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铸造设备及自动化

高等学校教材:铸造设备及自动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自田 著
图书标签:
  • 铸造
  • 铸造设备
  • 自动化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机械工程
  • 制造工程
  • 工业自动化
  • 金属材料
  • 设备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60105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543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适应现代铸造工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以满足企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特编写此书。《铸造设备及自动化》共分8章,介绍了铸造车间生产概论、黏土砂造型设备及自动化、树脂砂与水玻璃砂造型设备及自动化、造型材料处理及旧砂再生设备、铸造熔炼设备及控制、落砂清理及环保设备、铝(镁)合金铸造成型设备及控制、消失模铸造设备及生产线。
  《铸造设备及自动化》全面地介绍了当前铸造生产中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自动化控制要求,内容新颖、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或铸造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生产与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铸造车间生产概论
1.1 铸造车间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制度
1.1.1 铸造车间分类
1.1.2 铸造车间的组成
1.1.3 工作制度
1.1.4 工作时间总数
1.2 铸造车间的生产纲领及设计方法
1.2.1 生产纲领
1.2.2 铸造车间设计方法
1.2.3 铸造车间设计中的工艺分析
1.3 铸造车间的主要工部
1.3.1 造型工部
1.3.2 制芯工部
1.3.3 砂处理工部
1.3.4 熔化工部
1.3.5 清理工部
1.3.6 仓库及辅助部门
1.4 铸造车间主要工部间的相互位置
1.4.1 铸造车间在工厂总平面布置中的位置
1.4.2 铸造车间厂房建筑形式及各铸造工部的相互位置
1.5 铸造车间布置实例
1.5.1 铸造车间的平、剖面图
1.5.2 铸造车间的平、剖面图实例
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 黏土砂造型设备及自动化
2.1 黏土砂紧实的特点及其工艺要求
2.1.1 紧实度的常用测量方法
2.1.2 对砂型紧实的工艺要求
2.2 黏土砂紧实方法、原理及特点
2.2.1 压实紧实
2.2.2 振击紧实
2.2.3 抛砂紧实
2.2.4 射砂紧实
2.2.5 气流作用紧实
2.3 黏土砂造型设备及造型线
2.3.1 振压式造型机
2.3.2 多触头高压微振造型机
2.3.3 垂直分型无箱射压造型机
2.3.4 水平分型脱箱射压造型机
2.3.5 气冲造型机与静压造型机
2.3.6 造型生产线
2.4 制芯设备
2.4.1 热芯盒射芯机
2.4.2 冷芯盒射芯机
2.4.3 壳芯机
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 树脂砂与水玻璃砂造型设备及自动化
3.1 树脂砂、水玻璃砂紧实的特点及振动紧实台
3.1.1 树脂砂、水玻璃砂紧实的特点
3.1.2 振动紧实台
3.2 自硬树脂砂和自硬水玻璃砂生产线
3.3 CO2硬化水玻璃砂生产线
3.3.1 普通CO2水玻璃砂生产线
3.3.2 VRH�睠O2水玻璃砂生产线
思考题及习题

第4章 造型材料处理及旧砂再生设备
4.1 造型材料处理及旧砂再生设备概述
4.2 新砂烘干设备
4.2.1 热气流烘干装置
4.2.2 三回程滚筒烘炉
4.3 黏土砂混砂机
4.3.1 辗轮式混砂机
4.3.2 辗轮转子式混砂机
4.3.3 转子式混砂机
4.3.4 摆轮式混砂机
4.4 树脂砂、水玻璃砂混砂机
4.4.1 双螺旋连续式混砂机
4.4.2 球形混砂机
4.5 黏土旧砂处理设备
4.5.1 磁分离设备
4.5.2 破碎设备
4.5.3 筛分设备
4.5.4 冷却设备
4.6 旧砂再生设备
4.6.1 旧砂回用与旧砂再生
4.6.2 旧砂再生的方法及选择
4.6.3 典型再生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使用特点
4.6.4 再生砂的后处理
4.6.5 典型的旧砂的干法再生系统
4.7 砂处理辅助设备
4.8 砂处理系统的自动化
4.8.1 旧砂增湿自动调节装置
4.8.2 电容法水分控制仪
4.8.3 黏土混砂的自动控制及在线检测
4.8.4 砂处理系统的自动检测/监测
思考题及习题

第5章 铸造熔炼设备及控制
5.1 冲天炉熔化
5.1.1 冲天炉熔化系统组成
5.1.2 称量配料装置
5.1.3 加料装置
5.1.4 冲天炉熔化的自动化系统
5.2 电炉熔化
5.2.1 电弧炉
5.2.2 感应炉
5.2.3 电炉熔炼的自动控制系统
5.3 自动浇注装备
5.3.1 自动浇注机类型及自动浇注的基本要求
5.3.2 电磁泵的工作原理及电磁泵式自动浇注机
5.3.3 气压式自动浇注机
5.3.4 倾转式自动浇注机
思考题及习题

第6章 落砂、清理及环保设备
6.1 落砂设备
6.1.1 振动落砂机
6.1.2 滚筒式落砂机
6.1.3 其他重要的落砂设备
6.2 清理设备
6.2.1 铸件表面清理方法及设备概述
6.2.2 滚筒清理设备
6.2.3 喷丸清理设备
6.2.4 喷砂清理设备
6.2.5 抛丸清理设备
6.3 铸造车间的环保设备
6.3.1 除尘设备
6.3.2 噪声控制
6.3.3 废气净化装置
6.3.4 污水处理设备
思考题及习题

第7章 铝(镁)合金铸造成型设备及控制
7.1 压力铸造装备及自动化
7.1.1 压铸机分类及结构
7.1.2 压铸机的液压及电气控制
7.1.3 压铸生产自动化
7.2 低压铸造装备及自动化
7.2.1 低压铸造原理及工艺过程
7.2.2 低压铸造工艺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7.2.3 低压铸造设备结构
7.2.4 低压铸造的自动加压控制系统
7.3 金属型铸造工艺及设备
7.3.1 金属型铸造原理和工艺过程
7.3.2 工艺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7.3.3 金属型铸造设备
7.4 半固态铸造成型装备
7.4.1 半固态浆料的制备装置
7.4.2 半固态铸造成型装备
7.4.3 半固态铸造的其他装置
7.4.4 半固态铸造生产线及自动化
思考题及习题

第8章 消失模铸造设备及生产线
8.1 消失模铸造工艺过程及特点
8.2 消失模铸造关键技术及设备
8.2.1 泡沫塑料模样的成型装备
8.2.2 振动紧实及其装备
8.2.3 雨淋式加砂器
8.2.4 真空负压系统
8.2.5 旧砂的冷却设备
8.2.6 其他消失模铸造设备
8.3 典型消失模铸造生产线
思考题及习题
附录 铸造设备型号的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旧砂回用与旧砂再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旧砂回用是指将用过的旧砂块经破碎、去磁、筛分、除尘、冷却等处理后重复或循环使用。而旧砂再生是指将用过的旧砂块经破碎、并去除废旧砂粒上包裹着的残留黏结剂膜及杂物,恢复近于新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代替新砂使用。
  旧砂再生与旧砂回用的区别在于:旧砂再生除了要进行旧砂回用的各工序外,还要进行再生处理,即去掉旧砂粒表面的残留黏结剂膜。如果将旧砂再生过程分为前处理(旧砂去磁、破碎)、再生处理(去掉旧砂粒表面的残留黏结剂膜)、后处理(除尘、风选、调温度)三个工序,则旧砂回用相当于旧砂再生过程中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即:旧砂再生等于“旧砂回用”+“去除旧砂粒表面残留黏结剂膜”的再生处理。
  另外,回用砂和再生砂在使用性能上有较大区别,再生砂的性能接近新砂,可代替新砂作背砂或单一砂使用;回用砂表面的黏结剂含量较多,通常作背砂或填充砂使用。
  旧砂种类及性质的不同,对旧砂回用及再生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黏土旧砂,由于其中的大部分黏土为活黏土,加水后具有再黏结性能,故大部分黏土旧砂可进行重复回用,黏土旧砂可以进行回用处理,即:黏土旧砂经过破碎、磁选、过筛等工序去除其杂质,经过增湿、冷却降低其温度,达到成分均匀,再用于混制型砂。对于靠近铸件的黏土旧砂,因其黏土变成了死黏土,故必须进行再生处理。而对树脂旧砂、水玻璃旧砂、壳型旧砂等化学黏结剂旧砂,通常必须进行去除残留黏结剂膜的再生处理,才能代替新砂作单一砂或背砂使用;其回用砂通常只能代替背砂或填充砂使用。
  对旧砂进行再生回用,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新砂资源,减少旧砂抛弃引起的环境污染,还可节省成本(新砂的购置费和运输费),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旧砂再生已成为现代化铸造车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前言/序言

  铸造是机械工业的基础。作为加工工具的各类机床,其重量的90%来自于铸件;飞机、汽车的核心——发动机,其关键零件(涡轮叶片、缸体缸盖等)均为铸件。我国已是第一铸件生产大国,2007年我国的铸件年产量约3000万吨,已远超过铸造强国——美国和日本。但我国并不是铸造强国,所生产的铸件大多为档次不高的普通铸铁件,高质量的铸件尤其是高质量的铝合金、镁合金铸件的产量偏少,生产高质量铸件的现代化装备也不多。铸造装备是生产高质量铸件的保障,铸造工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又是现代铸造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当前铸造生产中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自动化控制要求,内容新颖、丰富,它既包括铸造生产中传统的主要设备,也反映铸造设备的最新进展。
  在专业合并的大形势下,“铸造”作为大学教育的专业基本已成为历史,有关“铸造设备及自动化”的教科书及专著,近十余年未曾在书店见到。因此,出版反映铸造设备及自动化新进展的教科书,实属可贵。
  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的樊自田教授主编,龙威博士、王继娜博士等参加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涉及的内容繁多,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高等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材,旨在系统性地介绍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涵盖了材料成型、机械加工、装配与检测等机械制造工艺与技术的核心内容,同时兼顾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一篇 材料与成型工艺 第一章 机械制造工程概述: 介绍机械制造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阐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等。 第二章 金属材料基础: 详细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性能以及晶体学基础。深入讲解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不同碳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钢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介绍常用合金钢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第三章 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 讲解塑料、橡胶、陶瓷、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分类、性能特点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第四章 金属压力加工工艺: 介绍金属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原理。详细阐述压力加工的几种基本方法,包括轧制、锻造、挤压、拉伸和冲压等,并分析其工艺过程、设备特点及适用范围。 第五章 铸造工艺基础: 讲解铸造的基本原理,包括金属熔化、流动、凝固过程。重点介绍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等主要铸造方法,分析其工艺特点、设备组成以及产品质量控制。 第六章 焊接工艺基础: 介绍焊接的基本原理,包括连接金属的物理化学过程。详细讲解不同焊接方法的原理、工艺特点、设备及适用范围,如手工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氩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等。 第二篇 机械加工工艺 第七章 切削加工基础理论: 阐述切削运动、切削用量及其选择原则。分析切削力、切削热、切削过程的声、光、振动现象,并探讨表面质量和刀具磨损机理。 第八章 车削加工: 介绍车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纵向进给、横向进给和复合进给。详细讲解普通车床、仪表车床、数控车床等主要车削设备,以及车削外圆、端面、螺纹、锥度等基本工序。 第九章 铣削加工: 介绍铣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铣削方向与工件相对运动的关系。讲解卧式铣床、立式铣床、数控铣床等铣削设备,以及铣削平面、沟槽、成形面等工艺。 第十章 钻削与镗削加工: 介绍钻削加工用于加工孔的原理,包括钻孔、扩孔、锪孔等。讲解镗削加工用于扩大和提高孔的精度的方法,如粗镗、精镗。 第十一章 磨削加工: 阐述磨削加工的特点及其在提高表面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方面的作用。介绍外圆磨、内圆磨、平面磨等磨削设备,以及砂轮的选择和磨削参数的确定。 第十二章 齿轮加工: 讲解齿轮加工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重点介绍滚齿、插齿、剃齿等齿轮加工的原理、设备和工艺。 第十三章 非切削加工: 介绍除切削以外的其他材料去除方法,如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加工(LBM)、等离子弧切割(PAC)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第三篇 机械装配、检测与现代制造技术 第十四章 测量与计量基础: 介绍测量基本概念、误差理论与评定方法。讲解常用量具、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如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三坐标测量机等。 第十五章 机械零件的表面处理与强化: 介绍提高零件表面性能的各种方法,如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电镀、喷涂、渗碳、氮化等,分析其原理、工艺过程和效果。 第十六章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讲解机械装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介绍装配顺序的确定、配合与公差的应用、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以及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十七章 现代制造技术概览: 介绍代表性的现代制造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柔性制造系统(FMS)、制造单元(MU)、并行工程(PE)、敏捷制造(AM)等。 第十八章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介绍绿色制造的概念、原则和关键技术,如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制造中的重要性。 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每章都配有相应的例题和习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当前的工业发展趋势,引入了部分前沿技术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实践技能以及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为从事机械制造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深邃的色彩搭配让我联想到精密的工业制造。我一直对工业领域里的“幕后英雄”充满敬意,而铸造设备及自动化正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各种铸造设备的原理和构造。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熔化设备(如感应炉、电阻炉)的工作方式?造型设备(如射砂机、真空吸铸机)的动作流程?以及压铸机、低压铸造机等在不同铸造工艺中的核心作用?而“自动化”这个概念,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解答,如何通过集成先进的控制系统,让这些庞大的机器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实现对铸造过程的精确调控?我对工业机器人臂在浇注、清理、搬运等环节的应用也抱有浓厚的兴趣,它们能否真正实现铸造生产的无人化?而且,在当今工业4.0的浪潮下,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故障预测等方面的自动化技术,让铸造设备更加“聪明”和可持续?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一种强烈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很舒服,印刷也十分清晰。我一直对机械制造这个领域很着迷,尤其是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自动化”这个概念更是充满了探索欲。这本书的书名“高等学校教材:铸造设备及自动化”直接点明了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个人一直对铸造工艺中的一些细节感到好奇,比如不同材料的熔炼温度是如何精确控制的,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等不同工艺之间在设备上究竟有哪些显著的区别?而“自动化”的引入,更是将这个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智能化。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深入剖析自动化技术如何赋能这些传统的铸造设备,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参数,再通过复杂的控制算法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人为误差。另外,我也对书中关于机器人集成在铸造生产线上的应用很感兴趣,是不是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自动化浇注、清理、搬运等工作?而且,我一直觉得,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概念与自动化设备密不可分,希望这本书能体现出这方面的时代特征,介绍一些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铸造设备及自动化领域的结合。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相当不错,这为阅读体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对“铸造”这个词汇的理解还比较初浅,但“设备及自动化”这几个字,立刻点燃了我对现代工业生产背后技术原理的兴趣。我一直认为,那些支撑起我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充满了值得探索的智慧。因此,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铸造设备,从基础的炉窑、模具,到更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线,都能有详尽的图文解析。比如,书中是否会细致讲解不同类型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等)所对应的设备差异?而“自动化”部分,则是我尤为关注的焦点。我非常好奇,如何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应用到传统的铸造设备上,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PLC、伺服系统、机器人等在铸造设备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智能化监控、故障预警、数据分析等内容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展现出铸造设备及自动化技术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洁大气,带有金属质感,隐约能看到齿轮和线路的抽象图形,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深入机械与智能的融合世界。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都显示出出版方的严谨与用心。我并非科班出身,对“铸造”二字最初的联想还停留在铁匠铺里火光四射的画面,但看到“设备及自动化”这几个字,立刻激发了我探索现代工业奥秘的好奇心。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暗示着它将要讲述的是那些驱动着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机器,以及如何让这些机器变得更加智能、高效。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插图和案例分析,毕竟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直观的视觉信息往往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铸造过程的原理,不同类型铸造方法的特点,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究竟需要哪些设备来完成。然后,再逐步深入到自动化技术是如何渗透到这些设备中的,比如传感器、执行器、PLC控制等等。如果书中能提及一些国际上先进的铸造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那就更好了,毕竟了解行业前沿对个人成长非常有益。同时,我个人对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在铸造设备中的应用也很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触及这方面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确实令人肃然起敬,拿到手时就觉得它像是一本宝典,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之前对铸造设备仅有的认知,大概就是一些大型的、看起来很笨重的机器。但“自动化”这个词的加入,立刻让这本书在我心中变得“高大上”起来。我很好奇,那些曾经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铸造环节,是如何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的?书中会不会详细讲解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比如PLC、DCS,以及它们在铸造设备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我特别想知道,自动化技术是如何提高铸造精度和产品质量的,是不是通过更精确的温度控制、更稳定的压力调节,或者更智能的模具更换系统?另外,我也很想了解,自动化设备在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某个工厂通过引入自动化铸造设备,实现了怎样的生产飞跃?我对书中关于机器人技术在铸造过程中的应用也充满期待,比如自动化的浇注、清砂、打磨等环节,机器人是否已经成为主流?而且,我一直觉得,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希望书中能有所涉及,比如一些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维修技巧。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活力的感觉,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金属质感的图案仿佛诉说着机械的力量。我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支撑起现代化制造业的幕后功臣——工业设备。而“铸造设备及自动化”这个主题,更是吸引了我探索的目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铸造设备,从基础的熔化、造型、到更复杂的压铸、连续铸造等,都能有详尽的原理讲解和结构分析。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熔炉(如感应熔炼炉、电弧炉)的工作机理?造型设备(如砂型造型机、金属型铸造设备)的动作过程?以及压铸机、低压铸造机等关键设备的控制逻辑?更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自动化”这一部分。我非常渴望了解,如何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应用到铸造设备上,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PLC、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等在铸造设备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配合,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及的智能监控、故障诊断、生产优化等自动化技术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展现出铸造设备及自动化技术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与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的融合。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深度。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感,透露出技术的力量。我一直对制造业的幕后故事充满好奇,而铸造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工艺,其设备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无疑是工业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各种铸造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比如,书中会不会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熔炉的优缺点,造型设备(如砂型造型机、壳型造型机)的动作机制,以及压铸机、低压铸造机等复杂设备的控制逻辑?而“自动化”这个关键词,更是将这本书的吸引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我非常想了解,自动化技术是如何打破传统铸造行业的局限,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书中是否会涉及PLC编程、组态软件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实现对铸造过程的精确控制?我对工业机器人臂在浇注、清理、搬运等环节的应用也充满期待,它们能否完全实现无人化生产?此外,在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数据采集、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方面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让铸造设备变得更加“聪明”?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和排版布局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纸张细腻,文字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一直认为,工业制造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铸造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其设备的先进性和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我怀揣着极大的热情,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铸造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各种类型的铸造设备,从传统的熔炼炉、造型机,到现代化的压铸机、连续铸造机,都能够有清晰的原理阐述和结构解析。而“自动化”部分,更是我非常关注的焦点。我非常想知道,如何通过集成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铸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和柔性化。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PLC、伺服驱动、机器视觉等自动化技术在铸造设备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铸件生产?我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浇注、清理、搬运等环节的应用也充满了好奇,它们能否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我也很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铸造设备及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沉稳而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工业生产背后的那些精密的机械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感到着迷,而“铸造设备及自动化”这个主题,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些知识的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铸造设备,从最基础的熔化、造型、到后期的处理设备,都能有详尽的解释。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讲解不同类型的炉子(如冲天炉、电弧炉)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造型设备(如垂直分型自动造型线、水平分型自动造型线)的工作流程和自动化程度?以及压铸机、离心铸造机等特种铸造设备的关键技术?更让我兴奋的是“自动化”这一部分。我非常渴望了解,如何将先进的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铸造设备中,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化。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PLC、DCS等控制系统的架构和在铸造设备中的应用?我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浇注、清理、搬运等环节的应用也抱有极大的兴趣,它们能否真正实现铸造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无人化?而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书中是否会涉及绿色铸造设备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相关内容,例如如何优化能源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美的设计,封面上深邃的蓝色与金属光泽的融合,让我联想到高科技的精密仪器。这本书的名字“高等学校教材:铸造设备及自动化”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一直认为,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铸造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设备的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业的竞争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的铸造设备,从最基本的熔炼设备、造型设备,到压铸机、离心铸造机等专业设备,能够有详尽的原理阐述和结构解析。而“自动化”部分,则是我最感兴趣的。我很好奇,是如何通过各种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铸造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无人化?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PLC、变频器、伺服系统等在铸造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在铸造领域的应用非常感兴趣,比如自动化上下料、焊接、打磨等环节,机器人能否完全取代人力?而且,考虑到当今社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书中是否会提及绿色铸造设备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相关内容,例如如何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评分

很好很快~~

评分

一般般啦,有些专业啊,看不懂哦

评分

很好很快~~

评分

京东的价格很给力,不得不顶。

评分

还没看完,评价期限就到了

评分

一般般啦,有些专业啊,看不懂哦

评分

送给朋友的,感觉还好

评分

很喜欢 觉得很适合我

评分

很好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