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UGNX10.0数控加工完全学习手册,全书分为3篇,首篇为数控工程师必备的数控基本知识,包括数控加工技术介绍、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第二篇为数控工程师必备的UGNX知识,包括UGNX安装方法、使用前的准备与配置、二维草图、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装配、工程图等;第三篇为UGNX数控加工与编程,包括UGNX数控加工与编程快速入门、平面铣、轮廓铣、多轴加工、孔加工、车削加工、线切割、后置处理、UGNX其他数控加工与编程功能和UGNX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际综合应用等。本书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众多知名公司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2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322个数控加工与编程和具有针对性范例的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长达14个小时(840分钟),光盘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教案文件、范例文件及练习素材文件(2张DVD光盘教学文件容量共计6.7GB);另外,为方便UG低版本用户和读者的学习,光盘中特提供了UGNX10.0版本的素材源文件。读者在系统学习本书后,能够迅速地运用UG软件来完成复杂产品的数控加工与编程工作。本书可作为机械数控加工与编程人员的UGNX9.0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UG NX 10.0概述和安装方法 1
1.1 UG NX 10.0软件的特点 1
1.2 UG NX 10.0的安装 2
1.2.1 安装要求 2
1.2.2 UG NX 10.0安装前的准备 3
1.2.3 UG NX 10.0安装的一般过程 4
第2章 UG NX 10.0 界面与基本操作 6
2.1 创建用户工作文件目录 6
2.2 启动UG NX 10.0 软件 6
2.3 UG NX 10.0 工作界面 6
2.3.1 设置界面主题 6
2.3.2 用户界面简介 8
2.3.3 工具条及菜单的定制 11
2.3.4 角色设置 13
2.4 UG NX 10.0鼠标操作 15
第3章 二维草图设计 16
3.1 进入与退出UG NX 10.0草图环境 16
3.2 UG NX 10.0坐标系的介绍 18
3.3 草图环境的设置 19
3.4 草图的绘制 21
3.4.1 草图绘制概述 21
3.4.2 绘制直线 22
3.4.3 绘制圆弧 23
3.4.4 绘制圆 24
3.4.5 绘制圆角 24
3.4.6 绘制矩形 25
3.4.7 绘制轮廓线 26
3.4.8 绘制派生直线 27
3.4.9 绘制样条曲线 28
3.4.10 将草图对象转化成参考线 29
3.4.11 点的创建 29
3.5 草图的编辑 31
3.5.1 直线的操纵 31
3.5.2 圆的操纵 32
3.5.3 圆弧的操纵 32
3.5.4 样条曲线的操纵 33
3.5.5 制作拐角 34
3.5.6 删除对象 34
3.5.7 复制/粘贴对象 34
3.5.8 快速修剪 35
3.5.9 快速延伸 35
3.5.10 镜像 35
3.5.11 偏置曲线 37
3.5.12 编辑定义截面 38
3.5.13 相交曲线 39
3.5.14 投影曲线 40
3.6 草图的约束 41
3.6.1 草图约束概述 41
3.6.2 添加几何约束 44
3.6.3 添加尺寸约束 46
3.7 修改草图约束 49
3.7.1 显示/移除约束 49
3.7.2 尺寸的移动 51
3.7.3 编辑尺寸值 51
3.8 草图范例1 52
3.9 草图范例2 54
3.10 草图范例3 56
第4章 零件设计 59
4.1 UG NX 10.0 文件的操作 59
4.1.1 新建文件 59
4.1.2 打开文件 59
4.1.3 保存文件 60
4.1.4 关闭部件和退出UG NX 10.0 61
4.2 创建体素 62
4.3 三维建模的布尔操作 66
4.3.1 布尔操作概述 66
4.3.2 布尔求和操作 66
4.3.3 布尔求差操作 67
4.3.4 布尔求交操作 68
4.3.5 布尔出错消息 68
4.4 拉伸特征 69
4.4.1 拉伸特征概述 69
4.4.2 创建基础特征——拉伸 69
4.4.3 添加其他特征 74
4.5 旋转特征 76
4.5.1 旋转特征概述 76
4.5.2 关于“矢量”对话框 77
4.5.3 旋转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 79
4.6 倒斜角 79
4.7 边倒圆 80
4.8 UG NX 10.0的部件导航器 83
4.8.1 部件导航器概述 83
4.8.2 部件导航器界面简介 83
4.8.3 部件导航器的作用与操作 85
4.9 对象操作 87
4.9.1 控制对象模型的显示 87
4.9.2 删除对象 89
4.9.3 隐藏与显示对象 89
4.9.4 编辑对象的显示 90
4.10 基准特征 91
4.10.1 基准平面 91
4.10.2 基准轴 95
4.10.3 基准点 97
4.10.4 基准坐标系 98
4.11 孔特征 101
4.12 螺纹特征 104
4.13 拔模特征 106
4.14 抽壳特征 109
4.15 特征的编辑 111
4.15.1 编辑参数 111
4.15.2 特征重排序 112
4.15.3 特征的抑制与取消抑制 113
4.16 扫掠特征 114
4.17 凸台特征 115
4.18 垫块 117
4.19 键槽 117
4.20 槽 118
4.21 缩放体 120
4.22 模型的关联复制 121
4.22.1 抽取几何特征 122
4.22.2 阵列特征 125
4.22.3 镜像特征 127
4.22.4 阵列几何特征 128
4.23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支撑座 129
4.24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圆形箱体 135
4.25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连接轴 141
4.26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4——定位盘 148
4.27 UG机械零件设计实际应用5——壳体 150
第5章 曲面造型设计 154
5.1 曲线线框设计 154
5.1.1 基本空间曲线 154
5.1.2 高级空间曲线 156
5.1.3 派生曲线 159
5.1.4 来自体的曲线 163
5.2 创建简单曲面 166
5.2.1 曲面网格显示 166
5.2.2 创建拉伸和旋转曲面 167
5.2.3 创建有界平面 168
5.2.4 曲面的偏置 169
5.2.5 曲面的抽取 170
5.3 曲面分析 172
5.3.1 曲面连续性分析 172
5.3.2 反射分析 173
5.4 曲面的编辑 175
5.4.1 曲面的修剪 175
5.4.2 曲面的缝合与实体化 179
5.5 曲面倒圆 181
5.5.1 边倒圆 182
5.5.2 面倒圆 183
5.6 UG曲面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导流轮 183
5.7 UG曲面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泵轮 189
5.8 UG曲面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底板 191
第6章 装配设计 194
6.1 装配设计概述 194
6.2 装配导航器 195
6.2.1 装配导航器功能概述 195
6.2.2 预览面板和相关性面板 196
6.3 装配约束 197
6.3.1 “装配约束”对话框 197
6.3.2 “对齐”约束 199
6.3.3 “角度”约束 199
6.3.4 “平行”约束 199
6.3.5 “垂直”约束 200
6.3.6 “自动判断中心/轴”约束 200
6.3.7 “距离”约束 200
6.4 装配的一般过程 201
6.4.1 概述 201
6.4.2 添加,个部件 201
6.4.3 添加第二个部件 203
6.5 编辑装配体中的部件 204
第7章 UG NX 10.0数控加工与编程快速入门 205
7.1 UG NX 10.0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工作流程 205
7.2 进入UG NX 10.0加工与编程模块 205
7.3 新建加工程序 207
7.4 创建几何体 207
7.4.1 创建机床坐标系 207
7.4.2 创建安全平面 210
7.4.3 创建工件几何体 211
7.4.4 创建切削区域几何体 213
7.5 创建加工刀具 214
7.6 创建加工方法 215
7.7 创建工序 217
7.8 生成刀路轨迹并确认 222
7.9 生成车间文档 225
7.10 输出CLSF文件 226
7.11 后处理 226
7.12 CAM加工工具 227
7.12.1 加工装夹图 227
7.12.2 加工工单 228
7.13 工序导航器 230
7.13.1 程序顺序视图 230
7.13.2 几何视图 231
7.13.3 机床视图 232
7.13.4 加工方法视图 232
第8章 平面铣加工 233
8.1 概述 233
8.2 平面铣类型 233
8.3 底壁加工 234
8.3.1 一般底壁加工 234
8.3.2 底壁加工IPW 250
8.4 面铣加工 254
8.5 手工面铣削加工 263
8.6 平面铣加工 270
8.7 平面轮廓铣加工 276
8.8 清角铣加工 283
8.9 精铣侧壁加工 286
8.10 精铣底面 289
8.11 孔铣削加工 291
8.12 铣螺纹加工 299
第9章 轮廓铣削加工 304
9.1 概述 304
9.1.1 轮廓铣削简介 304
9.1.2 轮廓铣削的子类型 304
9.2 型腔粗加工 305
9.2.1 型腔铣 306
9.2.2 拐角粗加工 312
9.2.3 剩余铣加工 316
9.3 插铣 318
9.4 深度加工铣 323
9.4.1 深度加工轮廓铣 323
9.4.2 深度加工拐角铣 328
9.5 固定轴轮廓铣 331
9.5.1 边界驱动 331
9.5.2 区域驱动 335
9.5.3 流线驱动 337
9.6 清根切削 340
9.6.1 单刀路清根 340
9.6.2 多刀路清根 343
9.6.3 清根参考刀具 344
9.7 3D轮廓加工 346
9.8 刻字 350
第10章 多轴加工 354
10.1 概述 354
10.2 多轴加工的子类型 354
10.3 可变轴轮廓铣 355
10.4 可变轴流线铣 360
10.5 外形轮廓铣 368
第11章 孔加工 373
11.1 概述 373
11.1.1 孔加工简介 373
11.1.2 孔加工的子类型 373
11.2 钻孔加工 374
11.2.1 定心钻孔 374
11.2.2 标准钻孔 385
11.2.3 啄钻深孔 388
11.3 铰孔加工 392
11.4 埋头孔加工 396
11.5 螺纹孔加工 399
11.6 UG NX 10.0钻孔加工实际综合应用 403
第12章 车削加工 418
12.1 车削概述 418
12.1.1 车削加工简介 418
12.1.2 车削加工的子类型 418
12.2 粗车外形加工 419
12.2.1 外径粗车 420
12.2.2 退刀粗车 429
12.3 沟槽车削加工 432
12.4 内孔车削加工 436
12.5 螺纹车削加工 441
12.6 示教模式 444
12.7 车削加工综合应用 450
第13章 线切割加工 468
13.1 概述 468
13.2 两轴线切割加工 469
13.3 四轴线切割加工 480
第14章 UG NX 10.0后置处理 485
14.1 概述 485
14.2 创建后处理器文件 486
14.2.1 进入NX后处理构造器工作环境 486
14.2.2 新建一个后处理器文件 486
14.2.3 机床的参数设置值 488
14.2.4 程序和刀轨参数的设置 489
14.2.5 NC数据定义 494
14.2.6 输出设置 496
14.2.7 虚拟N/C控制器 498
14.3 定制后处理器综合范例 499
第15章 UG NX 10.0其他数控加工与编程功能 515
15.1 NC助理 515
15.2 刀轨并行生成 518
15.3 刀轨过切检查 521
15.4 报告短刀具 523
15.5 刀轨批量处理 525
15.6 刀轨变换 526
15.6.1 平移 527
15.6.2 缩放 528
15.6.3 绕点旋转 529
15.6.4 绕直线旋转 530
15.6.5 通过一直线镜像 532
15.6.6 通过一平面镜像 533
15.6.7 圆形阵列 534
15.6.8 矩形阵列 536
15.6.9 CSYS到CSYS 537
第16章 UG NX 10.0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际综合应用 539
16.1 应用1——含多组叶片的泵轮加工与编程 539
16.1.1 应用概述 539
16.1.2 工艺分析及制定 539
16.1.3 加工准备 539
16.1.4 创建工序参数 540
16.1.5 创建粗加工刀路 544
16.1.6 创建半精加工刀路 549
16.1.7 创建精加工刀路 556
16.2 应用2——含复杂曲面的导流轮加工与编程 565
16.2.1 概述 565
16.2.2 工艺分析及制定 565
16.2.3 加工准备 566
16.2.4 创建工序参数 569
16.2.5 创建粗加工刀路 571
16.2.6 创建半精加工刀路(一) 575
16.2.7 创建半精加工刀路(二) 580
16.2.8 创建精加工刀路(一) 583
16.2.9 创建精加工刀路(二) 591
16.3 应用3——含多孔与凹腔的底板加工与编程 596
16.3.1 应用概述 596
16.3.2 工艺分析及制定 596
16.3.3 加工准备 597
16.3.4 创建工序参数 598
16.3.5 创建型腔粗加工刀路 601
16.3.6 创建孔粗加工刀路 608
16.4 应用4——某造型复杂的玩具模具加工与编程 619
16.4.1 概述 619
16.4.2 工艺分析及制定 620
作为一名多年的CNC编程人员,我对工具书的要求向来苛刻,不仅要新,更要深。UG NX 10.0虽然不算最新的版本,但在很多制造企业的生产线上依然是主流应用,因此专注于此版本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本书在深入探讨标准车铣复合加工策略时,展现出了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内容覆盖了从标准刀具库的建立与管理,到复杂多轴联动加工中运动干涉的预防与修正方案。我特意翻阅了关于后处理定制化修改的部分,书中对G代码生成规则的解析非常细致,甚至涉及到了不同控制系统(如西门子、发那科等)之间的代码差异和兼容性处理方法。这在我日常需要为不同机床编写特定后处理程序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框架。它没有回避那些让人头疼的细节问题,反而将其作为重点解析,足见作者对数控加工实践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尝试将一些传统三轴加工流程升级到更高效的自适应控制加工(Adaptive Control Machining)。市面上很多关于UG NX的资料对这个前沿领域往往一带而过,或者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功能按钮在哪里。然而,这本手册却用相当大的篇幅,详细拆解了自适应加工算法的原理,并结合UG NX 10.0中的具体实现路径,讲解了如何根据材料特性和机床刚度来设定最优的进给率动态调整区间。这种对“黑箱技术”的揭秘式讲解,对于追求极致加工效率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点击”按钮,更是让你理解背后的“引擎”是如何驱动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榨干现有硬件设备的性能潜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这绝对是那种可以放在手边,随时翻阅查阅的“工具箱”级别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合度,是我近期看到的工程技术类书籍中做得最好的之一。大量的流程图、软件界面截图,以及关键参数设置的对比表格,都做到了高清、精准的还原。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使面对复杂的逻辑流程,也能通过直观的视觉辅助快速建立起空间概念。特别是关于模具型腔的“光顺度”优化这一块,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公差域”设置对最终曲面质量的影响曲线图,这种数据驱动的讲解方式,让抽象的优化目标变得具体可衡量。它没有停留在“提高光顺度”这种口号式的描述上,而是给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和实现步骤,这对于追求零缺陷交货的模具制造行业从业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信心。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真正从读者角度出发,兼顾理论深度与实战操作细节的优秀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也买过好几本市面上号称是“UG NX完全指南”的书籍,但很多内容都停留在软件界面的介绍上,读完后依然感觉像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这本《包邮 UG NX 10.0数控加工完全学习手册》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坐在你旁边,手把手地带着你走完整个加工流程。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述特定加工模块时,总是能结合实际的加工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在讲述型腔铣和螺旋铣的适用场景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说哪个好,而是通过几个不同壁厚和底面曲率的零件模型,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策略在效率和表面质量上的权衡取舍。这种基于实际生产场景的案例教学法,极大地加速了我对软件深层逻辑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从理论到实践无缝衔接的讲解方式,避免了陷入纯理论的枯燥泥潭,让人学起来更有成就感和方向感。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住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是专业人士的出品。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那排得满满当当的技术点和章节划分,简直就像一张详尽的UG NX 10.0数控加工的“作战地图”。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曲面编程和复杂零件刀轨生成的那几个章节,内容组织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的几何导入到高级的后处理设置,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让人心服口服。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处理异形零件加工的工程师来说,书中对各种曲面精加工策略的剖析,特别是关于Z轴清角和残余材料去除的技巧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作者似乎深谙实际生产中的痛点,每一个参数的调整、每一个操作步骤的选取,都附带着“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度解释,而不是干巴巴的指令堆砌。光是研读其中关于CAM环境配置和个性化界面设置的部分,我就觉得这本投资绝对值了,它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操作软件,更是培养你对数控加工工艺的整体理解和优化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