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礦物學

結構礦物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秦善 著
圖書標籤:
  • 礦物學
  • 結構礦物學
  • 晶體學
  • 礦物結構
  • X射綫衍射
  • 礦物鑒定
  • 地球科學
  • 材料科學
  • 固體物理
  • 地質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61579
版次:1
商品編碼:1038425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0
字數:35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結構礦物學》分為通論和各論兩部分。通論部分主要介紹結構礦物學的基本原理,包括晶體結構分類、晶體結構的錶達、晶體結構的穩定性、晶體結構與物理性質的關係等;各論部分按照晶體結構分類的順序,以圖示和文字描述結閤的形式,對各類礦物中具有代錶性的約200種典型晶體結構進行詳細剖析和描述。
《結構礦物學》可作為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地質、材料、冶金、物理和化學等學科的研究生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1 結構礦物學與礦物的結構分類
1.1 礦物結構與結構礦物學
1.2 礦物晶體化學分類
1.3 礦物的結構分類
1.4 本書采用的礦物分類體係

2 礦物結構中的化學鍵和配位多麵體
2.1 化學鍵和晶格類型
2.1.1 離子鍵和離子晶體
2.1.2 共價鍵和共價晶體
2.1.3 金屬鍵和金屬晶體
2.1.4 範德華鍵和分子晶體
2.1.5 氫鍵和氫鍵型晶體
2.2 密堆積原理
2.2.1 等大球的密堆積
2.2.2 等大球密堆積的空隙
2.2.3 等大球密堆積的空間利用率
2.2.4 密堆積結構的對稱性
2.2.5 不等大球體的密堆積
2.3 配位數和配位多麵體

3 晶體結構的錶達
3.1 晶體結構參數
3.2 晶體結構的基型
3.2.1 配位基型
3.2.2 島狀基型
3.2.3 鏈狀基型
3.2.4 層狀基型
3.2.5 架狀基型
3.3 晶體結構的相似性
3.3.1 等型結構
3.3.2 反結構
3.3.3 衍生結構

前言/序言







《地球深處的聲音:岩石圈的動態演化》 書籍簡介 本書《地球深處的聲音:岩石圈的動態演化》是一部跨越地質學、地球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的綜閤性專著。它旨在深入剖析地球岩石圈從形成、改造到最終消亡的漫長而復雜的地質曆程,著重探討驅動這些變化的內在物理機製與化學反應。全書的基調是動態性與過程導嚮,而非僅僅停留在對靜態礦物相位的描述,而是緻力於揭示地質體如何對外部應力、溫度梯度和流體作用做齣反應,並在此過程中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再分配。 第一部分:岩石圈的構造基石與形成背景 本部分奠定理解岩石圈演化的基礎。我們首先迴顧闆塊構造理論的最新發展,探討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在岩石圈尺度上的根本差異。 第一章:岩石圈的定義與邊界:從地殼到岩石圈地幔 物理性質的界定: 詳細討論如何通過地震波速、熱流密度和流變學參數來精確界定岩石圈底部(即岩石圈-軟流圈邊界,LMO)。重點分析瞭受熱曆史和冷卻速率對岩石圈厚度的影響。 地幔的異質性: 深入探討瞭岩石圈地幔的組成。這不僅僅是典型的橄欖石-輝石組閤,而是記錄瞭地球早期曆史的“化石”殘餘。我們將分析捕獲的包體(Xenoliths)如何揭示地幔柱的物質來源與上升曆史,以及地幔的快速冷卻帶(Thermal Metamorphism)如何改變其礦物學特徵。 第二章:陸殼的拼貼與增生:構造事件的記錄 古大陸的重建與匯聚: 本章聚焦於大型造山帶的形成過程,如科迪勒拉式構造與碰撞型造山帶。我們運用同位素定年技術(如U-Pb、Lu-Hf)來追蹤地塊的遷移曆史。 增生楔的形成機製: 詳細分析俯衝帶中沉積物和洋殼的剝離、增厚和變質過程。重點討論瞭增生楔中應力狀態的演變如何導緻獨特的褶皺與衝斷層幾何形態。 花崗岩質岩漿的起源與定位: 探討地殼加厚的條件下,如何通過殼源物質的熔融(特彆是含水熔融)産生大量岩漿,並分析岩漿房的定位如何影響區域應力場和地殼的穩定性。 第二部分:高溫高壓下的物質響應與相變動力學 這一部分是全書的核心,關注物質在極端條件下的行為,這是理解深部過程的關鍵。 第三章:變質岩石學的動態重構:壓力-溫度路徑的解讀 變質組相的形成: 摒棄傳統的等溫等壓變質麵概念,轉而采用P-T-t(壓力-溫度-時間)路徑來分析變質序列。重點討論瞭“退變質”(Retrograde Metamorphism)過程中的礦物重結晶與脫水反應。 流體在變質過程中的作用: 水和二氧化碳作為關鍵的“地質潤滑劑”和反應媒介,如何影響相變速率和礦物重結晶的驅動力。詳細分析瞭流體-岩石反應的化學計量學,特彆是在高壓榴輝岩相變中的影響。 “超高壓”的邊界探索: 專門探討瞭俯衝到地幔深處的岩石如何經曆從藍片岩相到尖晶橄欖石相的轉變。這涉及對超高壓礦物(如鑽石、柯石英、綠簾石的特殊高壓相)的晶體結構穩定域的精細分析。 第四章:流變學與塑性形變:地球的慢速流動 晶體塑性與擴散蠕變: 深入探討瞭橄欖石在不同應力與溫度條件下的變形機製。分析瞭位錯滑移(Dislocation Creep)如何控製岩石圈地幔的宏觀粘滯性,以及晶界擴散(Grain Boundary Diffusion)在淺部地殼中的作用。 宏觀構造與微觀紋理的耦閤: 展示如何通過分析岩石中礦物的定嚮排列(岩石學織構,Fabric)來重建過去的應變曆史。例如,通過分析富含雲母和角閃石的片麻岩中的軸麵滑移(Basal Slip)來確定構造應變的性質。 應力鬆弛與粘彈性行為: 模擬岩石圈對季節性負荷(如冰蓋融化或沉積物堆積)的長期響應。引入粘彈性本構方程,解釋岩石圈如何錶現齣既有彈性形變又有粘性流動的特性。 第三部分:岩石圈的破壞、改造與新生 本部分著眼於岩石圈的破壞性事件和隨後的物質循環。 第五章:裂榖作用與岩石圈的拆沉 岩石圈的拉伸與減薄: 分析瞭大陸裂榖的啓動機製,如熱力抬升、地幔物質上湧導緻的岩石圈抬升與應力集中。討論瞭岩石圈在伸展應力下的斷裂模式(正斷層與離散斷塊的形成)。 岩石圈的拆沉(Delamination): 探討瞭在碰撞造山後,密度過大的岩石圈根如何與上覆的地幔楔分離,並沉降到軟流圈中。拆沉事件對上覆地殼變薄、岩漿活動和地錶隆升的復雜反饋機製。 幔源物質的再侵入: 研究拆沉或拉伸作用後,富集或虧損的地幔物質如何侵入到岩石圈殘餘部分,導緻岩石圈的化學成分發生不可逆轉的改變(如岩石圈地幔的“海洋化”)。 第六章:流體活動與熱液係統:深部物質的遷移通道 俯衝帶的脫水: 詳細闡述瞭俯衝闆塊在不同深度釋放的揮發性物質(水、CO2)的路徑。重點分析瞭俯衝帶內的“脫水反應序列”,以及這些流體如何驅動上覆地幔楔的熔融(流體緻熔)。 熱液成礦作用與岩石圈的改造: 分析瞭地殼深處形成的熱液係統如何通過流體遷移,在斷裂帶中沉澱金屬硫化物或碳酸鹽礦物。這不僅是重要的成礦過程,也是改變岩石圈化學屬性(如導緻局部地殼的“加厚”或“軟化”)的重要手段。 斷層帶的“超塑性”: 探討瞭在活躍斷層中,富含流體的破碎帶如何通過水閤作用或納米晶粒的形成,導緻局部區域的流變學性質急劇下降,從而促進瞭深源物質(如超深源金剛石包裹體)的快速上升。 結語:岩石圈的未來與氣候的耦閤 本書最後總結瞭岩石圈動態演化對全球尺度的影響,特彆是在長期地質時間尺度上對大氣成分(通過火山氣體的釋放和碳酸鹽的沉降)和地錶水文循環的深遠影響。本書為地質學傢、地球物理學傢和材料科學傢提供瞭一個理解地球“固體”部分如何持續進行著劇烈“流動”與“重塑”的全麵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讀瞭大概有三分之一瞭,老實說,一開始我被它的厚度嚇到瞭,但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越來越強烈。這本書並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礦工,娓娓道來他對岩石和礦物的深刻理解。書中對不同礦物的晶體結構、化學成分以及它們如何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用下形成的闡述,簡直就是一部宏偉的宇宙史詩。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常見但又極其迷人的礦物的詳盡描寫,比如石英,它不僅僅是一種透明的晶體,更是地球內部壓力和溫度奏響的交響樂。作者在解釋那些復雜的概念時,總是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窺見其精妙之處。例如,在描述矽氧四麵體的連接方式時,作者將其比作搭積木,雖然簡單,但卻準確地抓住瞭其核心。而且,這本書在介紹晶體學理論的同時,也穿插瞭大量實際應用的案例,讓我瞭解到這些理論並非空中樓閣,而是與我們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手中那些不起眼的石頭,仿佛它們都擁有瞭各自獨特的生命故事。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非常驚喜。我原本以為它會集中講解某個特定領域的礦物,但沒想到它涵蓋瞭從礦物基本概念到復雜結構成因,再到其在地質過程中的作用。作者在處理復雜化學結構時,並沒有迴避,而是用清晰的邏輯和層層遞進的方式,讓我能夠逐步理解。例如,在講解同質多象時,作者不僅解釋瞭其發生的化學原理,還列舉瞭碳這種神奇元素,能夠以石墨和金剛石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存在。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礦物在地球動力學中的作用的論述,它將礦物學與闆塊構造、岩漿活動等宏大概念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礦物不僅僅是靜態的物質,更是地球不斷演變的動態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礦物學並非孤立的學科,而是連接著地質學、物理學、化學乃至材料科學的橋梁。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體係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地球科學的理解也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一開始讓我有些吃力,我承認自己對礦物學的瞭解僅限於小學課本上那些五顔六色的寶石。但是,當我堅持讀下去後,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著迷。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他並沒有把礦物學寫成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名詞,而是將它們融入到地球演化的宏大敘事中。讀到關於造岩礦物的成因時,我仿佛看到瞭滾燙的岩漿如何冷卻,又如何在一億年的地質變遷中緩慢生長。書中對不同礦物族群的劃分和介紹,讓我對整個礦物傢族有瞭清晰的脈絡。我尤其喜歡關於矽酸鹽礦物的部分,作者詳盡地闡述瞭它們的結構單元如何組閤,形成瞭從簡單到復雜的各種結構類型。這就像在聽一個關於分子層麵如何“築巢”的故事,非常有畫麵感。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總是會引用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或者曆史故事來輔助說明,這讓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感受到瞭人類對礦物的認知是如何隨著時代發展的。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關於“礦物之魂”的百科全書。我一直對那些具有獨特光澤和顔色的礦物情有獨鍾,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品,更是地球曆史的活化石。作者在介紹礦物的光學性質時,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摺射率、雙摺射等概念,讓我這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能理解。特彆是關於礦物顔色的成因,書中詳細解釋瞭不同緻色離子的作用,以及晶體缺陷如何影響顔色,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每一抹色彩背後都有著精密的科學道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礦物的物理性質,如硬度、解理、斷口等,作者不僅解釋瞭這些性質的由來,還通過實際的例子,展示瞭這些性質在礦物鑒定中的重要作用。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以後看到一塊石頭,都能對其“望聞問切”,初步判斷其身份。這本書讓我對身邊的事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地球這個星球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微觀世界裏潛藏的宏大秩序。我一直以為礦物就是一些冰冷、堅硬的物體,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在它們看似平靜的外錶下,隱藏著的是原子們精密排列組成的復雜結構,每一個晶麵、每一個角度都承載著地球形成初期的信息。作者在講解晶體學原理時,並沒有直接拋齣那些晦澀的數學公式,而是通過對晶體對稱性、指數等概念的深入淺齣地闡釋,讓我逐漸領略到那種數學之美在自然界中的體現。特彆是關於消光方嚮和反射率的討論,作者聯係實際的偏光顯微鏡觀察,讓我仿佛置身於實驗室,親手操作著儀器,觀察著那些閃爍著奇妙光芒的礦物切片。我最欣賞的一點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理論講解,而是極富前瞻性地探討瞭礦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這種聯係在材料科學、地質勘探等領域的應用前景。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學科,更是在與一位睿智的導師對話,他引導我一步步揭開自然界最深層的秘密。

評分

還沒有讀完,希望能成為一本有用的工具書。編寫風格獨特,值得一看。

評分

2適閤專業人士看

評分

3專業人士可以看

評分

2適閤專業人士看

評分

okkkkkkkkkkkl

評分

3專業人士可以看

評分

2適閤專業人士看

評分

很喜歡(美)蕾切爾·米德,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吸血鬼學院(5)心靈束縛很不錯,吸血鬼學院係列第五部吸血鬼學院(5)心靈束縛,在愛與忠誠中掙紮的愛情該何去何從被美國青年之聲雜誌評為超越暮光之城的年輕人讀物美國書單雜誌、青年之聲雜誌等聯袂推薦被美國媒體稱為最快捕獲年輕人心靈的小說一經立即榮登美國圖書館協會暢銷書排行榜,並蟬聯數周北美銷售數百萬本,版權已售數十國作者被評為紐約時報和今日美國暢銷書作傢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即將開拍當吸血鬼的世界充滿瞭人性與爭鬥,青春悲涼的愛戀能否敵得過浸滿鮮血的忠誠一部嗜血生靈的青春演義,一場暮光之城與哈利·波特的華麗邂逅,一次唯美愛情與光輝人性的完美結閤,盡在吸血鬼學院(5)心靈束縛。露絲返迴吸血鬼學院後,她一邊繼續著與迪米特裏的相互追殺,同時想盡辦法尋找救迴血族的方法。露絲和接好友一起喬裝劫獄,找到曾經把血族變成正常人的靈術者,尋找任何可以救迴迪米特裏的機會。莉薩得知自己正是那個能夠救迴迪米特裏的靈術者,關鍵時刻她把銀棒刺嚮迪米特裏的心髒,迪米特裏奇跡般變迴瞭拜爾族。但迪米特裏卻不願再見到露絲,拒絕接受露絲的愛。露絲和迪米特裏,這對曾經摯愛的戀人能否重新相愛這時,女王被謀殺,露絲被指控為凶手,她將麵臨怎樣的命運米德融入瞭關於羅馬尼亞民俗和正統的天主教聖徒的文化,她用它編織瞭一個獨特而有魅力的吸血鬼小說。隨著十幾歲青少年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遇到各種成長中的問題,於是人們想要脫離斯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他們覺得暮光之城看上去像一本兒童讀物,因此寫血鬼學院這顆小小的鑽石在未來一段時間,定會受到讀者的熱烈追捧。——美國青年之聲雜誌()如果你喜歡暮光之城,你也會喜歡這個係列。這是一個擁有著不可預知的結局的迷人神秘故事,絕對值得一讀。——浪漫時代書評雜誌專業作傢蓋爾與斯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一樣,這是一部迷人和可信的小說,但較之更為大膽一些。——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米德首部寫給年輕人的引人入勝的小說,融閤瞭錯綜復雜的玄幻情節和當代背景,滲透青少年的喜好和多種人物角色特點,讓人愛不釋手。——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我沒有機會數清楚究竟有多少血族和迪米特裏在一起。我透過莉薩的眼睛看到的一切,已經令我心緒大亂,既疑惑又害怕。既然他知道我不會自己隻身前往,那麼肯定已經做好瞭要麵對大批護衛的準備。漢斯本來希望能夠藉助人數的優勢彌補我們齣發時的匆忙。他已經召集瞭能在皇宮召集到的所有護衛。老實說,皇宮雖然有結界的保護,可是也不可能做到傾巢齣動。幸好有這些新晉的護衛在。這些人大多留守在皇宮,騰齣來那些經驗老道的護衛和我們一起共赴這場營救的盛宴。我們一共有差不

評分

專業書籍,適閤做礦物物理的參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