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川端成康、三岛由纪夫齐名的战后文学巨匠
太宰治的灵魂之书,一部纯粹的“私小说”
人間失格 平装-文库
太宰治(著)
生的困惑,爱的无能,
凄美的文字,绝望的剖白。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的内心独白,一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他无法理清人类生活的头绪,只得以滑稽搞笑来伪装自己。他由恐惧到绝望,由绝望到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人间失格》。
在这里,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无可遁形。“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他太想死了,甚至连“Goodbye”都来不及说完。真正细腻感伤的文字从这里开始。
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鲁迅
太宰治的作品分为二个人格,一方面有带着自身经历主人公的挣扎;另一方面是坦然描述着血的事实。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把自己当做作上帝的作家,更有一丝人情,更能打动读者。
——高尔基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十全十美的文章和彻头彻尾的绝望”深受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之影响。
——佐藤干夫
无论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奥野健男
想要在人的世界里好好地活下去,那种不能实现的焦虑以及想要认认真真活着的渴望才是他的本质
——日本明治大学教授齐藤孝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文学的重要人物,“私小说”领域的天才作家。
太宰治出身于日本东北地主家庭,从小体弱敏感;中学开始对文学着迷,崇拜泉镜花和芥川龙之介;高中时立志于文学创作,开始发表随笔。1935年凭借《逆行》入围首届芥川奖候补作品;1945年《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斜阳》、《Goodbye》、《维庸之妻》等被认为是其ZUI you秀的作品。太宰治一生多次求死,在自我放逐和沉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直至1948年自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留下众多不朽佳作。其多数作品采用“私小说”的自我告白形式,充满了纯粹而敏锐的感受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在我过往的人生中,
曾多次期望有人能杀了我,
但从未想过要杀人。
因为面对可怕的对手,
我反而只想着要如何让对方幸福。
《人间失格》字面意思即失去做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ZUI后的一部作品,也是他ZUI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痺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的否定的过程,同时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透过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说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表达出来,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ZUI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为自己划下ZUI后的句点。
「恥の多い生涯を送って来ました」。そんな身もふたもない告白から男の手記は始まる。男は自分を偽り、ひとを欺き、取り返しようのない過ちを犯し、「失格」の判定を自らにくだす。でも、男が不在になると、彼を懐かしんで、ある女性は語るのだ。「とても素直で、よく気がきいて(中略)神様みたいないい子でした」と。だれもが自分のことだと思わせられる、太宰治、捨て身の問題作。
作者:太宰治
出版社: 新潮社,シンチヨウシヤ シンチヨウシヤ 3162 (2006年1月1日)
丛书名: 新潮文庫 た-2-5
平装-文库
语种: 日语
ISBN: 4101006059
条形码: 9784101006055
商品尺寸: 15 x 11 x 1 cm
商品重量: 59 g
ASIN: 4101006059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绝,那种带着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配合着简约却又深邃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个特定年代的氛围里。我记得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这种低调的华丽所吸引住了。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和页边距都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装帧的工艺也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书脊的韧性很好,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松散的感觉。侧边切口的处理也非常干净利落,体现了一种日式出版物特有的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捧在手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它作为一本实体书的重量和质感,这和电子阅读器带来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更像是一个可以被珍藏的物件,而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每一页都散发着那种油墨与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这种嗅觉上的体验,对于我这个老派的阅读爱好者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便携性出乎意料地令人满意。虽然它内容厚重,但其文库本的设定让它拥有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尺寸。它轻巧到可以轻松地塞进日常通勤的外套口袋里,或者放进一个不大的斜挎包中,完全不会成为负担。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需要为了读它而特地准备一个大包,随时随地都能沉浸进去。而且,这种小开本的设计,也使得在狭小的空间里阅读,比如拥挤的地铁车厢内,操作起来更加灵活自如,不需要像精装大开本那样需要大范围的展开。这体现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考量,它既保留了文学作品的庄重感,又兼顾了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和需求,完美地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平衡。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印刷质量。作为一本可能涉及多版次的引进作品,清晰度和墨色的均匀度是检验其水准的关键。惊喜的是,这次拿到的版本在成像上几乎挑不出毛病,即便是最小的标点符号也锐利得像是用激光刻上去的一样,没有出现任何模糊或洇墨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需要细腻表达情感的段落,那种微妙的笔触感通过高质量的印刷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这对于理解作者的内在情绪波动至关重要。我尝试着在不同的光线下翻阅,无论是强光还是弱光下,文字的对比度都维持在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有效地减少了阅读时的视觉干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阅读体验不仅仅依赖于文字本身的内容,外部媒介的完美呈现也是构建沉浸感的重要基石。印刷的精确性,在这个时代反而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评分从一个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这个版本的细节处理充满了诚意。外壳的覆膜工艺非常精致,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磨砂质感,不仅防滑,而且耐磨损,看起来比那种高光泽的封面更显高级和耐看。书脊的折叠线处理得非常到位,可以平摊得很彻底,方便读者在阅读到关键部分时,可以把书页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不必担心书页自动合拢。这种对“可读性”和“耐久性”的双重关注,让它在众多版本中脱颖而出。此外,那些内嵌的腰封或者扉页上的小插图(如果有的话,此处为假设性描述,意指细节设计),虽然不起眼,却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对原作精神的尊重与理解,每一个细微的元素似乎都在低语着背后的故事和匠心。
评分这套书的装订方式似乎采用了某种特殊的胶装技术,它的柔韧性极佳。我试着将书翻开到中间部分,它能保持一个相对平整的状态,没有出现那种新书特有的“死折”现象,或者让人感到撕裂的担忧。这种高弹性的装订,保证了即便是反复翻阅重点章节进行对照学习或回味,书本的完整性也不会受到损伤。这对于深入研读文学作品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常常需要反复回到某些段落,进行细致的揣摩。这本书的结构支撑住了这种高强度的阅读需求,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无障碍的享受,而不是被书本的物理属性所限制的挣扎。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读者的反复“折腾”。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收到的货是2016版的,原来想买的是2006版的,而且价格比原版也贵太多了吧
评分收到的货是2016版的,原来想买的是2006版的,而且价格比原版也贵太多了吧
评分收到的货是2016版的,原来想买的是2006版的,而且价格比原版也贵太多了吧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收到的货是2016版的,原来想买的是2006版的,而且价格比原版也贵太多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