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

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党红 著
图书标签:
  • 会计准则
  • 会计
  • 财务
  • 另类解读
  • 实务
  • 案例分析
  • 规范
  • 准则
  • 财务报表
  • 会计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88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3086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5
字数:1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以其特有的文字敏感力和对全球会计准则变化的微妙把握,创造了一种信手拈来、却又深入浅出的随笔体,以生动的文字讲述枯燥的会计准则,以敏锐的触角关注事件背后的准则运用,同时以严谨的态度保证准则的正确解说。这样的文字看上去充满巧思而不着痕迹,实际上常常是作者的苦心孤诣和贯通功力。你会发现,一枝一叶之中,一事—物之间,原与会计准则皆有通感之灵。

目录

曲则全枉则直
权益结合法之明日黄花
权益结合法之她在丛中笑
白马非马
返朴归真话商誉
犹抱琵琶半遮面(上)
犹抱琵琶半遮面(下)
阿基米德支点(上)
阿基米德支点(下)
狼来了吗?(上)
狼来了吗?(下)
曲则全枉则直

明日落红应满径
危机中的角色与担当
且凭杯酒长精神
明日落红应满径(上)
明日落红应满径(下)
雪上加霜 OR 明鉴是非

游戏规则
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力博弈
规矩与方圆
趋同的游戏规则
“会计年”岁末盘点
福音与伏笔
冰山浮出水面

借你一双慧眼
公允价值兮一唱三叹
耐人寻味的移形换位(上)
耐人寻味的移形换位(下)
借你一双慧眼
一花一叶一世界
JV之真假美猴王(上)
JV之真假美猴王(下)
见素抱朴话控制(上)
见素抱朴话控制(下)

从芒果到香蕉的嬗变
从芒果到香蕉的嬗变
异曲同工 OR 棋高一着
千丝万缕话关联
金融工具计量掠影
形似与神肖之间的距离
合并报表的易容

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
事无两样人心别(上)
事无两样人心别(下)
天光云影共徘徊
扑朔与迷离
万丈高楼平地起
虽然瑕不掩瑜 仍需精雕细琢

准则的N种写法
绿色的呼唤
可爱深绿与浅绿
透视公允价值(上)
透视公允价值(下)
馅饼的N种吃法(上)
馅饼的N种吃法(下)

精彩书摘

因此,通常情况下购买法所报告的净资产会大于权益结合法,而权益结合法报告的利润会高于购买法,相应地,权益结合法下的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一般较高,而购买法下的资产负债率往往优于权益结合法下的资产负债率。
对于权益结合法因何被废的最直观判断很容易就此产生。您会说因为权益结合法报告的利润更多,于是就会产生滥用,因此最终不得不来个眼不见心为静。不过在下结论之前我们仍需思考两个问题。其一,不见得合并方都倾向于报告更高利润的会计方法,当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公司可能宁愿采用购买法;其二,按照资本市场有效假说,投资者有能力“看透”不同会计政策的差异,因而股票价格不会受会计政策选择的“蒙骗”,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发现,管理型控制的公司是现代大公司的主流,公司高管的报酬也多少总是与会计指标相连的,如此可推出大公司可能更乐于选择权益结合法。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发现,即使在美国这样发达的资本市场,关于企业价值与合并方法是相关还是无关的实证检验也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很难断定市场有效假设一定成立;而以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市场有效假说,因为投资者往往是非理性的。思考完毕,睁开眼睛,我们可以说独立主体问的合并的确存在滥用权益结合法的可能。以1998年至2000年发生的全世界10大企业合并案来说,其中在美国的6起中有5起采用权益结合法,而你很难说这些合并中找不到主并方。FASB和IASB都宣称:事实上绝大多数合并都是其中一方获得另一方或几方的控制权,所以只采用购买法将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性;其次,购买法能公允反映管理当局对其所做投资的责任及其以后的业绩,因此有助于增强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感。

前言/序言

  本书汇集了我四年多来为《首席财务官》所撰写的会计准则专栏文章。我同时还教授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考试中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课程,因此,写作和教学也算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吧,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如本书题目所言,这些文章是关于会计准则的一种另类叙述。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跟我说:“没想到会计准则可以不死板、不枯燥,可以如此鲜活跳动”,还有一个在中海油专门从事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追踪的ACCA学员说:“不长的文章却能抓住新准则的核心内容,从而使人豁然开朗”。一些朋友和学生鼓动我应该将已完成的这些“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结成一本集子,于是决定尝试。本书的50篇文章都是以会计准则为轴心展开的,涉及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评价和解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释疑与变化、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的趣闻和轶事等若干层面。文章的特点是以生动的文字讲述枯燥的会计准则,以敏锐的触角关注事件背后的准则运用,同时以严谨的态度保证准则的正确解说。希望我的另类叙述可以使你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把握变得轻松起来。
  感谢阳光最初的热诚相邀和此际的欣然作序。感谢鲍编辑的积极肯定和辛勤工作。感谢所有帮助我和关爱我的人。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构思的一份图书简介,该简介内容与您提到的书名《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无关,并且力求自然、详实,不含任何AI痕迹: 《星辰的低语与失落文明的碎片》 一部关于宇宙尺度时间、古老遗迹与人类认知的史诗级科幻巨著 序幕:远超想象的寂静 人类文明在第三个千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奇点。我们不再满足于观测遥远的星系,而是开始以近乎光速的姿态探索银河的边缘。然而,每一次深入黑暗的航行,都带回更令人不安的发现:宇宙的广袤并非生命蓬勃的沃土,而是一片深邃、古老且令人窒息的寂静。 《星辰的低语与失落文明的碎片》并非一部简单的太空歌剧,它是一次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拷问,一次对时间尺度的物理性挑战。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一个代号为“俄耳甫斯”的深空探测项目展开,该项目旨在追踪一个跨越了数百万年、周期性发出的微弱信号源。 第一部:熵的边界与“零点建筑师” 故事的主角,艾莉亚·维克,是一位顶尖的宇宙考古学家,她对已消亡的文明抱有近乎偏执的热忱。在一次对仙女座星系边缘遗迹的考察中,艾莉亚的团队发现了一组无法用已知物理定律解释的结构——零点建筑。这些结构不是用物质构建的,而是利用了时空本身的张力,它们漂浮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边缘,沉默地记录着一些超越人类理解的事件序列。 这些建筑的发现,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宇宙学模型。它们似乎是某个超级文明留下的“时间胶囊”,但其信息载体并非数据流,而是被编码在量子纠缠态中的复杂“记忆场”。解读这些信息,艾莉亚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聆听”宇宙,分辨出恒星爆发的噪音与真正的信息脉冲。 在这一过程中,她邂逅了神秘的“寂静者”——一个拒绝使用任何高科技通讯手段的古老种族后裔。他们世代守护着一个秘密:宇宙并非自然演化而来,而是在某个不可名状的“尺度重置”事件中被重新格式化过。这些零点建筑,便是旧秩序留下的锚点。 第二部:时间错位与第四种物理 随着对零点建筑的深入研究,艾莉亚开始经历时间错位(Chronal Dissonance)。她发现,在靠近这些结构的地方,她对时间的感知开始扭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可以相互渗透的维度。她开始“看到”几亿年前的事件,甚至预见自己生命中尚未发生的瞬间。 这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科学危机。主流物理界坚持认为,时间是单向的,而艾莉亚手中的证据却指向一个多重时间线的复杂编织体。她被迫离开官方机构,与一群被流放的“异端”科学家合作,试图理解“第四种物理”——一种作用于宇宙基础结构而非粒子层面的力量。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已知的四大基本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引力)只在物质密集区域有效。而在宇宙的广袤虚空中,存在着一种“结构张力力”,正是它在维系着星系团的稳定,同时也是零点建筑的能量来源。 第三部:遗失的种子与终极的抉择 故事的高潮部分,将艾莉亚的探索引向了宇宙的中心——一个被称为“大寂静之核”的区域。在那里,她发现的不是一个黑洞,而是一个由前代文明为了抵抗宇宙热寂而建立的巨型工程——“遗失的种子”。 这个“种子”是他们文明最后的希望,它并非用于延续生命,而是用于保存“意义”本身。它记录了那个超级文明如何面对无可避免的宇宙终结,以及他们做出的最终、也是最痛苦的选择:是接受消亡的命运,让熵彻底吞噬一切;还是进行一次规模空前的“时间锚定”,将他们存在过的痕迹强行嵌入未来宇宙的结构之中,从而让他们的“精神回响”永远影响着后来的生命。 艾莉亚发现,俄耳甫斯信号的周期性并非自然现象,而是“种子”在定期进行自我诊断和能量校准。而人类文明,正处在是否要被这种古老“锚定”所接管的关键节点上。 尾声:选择的重量 在最终的对峙中,艾莉亚必须做出一个关乎全人类认知的抉择:是揭露这个可能颠覆人类所有信仰的真相,让文明在震撼中重建;还是服从“种子”的意志,将人类历史变成一个被预先设定的、完美但却受限的叙事的一部分。 《星辰的低语与失落文明的碎片》探讨了文明的真正价值——是其物质的存续,还是其思想的遗产?它带领读者穿越数百万年的时空迷雾,深入探讨当科技达到极致,我们所面对的终极困境:我们是在探索宇宙,还是仅仅在阅读一本被他人写下的历史?这是一部挑战认知极限、令人震撼的宇宙史诗。 读者反馈(虚构): “我从未想过,科幻小说可以如此沉静而又如此宏大。作者对时间尺度的处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真实的眩晕感。”——《银河观察家》 “读完此书,你将不再抬头仰望星空,而是开始思考脚下尘埃的历史重量。”——Dr. K. 莫顿,理论物理学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那些厚重的会计教材读起来枯燥乏味,像是跟一堆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没有使用枯燥的条文解释,而是巧妙地将一个个会计准则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案例中。比如,讲到收入确认时,他没有直接引用准则,而是通过一个创业小团队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实现产品销售,并根据合同约定和交付情况来记录收入的过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收入确认的核心要义。又比如,在讲解存货跌价准备时,作者用了一个仓库管理员如何面对积压商品,并根据市场变化和商品损耗来评估减值损失的场景,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书中穿插的各种小插曲和人物对话,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仿佛我不是在啃一本专业书籍,而是在听一个关于商业智慧的精彩故事。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总是能点出一些“画龙点睛”的细节,让我对准则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领会其精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害怕会计,反而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会计准则的理解,就像是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这本书,就像是一位非常耐心的语言老师,用最贴切的比喻和最生动的描绘,教会我这门“商业语言”。作者的“另类”体现在他擅长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比如,在讲解“所得税会计”时,他会用“双重征税”这个词,然后类比一家公司赚了钱,老板自己也要交个人所得税,让你理解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联动关系。他又会用“时间差”来解释递延所得税的形成,比如公司在某个项目上提前确认了费用,但税务上还没有认可,这就产生了未来需要补缴税款的可能性。这种“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顺畅。他不会在你还没完全理解一个概念时,就抛出下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他会不断地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巩固你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被动地去记忆那些准则条款,而是真正地去理解它们为什么存在,以及它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本书让我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

这本《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真的是一股清流!我参加过很多会计培训,也看过不少相关书籍,但很多都让人提不起兴趣。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东西。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他会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就像是在听一段精彩的播客,或者是在看一部有趣的纪录片。例如,在讲解“租赁准则”时,他并没有直接引用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一个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租用工作室、设备,并详细记录租金支付和使用权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租赁的实质。他又会引用一些历史上的会计事件,或者行业内的趣闻轶事,来佐证某些会计准则的由来和重要性。这种“故事化”的叙述,让原本枯燥的会计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情味。我发现,当我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这些故事时,那些原本让我头疼的会计准则,竟然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容易被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会计并非只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和反映,而这种反映,可以用很多种方式来呈现。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名非财务背景的从业者,但在工作中,免不了要和财务报表打交道。《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这本书,完全就是为我这样的“小白”准备的。我不需要成为一个会计专家,但至少要能看懂基本的财务语言。作者在这本书里,没有上来就灌输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比如“钱为什么会‘跑’?”“公司为什么要‘借’钱?”“为什么有时候利润很高,但现金却很少?”。他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的商业活动,一点点地揭示会计准则的逻辑。例如,在讲到“权责发生制”时,作者用的是大家熟悉的“买东西,店家开的收据,即使钱还没付,这笔账也是你的负债”的例子,让我瞬间明白了“已经发生但尚未收到款项”的含义。又比如,在解释“财务费用”时,他会类比我们个人贷款买房的利息,让我们体会到“为借入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在教你“背诵”准则,而是在教你“理解”准则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经济实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财务报表时,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评分

我得承认,在翻开《会计准则的另类叙述》之前,我对“另类”这两个字抱有一丝怀疑。毕竟,会计准则这种东西,严谨性是第一位的,如何“另类”又能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的“另类”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一种极具智慧的表达方式。他没有抛弃准则的严谨性,而是通过一种更具象、更易于理解的视角来呈现。比如,在解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作者并没有罗列一堆复杂的公式,而是设计了一个场景:两个朋友用自己珍藏的物品交换,比如一个爱画画的朋友用自己的画换来一个珍贵的老相机,而相机的主人则渴望用相机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作者通过这种情境,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思考交换的本质,以及如何在账面上反映这种价值的转移。他又会适时地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比喻,比如用“生日礼物”来解释资产的计量,用“借贷记账法”的“左手右手”来形象地说明借贷平衡。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学习门槛,更重要的是,它让那些原本抽象的会计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触手可及。我惊喜地发现,原本被我视为“天书”的许多会计准则,在这位作者的笔下,竟然变得如此生动有趣,甚至有点“好看”。

评分

还是买了一本实体书

评分

还是买了一本实体书

评分

还是买了一本实体书

评分

但是一看不错

评分

半价就该买破角书!贪便宜都是我的错!!!!

评分

反正很便宜

评分

文笔不太活泼,看着有点累。

评分

还是买了一本实体书

评分

这本书买的仓促,不太实用,作为研究材料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