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统计[0学0](原书[0第0]五版)|192979 |
| 图书定价: | 128元 |
| 图书作者: | (美)William Mendenh[0all0];Terry Sincich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09/10/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26437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814 |
| 版次: | 5-1 |
| 作者简介 |
| William Mendenh[0all0],拥有北卡罗来纳州立[0大0][0学0]博士[0学0]位,曾任宾夕[0法0]尼亚州Bucknell[0大0][0学0]数[0学0]系教授,1963年至1977年担任佛罗里达[0大0][0学0]统计系主任。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一本联系实际应用的统计教材。全书共17章,主要介绍描述性统计、概率、离散随机变量、连续随机变量、二元概率分布及抽样分布、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分类数据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多重回归分析、模型构造、试验设计的原则、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非参数统计、统计过程和质量控制、产[0品0]和系统的可靠性。此外,本书的附录部分还介绍了一些统计软件的使用方[0法0]。. 本书内容丰富,很少涉及统计[0学0]理论的严格数[0学0]证明,绝[0大0]部分是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例子和练习,适合作为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统计[0学0]教材,也可作为相关[0领0]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统计[0学0]方面的一本经典教材,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以清晰、简洁的方式介绍了统计[0学0]的基本概念,书中很少涉及统计理论的严格数[0学0]证明,而是给出了[0大0]量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例子和练习,这些例子涉及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0学0]以及几乎所有工程技术[0领0]域,有助于激发[0学0]生的[0学0]习兴趣和启发[0学0]生利用所[0学0]方[0法0]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本书附录部分还介绍了SAS、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方[0法0]。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统计[0学0]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0领0]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
| 目录 |
译者序. 前言 [0第0]1章 绪论 1.1 统计[0学0]:数据的科[0学0] 1.2 统计[0学0]的基本要素 1.3 数据类型 1.4 统计[0学0]在批判性思考中的作用 1.5 本书介绍的统计方[0法0]导引 [0第0]2章 描述性统计 2.1 描述定性数据的图形[0法0]和数值[0法0] 2.2 描述定量数据的图形[0法0] 2.3 描述定量数据的数值[0法0] 2.4 中心趋势的度量 2.5 变异性的度量 2.6 相对位置的度量 2.7 检测异常值的方[0法0] 2.8 描述性统汁歪曲事实真相 [0第0]3章 概率 3.1 概率在统计[0学0]中的作用 3.2 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 3.3 复合事件 3.4 补事件 3.5 条件概率 3.6 并和交的概率[0法0]则 3.7 贝叶斯[0法0]则 3.8 计数[0法0]则 3.9 概率和统计的示例 3.10 随机抽样 [0第0]4章 离散随机变量 4.1 离散随机变量的定义 4.2 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3 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4.4 一些有用的期望值定理 4.5 伯努利试验 4.6 二项概率分布 4.7 多项概率分布 4.8 负二项概率分布和几何概率分布 4.9 [0超0]几何概率分布 4.10 泊松概率分布 4.11 矩和矩母函数 [0第0]5章 连续随机变量 5.1 连续随机变员 5.2 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 5.3 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 5.4 均匀概率分布 5.5 正态概率分布 5.6 判定正态性的描述性方[0法0] 5.7 Γ型概率分布 5.8 威布尔概率分布 5.9 β型概率分布 5.10 矩和矩母函数 [0第0]6章 二元概率分布及抽样分布 6.1 二元离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6.2 二元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6.3 两个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期望值 6.4 [0独0]立性 6.5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和相关性 6.6 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和期望值 6.7 抽样分布 6.8 用蒙特卡罗模拟逼近抽样分布 6.9 均值与和的抽样分布 6.10 二项分布的正态逼近 6.11 与正态分布有关的抽样分布 [0第0]7章 用置信区间估计 7.1 点估计及其性质 7.2 求点估计:经典估计方[0法0] 7.3 求区间估计:枢轴[0法0] 7.4 总体均值的估计 7.5 两个总体均值差的估计:[0独0]立样本 7.6 两个总体均值差的估计:配对 7.7 总体比率的估计 7.8 两个总体比率差的估计 7.9 总体方差的估计 7.10 两个总体方差比的估计 7.11 选择样本容量 7.12 其他区间估计方[0法0]:自助[0法0]和贝叶斯[0法0] [0第0]8章 假设检验 8.1 假设统计检验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8.2 统计检验的要素与性质 8.3 求检验统计量:经典方[0法0] 8.4 选择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8.5 检验总体均值 8.6 检验的观测显著性水平 8.7 检验两个总体均值的差:[0独0]立样本 8.8 检验两个总体均值的差:配对 8.9 检验总体比率 8.10 检验两个总体比率的差 8.11 检验总体方差 8.12 检验两个总体方差的比 8.13 其他检验方[0法0]:白助[0法0]和贝叶斯[0法0] [0第0]9章 分类数据分析 9.1 分类数据和多项概率 9.2 估计单向表中的类型概率 9.3 检验单向表中的类型概率.. 9.4 关于[0[0双0]0]向表(列联表)中类型概率的推断 9.5 固定边缘和的列联表 9.6 列联表分析中[0独0]立性的精确检验 [0第0]10章 简单线性回归 10.1 回归模型 10.2 模型假定 10.3 估计β0和β1:小二乘[0法0] 10.4 小二乘估计的性质 10.5 σ2的估计量 10.6 [0评0]价模型的效用:进行关于斜率β1的推断 10.7 相关系数 10.8 决定系数 10.9 利用模型估计和预测 10.10 一个完整的例子 10.11 简单线性回归步骤的小结 [0第0]11章 多重回归分析 11.1 多重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11.2 模型假定 11.3 拟合模型:小二乘[0法0] 11.4 用矩阵代数计算:关于单个β参数的估计和推断 11.5 [0评0]价整体模型的恰[0当0]性 11.6 E(y)的置信区间和未来值y的预测区间 11.7 定量预测量的一阶模型 11.8 定量预测量的交互作用模型 11.9 定量预测量的二阶(二次)模型 11.10 检查假定:残差分析 11.11 某些陷阱:可估性、多重共线性和外推 11.12 多重回归分析的步骤总结 [0第0]12章 模型构建 12.1 引言:为什么模型构建是重要的 12.2 白变量的两种类型:定量的和定性的 12.3 一元定量自变量模型 12.4 二元定量自变量模型 12.5 编码定量自变量 12.6 一元定性自变量模型 12.7 定量和定性自变量模型 12.8 比较嵌套模型的检验 12.9 外部模型确认 12.10 逐步回归 [0第0]13章 试验设计的原理- 13.1 引言 13.2 试验设计术语 13.3 控制试验中的信息 13.4 减少噪声的设计 13.5 增加容量设计 13.6 选择样本容量 13.7 随机化的重要性 [0第0]14章 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14.1 引言 14.2 方差分析中的逻辑 14.3 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 14.4 随机化区组设计 14.5 [0[0双0]0]因子析因试验 14.6 更复杂的析因设计 14.7 套式抽样设计 14.8 处理均值的多重比较 14.9 检查ANOVA假定 [0第0]15章 非参数统计 15.1 引言:分布自由检验 15.2 检验单个总体的位置 15.3 比较两个总体:[0独0]立随机样本 15.4 比较两个总体:配对设计 15.5 比较三个或更多总体:完全随机化设计 15.6 比较三个或更多总体:随机化区组设计 15.7 非参数回归 [0第0]16章 统计过程和质量控制 16.1 全面质量管理 16.2计量控制图 16.3 均值控制图:x图 16.4 过程变异控制图:R图 16.5 发现控制图中的趋势:游程分析 16.6 不合格[0品0]百分率控制图:P图 16.7 每个个体缺陷数控制图:c图 16.8 容许限 16.9 能力分析 16.10 不合格[0品0]的抽样验收 16.11 其他抽样计划 16.12 调[0优0]操作 [0第0]17章 产[0品0]和系统的可靠性 17.1 引言 17.2 失效时间分布 17.3 危险率 17.4 寿命试验:删失抽样 17.5 估计指数失效时间分布的参数 17.6 估计威布尔失效时间分布的参数 17.7 系统可靠性 附录A 矩阵代数 附录B 有用的统计表 附录C SAS的视窗指导 附录D MINITAB视窗指导 附录E SPSS视窗指导 习题简答... |
| 编辑推荐 |
| “本书在利用实际数据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工作……” ——Melinda McCann俄克拉荷马州立[0大0][0学0] “向[0学0]生[0极0]其清楚地讲述了统计[0学0]、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Ar[0no0]ld Sweet普度[0大0][0学0] |
我一直认为,掌握一门学科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核心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读者的统计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答。书中对于“为什么”的解释非常深入,它不会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会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在讲解假设检验的时候,它花了很多篇幅去阐述“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的逻辑关系,以及P值的意义,让我真正理解了这种统计推断的严谨性。它让我明白,统计学不是一种“魔法”,而是一种基于逻辑和证据的科学方法。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对话,他会引导你一步步思考,让你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理解原理。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对统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有价值的统计学入门读物之一了。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数据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感到好奇,但又苦于没有一个清晰的入门路径。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剥开了统计学的神秘面纱。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辅以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而不是那种枯燥抽象的数学推导。比如,它讲到均值和中位数时,会用学生成绩、家庭收入等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来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适用范围,这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且,书中对图表的使用也非常到位,那些精心设计的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等,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数据,更帮助我理解了各种统计量的含义。我之前总觉得统计学离我生活很远,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新闻报道中的数据分析,还是市场调查中的问卷结果,我都能从中找到这本书的影子。它让我不再害怕和抵触数字,反而开始享受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的过程。
评分我是一名非统计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统计学对我来说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救星!它没有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原本让我头疼的概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概率分布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和场景模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同概率分布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关于二项分布的讲解,它用掷硬币的次数来类比,一步步引导我理解成功的概率、失败的概率以及重复试验的独立性,这种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同时,书中提供的练习题也恰到好处,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我刚学到的知识,又不会让我感到沮丧。很多题目都设计得很有意思,需要我运用所学到的统计方法去解决,而不是死记硬背。我发现,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我不仅掌握了统计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我作为一个对统计学感到敬畏但又充满好奇的初学者,一直以来都觉得它是一门非常难以逾越的学科。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统计学的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述复杂的统计概念时,总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和类比,让我瞬间就能领悟其中的奥妙。比如,它在解释“方差”这个概念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用“一群人跳舞时,他们的步伐有多么分散”来形象地描述,这种生动的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方差的核心意义。而且,书中不仅仅是讲解理论,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让我有机会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我发现,通过反复练习,我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能够自己分析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工具来解决。这本书让我从“畏惧统计”转变为“热爱统计”,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评分对于那些想要深入理解统计学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计算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理想选择。它在基础理论的讲解上非常扎实,但又没有陷入纯粹的数学理论的泥沼。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统计模型和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和图示,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统计模型构建的阐释,它不仅仅是给出了模型,更重要的是解释了模型背后的假设条件、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解释模型的输出结果。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每次学习到一个新的统计方法,书里都会详细说明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以及如何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这些实际操作的指导,让我在面对真实数据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兼顾了实际应用,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广度的优秀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