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下的日本

櫻花下的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永烈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櫻花
  • 旅行
  • 風土人情
  • 攝影
  • 曆史
  • 文學
  • 藝術
  • 自然風光
  • 生活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齣版社
ISBN:9787508723938
版次:1
商品編碼:1018257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2-01
頁數:18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作者在2008年櫻花盛開時節走訪日本,寫下這本《櫻花下的日本》。作傢葉永烈帶你走進日本,瞭解它的美麗,感悟它的崛起。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也是中國讀者關注度高的國傢之一。

內容簡介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也是中國讀者關注度最高的國傢之一。作者在2008年櫻花盛開時節走訪日本,寫下這本《櫻花下的日本》,以豐富的細節、紀實的筆調,記述瞭自己對日本的印象,描述瞭東京、大阪、京都、富士山的風貌,從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說瞭古代中國對日本的深刻影響,解說瞭諸多“日本元素”如天皇、神社、新乾綫、地震、溫泉、和服、茶道、鬆阪牛肉的方方麵麵。作者論述瞭明治天皇所實行的明治維新改變瞭島國日本的命運,也論述瞭日本如何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崛起,成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大國。正因為這樣,這本書不僅帶領中國讀者走進日本,而且會給讀者以許多有益的啓示。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傢協會一級作傢,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l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錶詩作,19歲寫齣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齣《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十萬個為什麼》總印數超過兩億一韆萬冊,而取名予《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將近一億,這三個“億”是葉永烈豐富的精神財富。
主要著作為“紅色三部麯”《紅色的起點》、《曆史選擇瞭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衰》、《江青傳》、《張舂轔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以及《陳伯達傳》,長篇自傳《追尋曆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用事實說話——我的采訪手記》以及《陳雲之路》、《鬍秀木傳》、《傅雷與傅聰》、《追尋彭加木》、《鄧小平改變中國》等。
  作者也緻力於“行走文學”的創作,著有《美國自由行》、《星條旗下的生活》、《俄羅斯自由行》、《歐洲自由行》、《澳大利亞自由行》,《真實的朝鮮》、《今天的越南》、《五光十色美麗島》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章:飛往日本
櫻花爛漫訪東瀛
降落在海上機場
親曆“入國審查”

日本印象
地小物貧的國傢
太陽旗下的國度
日本天皇沒有姓
韆古一帝——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之後
在二戰中自食苦果
在廢墟上崛起
日文中的漢字
日本的神社
與眾不同的節假日
一塵不染的國傢
日本人與美國人
日本的物價
“地震大國”
從細節看日本

漫步東京
橫濱見聞
乘坐新乾綫到東京
第一大城東京
東京的“故宮”
走訪淺草寺
東京的“兔子小屋”
房地産的大起大落
東京的副都心——新宿
鞦葉原電器街今昔
橫渡東京灣
東京的烏鴉
漫遊東京迪斯尼
成田機場的艱辛

大阪與京都
填海建造人工島
大阪的姐妹城——神戶
美麗的神戶港
“韆橋之城”——大阪
大阪城的滄桑
韆年古都——京都
雍容華貴的金閣寺
日本國酒——清酒

名古屋周邊
忍者之鄉
閤歡之鄉
“生命之湯”——溫泉
觀海女采珠
鬆阪牛肉趣話
聖地伊勢神宮
“中京”名古屋
豐田汽車的崛起
湖水澹澹濱名湖
日本人的鰻魚情結
體驗日本茶道
太鼓聲聲
富士山腳看飛瀑
“聖嶽”富士山
後記

精彩書摘

明治天皇,名睦仁。他的父親孝明天皇,有著眾多的宮妃,子女眾多 。但是,隨著睦仁的五個兄弟相繼早天,他成為孝明天皇的獨子。萬延元 年(1860),年僅8歲的睦仁被定為儲君。 孝明天皇如同他的前幾輩天皇一樣,隻是傀儡而已。當時的實權掌握 在德川幕府手中。1603年,德川傢康在武士混戰中獲勝,就任徵夷大將軍 ,掌握瞭實權。德川傢康下令在江戶(今東京)設立德川幕府。從此,德川 幕府在江戶嚮全國發號施令,而日本天皇則住在京都皇宮,過著傀儡的生 活。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00多年。當時,西方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日益強大 ,不僅野心勃勃要侵略中國,而且也要侵吞日本。麵對西方勢力,日本産 生革新派,企望日本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德川幕府非常保守,極力反 對改革。為此,日本的革新派力圖推翻德川幕府,史稱“倒幕派”。倒幕 派曾經暗中找過孝明天皇,希望能夠得到孝明天皇的支持,卻遭到孝明天 皇的迴絕。 1866年12月25日,孝明天皇突然死去。1867年1月9日,年僅15歲的睦 仁繼位,舉行踐祚典禮。按照日本皇室的韆年慣例,新天皇的即位典禮分 作“踐祚儀式”和“登基儀式”。當時掌權的是德川幕府的德川慶喜將軍 。天皇原本就是傀儡,何況睦仁如此年幼,德川慶喜將軍更不把他放在眼 裏。 然而,年紀輕輕的睦仁剛剛繼位,就顯示瞭他的政治抱負。他跟革新 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三人秘密商議,發動倒幕運動。所謂 倒幕運動也就是打倒德川幕府。睦仁寫下密詔,授權三人倒幕。 1867年12月9日,睦仁在倒幕派支持下發動政變,宣布實行“王政復古 ”,即恢復天皇專製。在倒幕派的強大壓力下,德川慶喜不得不宣布“奉 還大政”,即把大權交還給天皇。實際上,這是德川慶喜以退為進的策略 ,他暗中正準備以武力消滅倒幕派。倒幕派識破德川慶喜的伎倆,一場大 戰終於不可避免,倒幕軍由西鄉隆盛率領,得到瞭多數民眾的支持,在鳥 羽、伏見戰役中取得瞭關鍵性勝利,從此德川幕府終於被徹底推翻。 1868年3月睦仁發布著名的登基誓約:“廣興公議,萬機決於公眾;上 下同心,大展經綸;公卿與武傢同心,以至於庶民,使各遂其誌,人心不 倦;破舊來的陋習,立基於天地之公理正氣;求知識於世界,以振皇基。 ”這登基誓約顯示瞭他銳意改革的決心。 1868年7月,睦仁宣布把江戶改名為東京並決定從京都遷都東京,以圖 一新人心。 1868年8月27日,睦仁舉行登基典禮。9月8日,改年號為明治,取義於 《易經說卦篇》中“聖人南麵聽天下,嚮明而治”。從此,他被稱為明治 天皇。他宣布今後采取“一世一元製”,即一代天皇隻用一個年號。在他 之前,有的天皇曾經多次改變年號,他以為容易造成繁雜。 1868年10月,明治天皇抵達東京執政。12月,他返迴京都,與一條美 子(昭憲皇後)舉行大婚之禮。 1869年,明治天皇攜皇後入住東京的舊江戶城,從此那裏成為皇宮, 直至今日。 革新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三人,大力協助明治天皇進 行維新,被譽為“明治維新三傑”。 明治天皇著手維新,效法西方,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麵進 行瞭一係列重大改革,從德、法、英、美等國聘請學者、政治學傢和其他 領域的顧問,實行強化訓練。可貴的是,明治天皇本人也親自參加聽課, 以汲取西方資本主義製度新的滋養。 明治天皇頒布一道又一道維新詔書,對日本的政治體製進行大刀闊斧 的改革: 1869年宣布“版籍奉還”(版是領地,籍指戶籍),實行戶籍製。 1871年大膽實行廢藩置縣。日本各地原本由250個地方藩主統治著。明 治天皇實行中央集權製,廢除瞭這些地方藩主,把全國改為3府72縣,地方 長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從此,日本結束瞭封建領主製的漫長歲月,成為一 個中央集權的國傢。 1873年著手地稅改革,原本土地買賣的禁令被廢除。從此土地不再是 領主的土地,而是國傢的土地,由使用者所有,他們必須嚮國傢繳納地稅 。這是把資本主義製度推嚮農村的重要步驟。 明治天皇實行“殖産興業”政策,利用地稅改革得到的財政收入,由 國傢創辦瞭一係列新式的“模範工廠”,同時鼓勵私人創辦企業。於是, 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在日本蓬勃發展。 在明治天皇時代,西歐文明成瞭日本的時尚: 日本封建領主的宅地裏建起瞭大量石頭磚瓦結構的建築物,主要城市 的馬路都開始用圓石鋪設; 1869年,日本在東京和橫濱之間開通瞭第一條電信綫路; 1872年第一輛蒸汽機車開始在新橋到橫濱之間運行; 西歐的發型取代瞭男人們傳統的發髻,硬圓頂禮帽、高領和帶有裙撐 的裙子成為日本時髦; 1882年,日本第一個動物園在東京上野開放。 在1873年,明治天皇開始實行徵兵製,為日本打造一支強悍的軍隊。 1881年發布《軍人敕諭》,提倡忠君服從、好勇鬥狠、不畏死亡的武 士道精神。 明治天皇最重要的維新,是在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和《皇 室典範》。 《大日本帝國憲法》第一條就規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係的天皇 統治之。”也就是說,以憲法的名義規定瞭天皇總攬立法、司法、行政之 統治權。還規定,行政各部的官製、陸海軍的統帥、宣戰的公布、條約的 締結等,都屬於天皇的大權。這樣,明治天皇把日本天皇的權力推嚮瞭最 高峰。 《皇室典範》則規定,皇室繼承隻限於嫡齣(正妻所生),不承認庶齣( 正妻以外所生)。皇太子妃必從皇族或三大貴族傢庭中挑選。還規定,隻有 男係的男子纔能繼承皇位,而此前日本曾經齣現過六位女天皇。 1885年,明治天皇采用內閣製,伊藤博文成為日本第一任首相。 1890年10月發布《教育敕語》。明治天皇實行“文明開化”,取消瞭 儒傢和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麵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瞭新式的教 育體係。 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曆史的轉摺點。明治天皇隻用瞭半個世紀的時間, 使日本從一個貧窮滯後的島國,轉變為世界強國。 日本富強瞭,開始窮兵黷武,走嚮軍國主義。明治天皇發動瞭兩次戰 爭:一是在1894年至1895年發動中日甲午戰爭,戰勝瞭腐敗的清廷;二是 在1904年至1905年發動瞭日俄戰爭,把俄羅斯的勢力趕齣東亞。隨著甲午 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成為瞭東亞霸主。 明治四十五年(1912)7月30日淩晨零時43分,明治天皇由於尿毒癥去世 ,享年61歲(虛歲)。他在位45年期間,使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走上 瞭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道路。明治天皇死後,被隆重安葬在京都伏見桃 山陵。 跟明治天皇同時代的中國皇帝光緒皇帝,也曾經緻力維新。遺憾的是 ,光緒皇帝的維新遭到以慈禧太後為代錶的封建保守勢力的重重阻撓與打 擊,飲恨離世。 當時,日本落後於中國,然而明治維新的成功與光緒維新的失敗,造 成瞭日本迅速跨入資本主義強國行列,而落後就要挨打,20世紀前半葉, 中國備受帝國主義欺淩。 P21-23

前言/序言



櫻花下的日本 一、初遇櫻之國:那一抹驚鴻的粉色印記 當火車平穩地駛過一片片翠綠的稻田,遠方連綿的山巒間,稀疏的粉色花簇如同初雪般點綴其間,我的心便被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填滿。我抵達的,是一個以櫻花聞名於世的國度——日本。這裏,桜(さくら,Sakura)不僅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深刻的精神象徵,一種跨越曆史、滲透進生活方方麵麵的文化符號。 我的日本之行,始於仲春時節,那正是櫻花盛開最燦爛的季節。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略帶清甜的花香,混閤著泥土的芬芳和一絲絲海水的鹹味,構成瞭一種獨屬於春日日本的清新氣息。我抵達的第一站,是東京。這座被譽為“最快”的都市,卻在櫻花季展現齣令人驚嘆的柔情。在上野公園,我第一次親眼目睹瞭櫻花如雲似海的壯觀景象。成韆上萬株染井吉野櫻競相綻放,粉白色的花瓣層層疊疊,將整個公園染成一片夢幻般的粉色海洋。遊人們或席地而坐,在櫻花樹下鋪開野餐墊,品嘗著精心準備的便當,一邊欣賞著漫天飛舞的花瓣,一邊談笑風生;或是在櫻花小徑上悠閑漫步,感受著微風拂過臉頰帶來的溫柔觸感。我加入其中,被這股濃厚的“花見”(はなみ,Hanami)文化所感染。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賞花,更是一種與自然親近、與親友相聚、分享生活喜悅的儀式。 沿著目黑川,我看到瞭另一種風情的櫻花。蜿蜒的河岸兩側,櫻花樹如同華麗的拱門,將天空切割成細碎的光斑。河麵上,漂浮著星星點點的粉色花瓣,仿佛是被春風遺忘在水中的少女的眼淚。夜幕降臨,燈籠亮起,將河畔的櫻花映照得更加嫵媚動人。光影交錯間,古老的橋梁、現代的建築,以及眼前如夢似幻的櫻花,共同構成瞭一幅絕美的夜景畫捲。我在這裏,品嘗瞭當地特色的櫻花口味甜點,那清淡的甜味和淡淡的櫻花香氣,與眼前的美景融為一體,留下瞭深刻的味蕾記憶。 我的腳步繼續嚮南,來到瞭京都。這座古老的都城,仿佛是被時間遺忘的世外桃源,處處都散發著曆史的韻味。哲學之道,是京都另一處著名的賞櫻勝地。沿著這條寜靜的小溪,數不清的櫻花樹沿著溪流兩岸延展開來,形成一條浪漫的粉色隧道。在這裏,你能感受到一種洗滌心靈的寜靜。偶有僧侶緩步走過,身著袈裟,麵容安詳,與眼前的櫻花融為一體,構成瞭一幅極具禪意的畫麵。在清水寺,我從清水舞颱上俯瞰,粉色的櫻花如同雲海般翻湧,遠處的山巒,近處的古建築,都在櫻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動人。 二、探尋櫻之魂:曆史、文化與哲思的交織 櫻花在日本的意義,早已超越瞭其作為一種觀賞植物的範疇。在我的旅途中,我努力去探尋隱藏在這粉色花瓣背後的深層含義。我瞭解到,“物哀”(もののあわれ,Mono no aware)是理解日本文化,尤其是與櫻花相關的文化,一個繞不開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種對事物短暫易逝的美感,一種因美好事物終將消逝而産生的淡淡憂傷。櫻花短暫而絢爛的生命,恰恰是“物哀”最好的詮釋。它們在短短幾周內盛開到極緻,然後又迅速凋零,如同一場華麗的告彆。這種對生命無常的體悟,滲透在日本的文學、藝術、哲學乃至日常生活之中。 我參觀瞭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在原子彈爆炸遺址旁,一株頑強生長在廢墟中的櫻花樹,讓我看到瞭生命的堅韌與希望。它雖然飽經滄桑,但依然在春日裏綻放齣淡雅的花朵。這讓我深思,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生命依然能夠找到延續的可能。這種象徵意義,與櫻花“短暫而絢爛”的美學,形成瞭一種復雜的碰撞,讓人們在哀悼與反思中,更加珍視當下。 在日本的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櫻花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閱讀瞭關於“木花咲耶姬”(コノハナサクヤヒメ,Konohanasakuya-hime)的故事,這位女神與富士山和櫻花緊密相連,象徵著美麗、純潔和生命力。在浮世繪中,也常常能看到藝伎在櫻花樹下飲酒作樂的場景,將櫻花與日本的傳統藝術和娛樂文化聯係起來。 我與當地人交流,他們對櫻花的喜愛,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寄托。一位年邁的茶道老師告訴我,在茶道儀式中,即使是一片落下的櫻花瓣,也能成為點綴茶席的精美元素,提醒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一位年輕的漫畫傢則分享說,他的許多故事都受到櫻花短暫易逝的美麗的啓發,他試圖在作品中捕捉那種稍縱即逝的情感和生命中的脆弱美。 三、尋訪櫻之鄉:從都市的繁華到鄉村的靜謐 我的日本之旅,不僅局限於大都市的喧囂,更深入到那些遠離塵囂、保留著純粹鄉村風貌的地區。我去瞭東北地區的弘前,這裏的弘前城以其獨特的“櫻花護城河”而聞名。當數韆株櫻花盛開時,花瓣落入城壕,將整個水麵染成一片粉色的花毯,配閤著古老的城池,構成瞭一幅令人屏息的畫麵。我曾坐著小船,在護城河上緩緩漂流,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被粉色花瓣擁抱的童話世界。 我前往北海道的鬆前公園,這裏是北海道最著名的賞櫻勝地之一。在相對寒冷的北方,櫻花的盛開顯得尤為珍貴。這裏的櫻花品種繁多,花期也比本州島稍晚,讓我有機會在不同的地區體驗不同風情的櫻花。在鬆前城堡的背景下,粉色的櫻花仿佛為這座古老的城堡披上瞭一層溫柔的麵紗。 在福岡,我看到瞭另一種風格的櫻花。太宰府天滿宮的櫻花,在曆史悠久的神社建築旁,顯得格外莊嚴而寜靜。我在這裏,為自己的旅途祈福,也感受到瞭櫻花與信仰、曆史的和諧共存。 在日本的鄉村,我發現瞭更多與櫻花相關的傳統。我參觀瞭一個古老的農傢,主人熱情地邀請我品嘗瞭用櫻花醃製的食物,如櫻花漬(さくらづけ,Sakurazuke)。這種獨特的風味,既有櫻花的淡淡清香,又帶著一種微鹹的口感,與我之前品嘗過的甜點截然不同,展現瞭櫻花在日本人餐桌上的多樣化應用。 在一些偏遠的山村,我看到瞭尚未被商業化侵擾的櫻花小徑。在那裏,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隻有潺潺的流水聲,鳥兒的鳴叫,以及風吹過櫻花樹發齣的沙沙聲。我獨自一人,在這些寂靜的櫻花樹下,感受到瞭與自然最純粹的連接,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日本人對“侘寂”(わびさび,Wabi-sabi)之美的追求,那是一種在不完美中發現美,在短暫中體會永恒的哲學。 四、櫻的饋贈:一段關於生命、時間與美的深刻體驗 我的日本櫻花之旅,遠不止是一次簡單的觀光。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體驗,是一段關於生命、時間與美的深刻對話。我親眼目睹瞭櫻花的燦爛,也感受到瞭其短暫易逝的美。我理解瞭“物哀”所蘊含的東方智慧,也體會到瞭日本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 從東京的繁華都市到京都的古老街巷,從東北的古城到北海道的邊陲,櫻花以其獨特的方式,串聯起瞭日本的地理、曆史與文化。它們是春天的使者,是希望的象徵,也是生命無常的提醒。 當我站在成片的櫻花樹下,看著粉色的花瓣如同雪花般紛紛揚揚地落下,我的心中沒有感傷,隻有一種平和的喜悅。我知道,這場盛大的花期終將過去,但它所留下的美好記憶,卻如同這些櫻花的花種,會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再次綻放齣溫暖的光芒。 “櫻花下的日本”,是一個關於自然之美,更是一個關於人文精神的豐富篇章。它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珍惜當下,並在每一個細微之處,發現那些稍縱即逝的、卻又無比珍貴的美好。這次旅程,不僅僅是我對日本的一次短暫探訪,更是我對自己內心的一次深刻洗禮。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淡雅的粉色暈染開,幾片飄落的櫻花瓣在風中鏇轉,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淡淡的、帶著一絲清冷的香氣。封底的簡介雖然沒有提及具體的故事內容,但“櫻花下的日本”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無盡的遐想。我一直對日本文化充滿好奇,無論是它的傳統藝術,還是現代流行文化,都深深地吸引著我。而櫻花,更是日本最具代錶性的象徵之一,它短暫而絢爛的生命,總能引發人們對時間和生命的深沉思考。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詩意的日本,或許是在古老的寺廟旁,在靜謐的庭院裏,或者是在熱鬧的祭典上,都能看到那片片粉色的花雨,感受到日本特有的那種細膩的情感和寜靜的氛圍。我希望作者能夠捕捉到日本文化中那些不易察覺的細微之處,用文字描繪齣那些令人心動的美好場景,讓我仿佛置身其中,去體驗那份獨屬於櫻花季的浪漫與傷感。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日本的書,更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對美好事物的探尋,一次對生命短暫而珍貴的感悟。

評分

對於《櫻花下的日本》這本書,我有著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仿佛它早就存在於我腦海中的某個角落,等待著被喚醒。我一直認為,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感受一個地方的氣息,去理解那裏的人文。而“櫻花”這個意象,在我心中,早已和日本這個國度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想象著,這本書可能會以一種非常散文詩的方式,去描繪日本各地在櫻花季時呈現齣的不同風貌。也許,會有關於京都古寺旁,櫻花如雪般飄落的寜靜;也許,會有關於東京都市中,人們在櫻花樹下野餐的歡聲笑語;又或許,會有關於北海道,在略帶寒意的春風中,頑強綻放的櫻花的堅韌。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去挖掘那些隱藏在櫻花背後,關於日本民族性格、曆史變遷,甚至是個體命運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日本文化中那種既積極嚮上,又帶著一絲淡淡憂傷的情感基調,那種在短暫的絢爛中,對永恒的追求。

評分

拿到這本《櫻花下的日本》,第一感覺就是它擁有某種難以言喻的“質感”。書本拿在手裏並不輕,紙張的觸感也相當舒適,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油墨香,這讓我對閱讀體驗本身就充滿瞭期待。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和意境上的用心。封麵上的櫻花,並非那種過於艷麗的寫實風格,而是帶著些許水墨的暈染感,朦朧而富有層次,仿佛下一秒就會從紙頁中飄散齣來。這不禁讓我想象,書中會不會描繪的是那些隱藏在日本城市角落裏、鮮為人知的風景,或是記錄瞭一些普通人在櫻花盛開時節,那些平凡卻又觸動人心的生活片段?我喜歡那些不那麼“網紅”的景點,更偏愛能夠深入瞭解當地人文風情的書籍。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一個不一樣的日本,一個充滿故事感,而非僅僅是遊客打卡地的日本。也許,它會講述關於幾代人的情感糾葛,關於傳統技藝的傳承,或是關於現代化進程中,人們內心的迷茫與堅持。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隱藏在櫻花深處的,屬於日本的獨特靈魂。

評分

我一直對日本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都懷有濃厚的興趣,而《櫻花下的日本》這個書名,更是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點”。我喜歡那些能夠描繪齣具體場景,又能引發讀者內心共鳴的書籍。我想象著,這本書可能會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展現日本的魅力。或許,它會跟隨一條蜿蜒的小溪,從山間一路流淌到海邊,沿途記錄下不同地方的櫻花景緻,以及與之相伴的人們的生活。又或許,它會以一個旅行者的身份,去探訪那些曆史悠久的古鎮,去感受那些世代傳承的手工藝,去聆聽那些關於傢族、關於愛情、關於離彆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仿佛能夠聞到櫻花的清香,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感受到海風的拂過。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對日本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去體會那種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錶達,去感受那種在短暫的美麗中,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評分

《櫻花下的日本》這個書名,自帶一種畫麵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唯美而略帶傷感的日劇橋段,或是宮崎駿動畫中,那些充滿生機又飽含哲思的場景。我對於那些能夠觸及到文化深層的東西的書籍,總是格外感興趣。而日本,這個在東方文化中獨樹一幟的國度,其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一直讓我著迷。我期待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櫻花的簡單描繪,而是能以此為切入點,去探討更深層次的議題。比如,櫻花的短暫綻放,是否摺射齣日本人對於“物哀”的理解?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傳統文化又是如何與現代生活交織融閤的?書中是否會講述一些關於日本匠人精神的故事,或是關於那些在時間洪流中,依然堅持著自己信念的人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能夠感受到,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櫻花之美,更能觸碰到,隱藏在這片花海之下的,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

評分

一直沒時間看,下次找個時間再看

評分

中國文脈一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韆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這種潛流,在近處很難發現,隻有從遠處看去,纔能領略大概,就像那一條倔犟的山脊所連成的天際綫。正是這條天際綫,使我們知道那個天地之大,以及那個天地之限,並領略瞭一種注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因為太重要,又處於隱潛狀態,就特彆容易産生誤會。因此,我們必須開宗明義,指齣那些最常見的理論岔道,不讓它們來乾擾文脈的潛流——一、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官方主流;二、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民間主流;三、這股潛流,屬於文學,並不從屬於哲學學派;四、這股潛流,雖然重要,但體量不大;五、這股潛流,並不一以貫之,而是時斷時續,斷多續少;六、這股潛流,對周圍的其他文學現象有吸附力,更有排斥力。尋得這股潛流,是做減法的結果。我一嚮主張,研究文化和文學,先做加法,後做減法。減法更為重要,也更為艱難。減而見筋,減而顯神,減而得脈。減法難做,首先是因為人們韆百年來一直處於文化匱乏狀態,見字而敬,見文而信,見書而畏,不存在敢於大膽取捨的心理高度;其次,即使有瞭心理高度,也缺少品鑒高度,與多數轟傳一時的文化現象相比,“得脈”者沒有那麼多知音。大膽取捨,需要銳利斧鉞。但是,手握這種斧鉞的人,總是在開山闢路。那些隻會坐在涼棚下說三道四、指手畫腳的人,大多不懂斧鉞。開山闢路的人沒有時間參與評論,由此造成瞭等級的倒錯、文脈的失落。等級,是文脈的生命。人世間,仕途的等級由官階來定,財富的等級由金額來定,醫生的等級由療效來定,明星的等級由傳播來定,而文學的等級則完全不同。文學的等級,與官階、財富、療效、傳播等因素完全無關,隻由一種沒有明顯標誌的東西來定,這個東西叫品位。其他行業也講品位,但那隻是附加,而不像文學,是唯一。總之,品位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脈。但是,這中間的所有流程,都沒有清晰路標。這一來,事情就麻煩瞭。環顧四周,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訓世,結果讓人擔憂。有些“儒商”為瞭營造“企業文化”,強製職工背誦古代那些文化等級很低的發濛文言;有些電視人永遠在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早就應該退齣公共記憶的文化殘屑;有些當代“名士”更是染上瞭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魯迅所言,把遠年的紅腫潰爛,贊之為“艷若桃花”。頗讓人不安的,是目前電視上某些文物鑒定和拍賣節目,隻要牽涉到明清和近代書畫,就對作者的文化地位無限拔高。初一聽,溢美古人,無可厚非,但是這種事情不斷重復也就顛覆瞭文化的基本等級。就像一座十層高塔,本來輪廓清晰,突然底下幾層要自成天颱,那麼上麵的幾層隻能坍塌。試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瞭“中國古代一流詩人”,那麼,我們隻能悄悄把整部《全唐詩》付之一炬瞭。書法也是一樣,一個驚人的天價投嚮一份中等水準的筆墨,就像一堆黃金把中國書法史的天平壓垮瞭。麵對這種情況我曾深深一嘆:“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

評分

櫻花下的日本,超值。買書就來來京東商城。價格還比彆傢便宜,還免郵費不錯,速度還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書。作者在2008年櫻花盛開時節走訪日本,寫下這本櫻花下的日本。著名作傢葉永烈帶你走進日本,瞭解它的美麗,感悟它的崛起。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也是中國讀者關注度最高的國傢之一。,買迴來覺得還是非常值的。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隻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隻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瞭感嘆一番也就丟下瞭。所在來這裏買書是非常明智的。讀書的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快樂的。漸漸的,在讀書中我有瞭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纔氣,感受到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氣,體會到瞭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的傲氣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瞭提高,以前,我寫作文時,總是不知道該用哪些詞。所以老去問媽媽,媽媽就說孩子,你應該多看些書,哪一個作傢像冰心,老捨都不是破瞭萬捲書,纔下筆如有神的呢從此,我就天天看書,記錄書中的好詞,好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時間過後,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點點提高。,一本書多讀幾次,明治天皇,名睦仁。他的父親孝明天皇,有著眾多的宮妃,子女眾多。但是,隨著睦仁的五個兄弟相繼早天,他成為孝明天皇的獨子。萬延元年(1860),年僅8歲的睦仁被定為儲君。孝明天皇如同他的前幾輩天皇一樣,隻是傀儡而已。當時的實權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1603年,德川傢康在武士混戰中獲勝,就任徵夷大將軍,掌握瞭實權。德川傢康下令在江戶(今東京)設立德川幕府。從此,德川幕府在江戶嚮全國發號施令,而日本天皇則住在京都皇宮,過著傀儡的生活。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00多年。當時,西方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日益強大,不僅野心勃勃要侵略中國,而且也要侵吞日本。麵對西方勢力,日本産生革新派,企望日本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德川幕府非常保守,極力反對改革。為此,日本的革新派力圖推翻德川幕府,史稱倒幕派。倒幕派曾經暗中找過孝明天皇,希望能夠得到孝明天皇的支持,卻遭到孝明天皇的迴絕。1866年12月25日,孝明天皇突然死去。1867年1月9日,年僅15歲的睦仁繼位,舉行踐祚典禮。按照日本皇室的韆年慣例,新天皇的即位典禮分作踐祚儀式和登基儀式。當時掌權的是德川幕府的德川慶喜將軍。天皇原本就是傀儡,何況睦仁如此年幼,德川慶喜將軍更不把他放在眼裏。然而,年紀輕輕的睦仁剛剛繼位,就顯示瞭他的政治抱負。他跟革新派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三人秘密商議,發動倒幕運動。所謂倒幕運動也就是打倒德川幕府。睦仁寫下密詔,授權三人倒幕。1

評分

不錯,值得購買的一本書

評分

瞭解日本的一本書!推薦!

評分

葉永烈的遊記寫的很不錯~!

評分

書籍裝幀精美,將司空見慣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駕馭,從外錶到內文,從天頭到地腳,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滲透,從視覺效果到觸覺感受……始終追求“秩序之美”的設計理念把握,並能賦予讀者一種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滿足,開本大小很閤適,充滿活力的字體不僅根據書籍的體 裁、風格、特點而定.字體的排列,而且還讓讀者感受受第一瞬間刺激,而更可以長時間地品味個中意韻。從秩序有臻的理性結構中引伸齣更深層更廣瀚的知識源,創遊一番想像空間,排列也很準確,圖像選擇有規矩,構成格式、版麵排列、準確的圖像選擇、有規矩的構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個性化的紙張運用,毫厘不差的製作工藝……近似在演齣一部靜態的戲劇。插圖也十分好,書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圖形.包括插圖和圖案.有寫實的、有抽象的、還有寫意的。具備瞭科學性、準確性和感人的說明力,使讀者能夠意會到其中的含義.得到精神感受。封麵色設計雖然隻是書刊裝幀中的一部分但這個書設計彩鮮艷奪目、協調統一,設計齣來的畫麵,顯得比較豐富不會給人看一眼就産生沒有看頭的感覺,隻留下不可缺少的書名。 說明文(齣版意圖、叢書的目錄、作者簡 介)責任編輯、裝幀設計者名、書號定價等.有機地融入畫麵結構中.參與各種排 列組閤和分割.産生趣味新穎的形式.讓人感 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設計以及紙張很乾淨都是自己的美術設計,體鏇律,鋪墊節奏起伏,用知性去設置錶達全書內涵的各類要素有人說,讀者層次與素質不同.“陽春白雪,和者蓋寡”,影響發行量。那麼請看,甘肅的《讀者》發行至今,從未設計過這類低俗封麵,何以1991年發行150萬,1994年上升至390萬,雄居全國16開雜誌之首;餘鞦雨的《文化苦旅》、楊東平的《城市季風》都不是依靠封麵的廣告誘惑而令“洛陽紙貴”的。盡管它們的裝幀設計並不十分前衛和十分理想,但它們在流俗麵前的潔身自好是值得倡導的。還有一本被塵封20多年的學術著作《顧準文集》,封而極其樸素,齣版不久即在北京脫銷。由此可見,封麵的廣告作用不是左右發行量的唯一因素,內容的精萃纔是一本書的最齣色的廣告!作為一個從“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讀者買書是看內容不是看你的封麵!”等等歪麯書裝設計功能的壓力下掙紮過來的裝幀工作者,無論從專業上、理論上、感情上都無意貶低書裝設計的作用,而唯有更強烈的呼喚—本好書必須有一個好的裝幀設計!要尊重那些好書,善待那些好書,為它們創造齣獨特的有意味的書的藝術形象是我們的責任。 麯高未必和寡。沉淪汙濁爭相媚俗的封麵今天或許還有市場,明天就會被不斷提高審美情趣的人們所厭棄。正像近年來一些園林景區原有的熊貓垃圾桶被那些與環境和諧的樹根垃圾箱取代一樣。“聽音樂的耳朵是音樂創造的”,書籍藝術工作者的使命在於創造懂得欣賞美的大眾,使廣大讀者時時接觸情趣高超、形式優美的文化環境,使圖書市場逐步過渡成一個美育的課堂

評分

櫻花下的日本——圖書不錯,喜歡!

評分

讀本書就好像隨著作者去日本的幾大城市瞭解日本的風土人情。圖文並茂的風格讓我在閱讀的時候欲罷不能。一本書很快就看完瞭。對於想初步瞭解日本文化或者獲取旅遊信息的讀者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