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攻防入门与实战

黑客攻防入门与实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长坤 著
图书标签:
  • 黑客
  • 网络安全
  • 渗透测试
  • 攻防技术
  • 信息安全
  • 漏洞利用
  • 网络攻防
  • 安全实战
  • 入门
  • CTF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80255523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78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图文解说,即便是计算机新手也可轻轻松松阅读;详细的黑客软件讲解,揭秘黑客攻击的手法;全面的黑客技术盘点,让读者对黑客的攻击手段了如指掌;攻防互渗的防御方法,全面确保用户的网络安全。

内容简介

   进攻,无坚不摧;防守,固若金汤。扫描嗅探,监听网络信息,锁定端口,有的放矢,远程控制,秘而不宣,木马植入,悄然无声,突破网络,自得其乐,盗号技巧,防人一招,密码入侵,攻其不备……
那些成为传奇黑客的人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达到他们的高度,甚至跨越他们。

作者简介

吴长坤,有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双硕士学位,编写过数据库、网络程序,精于在网络搜寻资料,乐于站在前人的肩上,花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深谙黑客之道的捷径,有被黑客攻击的恼怒,也有敲开“后门”的愉悦!常邀游于网络世界,乐此不疲。

精彩书评

   黑客王国被人类学家们称为一种精英文化。在这里你不是凭借你对别人的统治来建立地位和名望,也不是靠美貌,或拥有其他人想要的东西,而是靠你的奉献。尤其是奉献你的时间、你的才智和你的技术成果。
——Bob Metcalfe(黑客以太网之父)

目录

第1章 黑客是什么
1.1 黑客的定义
1.1.1 黑客与骇客
1.1.2 中国黑客简史
1.2 中国黑客常用的八种工具及攻击手段
1.2.1 冰河木马
1.2.2 Wnuke
1.2.3 Shed
1.2.4 Superscan
1.2.5 ExeBincl
1.2.6 邮箱终结者
1.2.7 流光
1.2.8 溯雪
第2章 六个常用攻防事例
2.1 劲舞团狂暴升级
2.2 网银账号泄漏
2.3 ADSL账号远程盗取
2.4 暗处偷窥
2.5 Windows系统万能登录
2.6 扫描与入侵
第3章 黑客端口锁定目标
3.1 扫描目标主机IP与端口
3.1.1 IP Scan扫描活动主机
3.1.2 使用NetSuper扫描共享资源
3.1.3 局域网查看工具LanSee
3.1.4 扫描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
3.1.5 Nm印端口扫描器
3.1.6 综合扫描器X—scan
3.1.7 流光端口扫描
3.2 一个经典的系统入侵实例
3.2.1 入侵主要方法与步骤
3.2.2 一个经典的系统入侵实例
3.3 如何防范黑客扫描
第4章 嗅探器截取信息
4.1 局域网嗅探与监听
4.2 Sniffer介绍
4.2.1 Sniffer Pro安装与功能简介
4.2.2 捕获报文查看
4.2.3 捕获数据包后的分析工作
4.2.4 设置捕获条件
4.2.5 报文发送
4.2.6 Sniffer Pro运用实例
4.3 经典嗅探器Sniffer P0rtable
4.4 防御sniffer攻击
4.4.1 怎样发现Sniffer
4.4.2 抵御Sniffer
4.4.3 防止Sniffer的工具Antisniff
4.5 使用屏幕间谍监视本地计算机
4.5.1 软件功能面板
4.5.2 记录浏览
4.6 Linux系统下的嗅探器
4.6.1 如何利用嗅探器TcpDump分析网络安全
4.6.2 Linux环境下黑客常用嗅探器分析
第5章 远程控制应用
5.1 Windows XP的远程协助
5.1.1 Windows XP下请求远程协助
5.1.2 Windows XP远程协助设置
5.2 Windows Vista的远程协助
5.3 PCAnywhere工程控制计算机
5.4 QQ远程协助
5.5 VNC工程控制计算机
5.6 Remote Admin工程控制计算机
5.7 DameWare NT Utilities远程控制
5.8 对局域网中的工作站进行高效管理的技巧
5.9 Linux远程桌面和Linux远程控制详解
5.9.1 通过xmanager远程桌面控制Linux
5.9.2 Linux操作系统下搭建VNC远程控制软件
第6章 木马植入与防范
6.1 什么是木马
6.1.1 木马的定义
6.1.2 木马的发展
6.1.3 木马的特征
6.1.4 木马的功能
6.1.5 木马的分类
6.2 冰河木马
6.2.1 冰河木马简介
6.2.2 冰河木马入侵实例
6.3 冰河木马防范与反攻
6.3.1 冰河木马的防范
6.3.2 冰河木马反攻
6.3.3 冰河木马入侵防范反攻实例
6.4 新生代“灰鸽子”木马控制实战
6.4.1 灰鸽子木马
6.4.2 配置灰鸽子服务端(木马)
6.4.3 远程入侵服务端(被控端)
6.5 灰鸽子入侵
6.5.1 深入剖析灰鸽子上线原理
6.5.2 灰鸽子远程控制
6.6 灰鸽子木马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6.7 清除计算机中的灰鸽子
6.8 木马传播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第7章 突破网络中的限制
7.1 使用代理上网突破网络限制
7.1.1 突破局域网上网限制
7.1.2 代理服务器
7.1.3 用代理猎手搜索代理服务器
7.2 突破网络下载限制
7.2.1 解除禁止右键和网页嵌入播放网页
7.2.2 FlashGet添加代理突破下载限制
7.2.3 Net Tmnspon突破下载法
7.2.4 突破迅雷速度限制
7.2.5 解除网吧下载限制
7.2.6 BT下载穿透防火墙
7.2.7 下载SWF文件
第8章 QQ、电邮盗号揭秘
8.1 获取QQ密码
8.1.1 盗取QQ密码
8.1.2 揭秘木马如何盗取QQ密码
8.2 查看QQ聊天记录
8.2.1 利用“QQ聊天记录查看器”查看聊天记录
8.2.2 防范聊天记录被偷窥
8.3 QQ安全防范
8.3.1 QQ保镖
8.3.2 申请密码保护
8.4 网吧内嗅探出QQ密码的阴谋
8.5 QQ避开攻击的七大秘技
8.6 电子邮箱入侵实例
8.6.1 利用流光破解邮件账号
8.6.2 使用流光窃取POP3邮箱的密码
第9章 密码入侵与防范
9.1 常见系统口令入侵实例
9.1.1 解除CMOS口令
9.1.2 解除系统密码
9.2 巧除word与Excel文档密码
9.2.1 清除word密码
9.2.2 清除Excel密码
9.3 清除压缩文件密码
9.3.1 密码恢复工具也成黑客帮凶
9.3.2 巧妙设置,让压缩文件无懈可击
9.4 黑客破解密码的心理学

精彩书摘

2000年成为了中国网络最为辉煌的一年,网吧也在全国各地蜂拥出现,上网的人群更是增加了一倍多。一时间“你上网了吗?”成为了流行问候语。与此同时中国的黑客队伍也在迅速扩大着,众多的黑客工具与软件使得进入黑客的门槛大大降低,黑客不再是网络高手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这种局面的出现,中国黑客的队伍开始杂乱。
2000年初“东史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败诉再次激起一些黑客的民族主义情绪,国内部分黑客发动了针对日本网站的攻击,也对一些台湾网站发起攻击。由于并没有太多的轰动力而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内的黑客组织有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此外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全新的概念“蓝客”也被提了出来。这时国内的黑客基本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中国红客为代表,略带政治性色彩与爱国主义情结的黑客。另外一种是以蓝客为代表,他们热衷于纯粹的互联网安全技术,对于其它问题不关心的技术黑客。最后一种就是完全追求黑客原始本质精神,不关心政治,对技术也不疯狂的追捧的原色黑客。当然在这一年中,中国黑客群体的扩大导致了众多伪黑客的出现,在这些伪黑客群体中以满舟的炒作《黑客攻击防范秘技》事件最为突出。这名成为中国安全将军的高中生少年抄袭了国内大量黑客的文章和作品,然后堂而皇之的署上自己的名字交由一家电子出版公司炒作出版。这本错字连篇且只能算是电子出版物的小册子将中国伪黑客的行为推向了极致。此后很多对技术一窍不通的伪黑客以各种方式上演了一幕幕的闹剧,不但亵渎了中国黑客的精神,也成为中国黑客史上最为肮脏的角落。
跨人新的世纪之后,日本的排华情绪日益嚣张,三菱事件、日航事件、教科书事件和《台湾论》等激怒了中国黑客。由国内几个黑客网站牵头,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对日黑客行动,这个时期一些傻瓜型黑客软件也涌现出来,最为著名的当数孤独剑客的“中国男孩儿”。技术门槛的降低致使很多青少年黑客出现,现成的工具,现成的软件武装了这些对网络技术一无所知的青年,但也造成了后期的年轻黑客对技术的无知与轻视。
由于国内黑客炒作已经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各种媒体和小报一时间对于黑客这个名词感兴趣的程度大幅的提高。而安全公司更是希望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炒作一番,海信公司的8341防火墙挑战全球黑客就是那时期上演的最为热闹的大戏,并拿出了50万元这个诱人的数字来作为活动的奖金,一时间安全圈所有的话题都集中在海信的防火墙上。可正当黑客高手们正在为如何突破防火墙而苦苦寻觅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海信公司的网站被黑了。黑客对海信公司冷嘲热讽了一通,并对海信的测试表示了质疑。但是由于黑客攻击的不是海信给出的测试网址,50万元钱的奖金也不能够拿走,最终还是被海信充了公。这场异常热闹的闹剧也草草的收场了。

前言/序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上网聊天、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这本来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但是,也许就在您交谈甚欢、饶有兴趣地浏览网页或下载的过程中,互联网上的某处可能就有一双“眼睛”正在窥视着您的一举一动,不论是您的登录账号、密码,还是电子邮件,甚至是商业机密,全都被这双“眼睛”偷窥地一览无余。
  这双“眼睛”就是黑客。长期以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一般人心目中,“黑客”这个名词已经变成了网络破坏者的象征了,打开黑客破坏史——网络世界里人人闻之色变的传奇黑客、入侵美国国防部系统、偷打免费电话……这些看起来搞怪又无聊的破坏行径,就是一般人对黑客的印象。但是黑客守则第一条就已经说明,绝不破坏他人的系统,黑客的世界里自有一套伦理规范,一旦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变成正统黑客们唾弃的对象。
  想必大家听说过“冰河木马”“灰鸽子木马”“漏洞攻击”吧!但这些只是黑客惯用伎俩中很小的一部分,黑客攻击的手段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每一台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都可能成为黑客的攻击对象,当然其中也包括我们的计算机。对于那些防范意识较差或对网络安全不甚了解的用户,常常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黑客技术就像一把双面的利刃,它可以入侵他人的计算机,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黑客人侵的手段,了解该如何防护自己的计算机,以保护计算机不受他人的入侵。
  本书开篇即对黑客的定义、历史、常用攻击工具及手段做了详尽的叙述,让您对黑客不再感到神秘。紧接着本书围绕“攻与防”来展开叙述,向读者介绍了端口扫描与入侵、局域网嗅探、远程控制、木马的植入与防范、QQ、电邮盗号等当前比较流行的黑客入侵技术,让您对黑客的入侵手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严格说来,在黑客攻防方面历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哪本书可以把黑客所有的攻击手段都剖析清楚,本书也只是讲述了一些最为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但是,本书尽量以实际的案例,带领您进入黑客的世界;以实例的方式让您了解黑客的攻击手法,更提供了各种防护对策,让黑客无从下手,让您的系统更为安全。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图文解说,即便是计算机新手也可轻轻松松阅读;详细的黑客软件讲解,揭秘黑客攻击的手法;全面的黑客技术盘点,让读者对黑客的攻击手段了如指掌;攻防互渗的防御方法,全面确保用户的网络安全。

探寻未知:数字世界的隐秘角落与策略博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世界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筑起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虚拟王国。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潜藏着不为人知的角落,充斥着无声的较量与策略博弈。本书并非聚焦于“黑客”这个标签下的特定技术操作,而是深入探讨我们身处的数字环境所孕育出的生存法则、安全意识以及应对未知挑战的思维模式。 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险之旅,重新审视我们与数字世界的关系。从宏观的网络架构到微观的数据传输,从显性的应用功能到隐性的安全隐患,我们将尝试理解这个庞大生态系统是如何运转,又在哪些地方存在着脆弱的节点。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入侵”的书,而是关于如何“理解”的书;不是关于如何“攻击”的书,而是关于如何“防御”和“预见”的书。 第一篇:数字世界的骨骼与脉络——构建认知框架 首先,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数字世界构建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这不仅仅是了解几个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而是要深入理解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我们将从互联网的起源讲起,追溯其从军事通信网络演变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我们将解析IP地址、域名解析(DNS)的运作机制,理解数据包如何在地球的两端之间穿梭,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部分内容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网络通信最基础的理解,如同了解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络,才能更好地把握信息流动的方向和可能的瓶颈。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索操作系统的奥秘。无论是个人电脑上的Windows、macOS,还是服务器上的Linux,亦或是移动设备上的Android、iOS,它们都是数字世界的基石。我们将剖析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理解应用程序是如何在这些平台上运行,以及它们与硬件之间是如何交互的。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运作,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命令、每一个文件的创建,都伴随着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计算机指令。 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从开发到部署,再到用户交互,构成了我们数字体验的直接载体。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从Web应用到桌面应用,从移动应用到嵌入式系统。理解应用程序的设计模式、编程语言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将有助于我们洞察这些应用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漏洞。我们不会深入到具体的代码编写,而是侧重于理解不同技术栈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安全方面的考量。 第二篇:潜藏的阴影——数字世界中的风险与漏洞 理解了数字世界的结构,我们便可以开始审视其中潜藏的风险。我们将探讨各种常见的安全威胁,但并非以猎奇的视角,而是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信息泄露的风险: 从用户个人敏感信息到企业商业机密,信息泄露一直是数字世界中最令人担忧的风险之一。我们将分析信息泄露的常见途径,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漏洞、配置错误、社交工程以及内部威胁。理解这些风险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并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策略有更深入的理解。 网络攻击的形态: 我们将解析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例如拒绝服务(DoS/DDoS)攻击如何瘫痪服务,恶意软件(病毒、蠕虫、木马)如何侵蚀系统,以及网络钓鱼(Phishing)和欺骗如何诱使用户泄露信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会教授如何实施这些攻击,而是分析其攻击原理、传播方式以及破坏性,从而提升读者的风险意识。 数据完整性的挑战: 除了信息泄露,数据本身也可能面临被篡改的风险。我们将探讨数据完整性为何重要,以及可能导致数据被篡改的各种因素,例如恶意修改、意外损坏以及系统故障。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备份和校验的重要性。 身份盗窃与欺诈: 在数字世界中,身份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身份盗窃的常见手法,以及网络欺诈如何利用虚假身份进行牟利,从而让读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第三篇:数字世界的护盾——构建与维护安全防线 在认识到风险之后,我们便需要着手构建和维护我们自己的数字安全防线。这部分内容将侧重于实用性的策略和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提升数字安全素养。 密码学基础与应用: 密码学是数字安全的核心基石。我们将简要介绍加密、解密、哈希函数等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HTTPS加密通信、数字签名等。理解这些基础原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强大的密码保护和安全的通信协议的重要性。 个人信息安全实践: 保护个人信息是数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包括如何创建强密码、如何管理密码,如何识别网络钓鱼邮件,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社交媒体。我们将强调“最小权限原则”在个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软件与系统安全: 保持软件和系统的更新是抵御已知漏洞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将探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更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安全的软件。同时,我们将讨论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基础安全工具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它们。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技术的进步需要伴随着意识的提升。我们将探讨一些重要的网络安全原则,例如“不轻信”、“不随意点击”、“不分享敏感信息”等。我们还将讨论社交工程的原理,以及如何识别和抵御这类攻击。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的丢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数据备份策略,包括本地备份、云备份等,并强调定期测试备份的有效性。理解数据恢复的流程,能够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隐私保护的策略: 在数字世界中,保护个人隐私与保护信息安全同等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享受数字服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包括了解网站的隐私政策、管理浏览器Cookie、使用隐私保护工具等。 第四篇:思维的跃迁——洞察数字世界的运行逻辑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跳出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转变为主动思考、审慎判断的数字公民。我们将尝试培养一种“数字侦探”的思维模式。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信息的真伪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网络信息,识别虚假新闻、误导性宣传以及网络谣言。 系统性思考的能力: 任何一个数字系统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我们将鼓励读者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思考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风险评估与决策: 在进行任何在线活动时,都应该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我们将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帮助读者在面对各种数字交互时,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对未知保持好奇与敬畏: 数字世界永远在发展变化,新的技术、新的挑战层出不穷。我们将鼓励读者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但同时也保持一份敬畏之心,不轻易尝试不明来源的软件或服务。 本书的内容将围绕这些核心主题展开,力求用清晰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数字安全概念具象化。我们不追求技术上的精深,而是致力于构建一种深刻的理解和一种审慎的态度。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数字世界的复杂性,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和安全意识的数字公民,自信地遨游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数字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能否真正地“入门”。我是一名完全的初学者,之前对计算机网络和安全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零基础。当我看到“黑客攻防入门”这个词的时候,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这个领域的大门,而不是让我望而却步。我希望书中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IP地址,什么是端口,什么是防火墙,什么是加密等等,并且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这些概念,让我能够快速建立起对网络安全的基本认知。如果书中能够循序渐进,从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了解更复杂的概念,而不是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我会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新手。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练习题或者小项目,让我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原来网络安全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去掌握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神秘感,黑色的背景搭配银色的键盘图标,仿佛预示着一个未知的数字世界即将展开。我之前对网络安全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知道有黑客的存在,但对其具体 workings 却一无所知。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被它的名字吸引了,觉得“入门与实战”这几个字正是我需要的。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再丰富,没有实际操作也只是纸上谈兵。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个被神秘面纱笼罩的领域,让我亲手去触碰那些代码,去理解那些攻击和防御的原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一些基础的网络协议,比如TCP/IP,DNS等等,只有理解了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上层的安全问题。另外,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真实的案例,让我看到黑客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以及安全人员又是如何一步步瓦解他们的攻击的,那就更好了。我想,这不仅能增长我的见识,也能培养我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引路人,带我穿越迷雾,让我对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实战”二字。我一直坚信,学习技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动手去实践。之前看过一些讲解网络安全的文章,虽然理论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到自己操作的时候就完全抓瞎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会提供哪些具体的实战案例,比如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靶场环境,如何使用一些经典的渗透测试工具,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陷阱和难题。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个耐心细致的教练,一步一步地带着我们去体验攻防的过程,让我们在实践中犯错,然后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我也非常关心书中关于漏洞利用的部分,并不是为了去攻击别人,而是想了解漏洞的原理,以及如何发现和防范这些漏洞。毕竟,只有了解了敌人是如何攻击的,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真正地掌握一些在实际场景中能够用得上的技术。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有些忐忑。毕竟“黑客”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带着一丝危险和距离感,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晦涩,难以理解。但是当我翻开第一页,被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解方式深深吸引了。作者似乎非常有经验,能够把那些复杂的技术概念用非常易懂的语言阐述出来,就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给我传授知识一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信息收集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教导如何进行恶意扫描,而是强调了合法合规的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有价值的信息。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鼓励人们进行非法活动,而是在教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我特别想知道,在实际攻防场景中,信息收集的每一个环节究竟有多么重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高效且不被察觉。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哪怕是基础的,我想也会对我帮助很大。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黑客技术并非都是破坏,更多的是一种对系统漏洞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评分

我一直对网络攻防领域充满了好奇,但又苦于无从下手。市面上关于黑客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过于晦涩,或者内容陈旧,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本书的“实战”二字吸引了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接地气、贴近实际的方法论。我更关注书中关于“攻防”两方面的平衡讲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攻击技术层面。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攻击者的思维模式,以及防守者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例如,在讲解某个攻击技术时,能否同时阐述其原理,以及相应的防御策略?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安全意识培养的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那就更好了。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工具使用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责任感。

评分

其中的论点还可以,值得一读

评分

发货很快 非常满意 谢谢

评分

一直在看,感觉非常好

评分

★在骂声中了解别人的痛,并学会修习社会规则与道德准则。

评分

★教会你骂人的技术与艺术,骂要骂得经典,骂得对方心悦诚服。

评分

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深入学习

评分

不怎么给力,没什么实用价值

评分

这就是所有女巫的座右铭。

评分

书很不错,还没看完 ,感觉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