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I S B N: 9787543967977 书 名:唐宋白瓷的鉴定 古瓷器鉴定丛书 作 者: 姚江波 出 版 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页 数 : 115 开 本 : 16开 定 价 :38.00 I S B N:9787543967991 书 名:唐宋青瓷的鉴定 古瓷器鉴定丛书 作 者:姚江波 出 版 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页 数 :137 开 本 :16开 定 价 :48.00 书名:《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 内容简介 《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囊括了唐宋时期白瓷器的主流,白瓷由于在历史上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存世量极大,这些造型隽永、雕刻凝练的白瓷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具
有重要的历史、科研、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历代人们所喜爱和收藏;虽然存世量较大,但伪的器物也非常多,当然在收藏过程中,人们还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不过真伪和价值判断成为问题的焦点 。《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从器物学的研究方法入手,将万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述鉴定要点,从知造型、看纹饰、辨釉质、识窑口、鉴胎质等五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文物进行鉴定, 力求能够通俗易懂,使读者准确断代、辨伪、评判价值。 在撰写《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的过程当中,《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把握的原则有两点,一是要真实,拿不准、不确切的不写。二是要全面,不是一个点、一个时期地 写。以上是《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所要坚持的,但一种信念再强烈,也不免会有缺陷,希望不妥之处,大家给予无私的批评和帮助。 目录 导读 前言 第 一招 知造型 品类篇 1.品类 2.时代特征 (1)唐五代 (2)宋代 3.数量 造型篇 1.白瓷碗 口部 (1)敞口 (2)侈口 (3)敛口 (4)花口 (5)直口 (6)浅盘口 (7)不规则口 唇部 (1)圆唇 (2)方唇 (3)尖唇 (4)尖圆唇 (5)卷唇 (6)折唇 (7)厚薄 (8)平唇 (9)三角唇 (10)唇沿 沿部 腹部 (1)鼓腹 (2)折腹 (3)弧腹 (4)浅腹 (5)深腹 (6)敞腹 (7)球形腹 (8)曲腹 (9)坦腹 (10)斜腹 (11)圆腹 (12)直腹 足部 (])圈足 (2)饼足 (3)玉璧足 底部 2.白瓷盒 3.白瓷盘 4.白瓷碟 5.白瓷罐 6.白瓷执壶 7.白瓷杵 第二招 看纹饰 种类篇 1.从弦纹上鉴定 (1)刻画弦纹 (2)组弦纹 (3)凹弦纹 (4)凸弦纹 2.从冰裂纹上鉴定 3.从草叶纹上鉴定 4.从花卉纹上鉴定 5.从动物纹上鉴定 6.从几何纹上鉴定 施纹部位篇 1.通体与局部 2.间隙饰纹 3.内底饰纹 4.口沿饰纹 …… 第三招 辨釉质 第四招 识窑口 第五招 鉴胎质 书名:《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青瓷的鉴定》 内容简介 《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青瓷的鉴定》囊括了中国古代青瓷器的主流,这些瓷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以东汉晚期直至今日社会的重要文明成果,这些造型隽永,雕刻精美的青瓷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 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历代人们所喜爱和收藏;今日中国恰逢盛世,在和平的环境下,中国的收藏业更是日盛一日,很多人将其作为一种投资,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古玩(真品)无疑具有强的保值 和升值的功能,这是任何经济社会都不可回避的事实。然而,在收藏的过程中,人们也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其中瓷器鉴定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是评判文物好与坏,真与伪的标准。如果收藏者 或是文物工作者不掌握这些规律,就有可能买到赝品,或者买到价值很低的文物,那损失将是惨重的,事实上,文物鉴定是一切文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青瓷的鉴定》主要 从知造型、看纹饰、辨釉质、识窑口、鉴胎质等五个方面来鉴定一件文物,使读者能够辨别真伪,判断价值。在撰写《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青瓷的鉴定》的过程当中,《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青瓷的 鉴定》所要把握的原则有两点,一是要真实,拿不准、不确切的不写。二是要全面,不是一个点、一个时期地写,而是从青瓷的起源写起,经历代直至清代。以上是《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青瓷的鉴定 》所要坚持的,但一种信念再强烈,也不免会有缺陷,希望不妥之处,大家给予无私的批评和帮助。 目录 导读 前言 第 一招 知造型 品类篇 1.品类 2.时代特征 (1)唐宋五代 (2)宋代 3.数量 造型篇 1.青瓷碗 口部 (1)敞口 (2)侈口 (3)敛口 (4)花口 (5)直口 (6)不规则口 唇部 (1)圆唇 (2)方唇 (3)尖唇 (4)尖圆唇 (5)厚薄 沿部 腹部 (1)鼓腹 (2)折腹 (3)弧腹 (4)坦腹 (5)斜腹 足部 (1)圈足 (2)饼足 底部 2.青瓷盒 3.青瓷盘 4.青瓷碟 5.青瓷罐 6.青瓷炉 7.青瓷瓶 第二招 看纹饰 种类篇 1.从弦纹上鉴定 (1)刻画弦纹 (2)组弦纹 (3)凹弦纹 (4)凸弦纹 (5)有色弦纹 2.从草叶纹上鉴定 3.从花卉纹上鉴定 4.从莲纹上鉴定 5.从动物纹上鉴定 6.从几何纹上鉴定 施纹部位篇 1.通体与局部 2.间隙饰纹 3.内底饰纹 4.口沿饰纹 5.腹部饰纹 6.底部饰纹 7.足部饰纹 第三招 辨釉质 釉色篇 1.从青釉上鉴定 2.从青褐釉上鉴定 3.从青黄釉上鉴定 4.从青灰釉上鉴定 5.从青灰泛黄釉上鉴定 6.从青灰略泛蓝釉上鉴定 7.从青灰略泛绿釉上鉴定 8.从青绿釉上鉴定 9.从青中泛黄釉上鉴定 施釉部位篇 1.从施满釉上鉴定 …… 第四招 识窑口 第五招 鉴胎质
基本信息 I S B N: 9787543967977 书 名:唐宋白瓷的鉴定 古瓷器鉴定丛书 作 者: 姚江波 出 版 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页 数 : 115 开 本 : 16开 定 价 :38.00 I S B N:9787543967991 书 名:唐宋青瓷的鉴定 古瓷器鉴定丛书 作 者:姚江波 出 版 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页 数 :137 开 本 :16开 定 价 :48.00 书名:《古瓷器鉴定丛书:唐宋白瓷的鉴定》 内容简介这两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厚实,印刷精美,图片清晰度极高,作为案头参考书,无论是阅读体验还是收藏价值都令人满意。书中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鉴定技巧,更深入地探讨了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背景与瓷器生产的相互影响,例如唐代瓷器对外传播的影响,宋代文人阶层对瓷器审美趣味的追求,这些宏观的视角为理解瓷器本身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解读。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经常引用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增加了其学术的说服力。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学习中国古陶瓷鉴定知识的爱好者而言,这套丛书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填补了我学习路径中的空白,让我对唐宋瓷器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
评分《唐宋青瓷的鉴定》则让我领略了中国青瓷的迷人风采。从越窑的淡雅清秀,到龙泉窑的沉静内敛,再到宋代五大名窑的独步天下,青瓷的釉色变化无穷,每一种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书中对不同窑口青瓷釉面的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对釉色随时间、光照、观察角度而产生的微妙变化,都做了细致的描绘。我特别喜欢关于“汝窑辨识”的部分,作者通过对汝窑胎质的细腻描述、釉色的独特呈现,以及器物造型的严谨规制,为我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辨别方法。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窑场,亲眼见证这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瓷器是如何诞生,并穿越千年时光来到我们眼前,这种感觉着实令人陶醉。
评分通过阅读《唐宋白瓷的鉴定》,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书中对唐代白瓷胎土的淘洗精细度,釉料配比的严谨性,以及烧造过程中对火候的精准把控,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术。尤其对白瓷上各种装饰技法的讲解,如唐代邢窑的刻花、划花,定窑的覆烧工艺带来的“泪痕”,都让我对这些看似简单的器物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宋代白瓷在质感、釉色和装饰上的多样性,更是反映了宋代社会多元的审美情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书中的实例分析,让我能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器物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我对白瓷的辨识能力。
评分《唐宋青瓷的鉴定》则以其对青瓷釉色变幻的精妙解读,再次刷新了我对这一中国传统名瓷的认知。作者从南北朝时期青瓷的起源讲起,逐步梳理了唐宋时期青瓷釉色发展的脉络,从早期略显青黄的釉色,到唐代过渡期的郁郁葱葱,再到宋代各大名窑(如越窑、龙泉窑、汝窑、官窑、哥窑)的青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书中对不同窑口的釉色特征,如越窑的“秘色瓷”的神秘光泽,龙泉窑的梅子青、粉青的温润如玉,汝窑的天青、粉青的“雨过天晴”之感,以及官窑、哥窑的开片纹饰与釉色相互映衬的独特韵味,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釉层厚度、烧制气氛(氧化与还原)对青釉色泽的影响的讲解印象深刻,这让我理解了为何同一窑口烧制的青瓷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大量的图片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窑口青瓷的釉面质感、胎体质地以及装饰手法,帮助我从视觉上建立起对这些珍贵瓷器的直观认识,对于我在实际接触古瓷器时,能有更准确的判断依据。
评分近期有幸翻阅了“古瓷器鉴定丛书”中的《唐宋白瓷的鉴定》与《唐宋青瓷的鉴定》这两部巨著,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对中国古陶瓷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苦于在浩如烟海的古瓷器信息中寻觅一份权威且系统性的指导。这两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唐宋瓷器精妙世界的大门。 《唐宋白瓷的鉴定》一书,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并非简单罗列瓷器的外形特征,而是从原料产地、烧造工艺、釉料成分、器物造型演变以及时代背景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书中对唐代白瓷,如邢窑、定窑的白度、胎质、釉面开片、刻划花工艺等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并配以大量高清图片,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辨识不同窑口的细微差别。而对宋代白瓷,如耀州窑、磁州窑等,则侧重于其釉色变化、装饰技法(如剔花、划花、印花)的时代特征,以及在民间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尤其令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对仿制品的辨识技巧,从胎土颗粒的粗细、釉层的厚薄,到烧成温度的差异对瓷器质感的影响,都一一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匠人亲临指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唐代白瓷“月白”与宋代白瓷“象牙白”的色彩对比分析,寥寥数语,却能让初学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差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