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抗戰時期中美租藉援助關係
:39.00元
作者:曹嘉涵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47308097
字數:237韆
頁碼:22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美關係;中美援助;中美租藉;抗戰;吳景平
本書作者在吸收藉鑒既有成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近年來海內外開放的**檔案資料,對抗戰時期中美租藉援助關係做瞭較深入的研究。一方麵考察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美國租藉援助機製的産生、發展和演變,分析租藉援助製度變化轉摺帶來的潛在影響。另一方麵通過再現中國國防供應公司、中國銀行的活動,敘述中方接洽美國租藉援助的工作。同時,本書也論述瞭戰時中國對美國的迴惠租藉援助以及由此産生的駐華美軍開支問題,並就中美雙方為解決此問題開展的交涉進行探討。本書對於深入研究中國抗戰的艱巨性、所處國際環境的復雜性、中國戰時外交的麯摺性,有著重要的價值。
內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與美國為攜手抵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而結成軍事同盟,並肩作戰,成為兩國關係發展史中的閃亮篇章。作為戰時中美同盟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對中國的租藉援助為中國贏得抗戰和遠東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提供瞭有力支撐。同時,中美圍繞租藉援助展開的一係列軍事、經濟與外交互動,雖不乏波摺,但卻使中國逐步走上世界主要大國的活動與交往舞颱,奠定瞭中國在戰後國際新秩序中的大國地位。研究抗戰時期美國與中國的租藉援助關係,對於我們深入理解中國抵禦外侮的艱苦卓絕,體察中美互動與中國大國身份形成的曆史經驗,無疑具有特殊而關鍵的價值。
目錄
緒論
一、選題對象
二、文獻評論
三、研究意義
四、資料與方法
五、主旨與篇章
章 中美建立租藉援助關係的背景
節 抗戰初期中國美援外交的再探討:以易貨藉款為中心
一、陳光甫駐美求援工作評析
二、宋子文與美援外交局麵的拓展
第二節 美國租藉援助政策的齣颱與影響
一、《租藉法》及相關法案的頒行
二、府會關係變化與行政機構的調整
第二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租藉援華的實施
節 美國租藉援助機製的發展
一、防禦援助匯報處時期的租藉援助製度
二、租藉事務管理署成立後的租藉援助製度
第二節 宋子文與租藉援助的接洽
一、租藉援助政策齣颱之初的應對
二、中國國防供應公司的創建與美援外交體製的重組
三、中國銀行工作路徑的開闢
第三節 中國國防供應公司的主要工作與美軍方反應
一、申請租藉援華物資
二、營運租藉援華物資
三、參與美國誌願航空隊初期建設
四、美國軍方的反應
第三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租藉援華的實施
節 美國租藉援助機製的轉變與中國的因應
一、租藉撥款方式變化與物資劃撥決策權的移轉
二、中國美援外交體製的再調整
三、中國對英美聯閤參謀長會席位的力爭
第二節 中美租藉援助物資主導權之爭
一、初次交鋒:塔爾薩事件的來龍去脈
二、史迪威來華與美國主導租藉物資格局的顯現
三、宋子文的兩次迴擊
四、史迪威管理租藉物資職權的削弱與喪失
第三節 中國國防供應公司工作的延續與終結
一、緬甸陷落前的工作情況
二、緬甸陷落後的工作情況
三、公司關閉與移交
第四章 中國對美國的租藉援助及其交涉
節 迴惠租藉援助的實施與協議草案的商討
一、駐華美軍的食宿服務與貨幣供應
二、迴惠租藉援助協議草案的提齣與討論
第二節 圍繞駐華美軍開支清算的進一步互動
一、迴惠租藉援助協議的流産
二、駐華美軍開支問題的解決
結語
作者介紹
叢書主編:吳景平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近代中國人物與檔案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傢,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著作有:《宋子文評傳》、《宋子文思想研究》、《宋子文政治生涯編年》、《宋子文與他的時代》、《*史(1937-1941)》、《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國外交》、《從膠澳被占到科爾訪華:中德關係1861-1992》、《上海金融業與國民政府關係研究(1927-1937)》等,發錶《近代中國金融中心的區域變遷》等數十篇論文。
本書作者:曹嘉涵
復旦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職於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要從事全球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政策的研究與谘詢工作。曾赴颱灣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所、德國發展研究所、瑞典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訪學交流,撰寫學術論文多篇,參譯著作兩部。
文摘
序言
這套《宋代文人筆記精選集》簡直是穿越時空的鑰匙,它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風雅又充滿矛盾的時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宋代士大夫日常起居、審美情趣的記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比如他們如何品茗、如何插花、如何評價一幅畫作,都透露齣一種精緻到骨子裏的生活哲學。書裏的文字大多古雅洗練,雖然有些詞匯需要查閱,但正是這份厚重感,讓人感覺是在閱讀真正有分量的曆史文獻,而不是當代浮躁的快餐文化。它讓我明白,宋人的“雅”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學養和對日常生活的細緻體察之上。讀完後,我總忍不住想,我們現代人是不是為瞭追求效率而犧牲瞭太多對“美”的感知力?這套書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失落已久的從容與雅緻。對於想深入瞭解宋代社會風貌,而非僅僅停留在政治軍事層麵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極佳的選擇。它提供瞭一種微觀的、充滿煙火氣的曆史視角,讓我對那個時代的“人”有瞭更深刻的共情。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十九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中的工人階級生活”的口述曆史選集,這本書的震撼力來自於它的真實和未經修飾。不同於宏觀經濟學分析,它直接呈現的是那些工廠裏童工、女工、礦工的第一手證詞。那些關於日復一日的枯燥勞動、惡劣的工作環境、微薄的薪水以及傢庭破碎的敘述,冰冷而有力地擊打著讀者的心房。比如一個紡織女工描述她如何在機器轟鳴中失去聽力,或者一個煤礦童工講述他如何因為恐懼而尿濕褲子卻不敢停工的經曆,都讓人不忍卒讀,卻又無法放下。這本書迫使我直麵工業化進步背後的巨大社會成本。它不是在控訴,而是在記錄,用最樸素的語言,描繪齣人類在追求效率和財富過程中所能承受的極限。這本書讓我對現代社會福利製度的來之不易有瞭更深刻的敬畏,也讓我反思,我們今天所享受的物質文明,是以何種代價鋪就而成的。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本叫《煉金術與中世紀思想》的書,它徹底顛覆瞭我對中世紀的刻闆印象。我原以為那是個充斥著迷信和濛昧的時代,但這本書展示瞭煉金術如何與早期的化學、哲學甚至神學深度交織。作者的論證極其嚴謹,他並沒有將煉金術士描繪成一群隻會煉齣廢物的傻瓜,而是探討瞭他們實驗背後的理論框架——那些關於元素轉化、精神淨化的追求,實際上是人類理解物質世界的早期嘗試。書中穿插瞭大量對原始手稿插圖的分析,那些復雜的符號和象徵意義,讀起來像是在解密一門失傳的科學語言。特彆是關於“大功業”(Magnum Opus)的描述,那種對終極真理的執著探索精神,令人震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一個常被邊緣化的領域提升到瞭思想史的高度,讓我意識到,所謂的“迷信”往往是下一階段科學萌芽前的土壤。讀完後,我重新審視瞭科學史的開端,它遠比教科書上描繪的要復雜和充滿人性掙紮。
評分一本名為《古埃及神祇的象徵意義解讀》的書籍,以其詳盡的圖解和深入的文本分析,徹底改變瞭我對古埃及宗教的看法。它不再是簡單的“崇拜貓、崇拜太陽”的膚淺印象。作者顯然是位資深的埃及學傢,他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細緻入微地剖析瞭歐西裏斯、伊西斯、荷魯斯等核心神祇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以及他們所代錶的宇宙秩序、王權閤法性和生命輪迴的哲學內涵。書中對聖甲蟲、荷魯斯之眼等常見符號的解析尤為精彩,展示瞭這些圖像如何被巧妙地嵌入到法老的政治宣傳和普通人的日常信仰之中。閱讀的體驗非常流暢,圖文並茂的排版極大地幫助瞭理解那些復雜的宗教概念。通過這本書,我看到瞭古埃及人構建其文明世界的內在邏輯,他們並非迷信,而是擁有一套高度自洽、邏輯嚴密的宇宙觀。這是一本能真正帶你走進古埃及人精神世界的優秀導覽手冊。
評分《拜占庭帝國興衰史(全兩捲)》這本書的宏大敘事能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跨越瞭韆年曆史,將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從君士坦丁大帝的榮光寫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中間無數次的內戰、瘟疫、宗教紛爭,都被作者梳理得井井有條,毫無贅餘。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東西方文化衝突與融閤的細膩描寫,拜占庭是如何在保留古典遺産的同時,發展齣其獨特的東正教文化和政治體製的。作者的筆觸既有史學傢的冷峻,又不乏對曆史人物命運的悲憫。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頌歌,感受到城牆下異族軍隊的喧囂。這部作品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僅講述瞭“發生瞭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解釋瞭拜占庭的製度性優勢和結構性弱點是如何共同導緻其漫長而最終的衰亡。對於想理解歐洲乃至中東曆史脈絡的讀者,這是本繞不開的巨著,讀起來雖耗費心力,但收獲的是對世界曆史進程的通透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