不悖所学,可谓希风于昔贤,克绍师门之坠
薄薄的一本,哲理意蕴~~~
评分先秦诸子文中,聚讼最多的是《墨经》《公孙龙子》。近代研究者多称此两家为相敌对的学派。作者对《公孙龙子》的句读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全书文义提出了许多新的解释,并对《墨经》中相关的文字也提出了新的解释。由于这些解释都是对原著字斟句酌反复辨证而得出的,大体能以语句的合理性为基础,揭示出平实的逻辑思维,可说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公孙龙子》为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之一种。
评分 评分费慈吉拉德“鲁拜集”的英译,是—八五七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一版只是一种薄薄的小册子,没有记名。出版者伦敦卡里奇(Quaritch)书店把它丢进四便士均一的书摊格子里,甚至减价到一便士,也没有人要。一八六○年罗舍蒂(D. G. Rossetti)首先发见了这部译诗的好处;接着斯文邦(Swinburne)、何通爵士(Lord Houghton)也极力称赞,一直到一八六八年又才出了第二版。
评分最美的还是有趣味性的古文,我喜欢,我喜欢古文的简练含蓄,我喜欢古人的执着精神。虽然我与古人失之交臂,但偶然邂逅于一书之中,便注定我与他的一生只为这短暂的相逢。我读他,何尝不是他在读我。惺惺惜惺惺,岂不幸甚。
评分很薄很薄
评分总有凑几家出版社才能买齐诸子百家的书。
评分书很好,值得一读。尤其是对理解《庄子》有一定帮助。
评分《公孙龙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注重思辨(尽管常常演变为狡辩)、真正追求纯粹知识、于是也最接近西方哲学的书,指物的问题太难,没看懂。但“白马非马”终于是读懂了。其实,按更规范的表述方式,这个“非”是“不等于”的意思,因为“白马”和“马”在内涵外延上并不相同。一般人理解为“不属于”的意思,就会觉得有些诡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