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毛泽东与佛教》是至目前为止出版的一本专讲毛泽东与佛教关系之著作。书中既介绍和分析了少年毛泽东信仰佛教的情况和原因,青年毛泽东游览佛教寺庙和对佛教哲学的钻研,及所受之影响。又介绍和分析了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的毛泽东对待佛教的态度,其中包括:他对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的评价,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及政策,与佛教界人士的交往,对佛教故事及成语典故的运用,以及在革命生涯中与佛教寺庙的联系等。此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好的可读性,对于研究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哲学和宗教学等,均有参考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一章 少时曾信佛 稍长究其理
第一节 遵母教 拜观音
第二节 毛氏族 本崇佛
第三节 学任公 究佛理
第二章 沩山访高僧 昭山述己志
第一节 访香山 游白云
第二节 到密印 见高僧
第三节 昭山寺 夜述志
第三章 一多可相容 三世是一时
第一节 主无我 崇精神
第二节 有空间 无时间
第三节 重差别 主同一
第四章 众生要解放 传统应发扬
第一节 对佛教 有分析
第二节 中哲史 应究佛
第三节 批华严 自反省
第五章 信仰应自由 政策实英明
第一节 识本质 定政策
第二节 览全局 重实行
第六章 广交佛界友 团结共征程
第一节 与班禅 促膝谈
第二节 对达赖 耐心帮
第三节 诸大师 常来往
第七章 菩用佛家典 妙手著文章
第一节 论政治 常引佛
第二节 讲哲理 亦援佛
第三节 用佛典 添文采
第八章 足迹众寺庙 革命为生涯
第一节 福佑寺 银田寺
第二节 云石山 五台山
第三节 静明园 仙人洞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少时曾信佛稍长究其理
第一节遵母教拜观音
毛泽东1936年与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过:
我父亲毛顺生早年和中年都不信神,可是我母亲信佛却很虔诚。她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都因为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
这说明毛泽东少年时代对佛教信仰的家庭影响,完全是来自母亲文七妹(1867-1919)。
文七妹对佛教的信仰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1893年毛泽东诞生之际。原来文七妹的娘家在湘乡县凤音乡唐家圫(今韶山市大坪乡),与毛顺生的家湘潭县清溪乡韶山冲上屋场相隔约20华里。由于文家的祖坟离上屋场不远,为了祭扫祖坟有个歇脚之处,父亲在文七妹13岁时便将她许配给毛顺生(1870-1920),这时毛顺生还只有10岁。1885年,文七妹18岁时,与毛顺生完婚。在婚后至毛泽东出生前的8年期间,文氏曾先后怀过两胎,但都不幸在襁褓中夭折,其盼子之心,是可想而知的。毛泽东诞生之后,他的母亲除了高兴之外,还千方百计地要使他“长命百岁”。为此,文七妹先后做了四件事:其一,是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其二,是替他向南岳观音菩萨“许愿”,答应毛泽东长大成人之后去“还愿”。其三,是让毛泽东拜“石观音”为“干娘”。其四,是自己吃“观音斋”。
毛泽东的七舅妈子女颇多,而且个头长得健壮结实。母亲要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是希望托七舅妈的福,庇荫他健康成长。在上述四件事中,除这一项属于民间风俗之外,其他三项都与佛教有关,而且都是与观音信仰有关。为什么观音在毛泽东的母亲眼中,具有如此大的法力呢?这与汉化佛教对观音的特别推崇是分不开的。观音在唐代以前本来称“观世音”,它是从梵文翻译而来的,所以也有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的。在唐代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讳,便将“观世音”的“世”字去掉,简称观音。
《妙法莲华经》的《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他能现33种化身,救12种大难。众生遇到困难或灾难时,只要念诵他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他不分贵贱贤愚,对一切人的苦难均加以拯救,即所谓“随类化度”。因此,他的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阶级社会处于种种“差别相”、人间无处找到平等的中国老百姓,对于这样一位能公正而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的观音菩萨,当然是十分欢迎的。所以观音也就成为中国民间四大信仰之一,是影响最大、信徒最众的佛教菩萨。
佛教认为,佛和菩萨都是没有生死和性别差异的,他们在世人面前可根据不同需要,示现各种化身。因此在佛教中便有“六观音”、“七观音”、“三十三观音”。“六观音”、“七观音”的各种说法,实指观音的各种不同化身。天台宗所传之六种观音的称谓是: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密宗所传六种观音的称谓是: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观音等。“三十三观音”则是指观音所拥有的33种不同的形象,包括杨枝观音、读经观音、白衣观音等等。此外,近代还流行“送子观音”。这是一尊女像的观音,手上抱着一个欲赐予的小男孩儿,很受求子心切的妇女的欢迎,她是中国汉化佛教创造出来的一尊观音。毛泽东的母亲当时求子和保子心切,所以她礼拜的对象很可能就是“送子观音”。
根据佛教传说,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华严经》中便有观世音住在普陀洛伽山的说法。所以普陀山便成了朝拜观音的圣地。处于内地的湖南省,要去普陀山朝拜观音,路途太远。但是湖南自古以来便有一座佛教名山——南岳,据说山上有72座寺庙,其中许多寺庙中都供奉有观音菩萨像。所以毛泽东的母亲便就近向南岳的观音菩萨许了愿,希望他保佑自己的儿子平安健康地成长。
根据中国的传说,观音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日,涅槃日是农历九月十九日。毛泽东的母亲吃“观音斋”,就是说在这三个十九日忌吃肉食,只吃素食。曾国藩后人曾宝荪在其回忆录中谈到过曾国藩家吃“观音斋”的传统,其时间正是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本来,印度佛教只禁“荤”食而不禁肉食。所谓“荤”,是专指大蒜、葱这些气味浓烈、富于刺激性的东西。禁止肉食,这是中国汉族僧尼特有的佛教习俗,其源起于南北朝时梁朝武帝萧衍的提倡。后来,不仅所有汉族出家的僧尼都“吃斋”,而且一部分在家信佛的居士也“吃斋”。而某些崇信佛教的信男信女,则只是在他们崇拜的某些固定时间,如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或佛教的有关节日时“吃斋”,以示虔诚事佛。
毛泽东的母亲虽然向南岳的观音菩萨“许愿”,求他保佑自己的儿子平安,可是她还是觉得南岳的观音菩萨离她太远了点。因此,她又在娘家附近找了一座“石观音”,并要毛泽东拜它为“干娘”。这座石观音位于韶山滴水洞与毛泽东的外婆家唐家圫的路途当中。从滴水洞翻过龙头山,西望龙潭圫,便可发现翠绿的树林中陡然立起一块十多米高的石灰岩巨石。岩石大小两块相连,作搂抱状。岩石底下有一股清泉,一年四季,流水不断。传说此地过去曾出过妖怪,危害生灵。有个神人移来这个巨石,将妖怪镇在石头底下,从此一境太平。后来,人们便把这块石头当作神佛朝拜,取名“石观音”,并在巨石上建了座小庙,名“雨神庙”。光绪七年(1881)修的《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上刊载了一幅木刻《韶山图》,石观音在图中亦有标记。文七妹领着年幼的毛泽东拜石观音做“干娘”时,还向石观音表示,从此这个小孩就寄名石头,因他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他“石三”。于是,“石三伢子”的乳名,就在亲友中喊开了。
毛泽东童年时从两岁至八岁主要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他的外祖母也虔诚信佛。每逢观音菩萨的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他都少不了由母亲或舅父、舅母领着,去向石观音礼拜。所以“石三”的乳名和石观音的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因革命斗争,环境的险恶,毛泽东还曾用“石山”的化名发表文章或通信。这个“石山”显然就是从“石三”衍化而来的。例如1923年7月1日,毛泽东在《前锋》杂志上发表《省宪下之湖南》一文时,署名便是“石山”。同年9月28日,毛泽东在致林伯渠、彭素民信的附语中特别交待:
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交毛石山,莫写毛泽东。
1951年5月,毛泽东在接见他的表兄文运昌等人时,曾谈到拜石头为干娘事。他说:
我小时候有个乳名叫石三伢子。那时候,我母亲信迷信,请人算八字,说我八字大,不拜个干娘难保平安。母亲带我去棠佳阁外婆家,发现路上有一块人形巨石,便叫我下地跪拜,拜石头为干娘。因此,母亲又给我取名“石三伢子”。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他阔别了32年的家乡韶山。6月26日傍晚,毛泽东在韶山招待所设了几桌便宴,款待当年曾和他一道出生入死的赤卫队员、老共产党员和烈士家属,还邀请了他少年时代的师长和亲友。当宾主各就其位之后,生活秘书轻声地告诉毛泽东:“主席,客人都来齐了,可以开始了。”毛泽东站了起来,举杯环视四周,微微笑道:“今天,各位父老乡亲都到齐了,就只差我干娘冒来呢。”顿了顿,他用商量的口气说:“是不是还等呢?”乡亲们听毛泽东这么一说,都感到奇怪。他们知道主席有个干娘是七舅妈赵氏,已死了30多年,这是主席自己也知道的。怎么现在又冒出个干娘呢?毛泽东见乡亲们迷惑不解的样子,也未作进一步的说明,只是爽朗地笑道:“大家喝吧,我们不等啦。”席间,几个年轻人仍想打听个究竟,便指使一个小姑娘去问毛泽东:“主席爷爷,您的干娘是哪一个呀?”毛泽东放下杯筷,笑容可掬地抱起小姑娘,大手向西一指说:“我是那个山圫里石头的孩子,你又是哪个的孩子呀?”原来毛泽东讲的就是石观音。他拜石观音为干娘,是幼年时代在外婆家生活时发生的事,在韶山即使是当时在座的五六十岁的老人亦不知情。所以当毛泽东重提此事时,人们都感到诧异。
前言/序言
本书题为《毛泽东与佛教》,顾名思义,是专讲毛泽东与佛教关系的。全书共8章。1—3章,介绍和分析少年毛泽东信仰佛教的情况和原因,青年毛泽东游览佛教寺庙和对佛教哲学的钻研,及所受之影响。4—8章,介绍和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对待佛教的态度,其中包括:他对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的评价,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及政策,与佛教界人士的交往,对佛教故事及成语典故的运用,以及在革命生涯中与佛教寺庙的联系等。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传播近二千年。在封建时代,由于它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又能迎合一些下层群众的心理,所以影响深入城乡及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受佛教影响,是很自然的。关于这一点,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学习毛泽东》的报告中,有过深刻的分析。他说:
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在座的朋友们向全国青年宣传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学习的时候,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毛主席常说,他是从农村中生长出来的孩子,开始也是迷信的,甚至某些思想是落后的。他最不同意晋察冀一个课本描写他在十岁的时候就反对迷信,说他从小就不信神。他说恰恰相反,他在小时候也是相信神的,而且信得很厉害。
在线试读
《毛泽东与佛教》第 1 章
毛泽东在孩提时代,就曾跟着母亲拜佛。稍长,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后,他虽然不再拜佛了,甚至反对有神论,但在他阅读的书籍中,仍有一些是涉及佛教理论和佛教哲学的,而且他对这些读物很感兴趣。在这一章,我们拟从家庭、环境和社会思潮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所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作一些介绍和分析。
毛泽东与佛教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评分
☆☆☆☆☆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评分
☆☆☆☆☆
书的质量很好,会好好读一下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评分
☆☆☆☆☆
评分
☆☆☆☆☆
爱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评分
☆☆☆☆☆
其次,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没有异味,不粗糙。一看就是正版,也是新书,塑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