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基礎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環境監測基礎》比較全麵地介紹瞭環境監測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簡要介紹瞭用於學習環境科學及環境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闡述瞭在製訂監測方案時,必須瞭解汙染物在環境中的擴散、再富集及其最終的歸趨;簡要介紹瞭采樣、分析檢測、如何選擇實驗室內或現場分析方法及相關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控製等內容;重點討論瞭水質主成分分析及水中痕量汙染物的監測;針對實際應用,著重闡述瞭土壤、固體及固體汙染物萃取及其後續分析技術,並且特彆關注瞭傾廢和前工業用地再利用問題;在關注新技術、新方法的基礎上,闡述瞭室內、外大氣和煙道氣中氣相成分的分析、監測;討論、評述瞭超痕量汙染物分析、監測中的一些特殊問題。《環境監測基礎》可作為環境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關從業人員的教材或參考書,特彆是雙語教學的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簡介1
1.1 環境1
1.2 人們關注環境的原因2
1.2.1 當今世界2
1.2.2 過去和現在的罪行2
1.3 汙染3
1.4 化學分析的必要性5
總結6
第2章 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及其分析方法7
2.1 簡介7
2.2 源、擴散、再聚集和降解7
2.3 中性有機化閤物的遷移和再富集9
2.3.1 生物富集9
2.3.2 在沉積物中的聚集10
2.3.3 生物放大作用11
2.3.4 降解11
2.4 金屬離子的遷移和富集12
2.4.1 增溶效應12
2.4.2 在沉積物中的沉積12
2.4.3 生物體的吸收13
2.5 什麼是安全水平?14
2.6 采樣與樣品的復雜性15
2.6.1 具有代錶性的樣品15
2.6.2 樣品保存15
2.6.3 關鍵路綫和關鍵組15
2.7 分析的一般方法16
2.8 實驗室或現場分析的選擇17
2.9 質量保證18
2.9.1 尋找閤適的方法19
2.9.2 實驗室標準19
總結20
第3章 水質主成分分析21
3.1 簡介21
3.2 采樣24
3.3 水質的測定27
3.3.1 固體懸浮物(SS)27
3.3.2 溶解氧(DO)和需氧量(OD)27
3.3.3 總有機碳(TOC)31
3.3.4 pH值、酸度、堿度31
3.3.5 水的硬度33
3.3.6 電導率34
3.4 普通離子的分析方法35
3.4.1 紫外�部杉�光譜法35
3.4.2 發射光譜(火焰光度計)38
3.4.3 離子色譜39
3.4.4 其他技術的應用舉例41
總結42
第4章 水分析-痕量汙染物43
4.1 簡介43
4.2 有機痕量汙染物43
4.2.1 樣品保存的基本原則及其後續分析44
4.2.2 用於色譜分析的萃取技術45
4.2.3 氣相色譜49
4.2.4 液相色譜57
4.2.5 免疫測定58
4.2.6 光譜分析61
4.3 金屬離子62
4.3.1 用於分析金屬離子的樣品存儲62
4.3.2 預處理63
4.3.3 原子光譜63
4.3.4 可見光譜69
4.3.5 陽極溶齣伏安法69
4.3.6 液相色譜71
4.3.7 金屬的形態:各種技術的比較72
總結74
第5章 土壤、固體廢棄物分析75
5.1 引言75
5.1.1 動物和植物樣本75
5.1.2 土壤和受汙染的土地75
5.1.3 垃圾和垃圾填埋場76
5.1.4 沉積物和汙泥76
5.1.5 大氣顆粒物76
5.2 固體分析領域的一些共性問題76
5.2.1 采樣77
5.2.2 預處理77
5.2.3 分析物的萃取77
5.2.4 樣品的淨化78
5.2.5 分析測定78
5.2.6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製78
5.3 生物樣品分析時的特殊考慮79
5.3.1 植物樣品的采集和保存79
5.3.2 預處理79
5.3.3 有機汙染物的萃取技術80
5.3.4 痕量金屬的灰化和溶解技術80
5.3.5 動物組織的分析80
5.4 土壤分析應考慮的特殊問題81
5.4.1 采樣和保存81
5.4.2 預處理81
5.4.3 有機汙染物的萃取82
5.4.4 可利用離子的萃取82
5.4.5 土壤中總金屬濃度測定時的消化技術83
5.4.6 pH的測定83
5.5 分析被汙染土壤時的特殊考慮83
5.5.1 汙染土壤的調查步驟84
5.5.2 采樣、樣品保存和預處理85
5.6 垃圾和填埋處理分析時需考慮的特殊問題86
5.6.1 垃圾的種類和處理86
5.6.2 采樣和樣品保存86
5.6.3 固體及高固體含量的液體的前處理88
5.6.4 滲瀝液的分析88
5.6.5 釋放氣體的分析90
5.7 分析沉積物和汙泥時需考慮的特殊問題90
5.7.1 樣品采集與保存90
5.7.2 預處理91
5.7.3 有機汙染物的萃取技術91
5.7.4 痕量金屬的溶解技術91
5.7.5 下水道汙泥分析92
5.8 新的萃取和溶解技術92
5.8.1 自動索氏萃取92
5.8.2 加速溶劑萃取92
5.8.3 微波消解和微波輔助萃取93
5.8.4 超聲93
5.8.5 超臨界流體萃取93
5.8.6 技術比較94
總結94
第6章 大氣分析——氣相分析95
6.1 簡介95
6.1.1 注意所使用的單位98
6.2 時間加權平均濃度的測定99
6.2.1 吸收序列99
6.2.2 固體吸附100
6.2.3 擴散(或掌上)管102
6.3 瞬時濃度的測定103
6.3.1 直讀儀器103
6.3.2 氣體檢測管107
6.3.3 氣相色譜和質譜108
6.3.4 監測網和實時監測110
6.3.5 遠程遙感和其他的先進技術111
總結114
第7章 大氣分析——顆粒物115
7.1 前言115
7.2 采樣方法116
7.2.1 大體積采樣器117
7.2.2 個人采樣器117
7.2.3 階式撞擊采樣器117
7.2.4 針對有機化閤物所需的進一步考慮117
7.2.5 從流動相氣流中采集顆粒物118
7.2.6 PM10采樣119
7.2.7 酸性沉降物采樣120
7.3 涉及樣品分解的分析方法121
7.3.1 金屬121
7.3.2 有機化閤物121
7.4 固體的直接分析122
7.4.1 X射綫熒光法122
7.4.2 X射綫發射123
7.4.3 中子活化分析123
7.4.4 紅外光譜法124
7.4.5 用於石棉分析的方法124
總結124
第8章 超痕量分析125
8.1 介紹125
8.1.1 所關注的化閤物125
8.2 分析方法127
8.2.1 一般步驟127
8.2.2 影響檢測靈敏度的因素127
8.2.3 質譜檢測128
8.2.4 定量分析133
8.2.5 質量控製133
8.3 典型的分析過程133
8.3.1 預處理134
8.3.2 氣相色譜135
總結135
自測題參考答案136
參考文獻148
專業詞匯152
測量單位和物理常數155
精彩書摘
第1章 簡介
1.3 汙染
我們對汙染都有一定的概念,但你知道如何定義它嗎?
DQ 1.1 如何理解汙染的定義?
迴答:下麵的定義來自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汙染就是由人類直接或間接排放到環境中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物質或能量,這些不利影響包括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對生物資源的破壞、乾擾環境的舒適性和對環境的不閤理利用。
當將注意力集中於汙染的化學特徵之前,記住這並不是汙染的唯一形式。噪聲是物理汙染的一種。把和周圍環境溫度不同的水排入河流中將影響河流中的生物,這是熱全球變暖。硝酸鹽的生成是環境中氮自然循環的一部分(見圖1.1),然而,化肥的過汙染的一種形式。然而汙染常和排入環境中的化學物質聯係在一起。通常的觀點認為這些是非天然的(因而也是有害的)物質。近來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氯氟烴(CFCs)的排放問題。氯氟烴被用於噴霧劑及其他用途。氯氟烴的排放和平流層臭氧的消耗有關,從而導緻瞭由太陽輻射到地球錶麵的有害紫外輻射強度增加,進而使皮膚癌發病率增加。盡管在發達國傢氯氟烴的生産已停止,但從大氣中消除現有的氯氟烴還需要很長時間,同時和臭氧消耗有關的化閤物例如含氫氯氟烴(HCFCs)還在生産,因此對臭氧層的影響還將持續許多年。
更為常見的問題是人們往環境中排放環境中已有的物質,而引起環境中此種物質的濃度高於天然本底值。二氧化碳是大氣的組成部分,由生物體的呼吸産生。由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引起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可循環利用二氧化碳的森林數量減少,從而導緻全球變暖問題。其他大量的天然氣體(例如甲烷和氮氧化物)的增加加劇瞭量使用會使水體中富集大量的硝酸鹽,首先這會引起水生植物的過度生長,最終導緻水體中所有物種的死亡。這個過程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富營養化。除瞭氮本身,如果氮循環中的其他形態在水體或大氣中的濃度大大超過它的天然本底值,都將引起環境問題。錶1.1總結瞭這一點。
前言/序言
目前,國內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本、碩課程體係建設亟待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管理體係涉及全球、國傢、區域等不同的時空尺度。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在相關資源、技術方法的掌握上不對稱。因此,通過引進國際上優秀教材,對於瞭解並解決國內上述問題,特彆是在環境監測標準方法的建立與推廣使用如何與國際接軌上有積極的作用。
本書自2002年開始作為廈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雙語課程《環境監測》的教材。因其敘述采用對話方式進行,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任課教師和使用過該教材的本科生均感其效果頗佳。因此,其編譯盡可能保持原著風格,以使本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關從業人員盡快熟悉、掌握新知識及專業英語,並為國際上有關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融會貫通搭起一座橋梁。
該原版教材於2002年齣版,體現瞭當今環境分析與環境監測的新技術、新方法及相關的管理理念。作為專業課教材,其突齣的特點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閤、管理與技術結閤。同時,其內容的安排、進程、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均具有不同於國內教材的鮮明特色。
該教材整理齣版過程中得到瞭廈門大學有關部門、院、係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慕俊澤、任鋒、陳佳寜、肖翔、彭景嚇、王萍、羅劍梁參與瞭部分章節的翻譯整理工作。在此,一並緻以真誠的感謝。
因譯者水平所限,其中難免有不盡之處,敬請指正。
環境監測基礎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環境監測基礎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