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UG NX 10.0数控加工完全学习手册

包邮 UG NX 10.0数控加工完全学习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展迪优 著
图书标签:
  • UG
  • NX
  • 数控加工
  • 编程
  • 学习手册
  • 教程
  • 机械制造
  • 工业软件
  • CAD/CAM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7152
商品编码:10322516252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定价:¥99.80 作者:
  • I S B N :978-7-111-52715-2
  • 条码书号:9787111527152
  • 出版日期:2016-5-1
  • 版       次:2-1
  • 出 版 社:
  • 丛 书 名: 
  • 页     数:6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UGNX10.0数控加工完全学习手册,全书分为3篇,首篇为数控工程师必备的数控基本知识,包括数控加工技术介绍、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第二篇为数控工程师必备的UGNX知识,包括UGNX安装方法、使用前的准备与配置、二维草图、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装配、工程图等;第三篇为UGNX数控加工与编程,包括UGNX数控加工与编程快速入门、平面铣、轮廓铣、多轴加工、孔加工、车削加工、线切割、后置处理、UGNX其他数控加工与编程功能和UGNX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际综合应用等。本书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众多知名公司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2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322个数控加工与编程和具有针对性范例的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长达14个小时(840分钟),光盘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教案文件、范例文件及练习素材文件(2张DVD光盘教学文件容量共计6.7GB);另外,为方便UG低版本用户和读者的学习,光盘中特提供了UGNX10.0版本的素材源文件。读者在系统学习本书后,能够迅速地运用UG软件来完成复杂产品的数控加工与编程工作。本书可作为机械数控加工与编程人员的UGNX9.0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UG NX 10.0概述和安装方法    1

1.1  UG NX 10.0软件的特点    1

1.2  UG NX 10.0的安装    2

1.2.1  安装要求    2

1.2.2  UG NX 10.0安装前的准备    3

1.2.3  UG NX 10.0安装的一般过程    4

第2章  UG NX 10.0 界面与基本操作    6

2.1  创建用户工作文件目录    6

2.2  启动UG NX 10.0 软件    6

2.3  UG NX 10.0 工作界面    6

2.3.1  设置界面主题    6

2.3.2  用户界面简介    8

2.3.3  工具条及菜单的定制    11

2.3.4  角色设置    13

2.4  UG NX 10.0鼠标操作    15

第3章  二维草图设计    16

3.1  进入与退出UG NX 10.0草图环境    16

3.2  UG NX 10.0坐标系的介绍    18

3.3  草图环境的设置    19

3.4  草图的绘制    21

3.4.1  草图绘制概述    21

3.4.2  绘制直线    22

3.4.3  绘制圆弧    23

3.4.4  绘制圆    24

3.4.5  绘制圆角    24

3.4.6  绘制矩形    25

3.4.7  绘制轮廓线    26

3.4.8  绘制派生直线    27

3.4.9  绘制样条曲线    28

3.4.10  将草图对象转化成参考线    29

3.4.11  点的创建    29

3.5  草图的编辑    31

3.5.1  直线的操纵    31

3.5.2  圆的操纵    32

3.5.3  圆弧的操纵    32

3.5.4  样条曲线的操纵    33

3.5.5  制作拐角    34

3.5.6  删除对象    34

3.5.7  复制/粘贴对象    34

3.5.8  快速修剪    35

3.5.9  快速延伸    35

3.5.10  镜像    35

3.5.11  偏置曲线    37

3.5.12  编辑定义截面    38

3.5.13  相交曲线    39

3.5.14  投影曲线    40

3.6  草图的约束    41

3.6.1  草图约束概述    41

3.6.2  添加几何约束    44

3.6.3  添加尺寸约束    46

3.7  修改草图约束    49

3.7.1  显示/移除约束    49

3.7.2  尺寸的移动    51

3.7.3  编辑尺寸值    51

3.8  草图范例1    52

3.9  草图范例2    54

3.10 草图范例3    56

第4章  零件设计    59

4.1  UG NX 10.0 文件的操作    59

4.1.1  新建文件    59

4.1.2  打开文件    59

4.1.3  保存文件    60

4.1.4  关闭部件和退出UG NX 10.0    61

4.2  创建体素    62

4.3  三维建模的布尔操作    66

4.3.1  布尔操作概述    66

4.3.2  布尔求和操作    66

4.3.3  布尔求差操作    67

4.3.4  布尔求交操作    68

4.3.5  布尔出错消息    68

4.4  拉伸特征    69

4.4.1  拉伸特征概述    69

4.4.2  创建基础特征——拉伸    69

4.4.3  添加其他特征    74

4.5  旋转特征    76

4.5.1  旋转特征概述    76

4.5.2  关于“矢量”对话框    77

4.5.3  旋转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    79

4.6  倒斜角    79

4.7  边倒圆    80

4.8  UG NX 10.0的部件导航器    83

4.8.1  部件导航器概述    83

4.8.2  部件导航器界面简介    83

4.8.3  部件导航器的作用与操作    85

4.9  对象操作    87

4.9.1  控制对象模型的显示    87

4.9.2  删除对象    89

4.9.3  隐藏与显示对象    89

4.9.4  编辑对象的显示    90

4.10  基准特征    91

4.10.1  基准平面    91

4.10.2  基准轴    95

4.10.3  基准点    97

4.10.4  基准坐标系    98

4.11  孔特征    101

4.12  螺纹特征    104

4.13  拔模特征    106

4.14  抽壳特征    109

4.15  特征的编辑    111

4.15.1  编辑参数    111

4.15.2  特征重排序    112

4.15.3  特征的抑制与取消抑制    113

4.16  扫掠特征    114

4.17  凸台特征    115

4.18  垫块    117

4.19  键槽    117

4.20  槽    118

4.21  缩放体    120

4.22  模型的关联复制    121

4.22.1  抽取几何特征    122

4.22.2  阵列特征    125

4.22.3  镜像特征    127

4.22.4  阵列几何特征    128

4.23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支撑座    129

4.24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圆形箱体    135

4.25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连接轴    141

4.26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4——定位盘    148

4.27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5——壳体    150

第5章  曲面造型设计    154

5.1  曲线线框设计    154

5.1.1  基本空间曲线    154

5.1.2  高级空间曲线    156

5.1.3  派生曲线    159

5.1.4  来自体的曲线    163

5.2  创建简单曲面    166

5.2.1  曲面网格显示    166

5.2.2  创建拉伸和旋转曲面    167

5.2.3  创建有界平面    168

5.2.4  曲面的偏置    169

5.2.5  曲面的抽取    170

5.3  曲面分析    172

5.3.1  曲面连续性分析    172

5.3.2  反射分析    173

5.4  曲面的编辑    175

5.4.1  曲面的修剪    175

5.4.2  曲面的缝合与实体化    179

5.5  曲面倒圆    181

5.5.1  边倒圆    182

5.5.2  面倒圆    183

5.6  UG曲面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导流轮    183

5.7  UG曲面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泵轮    189

5.8  UG曲面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底板    191

第6章  装配设计    194

6.1 装配设计概述    194

6.2  装配导航器    195

6.2.1  装配导航器功能概述    195

6.2.2  预览面板和相关性面板    196

6.3  装配约束    197

6.3.1  “装配约束”对话框    197

6.3.2  “对齐”约束    199

6.3.3  “角度”约束    199

6.3.4  “平行”约束    199

6.3.5  “垂直”约束    200

6.3.6  “自动判断中心/轴”约束    200

6.3.7  “距离”约束    200

6.4  装配的一般过程    201

6.4.1  概述    201

6.4.2  添加,个部件    201

6.4.3  添加第二个部件    203

6.5  编辑装配体中的部件    204

第7章  UG NX 10.0数控加工与编程快速入门    205

7.1  UG NX 10.0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工作流程    205

7.2  进入UG NX 10.0加工与编程模块    205

7.3  新建加工程序    207

7.4  创建几何体    207

7.4.1  创建机床坐标系    207

7.4.2  创建安全平面    210

7.4.3  创建工件几何体    211

7.4.4  创建切削区域几何体    213

7.5  创建加工刀具    214

7.6  创建加工方法    215

7.7  创建工序    217

7.8  生成刀路轨迹并确认    222

7.9  生成车间文档    225

7.10  输出CLSF文件    226

7.11  后处理    226

7.12  CAM加工工具    227

7.12.1  加工装夹图    227

7.12.2  加工工单    228

7.13 工序导航器    230

7.13.1  程序顺序视图    230

7.13.2  几何视图    231

7.13.3  机床视图    232

7.13.4  加工方法视图    232

第8章  平面铣加工    233

8.1  概述    233

8.2  平面铣类型    233

8.3  底壁加工    234

8.3.1  一般底壁加工    234

8.3.2  底壁加工IPW    250

8.4  面铣加工    254

8.5  手工面铣削加工    263

8.6  平面铣加工    270

8.7  平面轮廓铣加工    276

8.8  清角铣加工    283

8.9  精铣侧壁加工    286

8.10  精铣底面    289

8.11  孔铣削加工    291

8.12  铣螺纹加工    299

第9章  轮廓铣削加工    304

9.1  概述    304

9.1.1  轮廓铣削简介    304

9.1.2  轮廓铣削的子类型    304

9.2  型腔粗加工    305

9.2.1  型腔铣    306

9.2.2  拐角粗加工    312

9.2.3  剩余铣加工    316

9.3  插铣    318

9.4  深度加工铣    323

9.4.1  深度加工轮廓铣    323

9.4.2  深度加工拐角铣    328

9.5  固定轴轮廓铣    331

9.5.1  边界驱动    331

9.5.2  区域驱动    335

9.5.3  流线驱动    337

9.6  清根切削    340

9.6.1  单刀路清根    340

9.6.2  多刀路清根    343

9.6.3  清根参考刀具    344

9.7  3D轮廓加工    346

9.8  刻字    350

第10章  多轴加工    354

10.1  概述    354

10.2  多轴加工的子类型    354

10.3  可变轴轮廓铣    355

10.4  可变轴流线铣    360

10.5  外形轮廓铣    368

第11章  孔加工    373

11.1  概述    373

11.1.1  孔加工简介    373

11.1.2  孔加工的子类型    373

11.2  钻孔加工    374

11.2.1  定心钻孔    374

11.2.2  标准钻孔    385

11.2.3  啄钻深孔    388

11.3  铰孔加工    392

11.4  埋头孔加工    396

11.5  螺纹孔加工    399

11.6  UG NX 10.0钻孔加工实际综合应用    403

第12章  车削加工    418

12.1  车削概述    418

12.1.1  车削加工简介    418

12.1.2  车削加工的子类型    418

12.2  粗车外形加工    419

12.2.1  外径粗车    420

12.2.2  退刀粗车    429

12.3  沟槽车削加工    432

12.4  内孔车削加工    436

12.5  螺纹车削加工    441

12.6  示教模式    444

12.7  车削加工综合应用    450

第13章  线切割加工    468

13.1  概述    468

13.2  两轴线切割加工    469

13.3  四轴线切割加工    480

第14章  UG NX 10.0后置处理    485

14.1  概述    485

14.2  创建后处理器文件    486

14.2.1  进入NX后处理构造器工作环境    486

14.2.2  新建一个后处理器文件    486

14.2.3  机床的参数设置值    488

14.2.4  程序和刀轨参数的设置    489

14.2.5  NC数据定义    494

14.2.6  输出设置    496

14.2.7  虚拟N/C控制器    498

14.3  定制后处理器综合范例    499

第15章  UG NX 10.0其他数控加工与编程功能    515

15.1  NC助理    515

15.2  刀轨并行生成    518

15.3  刀轨过切检查    521

15.4  报告短刀具    523

15.5  刀轨批量处理    525

15.6  刀轨变换    526

15.6.1  平移    527

15.6.2  缩放    528

15.6.3  绕点旋转    529

15.6.4  绕直线旋转    530

15.6.5  通过一直线镜像    532

15.6.6  通过一平面镜像    533

15.6.7  圆形阵列    534

15.6.8  矩形阵列    536

15.6.9  CSYS到CSYS    537

第16章 UG NX 10.0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际综合应用    539

16.1  应用1——含多组叶片的泵轮加工与编程    539

16.1.1  应用概述    539

16.1.2  工艺分析及制定    539

16.1.3  加工准备    539

16.1.4  创建工序参数    540

16.1.5  创建粗加工刀路    544

16.1.6  创建半精加工刀路    549

16.1.7  创建精加工刀路    556

16.2  应用2——含复杂曲面的导流轮加工与编程    565

16.2.1  概述    565

16.2.2  工艺分析及制定    565

16.2.3  加工准备    566

16.2.4  创建工序参数    569

16.2.5  创建粗加工刀路    571

16.2.6  创建半精加工刀路(一)    575

16.2.7  创建半精加工刀路(二)    580

16.2.8  创建精加工刀路(一)    583

16.2.9  创建精加工刀路(二)    591

16.3  应用3——含多孔与凹腔的底板加工与编程    596

16.3.1  应用概述    596

16.3.2  工艺分析及制定    596

16.3.3  加工准备    597

16.3.4  创建工序参数    598

16.3.5  创建型腔粗加工刀路    601

16.3.6  创建孔粗加工刀路    608

16.4  应用4——某造型复杂的玩具模具加工与编程    619

16.4.1  概述    619

16.4.2  工艺分析及制定    620


《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实战》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实践应用,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丰富的实战案例,引导读者掌握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全流程。本书内容详实,涵盖了模具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成本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系统且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模具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 本部分将从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入手,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类型模具的设计特点与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注塑模具设计: 详细讲解注射成型工艺原理,分析制品结构对模具设计的要求,重点阐述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类型与选择)、排气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冷却水道布局、换热原理)、顶出系统设计(顶杆、推板、斜顶、司筒等机构)、滑块与斜顶机构设计(用于成型复杂结构)、镶件与嵌入件的应用,以及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我们将通过经典案例,演示如何根据产品零件图,进行模具结构的三维建模,并生成详细的工程图纸。 冲压模具设计: 深入解析冲压工艺,包括落料、冲孔、切边、弯曲、拉深、胀形等各种工序。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冲压模具的组成结构,如固定卸料板冲模、浮动卸料板冲模、复合模、级进模等。我们将重点讲解卸料板设计、导向装置设计、弹压装置设计、卸料装置设计、凸凹模刃口设计与修磨,以及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通过实际案例,引导读者完成从零件下料图到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 压铸模具设计: 介绍压铸工艺的特点,分析压铸件的结构对模具设计的影响。本书将详细阐述压铸模的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排溢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推出机构设计、滑块结构设计,以及模具的强化与寿命保证。我们将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设计高效率、长寿命的压铸模具。 吹塑模具设计: 重点介绍吹塑成型工艺,包括挤出吹塑、注射吹塑、吹塑中空成型等。本书将详细阐述吹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如型腔设计、冷却系统设计、推出系统设计,以及吹塑件壁厚控制的模具设计技巧。 其他类型模具设计简介: 简要介绍橡胶模具、塑料挤出模具(如型材模、管材模、片材模)等的设计特点与基本原理,为读者拓展模具设计知识面。 第二部分:模具制造工艺与技术 精湛的制造工艺是实现模具设计目标的关键。本部分将聚焦模具制造中的核心技术与先进方法,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设计图转化为高精度、高质量的实体模具。 模具材料选择与性能分析: 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模具钢材(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等)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它们在不同模具类型和应用环境下的适用性。我们将分析材料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耐磨性、韧性等关键指标,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模具的使用寿命、加工精度和成本要求做出最优选择。 传统机加工工艺: 全面介绍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镗削等传统机加工方法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不同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的选择、刀具的选用与磨削,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加工顺序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特种加工工艺: 深入探讨电火花加工(EDM)、电解加工(ECM)、激光加工(LAM)、水射流加工(WJM)等特种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工艺参数的控制以及在加工复杂腔体、硬质材料等方面的优势。 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数控铣削、数控车削、数控磨削等数控加工技术。我们将讲解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包括G代码和M代码的含义,并指导读者如何利用CAM软件(如Mastercam, PowerMill等)进行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路径生成。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三维曲面的数控加工,如等高线铣削、平行铣削、辐射铣削等,以及如何优化加工参数以提高效率和表面质量。 热处理工艺: 详细讲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氮化、等离子渗氮等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我们将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模具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模具的工作环境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案,以提高模具的硬度、耐磨性、强度和韧性。 表面处理工艺: 介绍电镀、阳极氧化、化学镀、PVD/CVD涂层等表面处理技术在提高模具表面硬度、耐腐蚀性、减摩性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模具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 高质量的模具是产品成功的基石,有效的成本管理则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力。本部分将聚焦模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与经济效益分析。 模具精度测量与检验: 详细介绍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CMM)、影像测量仪、测长仪、表面粗糙度仪等的使用方法。我们将讲解如何根据模具图纸的要求,进行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指标的检验,并分析常见误差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模具试模与优化: 讲解试模的流程与目的,如何分析试模过程中出现的注塑/冲压/压铸等问题(如熔接线、缩痕、飞边、拉伤、脱模困难等),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试模结果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成型效果。 模具寿命管理与维修: 分析模具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的磨损、变形、断裂等问题,指导读者如何建立模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维修和更换,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成本构成与控制: 深入分析模具设计、材料、加工、装配、试模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我们将介绍成本估算的方法,并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如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提高加工效率、减少返工等,以实现模具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模具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强调模具标准化零件(如导柱、导套、顶杆、弹簧等)的使用,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方便维护更换方面的优势。 第四部分:实战案例分析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实战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每个案例都将涵盖从产品分析、模具方案设计、关键结构设计、加工工艺选择到试模与优化的完整流程,让读者能够直观地学习和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践技巧。 案例一:某汽车零部件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案例二:某电子产品外壳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案例三:某铝合金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 案例四:某日用品吹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本书特点: 系统性强: 内容全面,覆盖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高: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丰富,注重培养读者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精美的三维模型图、工程图、加工示意图和实物图片,便于理解和学习。 前沿技术: 融入了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帮助读者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语言通俗易懂: 采用清晰流畅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适合不同水平的读者。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机械、模具、材料成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模具技术感兴趣的广大从业者和爱好者。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提升专业技能,成为优秀的模具工程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的CNC编程人员,我对工具书的要求向来苛刻,不仅要新,更要深。UG NX 10.0虽然不算最新的版本,但在很多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上依然是主流应用,因此专注于此版本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本书在深入探讨标准车铣复合加工策略时,展现出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内容覆盖了从标准刀具库的建立与管理,到复杂多轴联动加工中运动干涉的预防与修正方案。我特意翻阅了关于后处理定制化修改的部分,书中对G代码生成规则的解析非常细致,甚至涉及到了不同控制系统(如西门子、发那科等)之间的代码差异和兼容性处理方法。这在我日常需要为不同机床编写特定后处理程序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框架。它没有回避那些让人头疼的细节问题,反而将其作为重点解析,足见作者对数控加工实践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尝试将一些传统三轴加工流程升级到更高效的自适应控制加工(Adaptive Control Machining)。市面上很多关于UG NX的资料对这个前沿领域往往一带而过,或者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功能按钮在哪里。然而,这本手册却用相当大的篇幅,详细拆解了自适应加工算法的原理,并结合UG NX 10.0中的具体实现路径,讲解了如何根据材料特性和机床刚度来设定最优的进给率动态调整区间。这种对“黑箱技术”的揭秘式讲解,对于追求极致加工效率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点击”按钮,更是让你理解背后的“引擎”是如何驱动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榨干现有硬件设备的性能潜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这绝对是那种可以放在手边,随时翻阅查阅的“工具箱”级别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合度,是我近期看到的工程技术类书籍中做得最好的之一。大量的流程图、软件界面截图,以及关键参数设置的对比表格,都做到了高清、精准的还原。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使面对复杂的逻辑流程,也能通过直观的视觉辅助快速建立起空间概念。特别是关于模具型腔的“光顺度”优化这一块,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公差域”设置对最终曲面质量的影响曲线图,这种数据驱动的讲解方式,让抽象的优化目标变得具体可衡量。它没有停留在“提高光顺度”这种口号式的描述上,而是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和实现步骤,这对于追求零缺陷交货的模具制造行业从业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信心。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真正从读者角度出发,兼顾理论深度与实战操作细节的优秀教材。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也买过好几本市面上号称是“UG NX完全指南”的书籍,但很多内容都停留在软件界面的介绍上,读完后依然感觉像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这本《包邮 UG NX 10.0数控加工完全学习手册》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坐在你旁边,手把手地带着你走完整个加工流程。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述特定加工模块时,总是能结合实际的加工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在讲述型腔铣和螺旋铣的适用场景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说哪个好,而是通过几个不同壁厚和底面曲率的零件模型,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策略在效率和表面质量上的权衡取舍。这种基于实际生产场景的案例教学法,极大地加速了我对软件深层逻辑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从理论到实践无缝衔接的讲解方式,避免了陷入纯理论的枯燥泥潭,让人学起来更有成就感和方向感。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住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是专业人士的出品。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那排得满满当当的技术点和章节划分,简直就像一张详尽的UG NX 10.0数控加工的“作战地图”。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曲面编程和复杂零件刀轨生成的那几个章节,内容组织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的几何导入到高级的后处理设置,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让人心服口服。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处理异形零件加工的工程师来说,书中对各种曲面精加工策略的剖析,特别是关于Z轴清角和残余材料去除的技巧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作者似乎深谙实际生产中的痛点,每一个参数的调整、每一个操作步骤的选取,都附带着“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度解释,而不是干巴巴的指令堆砌。光是研读其中关于CAM环境配置和个性化界面设置的部分,我就觉得这本投资绝对值了,它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操作软件,更是培养你对数控加工工艺的整体理解和优化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