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銀方 著
圖書標籤:
  • 壓鑄
  • 模具設計
  • 金屬成型
  • 鑄造
  • 製造工藝
  • 機械工程
  • 工業設計
  • 材料成型
  • 精密鑄造
  • 模具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038685
版次:1
商品編碼:1038739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1-01
頁數:21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可作為高等學校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及機電類各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模具設計與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高職高專相關專業學生參考。

內容簡介

闡述瞭壓鑄工藝與壓鑄模具設計方麵的內容,主要包括:壓鑄過程原理;壓鑄工藝及壓鑄新技術;壓鑄機;分型麵、澆注係統和排溢係統設計;成型零件與模架設計;壓鑄模機構設計;壓鑄模材料及技術要求;壓鑄模設計實例;壓鑄模CAD/CAE/CAM等。各章均選編瞭應用實例和習題,書後還編製瞭兩個大作業,以備選用。

作者簡介

薑銀方,男,1962年生,碩士學位,在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覆蓋件成形工藝、激光焊、數值模擬等方麵的教學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嚮有闆料塑性成形理論、壓鑄成形理論、模具CAD/CAE/CAM、激光加工、等離子體技術、錶麵工程技術;主持和參加5項省部級課題和8項企業課題,國傢自然科技基金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機械工程學報》等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60餘篇,12篇被SCI/EI檢索;獲省教學成果奬2項和校教學成果奬3項;獲國傢發明專利授權1項;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奬一項;主編教材8部,總主編機械係列課程指導叢書1套10本,主編著學術性著作1部。

目錄

1 緒論
1.1 鑄的基本概念
1.2 壓鑄的特點與應用範圍
1.3 壓鑄的發展
思考題

2 壓鑄過程原理
2.1 壓鑄壓力
2.2 壓鑄速度
2.3 最佳充填時間
2.4 金屬液的運動及充填鑄型的形態
2.5 鑄過程的能量交換與熱量流動
思考題

3 壓鑄機
3.1 鑄機的分類和特點
3.2 壓鑄機的基本機構
3.3 壓鑄機的型號及主要參數
3.4 壓鑄機的選用
思考題

4 壓鑄工藝及壓鑄新技術
4.1 壓鑄閤金
4.2 壓鑄件的結構設計
4.3 壓鑄工藝參數的選擇
4.4 壓鑄過程工藝與壓鑄機及壓鑄模具相關參數的分析
4.5 鑄塗料
4.6 壓鑄閤金的熔煉與壓鑄件的後處理
4.7 壓鑄新技術
思考題

5 分型麵、澆注係統和排溢係統設計
5.1 壓鑄模的基本結構
5.2 分型麵設計
5.3 澆注係統設計
5.4 排溢係統設計
思考題

6 成型零件與模架設計
6.1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
6.2 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計算
6.3 模架的設計和標準化
6.4 加熱與冷卻係統設計
思考題

7 壓鑄模機構設計
7.1 抽芯機構設計
7.2 推齣機構設計
思考題

8 壓鑄模材料及技術要求
8.1 壓鑄模材料的選擇和熱處理
8.2 壓鑄模的技術要求
思考題

9 壓鑄模設計實例
9.1 壓鑄模設計的依據與步驟
9.2 典型壓鑄件的模具實例分析
9.3 屏蔽盒壓鑄模設計
思考題

10 壓鑄模CAD/CAE/CAM
10.1 壓鑄模CAD
10.2 壓鑄模CAE
10.3 壓鑄模CAM
10.4 壓鑄模CAD/CAE/CAM的集成
10.5 怎樣選擇壓鑄模CAD/CAE/CAM軟件
思考題
附大作業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 緒論
1.3 壓鑄的發展
壓鑄的起源眾說不一,應該講是從半永久型及永久型的發展中分支齣來的。最早用泥範製備青銅生活器具、錢幣等,以後發展用金屬型製備簡單的武器,如青銅箭頭。金屬型的大量使用是在印刷機械齣現後用來製備鉛字。由於生産規模的擴大,對金屬型的機械化操作提齣瞭要求。於是在1822年,威廉姆·喬奇(WillamChurch)製造瞭一颱日産1.2萬~2萬鉛字的鑄造機,顯示齣壓鑄工藝方法的生産潛力。1849年斯圖吉斯(J.J.Sturgiss)設計並製造成第一颱手動活塞式熱室壓鑄機,並在美國獲得瞭專利權。1855年默根瑟勒(Mersen—thaler)研究瞭以前的專利,發明瞭印字壓鑄機,開始隻用於生産低熔點的鉛、锡閤金鑄字,到19世紀60年代用於鋅閤金壓鑄零件生産。壓鑄廣泛用於工業生産還隻是20世紀初,應用於現金齣納機、留聲機和自行車的産品生産中。1904年英國的法蘭剋林(H.H.Franklin)開始用壓鑄方法生産汽車的連杆軸承,開創瞭壓鑄零件在汽車工業中應用的先例。l905年多勒(H.H.Doehler)研製成功用於工業生産的壓鑄機,壓鑄鋅、锡、銅閤金鑄件。隨後瓦格納(Wagner)設計瞭鵝頸式氣壓壓鑄機,用於生産鋁閤金鑄件。
1927年捷剋工程師約瑟夫·波拉剋(JesefPfolak)設計瞭冷室壓鑄機,由於儲存熔融閤金的坩堝與壓射室分離,可顯著地提高壓射力,使之更適閤工業生産的要求,剋服瞭氣壓熱室壓鑄機的不足之處,從而使壓鑄技術嚮前推進瞭一大步。鋁、鎂、銅等閤金均可采用壓鑄生産。因為整個壓鑄過程都是在壓鑄機上完成,因此,隨著對壓鑄件的質量、産量和擴大應用的需求,對壓鑄設備也不斷提齣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新型壓鑄機的齣現以及新工藝、新技術的采用,又促進壓鑄生産更加迅速地發展。
大型壓鑄機的發展是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近十年來,無論壓鑄機還是壓鑄技術均得到相當的發展,壓鑄機械已朝自動化、智能化方嚮發展。
《金屬壓鑄成形技術與模具開發實戰》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金屬壓鑄成形領域的關鍵技術與模具設計理念,旨在為行業內的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全麵而實用的技術指南。全書內容嚴謹,邏輯清晰,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全過程,力求幫助讀者掌握壓鑄成形的核心技術,並能獨立完成高質量的壓鑄模具設計。 第一部分:壓鑄成形工藝基礎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係統地瞭解壓鑄成形的基本原理和關鍵工藝參數。 壓鑄原理與發展概述: 詳細介紹壓鑄成形的定義、曆史演進、優勢與局限性。深入分析不同類型的壓鑄機(冷室壓鑄機、熱室壓鑄機)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及適用範圍,幫助讀者理解設備選擇的依據。 金屬材料與閤金選擇: 重點介紹適用於壓鑄的常用金屬材料,包括鋁閤金、鋅閤金、鎂閤金、銅閤金等。分析各類閤金的性能特點、壓鑄工藝適應性、熱處理工藝以及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實例。闡述閤金成分對壓鑄件質量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産品需求選擇閤適的壓鑄閤金。 壓鑄工藝參數分析: 詳細解析影響壓鑄件質量的關鍵工藝參數,如注射速度、注射壓力、保壓壓力、填充時間、冷卻時間、模具溫度等。深入闡述這些參數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參數來提高鑄件的緻密性、尺寸精度和力學性能。通過實例說明參數設置的原則與方法。 壓鑄過程中的缺陷分析與控製: 全麵梳理壓鑄過程中常見的缺陷,包括氣孔、疏鬆、縮鬆、冷隔、夾渣、裂紋、變形等。深入剖析産生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並提齣針對性的預防和消除措施。結閤實際案例,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工藝優化和模具改進來規避缺陷,提高鑄件閤格率。 壓鑄後處理工藝: 介紹壓鑄件在成形後的常見後處理技術,如去毛刺、清理、熱處理、錶麵處理(如電鍍、噴塗、陽極氧化等)。分析不同後處理工藝的目的、方法及對鑄件性能的影響。 第二部分:壓鑄模具設計理論與方法 本部分將聚焦於壓鑄模具的設計,從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涵蓋模具設計的全流程。 壓鑄模具結構與類型: 詳細介紹壓鑄模具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模架、型腔、分流道、澆口、溢流槽、排氣槽、推齣機構、導嚮機構、鎖模機構等。分類講解不同類型的壓鑄模具,如單腔模、多腔模、鑲拼模、熱流道模等,並分析其結構特點與應用場閤。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探討壓鑄模具常用的鋼材選擇,如P20, H13, 718, S136等,分析其性能指標(如硬度、韌性、耐磨性、耐熱性)與模具壽命的關係。詳細介紹模具鋼的熱處理工藝,包括調質、淬火、迴火、氮化等,闡述熱處理對模具性能提升的重要性。 型腔設計與排布: 講解如何根據零件圖進行型腔的設計,包括零件的分型麵選擇、拔模斜度的設定、圓角的處理等。重點闡述多腔模中型腔的閤理排布原則,考慮提高材料利用率、縮短生産周期、便於排氣等因素。 澆注係統設計: 深入分析澆注係統的組成及設計原則,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澆口的形式(如扇形澆口、針閥澆口、潛行澆口等)及其尺寸的確定。講解如何通過澆注係統設計來優化金屬液體的充型過程,減少飛邊毛刺,避免捲氣和氧化。 排氣與溢流係統設計: 強調排氣與溢流在壓鑄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詳細介紹排氣槽的設計方法、位置選擇以及尺寸的確定。講解溢流槽的功能、結構形式及設計要點,以有效排齣模具內的氣體和金屬氧化物。 推齣與導嚮係統設計: 介紹推齣機構的設計,包括推齣杆、推齣闆、復位杆等的選擇與布置。講解導嚮機構(如導柱、導套)的作用與設計原則,確保模具的精確開閤與運動。 冷卻係統設計: 闡述冷卻係統對控製模具溫度、縮短生産周期、提高鑄件質量的重要性。介紹常見的冷卻係統形式,如冷卻水道、冷卻鑲塊等,並講解其設計原則和計算方法。 模具結構強度與剛度分析: 探討模具在壓鑄過程中承受的高壓力的影響,介紹模具結構強度與剛度的校核方法,確保模具在長期使用中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模具製造工藝與裝配: 介紹壓鑄模具製造過程中常用的加工工藝,如數控加工、電火花加工、綫切割等。講解模具的裝配流程、精度要求及常見裝配問題。 第三部分:先進壓鑄技術與模具設計應用 本部分將進一步拓展壓鑄成形的應用範圍,介紹一些先進的技術與集成應用。 特種壓鑄技術: 介紹如半固態壓鑄、真空壓鑄、低壓壓鑄等特種壓鑄技術,分析其原理、工藝特點、適用材料及優勢,以及相應的模具設計考量。 自動化與智能化壓鑄: 探討壓鑄生産中的自動化技術,如機器人上下料、自動化清理、在綫檢測等,以及智能化模具的設計理念,如集成傳感器、自適應控製等。 壓鑄件的CAE分析: 介紹利用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對壓鑄過程進行模擬仿真,包括充型仿真、凝固仿真、應力仿真等。講解如何通過CAE分析優化模具設計和工藝參數,預測和解決潛在問題。 案例分析與實戰指導: 選取不同行業、不同復雜度的壓鑄件,提供詳細的模具設計案例分析,從零件分析、方案設計、詳細設計到製造裝配,進行全流程的實戰指導。 本書語言力求通俗易懂,同時又不失專業深度。書中配有大量的插圖、錶格和計算公式,便於讀者理解和應用。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壓鑄成形技術的精髓,掌握模具設計的關鍵技術,為從事壓鑄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的過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但每一步都帶來瞭新的視野。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模具製造與維護”的部分深深吸引。我一直認為模具製造就是機械加工,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無數精妙之處。從模具鋼的選擇,到熱處理工藝,再到各種加工方法的應用,比如CNC加工、電火花加工(EDM)、綫切割(WEDM)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決定著模具的精度、壽命和性能。書裏詳細介紹瞭不同模具鋼的特性,比如硬度、韌性、耐磨性,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選擇依據,這讓我明白,選擇正確的模具鋼材是保證模具質量的基礎。熱處理工藝,比如淬火、迴火、氮化等,更是賦予瞭模具所需的硬度和強度,書中對此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模具需要經過這些復雜的步驟。在加工方法方麵,作者詳細闡述瞭CNC加工的高精度優勢,以及EDM在加工復雜型腔時的獨特作用,這讓我對現代模具製造的精密性有瞭更深的認識。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模具的日常維護和常見故障的排除。如何進行定期的清潔、潤滑、檢查,以及當模具齣現磨損、變形、燒蝕等問題時,如何進行有效的修復,這些實用的知識對於實際生産具有極高的價值。我甚至開始琢磨,是不是以後也要學習一些相關的CAD/CAM軟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書中的內容。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的知識荒漠中挖齣瞭一口甘泉,讓我對“壓鑄模具設計”這個概念有瞭顛覆性的認識。我原以為模具設計就是畫圖紙,把形狀做齣來就行瞭,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模具不僅僅是形狀的復製器,更是實現高效、穩定、高質量壓鑄生産的關鍵載體。書裏對模具結構的設計,簡直可以用“精巧絕倫”來形容。從模仁、型腔、澆注係統、排氣係統、冷卻係統,到頂齣係統、滑塊、斜頂等等,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其獨特的功用和設計原則。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澆注係統的設計方法,如何閤理設置流道、澆口、橫澆口,以保證金屬液平穩充型,避免捲氣和夾渣。而排氣係統的設計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模具裏需要精心設計的排氣槽,纔能將模腔內的空氣及時排齣,防止氣孔的産生,這一點我之前是完全沒有想到的。冷卻係統的設計也至關重要,書裏強調瞭如何根據零件的厚度、形狀以及所用閤金的特性,來設計閤理的冷卻水道,以控製模具溫度,縮短冷卻時間,提高生産效率。最讓我驚嘆的是,作者還深入講解瞭滑塊、斜頂等復雜機構的設計,這些機構的應用大大拓展瞭壓鑄模具的設計自由度,能夠製造齣形狀復雜、帶有側嚮抽芯的零件。整本書的插圖和CAD圖紙都非常清晰、專業,給我的學習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甚至可以對照著這些圖紙,在腦海裏模擬齣模具工作的全過程。

評分

這本《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確實是給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之前對壓鑄這塊的瞭解僅限於“一種把金屬溶液倒進模具裏成型的技術”,但這本書讓我知道瞭,這背後是多麼龐大而精密的科學與藝術的結閤。從原材料的選擇,比如鋁閤金、鋅閤金、鎂閤金等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對最終産品的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書裏詳細介紹瞭這些閤金的成分、性能特點、以及在不同壓鑄應用中的選擇依據,這簡直就像一本金屬材料的百科全書,而且是專門針對壓鑄工藝量身定製的。然後是成型工藝的部分,我之前一直以為壓鑄就是“壓”和“鑄”那麼簡單,但書裏娓娓道來,從熔煉、注射、保壓、頂齣到脫模,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無數的細節和技術要點。比如注射速度、壓力、溫度的控製,這些參數的微小變動都可能導緻産品齣現氣孔、縮鬆、裂紋等缺陷,而書中就詳細闡述瞭這些參數對産品質量的影響機理,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我尤其對“充型過程的模擬分析”這一章節印象深刻,它用生動的圖示和嚴謹的公式,解釋瞭如何利用計算機軟件來預測金屬液在模腔內的流動狀態,從而提前發現潛在的充型問題,並在模具設計階段就加以解決,這大大降低瞭試模的風險和成本,簡直是現代製造業的福音。書中的語言雖然專業,但並非枯燥乏味,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對比分析,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在手把手地教你,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我欲罷不能。

評分

捧讀《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密機械的殿堂,對“模具冷卻係統的設計與優化”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以為模具冷卻就是簡單地在模具裏麵挖幾個孔走水,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係統工程,直接關係到産品質量、生産效率和模具壽命。書中詳細闡述瞭冷卻係統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帶走模具在壓鑄過程中産生的熱量,防止模具過熱而變形或降低壽命,更能控製型腔的冷卻速度,影響金屬液的凝固組織和內部應力,進而影響産品的力學性能和尺寸精度。作者列舉瞭各種主流的冷卻方式,比如水冷卻、油冷卻、風冷卻,以及組閤冷卻方式,並詳細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在設計方麵,書中提供瞭多種冷卻水道的布置形式,比如環形水道、螺鏇水道、貫穿式水道等,並深入講解瞭如何根據零件的形狀、壁厚以及冷卻需求,來閤理設計冷卻水道的直徑、間距和流速,以達到最佳的冷卻效果。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流體動力學在冷卻設計中的應用”的講解印象深刻,通過對冷卻介質流動情況的模擬分析,可以優化水道設計,避免死角和局部過熱,提高冷卻的均勻性。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個高效的冷卻係統,是實現高品質壓鑄生産的基石。

評分

這本書《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張通往壓鑄世界核心的地圖。我之前對“壓鑄過程中的缺陷分析與控製”一直都感到非常睏惑,以為生産中齣現的小問題都是偶然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壓鑄過程中齣現的任何一個缺陷,都有其內在的成因,是工藝參數、模具設計、材料選擇或操作不當等因素綜閤作用的結果。書中係統地列舉瞭壓鑄過程中常見的各種缺陷,比如氣孔、縮鬆、裂紋、澆不足、錯位、錶麵粗糙等,並對每一種缺陷的形成機理進行瞭詳細的闡述。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氣孔”的分析,書中不僅解釋瞭氣孔的來源(原材料夾氣、模具排氣不良、注射速度過快捲氣等),還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優化模具的排氣設計、調整注射參數、改進熔煉過程等多種手段來加以消除。同樣,對於“縮鬆”,書中也深入剖析瞭其形成原因(冷卻不均勻、保壓壓力不足等),並給齣瞭相應的解決方案。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過程,讓我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問題的所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例照片,清晰地展示瞭各種缺陷的形態,並給齣瞭相應的分析和改進措施,這使得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易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繁忙的壓鑄車間,親眼目睹著各種缺陷的産生和被解決的過程。

評分

《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它讓我對“壓鑄模具的強度校核與變形預測”有瞭更為係統和科學的認知。以往我總是憑經驗來判斷模具的強度是否足夠,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嚴謹的數學計算和物理分析纔是確保模具安全可靠的關鍵。書中詳細介紹瞭在壓鑄過程中,模具會承受著來自注射壓力、鎖模力、以及熱應力等多方麵的復雜載荷。作者運用瞭大量的力學理論和公式,比如材料力學中的應力、應變、許用應力等概念,來對模具的各個關鍵部位進行強度校核。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有限元分析(FEA)”在模具強度校核中的應用印象深刻。通過FEA軟件,可以對模具進行精密的受力分析,模擬齣不同工況下模具內部的應力分布和變形情況,從而提前發現潛在的薄弱環節,並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優化。例如,在設計滑塊或斜頂等機構時,FEA能夠幫助我們計算齣它們在承受注射力時産生的應力集中情況,從而確定閤適的尺寸和結構,避免因強度不足而導緻斷裂或失效。此外,書中還探討瞭模具在高溫和高壓下的熱變形問題,並介紹瞭一些預測和控製模具變形的方法,這對於保證壓鑄件的尺寸精度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設計一個閤格的壓鑄模具,不僅僅是畫齣漂亮的圖紙,更需要嚴謹的科學計算和深入的分析。

評分

說實話,《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讓我對“壓鑄模具的強度分析與壽命預測”這個話題有瞭前所未有的深入理解。之前我總覺得模具就是金屬做的,應該很結實,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在高溫高壓的反復作用下,也存在著強度極限和疲勞壽命的問題。書中詳細介紹瞭在壓鑄過程中,模具會承受著巨大的注射壓力、冷卻收縮應力、以及熱應力,這些力如果設計不當或者材料選擇不閤理,都可能導緻模具的早期失效。作者運用瞭大量的力學理論和計算公式,比如應力集中、疲勞裂紋擴展等,來分析模具在不同部位的受力情況,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模具結構、選用閤適的模具鋼材,來提高模具的抗疲勞性能和使用壽命。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有限元分析(FEA)”的應用感到著迷,利用FEA軟件,可以對模具進行精密的應力應變分析,提前發現潛在的薄弱環節,並進行針對性的改進,這簡直就是模具設計界的“X光機”,能夠洞察模具內部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生動地展示瞭如何通過科學的分析方法,來解決實際生産中遇到的模具壽命問題,這對於提高生産效率、降低製造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我甚至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將這本書中的分析方法,應用到我目前工作中的一些其他領域,或許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評分

這本書《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簡直就是一本壓鑄領域的“葵花寶典”,讓我對“自動化與智能化在壓鑄中的應用”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總覺得壓鑄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賦能傳統製造業,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書中詳細介紹瞭自動化在壓鑄生産中的各種應用,比如自動化的上下料係統、自動化的噴塗脫模係統、自動化的清理與檢測設備等等。這些自動化設備的引入,不僅大大提高瞭生産效率,降低瞭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實現參數的精確控製和過程的穩定重復,從而保證産品質量的均一性。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機器人應用”的部分印象深刻,例如使用機器人進行零件的取齣、噴塗、修邊、拋光等工序,這不僅解放瞭人力,更是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保障瞭工人的安全。智能化方麵,書中也介紹瞭不少前沿的技術,比如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工藝優化,通過對生産過程中海量數據的采集和分析,來實時調整工藝參數,實現生産過程的智能化控製。還有關於“物聯網(IoT)”在壓鑄生産中的應用,通過設備互聯互通,實現遠程監控、故障預警和智能診斷,這讓我看到瞭未來壓鑄車間的智能化圖景。這本書的這些內容,讓我感到壓鑄行業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未來可期。

評分

《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如同為我開啓瞭一扇通往精密製造領域的大門,讓我看到瞭壓鑄工藝背後隱藏的無限可能。尤其讓我著迷的是書中關於“壓鑄機的選擇與應用”的章節。我之前隻知道壓鑄機是用來“壓”和“鑄”的,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壓鑄機的種類繁多,結構和性能各不相同,而且針對不同的産品和工藝需求,需要選擇最閤適的機型。書中詳細介紹瞭直壓式和肘杆式兩大類壓鑄機的原理、結構特點、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直壓式壓鑄機結構簡單,注射速度快,適閤生産小型薄壁件;而肘杆式壓鑄機鎖模力大,注射穩定性好,更適閤生産大型復雜零件。除瞭基本原理,書中還深入探討瞭壓鑄機的關鍵參數,比如鎖模力、注射壓力、注射速度、射齣行程等,並解釋瞭這些參數如何影響産品的質量和生産效率。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壓鑄機選型原則”的講解,它不僅考慮瞭零件的尺寸、壁厚、材料等因素,還兼顧瞭生産批量、生産環境以及經濟成本等實際情況,為讀者提供瞭非常係統和全麵的指導。此外,書中還簡要介紹瞭壓鑄機的日常維護和常見故障排除,這對於保證壓鑄機的穩定運行和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樣至關重要。閱讀這一章節,讓我對壓鑄機這個龐然大物的認識,從“一個工具”升華為“一個復雜的精密係統”,充滿瞭敬畏和好奇。

評分

《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走進壓鑄模具設計的更深層領域。我之前對“模具材料與熱處理”的瞭解非常有限,僅僅知道需要堅硬的金屬,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材料科學在模具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用於壓鑄模具的鋼材,比如P20、H13、SKD61等,並對其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如硬度、強度、韌性、耐磨性)、熱處理工藝以及適用範圍進行瞭深入的對比分析。我瞭解到,不同的壓鑄閤金(如鋁閤金、鋅閤金、鎂閤金)對模具材料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壓鑄鋁閤金時,模具需要承受更高的溫度和腐蝕性,因此對模具鋼材的耐熱性和耐腐蝕性要求更高。熱處理工藝是賦予模具優異性能的關鍵,書中詳細講解瞭淬火、迴火、氮化、滲碳等熱處理方法,以及它們對模具硬度、強度、韌性、耐磨性和尺寸穩定性的影響。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模具鋼材的失效分析”的部分所吸引,它通過分析模具在實際使用中齣現的斷裂、磨損、變形、龜裂等失效現象,來反推材料選擇或熱處理工藝上的不足,從而為改進設計提供依據。這種從實際問題齣發,反嚮研究材料和工藝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還不錯吧,共初學者學習還不錯的。

評分

好~~非常的棒~!!~

評分

很好

評分

好~~非常的棒~!!~

評分

是正品行貨,書本質量蠻不錯的。。。

評分

是正品行貨,書本質量蠻不錯的。。。

評分

還不錯吧,共初學者學習還不錯的。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很給力很強大 嗬嗬很好很給力很強大 嗬嗬很好很給力很強大 嗬嗬很好很給力很強大 嗬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