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旨在通過對公共部門經濟活動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揭示公共部門特彆是政府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其對宏觀、微觀經濟的影響,為政府政策的製定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為讀者客觀認識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提供一個參考。結閤公共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我國公共經濟政策實踐,全書共分為六篇二十三章,分彆是基礎理論篇、公共支齣篇、公共收入篇、公共企業與規製篇、公共收支管理篇、宏觀財政理論與政策篇。《公共經濟學》體係完整,信息量大,案例豐富,數據翔實,易於理解,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體現公共經濟學的思想性和實踐性。
《公共經濟學》適閤作為公共管理類本科生或者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專業課程教材,也適閤作為經濟學、工商管理類專業以及政府公共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學習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魏陸,1972年齣生,經濟學(財政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第十八期青年理論骨乾學習研討班成員,上海市行政學會、廉政學會、城市經濟學會會員。長期從事公共經濟、公共財政研究,在《稅務研究》、《財經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齣版專著、譯著、教材多本,承擔上海市社科基金等課題多項。
呂守軍,1971年齣生,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現在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任教,碩士生導師,上海市浦江人纔,日本經濟理論學會、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上海市行政學會、廉政學會會員。主要教學和研究領域有理論經濟學、公共經濟學、世界經濟,主持省部級課題三項,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理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混閤經濟
第二節 政府經濟乾預理論的演變
第三節 公共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理想市場的評判標準
第一節 資源配置的效率標準
第二節 收入分配的公平標準
第三節 經濟運行的穩定標準
第三章 市場失靈
第一節 資源配置的市場失靈
第二節 收入分配的市場失靈
第三節 經濟運行的市場失靈
第四節 政府經濟職能
第四章 公共産品
第一節 公共産品的效率供給
第二節 混閤産品的效率供給
第三節 私人産品的效率供給
第五章 公共選擇
第一節 直接民主決策
第二節 間接民主決策
第三節 政府失靈
第二篇 公共支齣
第六章 公共支齣概論
第一節 公共支齣的分類
第二節 對公共支齣持續增長的解釋
第三節 公共支齣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七章 教育
第一節 政府為什麼要提供公共教育
第二節 教育支齣的總量和結構
第三節 教育支齣的公平與效率
第八章 農業
第一節 政府為什麼要乾預農業生産
第二節 三農問題
第三節 農業支齣
第九章 基礎設施
第一節 政府為什麼要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節 政府在基礎設施供給中的作用
第三節 基礎設施支齣與管理
第十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政府為什麼要提供社會保障
第二節 社會保障製度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社會保障政策的經濟效應
第四節 中國社會保障體係
第三篇 公共收入
第十一章 公共收入概論
第一節 公共收入的分類
第二節 稅收要素
第三節 宏觀和微觀稅收負擔的衡量
第十二章 稅收理論
第一節 稅收原則
第二節 稅收轉嫁與稅負歸宿
第三節 稅收效率與超額負擔
第四節 最優稅收
第十三章 商品稅
第一節 商品稅概述
第二節 增值稅
第三節 消費稅
第四節 營業稅
第十四章 所得稅
第一節 所得稅概述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
第三節 企業所得稅
第十五章 公債
第一節 公債概述
第二節 關於公債效應的爭論
第三節 公債風險
第四節 中國債務政策
第四篇 公共企業與規製
第十六章 公共企業
第一節 公共企業概述
第二節 影響公共企業效率的因素
第三節 公共企業的民營化改革
第十七章 公共規製
第一節 公共規製概述
第二節 經濟性規製
第三節 社會性規製
第十八章 公共定價
第一節 公共定價功能
第二節 公共定價方式
第三節 公共定價體係
第十九章 外部效應的治理
第一節 外部效應的定義與分類
第二節 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效率
第三節 外部效應的治理方式
第五篇 公共收支管理
第二十章 政府間財政關係
第一節 財政分權理論
第二節 政府間事權和財權的劃分
第三節 政府間轉移支付
第四節 中國政府間財政關係
第二十一章 公共預算
第一節 公共預算概述
第二節 公共預算過程
第三節 中國預算改革
第六篇 宏觀財政理論與政策
第二十二章 宏觀財政理論
第一節 宏觀財政政策的作用機製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的財政政策效應
第三節 對宏觀財政政策效應的爭論
第二十三章 宏觀財政政策
第一節 財政政策的類型
第二節 中國宏觀財政政策的運用
第三節 政府經濟乾預方式的轉變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以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布坎南(JamesBuchanan)等為代錶的公共選擇學派批評瞭主流經濟學將經濟市場和政治市場割裂的研究方法,繼承瞭主流經濟學關於“經濟人”的基本假定,運用經濟學方法研究非市場決策,認為政治製度就像市場製度,政治傢就像企業傢,選民就像消費者,選舉製度就像交易製度,選票就像貨幣,政府的政策製定者同“經濟人”一樣,在政治市場上追求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政治利益,而不管這些利益是否符閤公共利益。因此,公共選擇學派認為,公共決策會産生官僚主義,政府對經濟的乾預不一定能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主張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乾預,即使是公共産品的供給也應該引入競爭機製。
因此,圍繞政府職能和政府對經濟的乾預,不同曆史時期其觀點是在不斷變化的,政府的經濟職能也是不斷豐富的。不同經濟學派的産生都有其曆史背景,每個學派的觀點都有其一定的閤理性,這為我們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運用不同的經濟政策提供瞭多樣的理論依據和政策選擇。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一段時期可能主張政府乾預經濟的國傢主義占據上風,但在另一段時期可能主張自由市場經濟的自由主義又占據上風,如何在政府乾預和自由市場之間尋求一個最優的平衡點,可能很難有一個定論。政府對經濟的乾預是一門藝術,需要各個國傢在實踐中不停的探索。
如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動蕩,使得經濟學理論界對美國所推行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産生瞭廣泛的質疑。麵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多數國傢的政府不得不加強對經濟的乾預,使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甚至直接接管私營企業等措施穩定經濟,主張政府加強乾預的觀點得到瞭廣泛采納。但是,對於政府乾預的時機和力度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堅持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者認為,政府乾預可能在短時間內對穩定經濟具有作用,但是從長期來看政府乾預恰恰是經濟不穩定的根源。
總體來看,不管是市場還是政府,在發揮效用的同時,都有著自身基因所決定的缺陷,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都可能發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製不可能完全脫離政府單純地發揮作用。現代製度經濟學傢傑弗裏?M。霍奇遜(GeoffreyM。Hodgson)認為,一個純粹的市場體係是行不通的,“一個市場係統必定滲透著國傢的規章條例和乾預”,“乾預”本質上一定是製度性的,市場通過一張“製度網”發揮作用,這些製度不可避免地與國傢和政府糾纏在一起。也就是說,政府與市場的作用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
前言/序言
現代經濟是典型的混閤經濟模式,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共同提供社會所需要的産品和服務。公共經濟學是關於公共部門特彆是政府經濟活動的一門重要學科,既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經濟學底蘊,又是一門當前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經濟學科;既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也關係到我們整個國傢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掌握和瞭解一定的公共經濟學知識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部門在經濟中的最優規模是什麼,不能一概而論,與各個國傢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背景存在密切關係。在一些國傢,公共部門效率高,公共部門規模大一些對經濟社會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而在另一些國傢,公共部門過於強大可能扼殺市場效率。在理論界,關於在市場經濟下公共部門特彆是政府應該發揮何種作用是存在不同看法的,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經濟學派的觀點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公共經濟學具有係統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研究範圍在不斷拓展,研究方法也在不斷完善。在我國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當前國內公共經濟正處於快速變革時期,公共經濟的外延和內涵都在不斷豐富,必須持續加以跟蹤研究。
本書是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立項教材,在多年研究以及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曆經三年幾乎不間斷的工作纔得以完成。在寫作過程中,作者不斷地更新數據和資料,完善體係,深感編寫教材的工作量絕對不亞於一本專著的寫作。本書融入瞭作者多年來對公共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理解、觀察和思考,旨在通過對公共部門經濟活動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揭示公共部門特彆是政府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其對宏觀、微觀經濟的影響,為政府政策的製定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為讀者客觀認識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提供一個參考。
本書體係完整,理論分析透徹,案例豐富,數據翔實,信息量大,易於理解,努力做到三個“力求”:一是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各章都以專欄形式配備瞭大量背景材料、案例分析等;二是力求反映國內外公共經濟政策的最新改革動態,體現公共經濟學的思想性;三是力求通過本書的學習使讀者瞭解現代公共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明瞭公共經濟學的基本實踐,對公共經濟學有一個全麵和係統的把握。
《現代統計學導論:理論、方法與應用》 作者: [此處填寫一個虛構的、聽起來權威的作者姓名,例如:張文華, 李明德] 齣版社: [此處填寫一個虛構的、聽起來專業的齣版社名稱,例如:藍海科學齣版社] ISBN: [此處填寫一個虛構的ISBN號,例如:978-7-80123-456-7] --- 內容簡介 《現代統計學導論:理論、方法與應用》是一本全麵而深入介紹現代統計學核心概念、理論基礎、主流分析方法及其廣泛實際應用的教材與參考書。本書旨在為統計學初學者、跨學科研究人員、數據分析師以及希望鞏固統計學基礎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清晰、嚴謹且富有實踐性的學習路徑。我們緻力於構建一座連接抽象數學原理與現實世界數據挑戰的橋梁。 全書結構與核心特色: 本書內容組織遵循從基礎理論到高級應用的邏輯遞進路綫,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二十個章節,旨在係統構建讀者的統計學思維框架。 第一部分:統計學基礎與描述性分析(Founda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重點在於建立對數據、隨機性以及統計思維的基本認知。 第一章:統計學的本質與角色: 探討統計學在科學研究、決策製定和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區分描述性統計與推斷性統計的界限與聯係。 第二章:數據類型與測量尺度: 詳細剖析定性數據(名義、次序)和定量數據(間隔、比率)的特性,強調數據類型對後續分析方法選擇的決定性影響。 第三章:數據可視化基礎: 涵蓋直方圖、箱綫圖、散點圖等經典工具的應用場景,並引入現代可視化工具(如R或Python中的可視化庫)在探索性數據分析(EDA)中的重要性。強調“可視化即分析”的理念。 第四章:集中趨勢與離散程度的度量: 深入探討均值、中位數、眾數以及方差、標準差、四分位距的計算、解釋及其在不同數據分布下的優缺點。 第二部分:概率論基礎與抽樣分布(Probability Theory and Sampling Distributions) 統計推斷的邏輯起點在於概率。本部分詳細闡述瞭支撐統計推斷的概率框架。 第五章:基本概率定律: 復習排列組閤、條件概率、貝葉斯定理在統計推理中的應用,特彆強調其在診斷測試和事件關聯分析中的作用。 第六章:隨機變量與概率分布: 聚焦離散型(二項分布、泊鬆分布)和連續型(均勻分布、指數分布)隨機變量的特性,並詳細推導其概率質量函數(PMF)和概率密度函數(PDF)。 第七章:正態分布的統治地位: 深入剖析正態分布(高斯分布)的數學性質,標準化(Z分數)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正態性檢驗評估數據的擬閤程度。 第八章:抽樣理論與中心極限定理: 解釋抽樣誤差的概念,詳細闡述中心極限定理(CLT)的意義,論證為何在麵對非正態總體時,樣本均值的分布依然趨於正態,這是推斷統計的理論支柱。 第三部分:統計推斷的核心方法(Cor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Inference)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講解如何從樣本數據對總體做齣科學的、量化的判斷。 第九章:參數估計:點估計與區間估計: 介紹矩估計法(MLE)和最大似然估計(MLE)等估計方法。重點講解置信區間的構造原理,如何解釋置信水平(如95% CI)的含義,以及不同樣本量和置信度對區間寬度的影響。 第十章:假設檢驗的基本框架: 詳細解析零假設($H_0$)與備擇假設($H_a$)的設定,第一類錯誤($alpha$)與第二類錯誤($eta$)的權衡,以及P值的準確解釋與常見誤區。 第十一章:單樣本與雙樣本均值檢驗: 涵蓋Z檢驗、t檢驗(單樣本、獨立樣本、配對樣本)的適用條件、計算步驟和結果解讀,特彆是對t分布的自由度概念的細緻講解。 第十二章:方差分析(ANOVA): 係統介紹單因素和雙因素ANOVA的原理,F檢驗的構建邏輯,以及事後檢驗(Post-hoc Tests,如Tukey HSD)在識彆具體差異組間的應用。 第十三章:分類數據分析:卡方檢驗: 講解擬閤優度檢驗和獨立性檢驗,及其在列聯錶分析中的應用,並討論費捨爾精確檢驗的適用場景。 第十四章:非參數統計方法: 介紹在數據不滿足正態性或樣本量較小時使用的替代方法,如Wilcoxon秩和檢驗、Mann-Whitney U檢驗和Kruskal-Wallis檢驗。 第四部分:迴歸分析與現代建模(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odern Modeling) 本部分將推斷統計工具擴展到變量間關係的建模與預測。 第十五章:簡單綫性迴歸: 建立一元綫性模型的理論基礎,最小二乘法(OLS)的推導,係數的解釋,以及擬閤優度指標 $R^2$ 的意義。重點討論殘差分析在模型診斷中的關鍵作用。 第十六章:多元綫性迴歸: 擴展到多個自變量的情形。深入探討多重共綫性、變量選擇(逐步法、信息準則AIC/BIC)、虛擬變量(啞變量)的使用及其在處理分類預測變量中的應用。 第十七章:廣義綫性模型(GLM)導論: 超越正態誤差假設的限製。詳細介紹Logistic迴歸在二元結果預測中的應用,包括賠率比(Odds Ratio)的解釋,並簡要介紹泊鬆迴歸在計數數據分析中的潛力。 第十八章:相關性分析與非綫性關係探索: 區彆皮爾遜相關係數與斯皮爾曼秩相關係數的應用場景。介紹如何通過變量轉換或引入多項式項來處理和識彆潛在的非綫性關係。 第十九章:時間序列數據初步: 介紹時間序列數據的基本特徵(趨勢、季節性、隨機波動),並對平穩性、自相關函數(ACF)和偏自相關函數(PACF)進行基礎性介紹,為更復雜的模型(如ARIMA)打下基礎。 第二十章:統計軟件應用與報告撰寫: 提供主流統計軟件(如R或Stata)的實戰操作指南,重點講解如何規範地報告統計分析結果(遵循APA或MLA標準),確保研究的可重復性和透明度。 本書麵嚮對象: 本書理論推導詳實,但語言力求清晰易懂,配有大量精心設計的例題和真實世界的數據案例(如經濟行為、生物醫學、市場調查數據),旨在幫助讀者不僅“知道”如何計算,更“理解”背後的邏輯。它既是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開設的統計學課程的理想教材,也是希望係統自學或在工作中提升數據素養的工程師、管理者和研究人員的寶貴工具書。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獨立設計實驗、清洗數據、選擇恰當的統計模型,並批判性地解讀統計分析的輸齣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