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0218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的课程列表。 |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教材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版本 | 类型 |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卫兴华、赵家祥 | 北京大学 | 2015年 | 必考 |
| 00294 | 劳动社会学 | 30 | 劳动社会学 | 林勇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006年6月第1版 | 必考 |
| 00152 | 组织行为学 | 29 | 组织行为学 | 高树军 | 高等教育 | 2016年 | 必考 |
| 07484 | 社会保障学 | 30 |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 马斌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006年7月第1版 | 必考 |
| 11465 | 现代公司管理 | 25 |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 董伍伦、李强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2006年7月第1版 | 必考 |
| 11466 |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 39.8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3版) | 谌新民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5年8月第1版 | 必考 |
| 11467 | 人力资源统计学 | 28 |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2016年7月启用) | 程振源、李军华 | 科学出版社 | 2015年4月 | 必考 |
| 00463 | 现代人员测评 | 32 |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二版) | 萧鸣政等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2004年7月第2版 | 必考 |
| 00324 | 人事管理学 | 38 | 现代人事管理学(2016年7月启用) | 潘文庆 | 科学出版社 | 2015年11月 | 必考 |
| 11468 |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 39 | 工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 (2016年7月启用) | 李强 | 科学出版社 | 2015年4月 | 必考 |
| 相关说明 | |
| 主考学校 | 华南师范大学 |
| 课程设置 | 必考课程11门,共56学分;选考课程4门,共28学分;加考课程5门,共24学分; |
| 停考时间 | |
| 说明 | 1、101至104课程中须选考不少于14学分。 2、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3、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
| 备注 | |
综合来看,这套教材的优点在于它的“包罗万象”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它确实为你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坚实地基。对于那些自律性极强、学习能力极强,并且有能力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自行整合、并能从浩瀚的理论中提炼出考试重点的“学霸型”考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可靠的起点。然而,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需要一个明确的“学习路径图”和“考试重点导航”的普通自考生来说,它的使用体验并不算完美。它提供的材料是原材料,你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进行“二次加工”——去芜存菁、连接点、并结合历年真题去反推重点的权重。我希望教材的编排者能够更关注“学习者体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内容覆盖”。比如,如果能增加不同学习阶段的自我测试工具、或者对那些高频考点和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更醒目的标记,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我们在信息洪流中迷失的风险。总而言之,这是一套需要考生投入极高主动性和整合能力的工具书。
评分我对这套教材中关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技术”这一块的内容感到非常困惑。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只处理考勤和发工资的职能了,技术赋能是未来趋势,也是考试的热点。我本以为“广东专用”的版本会重点讲解一些国内主流的HR SaaS系统或者至少是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案例。然而,这部分内容给我的感觉是相对滞后和概念化。它提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的系统架构、数据安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才预测等前沿议题,讲解得相当保守和笼统,更像是对几年前的管理趋势的总结,而不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新技术的认知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只是知道了“信息系统很重要”这个结论。如果这部分内容是用来应付考试的,也许可以勉强应付理论题;但如果我是想通过学习这套教材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那么这块的知识更新速度和深度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对于一个旨在培养未来HR管理者的教材来说,这一点是比较遗憾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学习效率有极高要求的在职人士,我评估一套教材的核心价值,首先看它的“结构化输出能力”。这套自考教材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参考资料库,而不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流程。例如,在学习计划管理模块时,我注意到它对“目标设定”和“过程监控”的讲解虽然全面,但两者之间的衔接略显突兀。我希望看到的是,教材能用清晰的流程图或时间轴来展示整个周期是如何运作的,并且在每个阶段,考试最可能关注的细节点在哪里。现在的情况是,你读完一个章节,感觉自己知识点是齐备了,但让你立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回答时,却发现无从下手,因为书本的叙述方式是分散的,缺少对知识点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调。而且,广东的自考体系往往注重实操和应用分析,但这套教材在“应用性练习”方面做得比较薄弱。每章末尾的习题大多停留在选择题或简单填空题的水平,远不能考察到案例分析题或论述题所要求的那种深度分析能力,这让我对后续的实战准备感到一丝担忧。
评分拿到这套教材后,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试图快速浏览一遍所有十本的核心章节,目的是想找出它的“重点”和“难点”分布。说实话,这套教材的广度是毋庸置疑的,它确实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劳动关系到培训发展,几乎没有遗漏。但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全”字上。对于一个需要高效备考的自考生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成本,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本百科全书,而是一本“考试指南”。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几本薄册子(比如劳动法规相关的),内容组织得相对紧凑,理论和法条引用也比较规范,这部分读起来相对顺畅。但一涉及到那些核心且分值占比高的科目,比如组织行为学或者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内容就显得过于庞杂和学术化了。很多概念的解释用词晦涩,引用了大量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家的原话,这对于我们非科班出身的考生来说,门槛无疑提高了。我不得不频繁地跳出教材本身,去查阅网络上的解读视频或者其他辅助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书本上那几段看似官方实则晦涩的论述。我更期待的是,教材能用更直白、更贴近工作场景的语言来阐述这些理论,并提供清晰的“考点提炼”,而不是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地塞给我们,让考生自己去“淘金”。
评分这本号称“全套必考10科”的自考教材,我对它抱持着一种又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首先,从书本的整体设计和装帧来看,确实给人一种“官方出品”的厚重感。纸张的质地摸上去比较扎实,印刷的清晰度也毋庸置疑,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反复翻阅的学习资料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当我真正翻开目录,试图勾勒出我接下来的学习路径时,那种期待感就开始被现实的厚度所稀释。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涵盖了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操作的诸多复杂内容,我原本期望看到的是一套逻辑严密、层级分明的体系构建,能够像一张地图一样指引我如何从零基础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但目前看来,这套书更像是一个庞大知识点的堆砌,虽然科目齐全,但各个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初学者很难一下子捕捉到。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去理解的理论,比如薪酬设计或者绩效管理,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显得略微干瘪,缺乏那种能让人瞬间“顿悟”的引导性案例或思维导图。我希望的是,它能提供一个更贴合广东地区实际情况的视角,毕竟是“广东专用”,但目前看来,内容上似乎更偏向于普适性的理论阐述,地域性的特色和深度挖掘还需我在后续学习中去努力补充了。
评分不错呢。非常好
评分还不错,买家挺细心,不错的购物。京东加油
评分用户体验太差了。
评分收到了
评分非常实用
评分不错呢。非常好
评分用户体验太差了。
评分不錯哦!!!
评分不錯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