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翻譯一部完整的《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一直是譯者的思想,也是譯者對俄羅斯法學界朋友們的承諾。第四部分於2006年底通過,從今年1月起譯者即著手進行翻譯,並把手頭第三部分譯稿進行瞭整理,同時,將1999年初大百科全書齣版社的第1、二部分的譯文逐條進行瞭重新訂甚至是重新翻譯,修改瞭不少的疏漏甚至錯誤。迴想當年,譯者們工作也是非常用心的,然而受水平和條件的限製,還是有愧於讀者。今天依然如此,雖然譯者總是試圖把工作做得盡可能完美一些,但每本書齣版以後,譯者自己都會發現不少錯誤,都會留下遺憾。
作者簡介
黃道秀,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道秀教授1962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20世紀80年代曾在蘇聯喀山大學進修法律。數十年從事俄羅斯語言和法律的研究和教學與俄羅斯法學界有著廣泛的聯係和交流。翻譯瞭《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俄羅斯聯邦刑法典》、《俄羅斯聯邦民事訴訟法典》、《俄羅斯聯邦仲裁程序法典》、《俄羅斯聯邦刑事訴訟法典》、《俄羅斯聯邦刑事執行法典》、《俄羅斯聯邦刑法釋義》、《俄羅斯刑法教程》、《俄羅斯刑事訴訟教程》、《蘇維埃行政法》、《國際法史》以及其他許多法律文件和專著,是我國著名的俄羅斯法律研究學者。
目錄
關於施行《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一部分的聯邦法律
關於施行《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二部分的聯邦法律
關於施行《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三部分的聯邦法律
關於施行《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的聯邦法律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一部分
第一編 總則
第一分編 基本規定
第一章 民事立法
第二章 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産生,民事權利的實現與保護
第二分編 人
第三章 公民
第四章 法人
第五章 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各主體、地方自治組織參加民事立法所調整的關係
第三分編 民事權利的客體
第六章 一般規定
第七章 有價證券
第八章 非物質利益及其保護
第四分編 法律行為與代理
第九章 法律行為
第十章 代理 委托書
第五分編 期限 訴訟時效
第十一章 期限的計算
第十二章 訴訟時效
第二編 所有權和其他物權
第十三章 一般規定
第十四章 所有權的取得
第十五章 所有權的終止
第十六章 共有
第十七章 土地所有權和其他物權
第十八章 住房的所有權和其他物權
第十九章 經營權和業務管理權
第二十章 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保護
第三編 債法總 則
第一分編 關於債的一般規定
第二分編 關於閤同的一般規定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二部分
第四編 債的種類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三部分
第五編 繼承法
第六編 國際私法
俄羅斯聯邦民事法典第四部分
第七編 智力活動成果和個彆化手段的權利
譯後記
精彩書摘
關於施行《俄羅斯聯邦民法典》
第一部分的聯邦法律
國傢杜馬1994年10月21日通過
第l條
《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一部分(下稱“法典第一部分”)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但本聯邦法律規定有其他施行期限的除外。
第2條
以下自1995年1月1日起失效:
俄羅斯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下稱“蘇俄”)1964年6月11日《關於批準(蘇俄民法典)的法律》批準的《蘇俄民法典》序言、第一編“總則”、第二編“所有權”和第三編“債法”和第一分編“關於債的一般規定”(《蘇俄最高蘇維埃公報》1964年第24期,第406號;1966年第32期,第77l號;1972年第33期,第825號;1973年第51期,第1114號;1974年第51期,第1346號;1977年第6期,第129號;1987年第9期,第250號;1988年第1期,第l號,第16期,第476號;1990年第3期,第78號;《蘇俄人民代錶大會和蘇俄最高蘇維埃公報》1991年第15期,第494號;《俄羅斯聯邦人民代錶大會和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公報》1992年第29期,第1689號,第34期,第1966號);
蘇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64年6月12日《關於施行(蘇俄民法典)和(蘇俄民事訴訟法典)的程序的命令》的第4條、第5條、第6條(《蘇俄民法典》第79條規定的規則部分)、第7條至第13條(《蘇俄最高蘇維埃公報》1964年第24期,第416號;1987年第9期,第250號);
前言/序言
得知要齣版《俄羅斯法譯叢》時,心情是很高興的,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尤其是對我來說,俄羅斯的法律是一種難以揮去的感情。半個世紀對於曆史來說,隻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一個人來說,五十年幾乎是人所能工作時間的全部。去年,為瞭紀念從莫斯科大學畢業五十年,我還特意自費去俄羅斯舊地重遊,在舊地重遊中力圖將過去的影像再翻新重拍,重溫青春年代在異鄉的火熱生活。
五十年前中國的法律一片空白,當時的社會科學,當然更包括法律學,都是“言必稱蘇聯”;五十年後中國的法律一片生機,早已無人談蘇聯或俄羅斯瞭,卻大有“言必稱美、德”之勢。“言必稱蘇、俄”也好,“言必稱美、德”也好,都是一種片麵性。《俄羅斯法譯叢》的齣版也算是對這種片麵性的一種糾正吧!
蘇聯解體瞭,但俄羅斯的法律並沒有解體,它仍然強有力地支撐著俄羅斯的國傢、社會、經濟的運作。即使是在蘇聯存在時,它的法律製度也始終受到重視,它沒有受到“法律虛無主義”和“砸爛公檢法”那樣的衝擊。法學教育更沒有間斷,法學著作絡繹不絕,不時仍有學法律專業的人擔任國傢領導人,如今天的普京總統。法律是正常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製度和理念,我們需要從一個大國如何用法律維係它的製度生存學習到有益的東西。
蘇聯解體瞭,蘇聯的法律死亡瞭,但作為其繼承主體的俄羅斯法律卻重生瞭。死亡瞭的是過分僵化的意識形態上的東西,新生的是尊重人權及發揚民主的普世化的東西。俄羅斯的法律既有它繼受神聖羅馬帝國的曆史傳統一麵,又有它接受國際共同生活準則的現代化一麵。
國際貿易法新論: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挑戰與機遇 作者: [此處可添加虛構的法學教授或資深律師姓名,例如:李明、張偉等] 齣版信息: [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世界法律齣版社] 頁數: 約 850 頁 定價: 480.00 元 --- 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的今天,國際貿易的復雜性與日俱增。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加深,貿易摩擦與法律適用衝突成為常態。《國際貿易法新論》旨在深入剖析當代國際貿易活動中湧現齣的核心法律問題,構建一個全麵、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法律分析框架。本書不僅立足於現有的國際公約和區域性貿易協定,更著重探討瞭數字經濟、綠色貿易壁壘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傳統貿易法律體係帶來的衝擊與重塑。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國傢國內法律體係的詳盡闡述,而是聚焦於國際層麵的規範、原則、爭端解決機製及其發展趨勢。它係統梳理瞭國際貿易法的曆史演變脈絡,從早期的習慣國際法到布雷頓森林體係後的多邊貿易體製,直至當前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復雜網絡。 第一部分:國際貿易法的基本框架與基石 本部分首先奠定瞭理解國際貿易法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國際貿易法的範疇與定位 明確界定瞭國際貿易法與其他相關法律領域(如國際公法、私法、競爭法)的交叉與區彆。重點探討瞭國際貿易法作為一套“軟法”與“硬法”混閤體的特性,以及其在維護全球經濟秩序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章:多邊貿易體係的核心機製 詳細解析瞭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法律結構,包括其《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及其下屬的各項重要協定。重點分析瞭“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減讓”等基石原則在實踐中的復雜解讀與適用。本章深入探討瞭爭端解決機製(DSU)的運作流程、裁決的法律效力及其在維護多邊規則中的關鍵地位,尤其關注近年來DSU麵臨的改革壓力與睏境。 第三章:商品貿易的法律規範 本章聚焦於貨物進齣口的法律規製。涵蓋瞭《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 1994)的關鍵條款,包括非關稅壁壘的認定、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的法律流程(依據《反傾銷協定》和《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以及保障措施的閤規性審查。書中通過大量案例分析,揭示瞭各國在運用這些貿易救濟措施時所體現齣的法律策略與潛在濫用風險。 第二部分:新興貿易領域與法律前沿 本部分轉嚮現代國際貿易中最具活力和爭議的領域,探討傳統法律框架在新興經濟形態下的適應性。 第四章:服務貿易的法律挑戰 基於《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本章分析瞭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等四種服務提供模式的法律適用邊界。重點討論瞭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專業服務(如法律、會計服務)的市場準入限製的閤法性標準,並對比瞭區域性貿易協定(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後的新協定)在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麵的更進一步的承諾。 第五章:知識産權與貿易的交織 深入剖析《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TRIPS)的法律要求。探討瞭專利、商標、版權在國際貿易中的保護標準,並特彆關注瞭強製許可製度的適用條件,這對於公共衛生領域(如藥品)的國際貿易影響尤為深遠。本章也討論瞭商業秘密保護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數字貿易與數據流動 這是本書探討的前沿核心。本章分析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法律真空,特彆是關於數據本地化要求、跨境數據流動限製的法律基礎。探討瞭數字産品(如軟件、在綫內容)的稅收和監管問題,以及國際社會在製定統一數字貿易規則(例如在WTO框架內或在CPTPP等協定中)所麵臨的巨大分歧與博弈。 第三部分:貿易爭端解決與風險管理 本部分關注貿易實踐中的爭議解決機製及如何構建穩健的法律風險防範體係。 第七章:國際商事仲裁與貿易閤同 不同於前述的國際公法層麵,本章轉嚮國際商法。全麵分析瞭《聯閤國國際貨物銷售閤同公約》(CISG)的適用範圍、閤同的訂立、義務履行、風險轉移以及違約救濟條款。同時,詳細介紹瞭國際商事仲裁(如ICC、SIAC)在解決跨境買賣閤同爭議中的優勢、程序規範以及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問題(基於《紐約公約》)。 第八章:地緣政治背景下的貿易法律風險 本章對當前國際貿易環境的特殊性進行瞭法律評析。研究瞭經濟製裁、齣口管製(特彆是軍民兩用技術)對國際閤同履行的影響,以及“不可抗力”條款在麵對政府禁令時的法律效力認定。此外,還探討瞭投資爭端解決機製(ISDS)與WTO爭端解決機製在處理國傢行為引發的貿易損害時的銜接與衝突。 第九章: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貿易壁壘 關注國際貿易法領域日益重要的環境議題。分析瞭氣候變化相關措施(如碳邊境調節機製)如何可能構成新的貿易壁壘,以及這些措施在GATT項下的閤法性基礎(例如“一般例外”條款的適用性)。本章探討瞭供應鏈盡職調查法規對國際貿易閤規性的影響,強調瞭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標準對未來貿易法律框架的重塑作用。 --- 本書特色 1. 體係宏大,聚焦國際視野: 本書嚴格限定在國際貿易的跨國法律層麵,不涉及單一國傢國內商法或閤同法的具體操作細節。 2. 理論與實務並重: 結閤瞭國際法學界的前沿理論探討與海關執法、仲裁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兼具學術深度與實操指導價值。 3. 前瞻性強: 重點剖析瞭數據治理、數字貿易、氣候變化等新興議題對現有貿易法律秩序的挑戰,為未來法律實踐者提供戰略性思考。 4. 分析深入: 對多邊協定條款的文本解釋,采取瞭不同法域學者間的交叉視角,力求提供平衡和審慎的法律判斷。 本書適閤從事國際貿易、國際經濟法、公司法律顧問、政府涉外事務官員以及相關專業領域研究生和學者作為核心參考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