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化学辞典(二版)
价:88.00元
作者:周公度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122078179
字数:2043000
页码:929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040kg
内容提要
在编写《化学辞典》一版时,我们26位编写人员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编辑,认真地按照收词全面、新颖、实用,释义科学、准确、简明,查阅检索方便等要求,共同努力、辛勤劳动进行编写。从2004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欢迎,迄今已印刷了4次,印刷超过16000册,获得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出版后我们仍继续不断地查找书中的不足和差错,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每次重印时,在篇幅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勘误、修改和增补。今年初,我们应化工出版社提升品牌图书质量、出版精品辞书的要求,对全书进行修订。 
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使读者有更多的得益为目标,在这次修订时,对下列几个方面作了安排。一,在编写人员上请了两位对辞书编写工作富有经验、学识广博的杨文治教授和肖振华总编辑作为我们编写组的顾问,为《化学辞典》的修订把关掌舵,并请丘坤元、裴伟伟、王德民三位教授参加,增强编写组的实力。曾参加di一版编写的八位同志,因身体健康和工作繁忙,未能继续第二版的修订工作,我们对他们表示尊重和感谢。第二,梳理近年来和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特别是有关环境、能源、材料和人体健康等热门内容,注意加以增补和修订。第三,考虑读者对各类化合物和相关概念能有整体的了解,将一些原来分散的辞条集中在一起写成综合辞条,这样既可以节省篇幅、形成整体概念,又显示出它们的个性和渐变的规律性,并通过参见条以增加查阅的方便性。第四,在国内外文献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和概念,虽已被建议不再使用,但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并了解其前因后果,这次对其中一些条目加以增补。第五,一些读者出于对本辞典的关怀、爱护和帮助,提出修改和增补意见,例如成都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杨国威教授为本次修订撰写了若干新辞条、提出对一些辞条的具体修改意见,我们已采用,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这次的修订,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大约删除了辞目300余条,新增加了约500余条,全书共选词目近8000条。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辞书编辑部的关怀和帮助,对全书从内容策划到编辑细节所做的细致精心工作,在此我们致以深切的感谢。限于我们编者的学识和水平,疏漏和欠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本辞书的大多数编写人员曾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习、工作和生活逾半个世纪。借本书再版机会,我们谨以本书恭贺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1910—2010年)。 
周公度 
2010年1月 
di一版前言 
化学是在深入到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元素、化合物和材料等物质的组成、制备、性质、结构、应用和互相作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和物理学、数学等一起,共同构成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军事防卫、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当前深受关注的信息、材料、能源、海洋、空间和生命等高科技领域,无一不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化学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是它的另一显著特点。 
化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随着火的利用,制陶、冶炼、酿造、制药等的兴起,化学得以产生和发展。化学在改善人类的物质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现代化学的成就集中地表现为已合成和分离出二千多万种化合物,并以每天平均合成和分离出七千多种新化合物的速度发展着。这些为人们选择性能优良的药物和材料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源泉。化学所揭示出的物质变化规律,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境界。而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实施为人们创建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化学知识不应当只为化学家所拥有,也应当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世纪之初,我们应化学工业出版社之约,组织并编写了这本《化学辞典》,希望通过这样的工具书,向读者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重要数据和新进展。辞典的内容除包括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化学分支外,还有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放射化学、矿物和地球化学等。条目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性的名词,包括定理、理论、概念、化学反应和方法等;另一类是物质性名词,包括典型的和常用的化学物质,介绍它们的结构、性能、制法和应用。我们26位作者,根据辞书编写要求,从各自所从事的化学分支领域出发,在条目的遴选上,力求所选的条目或重要、或常见、或新颖、或实用;在条目的撰写上,力求内容科学而准确,文字简明而规范。我们的心愿是能够像26个拼音字母那样,共同协作配合拼写出一本实用的化学小百科,以飨读者。 
为了将条目内容完整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有时将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个条目中编写,并将细目名称、别名和应独立参见的名词在参见条和索引中列出。全书共选词目7000余条。 
我们在本辞典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辞书编辑部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对撰写本辞典起了参考和借鉴作用的有关辞书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化学的内容非常广博,发展又极为迅速,而限于编者的学识和水平,虽然大家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缺点、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周公度 
2003年8月于北京大学 
目录
前言 
di一版前言 
di一版出版说明 
凡例
汉语拼音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
辞典正文
附录一 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说明
附录二 基团的中英文名称和结构式
附录三 常见无机酸及其盐的中英文名称和化学式
附录四 常见有机酸的中英文名称和化学式
附录五 化学中常用的符号和记号
附录六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及获奖者名录
英文索引
元素周期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次入手《化学辞典(二版) 周公度》,主要是因为近期在学习一些新的化学分支,发现旧的参考资料已经有些滞后。我对二版的内容更新和补充充满期待,希望能涵盖更多近些年来的发展成果。我尤其关注在新能源、生物化学以及环境化学等领域的最新词条和解释,这些都是当前社会非常热门且重要的研究方向。一本与时俱进的辞典,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也更容易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我知道《化学辞典》一直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著称,相信这次的二版也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做得相当用心,纸张的触感温润,不易反光,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内容方面,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概念的阐释方式,力求通俗易懂,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辞典不仅给出了定义,还常常配有相关的例证和应用场景,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阅读科学新闻或者科普文章时,遇到不认识的化学词汇,这时翻开辞典,总能迅速找到答案,并且了解到更深层次的信息。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解答每一个疑问。
评分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化学辞典(二版) 周公度》,这本辞典的问世,对化学领域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重的礼物。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个熟悉又带着几分严谨的封面设计,二版字样更是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淀感。我一直对化学充满好奇,但有时又会被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所困扰,一本权威的辞典便显得尤为重要。《化学辞典(二版) 周公度》正是这样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通往化学世界的一扇窗口。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奥秘,无论是基础的元素周期表,还是复杂的有机反应机理,亦或是前沿的材料科学进展,都能在这里找到清晰、准确的解释。
评分作为一个对化学史略有研究的人,我对《化学辞典(二版) 周公度》中的一些历史性条目充满了好奇。我想了解它对于早期化学家的贡献、重要实验的记载以及化学理论的演变是如何梳理和呈现的。我期待它能够像一本精心策划的展览,将化学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和智慧。一本优秀的辞典,其价值不仅在于信息的罗列,更在于它能够启发思考,激发更深入的学习兴趣。
评分拿到《化学辞典(二版) 周公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不得不说,它的编纂质量非常高。对于一些有历史渊源的化学概念,它会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这对于理解一个概念的形成和演变非常有帮助。同时,对于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术语,它也提供了清晰的英文对照和拼音标注,这对于跨语言学习和交流非常有益。我特别喜欢它在条目结尾处提供的相关条目链接,能够引导我进一步探索相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知识网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