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识图的基础知识
第1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1 投影的概念
1.1.1 投影的形成
1.1.2 投影的分类
1.2 土木工程中的常用投影
1.2.1 正投影图
1.2.2 透视投影图
1.2.3 轴测投影图
1.2.4 标高投影图
1.3 正投影的主要特性
1.3.1 实形性
1.3.2 积聚性
1.3.3 类似性
1.4 三面投影图
1.4.1 三面投影图的形成
1.4.2 三面投影图的展开
1.4.3 三面投影图中的投影关系
第2章 基本形体的投影
2.1 平面立体的投影
2.1.1 棱柱
2.1.2 棱锥
2.2 曲面立体的形成及投影
2.2.1 圆柱
2.2.2 圆锥
2.2.3 圆球
第3章 组合体的投影
3.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
3.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1.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3.1.3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3.2 组合体的三视图
3.2.1 三面投影和三视图
3.2.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3.3.1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3.3.2 切割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3.3.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3.4 组合体视图的识读
3.4.1 读图的基础知识
3.4.2 读图的基本方法
第4章 立体的表面展开
4.1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4.1.1 棱锥体的表面展开
4.1.2 棱柱体的表面展开
4.2 曲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4.2.1 圆柱面的展开
4.2.2 圆锥面的展开
4.3 管接头的展开
4.3.1 等径直角圆柱弯管的展开
4.3.2 等径三通管的展开
4.3.3 异径直角三通管的展开
4.3.4 变形接头的展开
第5章 标高投影
5.1 平面的标高投影
5.1.1 平面的等高线和坡度线
5.1.2 平面的常用表示法
5.2 立体的标高投影
5.2.1 平面立体的标高投影
5.2.2 曲面立体的标高投影
5.3 地形面的标高投影
5.4 标高投影的应用举例
第6章 制图标准与图样画法
6.1 制图的基本规定
6.1.1 图纸幅面规格
6.1.2 图线
6.1.3 字体
6.1.4 比例
6.1.5 尺寸标注
6.2 基本视图及镜像投影
6.2.1 基本视图及其配置
6.2.2 镜像投影
6.3 剖面图和断面图
6.3.1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
6.3.2 剖切位置和剖切符号
6.3.3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画法
6.3.4 断面图的特有画法
6.4 常用的剖切方法
6.4.1 全剖
6.4.2 阶梯剖
6.4.3 旋转剖
6.4.4 局部剖切
6.4.5 分层剖切
6.5 简化画法
6.5.1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
6.5.2 视图与剖面图合并
6.5.3 相同构造要素的简化画法
6.5.4 折断简化画法
6.5.5 构件局部不同的简化画法
第二篇 土木工程图识读
第7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识读
7.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7.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组成
7.1.2 钢筋的基本知识
7.2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相关国家标准
7.2.1 钢筋的一般表示方法
7.2.2 钢筋的简化表示方法
7.3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图示方法
7.3.1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的内容
7.3.2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的图示方法
7.3.3 钢筋的标注方法
7.4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识读
7.4.1 钢筋混凝土梁详图识读
7.4.2 钢筋混凝土板结构图识读
7.4.3 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图识读
第8章 房屋施工图识读
8.1 房屋施工图的基本知识
8.1.1 房屋的基本组成
8.1.2 建筑模数
8.1.3 房屋施工图的产生
8.1.4 房屋施工图的分类
8.1.5 房屋施工图样的编排顺序
8.1.6 房屋施工图的图示特点和识读方法
8.2 施工图中常用的标注及符号
8.2.1 定位轴线
8.2.2 标高的标注
8.2.3 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
8.2.4 引出线
8.2.5 其他符号
8.3 建筑施工图识读
8.3.1 建筑施工图的内容
8.3.2 施工图首页
8.3.3 总平面图
8.3.4 建筑平面图
8.3.5 建筑立面图
8.3.6 建筑剖面图
8.3.7 建筑详图
8.4 结构施工图识读
8.4.1 结构施工图的图示规定
8.4.2 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和识读方法
8.4.3 结构设计说明
8.4.4 基础施工图
8.4.5 结构平面图
8.4.6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8.4.7 结构详图
8.5 工业厂房施工图识读
8.5.1 单层工业厂房概述
8.5.2 建筑施工图识读
8.5.3 结构施工图识读
第9章 钢结构图识读
9.1 钢结构基本知识
9.1.1 钢结构的特点
9.1.2 建筑钢材的性能
9.1.3 建筑钢材的品种、选用和规格
9.2 钢结构的连接方式
9.2.1 焊接连接
9.2.2 螺栓连接
9.3 钢结构的图示方法
9.3.1 型钢的标注方法
9.3.2 钢结构连接的图示方法
9.3.3 钢结构图的尺寸标注
9.4 钢屋架结构图识读
9.4.1 屋架简图
9.4.2 屋架详图
9.5 钢桁架梁结构图识读
9.5.1 钢桁架梁的组成
9.5.2 钢桁架梁结构图的内容与识读
9.6 轻钢门式刚架结构图识读
9.6.1 轻型门式刚架的组成
9.6.2 门式刚架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第10章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
10.1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0.1.1 给水系统的组成
10.1.2 排水系统的组成
10.2 给水排水施工图的一般规定
10.3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10.3.1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的组成
10.3.2 室内给水排水平面图
10.3.3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图
10.3.4 安装详图
10.3.5 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识读
第11章 桥涵及隧道工程图识读
11.1 桥梁工程图识读
11.1.1 桥梁的组成及分类
11.1.2 桥梁工程图的图示特点及内容
11.1.3 桥梁工程图的识读
11.2 涵洞工程图识读
11.2.1 涵洞的分类、组成与构造
11.2.2 涵洞工程图的识读
11.3 隧道工程图识读
11.3.1 隧道洞门的形式与构造
11.3.2 洞身衬砌断面图的识读
11.3.3 隧道洞门图的识读
第12章 水利工程图识读
12.1 水工图的分类和特点
12.1.1 水工图的分类
12.1.2 水工图的特点
12.2 水工图的图示方法
12.2.1 水工图的基本图示方法
12.2.2 特殊图示方法
12.2.3 水工图中常用的平面图图例
12.3 水工图的尺寸标注
12.3.1 基准点、基准线和基准面
12.3.2 点、线、面的尺寸标注
12.3.3 高度尺寸的标注
12.3.4 水平尺寸的标注
12.3.5 规则变化图形的尺寸标注
12.3.6 曲线尺寸的标注
12.3.7 封闭尺寸与重复尺寸
12.3.8 多层结构尺寸的标注
12.4 水工图的识读
12.4.1 识读方法和步骤
12.4.2 水工图识读示例
参考文献
3.2.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一般是按照形体分析、视图选择、作图三个步骤完成的。
1.形体分析
确定组合体的组成部分,是属于叠加式还是切割式组合体,并分析各部分的形状、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
2.视图选择
视图选择要考虑组合体的安放位置、选择正立面图的投影方向和确定视图数量三个问题。
选择组合体的安放位置以自然平稳为原则,按正常工作位置或将组合体上较大底板水平放置,并使组合体上尽量多的平面平行于投影面,这样可使视图反映表面实形,且使视图简单易读。不能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应尽量垂直于投影面。总之使围成组合体的各表面尽量处于特殊位置。
正立面图是表达形体的一组视图中最主要的视图,在选择正立面图的投影方向时,应使正面投影能较好地反映组合体的形状特征及其相对位置,同时尽量使其他视图减少虚线,还要考虑合理利用图纸等。如图3-3a中的台阶,如果选C向投影为正视图,能够较清楚地反映台阶踏步与边墙的形状特征;若从A向进行投影,则能很清楚地反映台阶踏步与两边墙的位置关系,即结构特征。考虑到需使视图减少虚线,故选A向投影更为合理。
最后确定视图数量。为便于看图、节省画图工作量和节约图纸,应在保证完整清晰地表达形体形状、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视图数量。可按照形体分析的结果,逐个确定各部分所需的视图数量,然后得出表达整个形体所需的视图数量。
3.作图
包括确定比例、选定图幅、布置视图位置、画投影图底稿、加深图线、标注尺寸等。
【例3-1】绘制图3.5所示桥台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
可把桥台分解为如图3_5所示的基础(Ⅰ)、台身(Ⅱ)、前墙(Ⅲ)三部分。基础、前墙都是四棱柱,台身可看作是由一个横放的四棱柱再切割去一个四棱柱而成,被切割去的四棱柱在图中用双点画线表示。
2.选择正立面图的投影方向
选图3-5中的箭头方向作为桥台正立面图的投影方向,该方向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的形状特征和相互关系。
……
说实话,这本书的实操性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拿到手后,立刻对照着手头的几个工程图纸进行了验证。发现书中所述的许多识图技巧和规范解读,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得到直接应用,非常实用。特别是关于特定节点构造的图示解析,非常到位,让我避免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看错图纸而导致的潜在错误。然而,我注意到在一些新颁布的行业标准或设计规范的更新方面,这本书似乎没有及时跟进。这在快速迭代的土木工程领域中是一个不小的缺点,因为图识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新的规范要求。我希望作者能在后续的修订中,对这些时效性强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标注,确保读者获取的信息是当前最前沿、最符合行业要求的。这对于指导一线工作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停留在表面概念的罗列。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梳理整个土木工程制图体系的逻辑脉络的。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专业图纸之间关联性的阐述,清晰地勾勒出了结构、建筑、机电等专业如何在一个完整的工程图中协同工作的宏观视角。这对于培养系统性思维非常有帮助。不过,在一些图例的复杂性处理上,我个人感觉略有不足。例如,在处理超高层建筑或大型复杂桥梁的节点详图时,图中信息量过于密集,作者似乎过于相信读者的基础,而没有提供更精细化的“信息过滤”或“重点标记”的指导。这使得我感觉在处理难度极高的图纸时,依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手动提炼关键信息,而不是直接从书中获得现成的解决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非常现代,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组合,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都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有质感,给人一种高级感。不过,在内容的呈现上,我个人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更深入一些。比如,在介绍某些核心概念时,感觉篇幅有些不足,如果能多增加一些实际案例的深度分析,相信对读者理解会更有帮助。另外,一些图例的标注虽然清晰,但在复杂结构的可视化方面,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能增加一些三维渲染图或者剖面图的对比展示,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在视觉和初步接触上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书,但对于追求极致深度的读者来说,可能还需要在特定章节做更多的自我拓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便携性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拿在手里重量适中,放在工具包里也不会太占地方,适合经常需要携带到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内容结构上,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非常顺畅,从基础的图线、符号到复杂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的阅读,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但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书中对数字化绘图工具和三维模型在图纸解读中的应用讨论得不够充分。在当前这个CAD和BIM日益普及的时代,一本现代的图识读教材,如果能增加关于如何将二维图纸信息与三维模型数据进行有效关联和验证的章节,将会大大提升其实用价值和前瞻性。目前的内容虽然扎实,但总感觉在面向未来的技术应用方面,略显保守了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和专业,几乎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规范。作者在术语的运用上毫不含糊,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精准到位,体现了深厚的专业底蕴。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很多基础概念的解释略显跳跃,没有像一些入门书籍那样进行过多的铺垫和比喻,显得有些“高冷”。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消化其中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感觉作者在内容编排上更偏向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而非学习体验的优化。当然,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或者学生来说,这种高效、直击要害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可以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点。唯一的遗憾是,在某些跨学科知识的交叉点上,例如与BIM技术结合的实践部分,内容略显单薄,期待未来版本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评分速度比较快!速度比较快!
评分东西很不错,内容很好的,谢谢
评分蛮好的 工地必备工地必备
评分很实惠 是正品 包装也很好就是第三方快递有点慢
评分很好的教材,通俗易懂,不错,物流很快,,服务态度也不错,很给力,货到付款的范围太小,希望京东货把到付款的范围扩大到各个县市。那样的话,在京东商城网购的人会更多。但是要在质量、服务保证的前提下。
评分蛮好的 工地必备工地必备
评分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快!
评分还不错吧~还不错啊~~~
评分很好的书,速度也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