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下的日本

樱花下的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永烈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樱花
  • 旅行
  • 风土人情
  • 摄影
  • 历史
  • 文学
  • 艺术
  • 自然风光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239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1825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2-01
页数:18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在2008年樱花盛开时节走访日本,写下这本《樱花下的日本》。作家叶永烈带你走进日本,了解它的美丽,感悟它的崛起。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中国读者关注度高的国家之一。

内容简介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中国读者关注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作者在2008年樱花盛开时节走访日本,写下这本《樱花下的日本》,以丰富的细节、纪实的笔调,记述了自己对日本的印象,描述了东京、大阪、京都、富士山的风貌,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说了古代中国对日本的深刻影响,解说了诸多“日本元素”如天皇、神社、新干线、地震、温泉、和服、茶道、松阪牛肉的方方面面。作者论述了明治天皇所实行的明治维新改变了岛国日本的命运,也论述了日本如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正因为这样,这本书不仅带领中国读者走进日本,而且会给读者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l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超过两亿一千万册,而取名予《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将近一亿,这三个“亿”是叶永烈丰富的精神财富。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舂辚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陈云之路》、《胡秀木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邓小平改变中国》等。
  作者也致力于“行走文学”的创作,著有《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五光十色美丽岛》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章:飞往日本
樱花烂漫访东瀛
降落在海上机场
亲历“入国审查”

日本印象
地小物贫的国家
太阳旗下的国度
日本天皇没有姓
千古一帝——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之后
在二战中自食苦果
在废墟上崛起
日文中的汉字
日本的神社
与众不同的节假日
一尘不染的国家
日本人与美国人
日本的物价
“地震大国”
从细节看日本

漫步东京
横滨见闻
乘坐新干线到东京
第一大城东京
东京的“故宫”
走访浅草寺
东京的“兔子小屋”
房地产的大起大落
东京的副都心——新宿
秋叶原电器街今昔
横渡东京湾
东京的乌鸦
漫游东京迪斯尼
成田机场的艰辛

大阪与京都
填海建造人工岛
大阪的姐妹城——神户
美丽的神户港
“千桥之城”——大阪
大阪城的沧桑
千年古都——京都
雍容华贵的金阁寺
日本国酒——清酒

名古屋周边
忍者之乡
合欢之乡
“生命之汤”——温泉
观海女采珠
松阪牛肉趣话
圣地伊势神宫
“中京”名古屋
丰田汽车的崛起
湖水澹澹滨名湖
日本人的鳗鱼情结
体验日本茶道
太鼓声声
富士山脚看飞瀑
“圣岳”富士山
后记

精彩书摘

明治天皇,名睦仁。他的父亲孝明天皇,有着众多的宫妃,子女众多 。但是,随着睦仁的五个兄弟相继早天,他成为孝明天皇的独子。万延元 年(1860),年仅8岁的睦仁被定为储君。 孝明天皇如同他的前几辈天皇一样,只是傀儡而已。当时的实权掌握 在德川幕府手中。1603年,德川家康在武士混战中获胜,就任征夷大将军 ,掌握了实权。德川家康下令在江户(今东京)设立德川幕府。从此,德川 幕府在江户向全国发号施令,而日本天皇则住在京都皇宫,过着傀儡的生 活。 德川幕府统治日本200多年。当时,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益强大 ,不仅野心勃勃要侵略中国,而且也要侵吞日本。面对西方势力,日本产 生革新派,企望日本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德川幕府非常保守,极力反 对改革。为此,日本的革新派力图推翻德川幕府,史称“倒幕派”。倒幕 派曾经暗中找过孝明天皇,希望能够得到孝明天皇的支持,却遭到孝明天 皇的回绝。 1866年12月25日,孝明天皇突然死去。1867年1月9日,年仅15岁的睦 仁继位,举行践祚典礼。按照日本皇室的千年惯例,新天皇的即位典礼分 作“践祚仪式”和“登基仪式”。当时掌权的是德川幕府的德川庆喜将军 。天皇原本就是傀儡,何况睦仁如此年幼,德川庆喜将军更不把他放在眼 里。 然而,年纪轻轻的睦仁刚刚继位,就显示了他的政治抱负。他跟革新 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秘密商议,发动倒幕运动。所谓 倒幕运动也就是打倒德川幕府。睦仁写下密诏,授权三人倒幕。 1867年12月9日,睦仁在倒幕派支持下发动政变,宣布实行“王政复古 ”,即恢复天皇专制。在倒幕派的强大压力下,德川庆喜不得不宣布“奉 还大政”,即把大权交还给天皇。实际上,这是德川庆喜以退为进的策略 ,他暗中正准备以武力消灭倒幕派。倒幕派识破德川庆喜的伎俩,一场大 战终于不可避免,倒幕军由西乡隆盛率领,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在鸟 羽、伏见战役中取得了关键性胜利,从此德川幕府终于被彻底推翻。 1868年3月睦仁发布著名的登基誓约:“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上 下同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 倦;破旧来的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求知识于世界,以振皇基。 ”这登基誓约显示了他锐意改革的决心。 1868年7月,睦仁宣布把江户改名为东京并决定从京都迁都东京,以图 一新人心。 1868年8月27日,睦仁举行登基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取义于 《易经说卦篇》中“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从此,他被称为明治 天皇。他宣布今后采取“一世一元制”,即一代天皇只用一个年号。在他 之前,有的天皇曾经多次改变年号,他以为容易造成繁杂。 1868年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他返回京都,与一条美 子(昭宪皇后)举行大婚之礼。 1869年,明治天皇携皇后入住东京的旧江户城,从此那里成为皇宫, 直至今日。 革新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大力协助明治天皇进 行维新,被誉为“明治维新三杰”。 明治天皇着手维新,效法西方,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 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从德、法、英、美等国聘请学者、政治学家和其他 领域的顾问,实行强化训练。可贵的是,明治天皇本人也亲自参加听课, 以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新的滋养。 明治天皇颁布一道又一道维新诏书,对日本的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 的改革: 1869年宣布“版籍奉还”(版是领地,籍指户籍),实行户籍制。 1871年大胆实行废藩置县。日本各地原本由250个地方藩主统治着。明 治天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废除了这些地方藩主,把全国改为3府72县,地方 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此,日本结束了封建领主制的漫长岁月,成为一 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1873年着手地税改革,原本土地买卖的禁令被废除。从此土地不再是 领主的土地,而是国家的土地,由使用者所有,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地税 。这是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农村的重要步骤。 明治天皇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利用地税改革得到的财政收入,由 国家创办了一系列新式的“模范工厂”,同时鼓励私人创办企业。于是, 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在日本蓬勃发展。 在明治天皇时代,西欧文明成了日本的时尚: 日本封建领主的宅地里建起了大量石头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主要城市 的马路都开始用圆石铺设; 1869年,日本在东京和横滨之间开通了第一条电信线路; 1872年第一辆蒸汽机车开始在新桥到横滨之间运行; 西欧的发型取代了男人们传统的发髻,硬圆顶礼帽、高领和带有裙撑 的裙子成为日本时髦; 1882年,日本第一个动物园在东京上野开放。 在1873年,明治天皇开始实行征兵制,为日本打造一支强悍的军队。 1881年发布《军人敕谕》,提倡忠君服从、好勇斗狠、不畏死亡的武 士道精神。 明治天皇最重要的维新,是在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 室典范》。 《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就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 统治之。”也就是说,以宪法的名义规定了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 统治权。还规定,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 缔结等,都属于天皇的大权。这样,明治天皇把日本天皇的权力推向了最 高峰。 《皇室典范》则规定,皇室继承只限于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 正妻以外所生)。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还规定,只有 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而此前日本曾经出现过六位女天皇。 1885年,明治天皇采用内阁制,伊藤博文成为日本第一任首相。 1890年10月发布《教育敕语》。明治天皇实行“文明开化”,取消了 儒家和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式的教 育体系。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明治天皇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 使日本从一个贫穷滞后的岛国,转变为世界强国。 日本富强了,开始穷兵黩武,走向军国主义。明治天皇发动了两次战 争:一是在1894年至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战胜了腐败的清廷;二是 在1904年至1905年发动了日俄战争,把俄罗斯的势力赶出东亚。随着甲午 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成为了东亚霸主。 明治四十五年(1912)7月30日凌晨零时43分,明治天皇由于尿毒症去世 ,享年61岁(虚岁)。他在位45年期间,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 了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道路。明治天皇死后,被隆重安葬在京都伏见桃 山陵。 跟明治天皇同时代的中国皇帝光绪皇帝,也曾经致力维新。遗憾的是 ,光绪皇帝的维新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保守势力的重重阻挠与打 击,饮恨离世。 当时,日本落后于中国,然而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光绪维新的失败,造 成了日本迅速跨入资本主义强国行列,而落后就要挨打,20世纪前半叶, 中国备受帝国主义欺凌。 P21-23

前言/序言



樱花下的日本 一、初遇樱之国:那一抹惊鸿的粉色印记 当火车平稳地驶过一片片翠绿的稻田,远方连绵的山峦间,稀疏的粉色花簇如同初雪般点缀其间,我的心便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填满。我抵达的,是一个以樱花闻名于世的国度——日本。这里,桜(さくら,Sakura)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深刻的精神象征,一种跨越历史、渗透进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符号。 我的日本之行,始于仲春时节,那正是樱花盛开最灿烂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略带清甜的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一丝丝海水的咸味,构成了一种独属于春日日本的清新气息。我抵达的第一站,是东京。这座被誉为“最快”的都市,却在樱花季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柔情。在上野公园,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樱花如云似海的壮观景象。成千上万株染井吉野樱竞相绽放,粉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将整个公园染成一片梦幻般的粉色海洋。游人们或席地而坐,在樱花树下铺开野餐垫,品尝着精心准备的便当,一边欣赏着漫天飞舞的花瓣,一边谈笑风生;或是在樱花小径上悠闲漫步,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带来的温柔触感。我加入其中,被这股浓厚的“花见”(はなみ,Hanami)文化所感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赏花,更是一种与自然亲近、与亲友相聚、分享生活喜悦的仪式。 沿着目黑川,我看到了另一种风情的樱花。蜿蜒的河岸两侧,樱花树如同华丽的拱门,将天空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河面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粉色花瓣,仿佛是被春风遗忘在水中的少女的眼泪。夜幕降临,灯笼亮起,将河畔的樱花映照得更加妩媚动人。光影交错间,古老的桥梁、现代的建筑,以及眼前如梦似幻的樱花,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夜景画卷。我在这里,品尝了当地特色的樱花口味甜点,那清淡的甜味和淡淡的樱花香气,与眼前的美景融为一体,留下了深刻的味蕾记忆。 我的脚步继续向南,来到了京都。这座古老的都城,仿佛是被时间遗忘的世外桃源,处处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哲学之道,是京都另一处著名的赏樱胜地。沿着这条宁静的小溪,数不清的樱花树沿着溪流两岸延展开来,形成一条浪漫的粉色隧道。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一种洗涤心灵的宁静。偶有僧侣缓步走过,身着袈裟,面容安详,与眼前的樱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极具禅意的画面。在清水寺,我从清水舞台上俯瞰,粉色的樱花如同云海般翻涌,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古建筑,都在樱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 二、探寻樱之魂:历史、文化与哲思的交织 樱花在日本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其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的范畴。在我的旅途中,我努力去探寻隐藏在这粉色花瓣背后的深层含义。我了解到,“物哀”(もののあわれ,Mono no aware)是理解日本文化,尤其是与樱花相关的文化,一个绕不开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对事物短暂易逝的美感,一种因美好事物终将消逝而产生的淡淡忧伤。樱花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恰恰是“物哀”最好的诠释。它们在短短几周内盛开到极致,然后又迅速凋零,如同一场华丽的告别。这种对生命无常的体悟,渗透在日本的文学、艺术、哲学乃至日常生活之中。 我参观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在原子弹爆炸遗址旁,一株顽强生长在废墟中的樱花树,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它虽然饱经沧桑,但依然在春日里绽放出淡雅的花朵。这让我深思,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依然能够找到延续的可能。这种象征意义,与樱花“短暂而绚烂”的美学,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碰撞,让人们在哀悼与反思中,更加珍视当下。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樱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阅读了关于“木花咲耶姬”(コノハナサクヤヒメ,Konohanasakuya-hime)的故事,这位女神与富士山和樱花紧密相连,象征着美丽、纯洁和生命力。在浮世绘中,也常常能看到艺伎在樱花树下饮酒作乐的场景,将樱花与日本的传统艺术和娱乐文化联系起来。 我与当地人交流,他们对樱花的喜爱,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寄托。一位年迈的茶道老师告诉我,在茶道仪式中,即使是一片落下的樱花瓣,也能成为点缀茶席的精美元素,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一位年轻的漫画家则分享说,他的许多故事都受到樱花短暂易逝的美丽的启发,他试图在作品中捕捉那种稍纵即逝的情感和生命中的脆弱美。 三、寻访樱之乡:从都市的繁华到乡村的静谧 我的日本之旅,不仅局限于大都市的喧嚣,更深入到那些远离尘嚣、保留着纯粹乡村风貌的地区。我去了东北地区的弘前,这里的弘前城以其独特的“樱花护城河”而闻名。当数千株樱花盛开时,花瓣落入城壕,将整个水面染成一片粉色的花毯,配合着古老的城池,构成了一幅令人屏息的画面。我曾坐着小船,在护城河上缓缓漂流,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被粉色花瓣拥抱的童话世界。 我前往北海道的松前公园,这里是北海道最著名的赏樱胜地之一。在相对寒冷的北方,樱花的盛开显得尤为珍贵。这里的樱花品种繁多,花期也比本州岛稍晚,让我有机会在不同的地区体验不同风情的樱花。在松前城堡的背景下,粉色的樱花仿佛为这座古老的城堡披上了一层温柔的面纱。 在福冈,我看到了另一种风格的樱花。太宰府天满宫的樱花,在历史悠久的神社建筑旁,显得格外庄严而宁静。我在这里,为自己的旅途祈福,也感受到了樱花与信仰、历史的和谐共存。 在日本的乡村,我发现了更多与樱花相关的传统。我参观了一个古老的农家,主人热情地邀请我品尝了用樱花腌制的食物,如樱花渍(さくらづけ,Sakurazuke)。这种独特的风味,既有樱花的淡淡清香,又带着一种微咸的口感,与我之前品尝过的甜点截然不同,展现了樱花在日本人餐桌上的多样化应用。 在一些偏远的山村,我看到了尚未被商业化侵扰的樱花小径。在那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潺潺的流水声,鸟儿的鸣叫,以及风吹过樱花树发出的沙沙声。我独自一人,在这些寂静的樱花树下,感受到了与自然最纯粹的连接,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日本人对“侘寂”(わびさび,Wabi-sabi)之美的追求,那是一种在不完美中发现美,在短暂中体会永恒的哲学。 四、樱的馈赠:一段关于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体验 我的日本樱花之旅,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观光。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体验,是一段关于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对话。我亲眼目睹了樱花的灿烂,也感受到了其短暂易逝的美。我理解了“物哀”所蕴含的东方智慧,也体会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从东京的繁华都市到京都的古老街巷,从东北的古城到北海道的边陲,樱花以其独特的方式,串联起了日本的地理、历史与文化。它们是春天的使者,是希望的象征,也是生命无常的提醒。 当我站在成片的樱花树下,看着粉色的花瓣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落下,我的心中没有感伤,只有一种平和的喜悦。我知道,这场盛大的花期终将过去,但它所留下的美好记忆,却如同这些樱花的花种,会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次绽放出温暖的光芒。 “樱花下的日本”,是一个关于自然之美,更是一个关于人文精神的丰富篇章。它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珍惜当下,并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发现那些稍纵即逝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美好。这次旅程,不仅仅是我对日本的一次短暂探访,更是我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深刻洗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怀有浓厚的兴趣,而《樱花下的日本》这个书名,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点”。我喜欢那些能够描绘出具体场景,又能引发读者内心共鸣的书籍。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展现日本的魅力。或许,它会跟随一条蜿蜒的小溪,从山间一路流淌到海边,沿途记录下不同地方的樱花景致,以及与之相伴的人们的生活。又或许,它会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去探访那些历史悠久的古镇,去感受那些世代传承的手工艺,去聆听那些关于家族、关于爱情、关于离别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仿佛能够闻到樱花的清香,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海风的拂过。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日本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去体会那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表达,去感受那种在短暂的美丽中,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淡雅的粉色晕染开,几片飘落的樱花瓣在风中旋转,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淡淡的、带着一丝清冷的香气。封底的简介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故事内容,但“樱花下的日本”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无尽的遐想。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充满好奇,无论是它的传统艺术,还是现代流行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而樱花,更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它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总能引发人们对时间和生命的深沉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日本,或许是在古老的寺庙旁,在静谧的庭院里,或者是在热闹的祭典上,都能看到那片片粉色的花雨,感受到日本特有的那种细腻的情感和宁静的氛围。我希望作者能够捕捉到日本文化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用文字描绘出那些令人心动的美好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去体验那份独属于樱花季的浪漫与伤感。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的书,更可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对美好事物的探寻,一次对生命短暂而珍贵的感悟。

评分

《樱花下的日本》这个书名,自带一种画面感,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唯美而略带伤感的日剧桥段,或是宫崎骏动画中,那些充满生机又饱含哲思的场景。我对于那些能够触及到文化深层的东西的书籍,总是格外感兴趣。而日本,这个在东方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国度,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一直让我着迷。我期待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樱花的简单描绘,而是能以此为切入点,去探讨更深层次的议题。比如,樱花的短暂绽放,是否折射出日本人对于“物哀”的理解?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又是如何与现代生活交织融合的?书中是否会讲述一些关于日本匠人精神的故事,或是关于那些在时间洪流中,依然坚持着自己信念的人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能够感受到,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樱花之美,更能触碰到,隐藏在这片花海之下的,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

评分

拿到这本《樱花下的日本》,第一感觉就是它拥有某种难以言喻的“质感”。书本拿在手里并不轻,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适,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油墨香,这让我对阅读体验本身就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和意境上的用心。封面上的樱花,并非那种过于艳丽的写实风格,而是带着些许水墨的晕染感,朦胧而富有层次,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纸页中飘散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象,书中会不会描绘的是那些隐藏在日本城市角落里、鲜为人知的风景,或是记录了一些普通人在樱花盛开时节,那些平凡却又触动人心的生活片段?我喜欢那些不那么“网红”的景点,更偏爱能够深入了解当地人文风情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一个不一样的日本,一个充满故事感,而非仅仅是游客打卡地的日本。也许,它会讲述关于几代人的情感纠葛,关于传统技艺的传承,或是关于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内心的迷茫与坚持。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隐藏在樱花深处的,属于日本的独特灵魂。

评分

对于《樱花下的日本》这本书,我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它早就存在于我脑海中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唤醒。我一直认为,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去感受一个地方的气息,去理解那里的人文。而“樱花”这个意象,在我心中,早已和日本这个国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非常散文诗的方式,去描绘日本各地在樱花季时呈现出的不同风貌。也许,会有关于京都古寺旁,樱花如雪般飘落的宁静;也许,会有关于东京都市中,人们在樱花树下野餐的欢声笑语;又或许,会有关于北海道,在略带寒意的春风中,顽强绽放的樱花的坚韧。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樱花背后,关于日本民族性格、历史变迁,甚至是个体命运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日本文化中那种既积极向上,又带着一丝淡淡忧伤的情感基调,那种在短暂的绚烂中,对永恒的追求。

评分

是名家写的,可惜一直没时间看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阅读。

评分

好书,写的很详细。内容很真实。

评分

不错的书,很喜欢,正在读呢。

评分

纸张质量不咋滴,看着寒碜

评分

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一本游记,粗略了解还可以

评分

看过叶老师其他国家的几本书,很不错,能对当地有个系统了解。可作旅游前的功课书。

评分

我觉得此件商品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