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

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禮敏 編
圖書標籤:
  • 銅粉末
  • 銅閤金粉末
  • 粉末冶金
  • 金屬材料
  • 材料科學
  • 冶金工程
  • 銅製品
  • 粉末材料
  • 金屬粉末
  • 新材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8701514
版次:1
商品編碼:1063590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購買紙質版圖書可以同時獲贈該圖書的電子版。登錄有色金屬在綫首頁,查看“電子書激活流程”,輸入隨書附帶有該書的電子書序列號和密碼即可擁有該圖書的電子書及100有色幣,同時更多免費專業資源和和服務供您使用。
   data-lazyload=//img10.360buyimg.com/N0/22112/a612607a-6857-4c2a-997d-a18b9228c44c.jpg

內容簡介

   銅及銅閤金粉末作為粉末冶金行業的重要原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航空航天、電器、電子信息、紡織、食品等領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我國生産技術、裝備的快速提升,我國銅及銅閤金粉末也得到迅猛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銅及銅閤金粉末的産量超過40000t。
   按照國傢“十一五”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編寫《中國有色金屬叢書》的齣版要求,我們通過對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的全麵總結,將理論與生産實際結閤起來,編寫瞭這本《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期望對銅及銅閤金粉末行業乃至粉末冶金行業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主要介紹瞭銅及銅閤金粉末工業化生産方法及其製品,從粉末和其製品的生産原理、生産工藝、設備、産品性質、影響因素等方麵進行係統介紹,並介紹瞭新主要進展。銅及銅閤金粉末部分主要介紹銅粉、銅閤金粉末和銅基復閤粉末3大類,生産方法有電解法、霧化法、氧化還原法、擴散法、內氧化法、化學法等。采用或主要采用銅及銅閤金粉末生産的製品,主要有軸承、結構材料、摩擦材料、多孔材料、超硬工具材料、電工材料、熱沉材料和塗層等。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銅及銅閤金粉末的發展現狀
1.3 銅基粉末冶金零部件的發展現狀
第2章 銅粉生産
2.1 電解法
2.1.1 電解原理
2.1.2 電解銅粉的生産工藝
2.1.3 電解銅粉的性能
2.1.4 電解銅粉的應用
2.2 霧化法
2.2.1 霧化過程原理
2.2.2 影響霧化粉末性能的因素
2.2.3 氣霧化銅粉生産
2.2.4 水霧化銅粉生産
2.2.5 霧化銅粉的性能及應用
2.3 氧化還原法
2.3.1 AOR法原理
2.3.2 AOR法生産工藝
2.3.3 影響銅粉性能的因素
2.3.4 氧化還原銅粉的粉末特性及應用
第3章 銅閤金粉末生産
3.1 霧化法
3.1.1 黃銅粉末
3.1.2 青銅粉末
3.1.3 白銅粉末
3.1.4 真空霧化法製備銅基閤金粉末
3.1.5 金剛石工具用胎體粉末
3.1.6 球形霧化銅及銅閤金粉的應用與發展
3.2 擴散法
3.2.1 概述
3.2.2 擴散機理
3.2.3 原料對擴散粉性能的影響
3.2.4 擴散工藝對擴散粉物理性能的影響
3.2.5 擴散工藝對擴散粉閤金化程度的影響
3.2.6 擴散工藝對擴散粉末閤金相的影響
3.2.7 擴散閤金粉的應用
第4章 銅基復閤粉末
4.1 彌散強化銅用復閤粉末
4.1.1 內氧化法製備ODS銅粉末
4.1.2 金屬醇鹽法製備ODS銅粉末
4.1.3 彌散強化銅的應用
4.2 銅包鐵復閤粉末
4.2.1 銅包鐵復閤粉末産品的發展
4.2.2 銅包鐵復閤粉末的製備原理
4.2.3 銅包鐵復閤粉末的生産工藝
4.2.4 以含銅廢液為原料製備銅包鐵復閤粉工藝
4.2.5 銅包鐵復閤粉末的性能
4.2.6 銅包鐵復閤粉末的應用領域
4.3 銀包粉末的製備
4.3.1 銀包銅粉末的製備方法
4.3.2 銀包銅粉末的應用
4.4 銅包石墨粉末的製備
4.4.1 銅包石墨粉末的應用原理
4.4.2 銅包石墨粉末的製備原理
4.4.3 銅包石墨粉末的製備工藝
4.4.4 銅包石墨粉末的應用
第5章 銅基含油軸承
5.1 概述
5.1.1 銅基含油軸承的發展曆程
5.1.2 燒結含油軸承的工作原理
5.2 銅基含油軸承的判定因素
5.3 銅基含油軸承的生産標準
5.4 燒結青銅係含油軸承
5.4.1 燒結CuSn10係含油軸承
5.4.2 燒結鋁青銅係含軸承
5.4.3 其他青銅閤金係含油軸承
5.5 銅基含油軸承製備工藝
5.5.1 粉末原料製備工藝
5.5.2 含油軸承的壓製工藝
5.5.3 燒結工藝
5.5.4 後處理工藝
5.6 鋼-燒結銅閤金雙金屬軸承
5.6.1 鋼-燒結銅-鎳閤金-巴氏閤金復閤軸承材料
5.6.2 鋼背-燒結銅鉛閤金雙金屬軸承材料
第6章 銅基粉末冶金結構材料
6.1 燒結銅
6.2 燒結青銅
6.3 燒結黃銅
6.4 燒結銅-鎳閤金
第7章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
7.1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特性
7.2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組成
7.2.1 基體組元
7.2.2 摩擦組元
7.2.3 潤滑組元
7.3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分類
7.4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製備工藝
7.4.1 原料粉末和支承鋼背的製備
7.4.2 原料粉末的混閤
7.4.3 壓製-燒結法
7.4.4 其他新工藝
7.4.5 後續處理
7.5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應用與發展
7.5.1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應用
7.5.2 銅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發展趨勢
第8章 銅基粉末冶金多孔材料
8.1 概述
8.1.1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工作原理
8.1.2 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製備方法
8.2 銅基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生産工藝
8.2.1 純銅多孔材料的燒結
8.2.2 青銅多孔材料的燒結
8.2.3 過濾器的化學熱處理
8.2.4 過濾器的再生
8.3 多孔材料的錶徵
8.3.1 孔隙率
8.3.2 多孔材料的最大孔徑及孔徑分布的測定
8.3.3 透氣係數
8.3.4 過濾精度
8.3.5 剪切強度
8.4 銅基粉末冶金多孔材料的應用
8.4.1 燒結青銅過濾器
8.4.2 氣液分離器
8.4.3 止火器
8.4.4 消音器
8.5 新型多孔材料
第9章 超硬工具材料
9.1 概述
9.2 金剛石工具的工作原理
9.3 銅及銅閤金粉末在金剛石工具中的應用
9.3.1 銅在黏結劑中的作用
9.3.2 銅閤金黏結劑在金剛石工具中的應用
9.3.3 粉末冶金法製造金剛石工具的工藝
9.3.4 金剛石工具製造設備
9.3.5 金剛石工具的應用
第10章 銅基粉末冶金電工材料
10.1 銅-石墨電刷
10.1.1 銅-石墨電刷的工作原理
10.1.2 銅-石墨電刷的製備工藝
10.1.3 銅-石墨電刷的性能
10.1.4 銅-石墨電刷的應用
10.2 電觸頭
10.2.1 電觸頭的性能要求
10.2.2 電觸頭的製備工藝
10.2.3 電觸頭的性能
10.2.4 電觸頭的應用
10.3 焊接電極
10.3.1 焊接電極的工作原理
10.3.2 彌散強化銅電極的製備工藝
10.3.3 焊接電極的應用
第11章 銅基粉末冶金熱管理材料
11.1 銅基粉末冶金熱沉材料
11.1.1 熱沉材料的工作原理
11.1.2 熱沉材料的製備工藝與材料選擇
11.1.3 第二代熱沉材料
11.1.4 第三代熱沉材料
11.1.5 第四代熱沉材料
11.2 熱管
11.2.1 熱管的工作原理
11.2.2 熱管的製備工藝
11.2.3 熱管的應用
11.3 銅基粉末冶金散熱器
11.3.1 銅粉的影響
11.3.2 黏結劑的影響
11.3.3 混煉工藝的影響
11.3.4 製粒工藝
11.3.5 注射成形工藝
11.3.6 脫脂(黏結劑脫除)工藝的影響
11.3.7 燒結工藝的影響
11.3.8 銅散熱器的應用
第12章 銅基噴塗塗層材料
12.1 熱噴塗技術
12.1.1 熱噴塗技術的分類
12.1.2 熱噴塗設備
12.1.3 熱噴塗技術的特點
12.1.4 熱噴塗原理
12.2 冷噴塗技術
12.2.1 冷噴塗技術的優點
12.2.2 冷噴塗係統的構成
12.2.3 冷噴塗技術的工藝原理
12.2.4 冷噴塗技術的適用材料範圍
12.3 銅及銅閤金噴塗塗層材料
12.3.1 銅及銅閤金粉末
12.3.2 銅基自熔性閤金粉末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內容相關

改革開放以來, 特彆是新世紀以來,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持續快速發展, 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産國和消費國, 産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 在國際同行業中的影響力日益提高。


《金屬的奧秘:從礦石到藝術》 本書是一部深度探索金屬材料的科普讀物,旨在揭示金屬從地球深處提取,經過精煉、加工,最終演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乃至升華為藝術品的神奇旅程。全書涵蓋瞭金屬材料學的宏觀視角,卻又不乏微觀層麵的細緻剖析,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廣大讀者勾勒齣一幅完整而精彩的金屬世界圖景。 第一章:地球的饋贈——金屬的起源與發現 我們從地球的形成講起,介紹地球內部富含的各種金屬礦藏,以及人類早期如何偶然發現並利用金屬的故事。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青銅時代,再到鐵器時代,每一個階段都標誌著人類文明的巨大飛躍。本章將深入淺齣地講解金屬元素的在地殼中的分布特點,常見的金屬礦物類型,以及早期人類從自然界采集、冶煉金屬的原始方法。我們會追溯那些閃耀著曆史光輝的金屬製品,例如古埃及的金飾、古羅馬的青銅雕塑,它們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人類早期智慧與審美的結晶。 第二章:熔煉的藝術——金屬的提純與閤金化 本章將聚焦於金屬提煉的核心過程。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金屬(如鐵、鋁、銅、金、銀等)在礦石中存在的形式,以及現代工業中廣泛采用的冶煉技術,包括火法冶金、濕法冶金和電冶金。讀者將瞭解到,如何通過高溫、化學反應或電化學原理,將金屬從其氧化物、硫化物等化閤物中分離齣來,獲得高純度的金屬。 此外,閤金的概念是金屬材料學的靈魂。本章將深入探討為何要製造閤金,閤金如何能夠顯著改善金屬的性能,例如強度、硬度、耐腐蝕性等。我們將以生活中常見的閤金為例,如不銹鋼(鐵、鉻、鎳的閤金)、黃銅(銅、鋅的閤金)、鋁閤金(鋁與鎂、矽、銅等元素的閤金)等,來闡述閤金的微觀結構是如何影響宏觀性能的。我們會介紹固溶體、金屬間化閤物等基本閤金相,並解釋相圖在閤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塑形的智慧——金屬的加工與成型 從原材料到最終製品,金屬需要經過一係列精密的加工過程。本章將全麵介紹金屬的主要加工工藝,包括: 鑄造: 介紹砂型鑄造、金屬型鑄造、壓鑄等不同方法的原理、適用範圍和優缺點,以及如何通過鑄造來製造形狀復雜的金屬部件。 塑性加工: 深入講解鍛造、軋製、擠壓、拉拔等冷、熱加工工藝。讀者將瞭解金屬在受力變形過程中晶粒的細化和強化的機製。我們會展示這些工藝如何被應用於製造鋼軌、鋼闆、金屬絲、管材等。 切削加工: 介紹車削、銑削、鑽削、磨削等傳統機械加工方法,以及現代數控加工技術的發展。我們將探討刀具材料、切削參數對加工精度和效率的影響。 連接技術: 焊接、釺焊、鉚接等是金屬部件組裝的關鍵。本章將介紹不同連接方式的原理、適用材料和工藝特點,以及現代先進焊接技術(如激光焊、電子束焊)的應用。 第四章:材料的進化——金屬的性能與應用 金屬材料的性能是其應用的基礎。本章將對金屬的各項關鍵性能進行係統性的介紹: 力學性能: 強度、硬度、韌性、塑性、疲勞強度、蠕變等。我們將通過圖錶和實例,解釋這些性能如何決定金屬在不同載荷條件下的錶現。 物理性能: 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熱膨脹係數等。這些性能在電子電氣、能源等領域至關重要。 化學性能: 腐蝕性、氧化性等。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材料選擇和錶麵處理來提高金屬的耐腐蝕性。 基於這些性能,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本章將重點展示金屬在建築、交通運輸(汽車、飛機、船舶)、能源(發電、輸電)、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醫療器械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廣泛應用,並探討不同應用場景對金屬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 第五章:超越實用——金屬的藝術與裝飾 金屬不僅僅是功能性的材料,更是孕育藝術的載體。本章將超越純粹的工程應用,轉嚮金屬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魅力。我們將探索金屬在雕塑、建築裝飾、珠寶首飾、工藝品等領域的應用。 我們將介紹不同金屬(如青銅、黃銅、銀、金、白金、不銹鋼等)的獨特質感、光澤和延展性,藝術傢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錶達情感、塑造形態。本章將迴顧曆史上經典的金屬藝術作品,並展示現代藝術傢如何運用傳統技法與創新工藝,賦予金屬新的生命力。從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到中世紀的金屬器皿,再到現代抽象雕塑和精美的首飾設計,金屬的藝術之旅將帶領讀者領略材料美學的無限可能。 第六章:未來的暢想——金屬材料的創新與發展 科技的進步永無止境,金屬材料也在不斷進化。本章將展望金屬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 高性能閤金: 介紹高溫閤金、形狀記憶閤金、超塑性閤金等新型閤金的研發進展及其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潛力。 納米金屬材料: 探討納米技術如何賦予金屬材料全新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強度、更好的催化性能等。 增材製造(3D打印): 介紹金屬3D打印技術的發展,它如何為復雜結構件的製造和個性化産品的生産帶來革命。 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 討論金屬材料的迴收、再生利用,以及開發更環保的冶煉和加工技術的重要性。 《金屬的奧秘:從礦石到藝術》是一部集科學性、趣味性和欣賞性於一體的科普著作。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領略金屬材料的輝煌曆史,理解其科學原理,欣賞其工業價值,並感受其藝術魅力,最終深刻認識到金屬在塑造我們現代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六 我是一名材料行業的資深編輯,閱覽過的技術書籍不計其數,但《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我所接觸到的最優秀的一部作品之一。它在內容深度、專業性以及可讀性方麵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作者對銅及銅閤金粉末的製備技術,無論是傳統的霧化法、氣流粉碎法,還是新興的電化學法、等離子體法,都進行瞭詳盡而深入的闡述,並且對不同方法的優劣、適用範圍以及最新研究進展都做瞭詳細的介紹。這為我們理解現代粉末冶金技術的發展提供瞭清晰的脈絡。書中對於銅閤金微觀組織形成機理的分析,以及不同閤金元素對銅基體的影響,都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在探討銅閤金的強化機製時,作者不僅列舉瞭固溶強化、沉澱強化等經典理論,還深入分析瞭納米尺度下的強化效應,以及如何通過控製粉末製備和後續處理來獲得具有優異性能的銅閤金。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粉末粒度對性能的影響”這一部分的論述,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圖錶,清晰地展示瞭粒度分布、球形度、長徑比等微觀形貌特徵如何影響粉末的流動性、壓實密度、燒結行為以及最終製品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這對於我們進行材料設計和工藝優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各種銅閤金製品的成型工藝,如壓製、燒結、注射成型、3D打印等,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並且重點闡述瞭這些工藝對製品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的影響。在閱讀過程中,我多次被書中精煉的語言和嚴謹的邏輯所摺服,作者能夠將復雜的科學原理,以一種清晰、流暢的方式呈現齣來,這得益於其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優秀的寫作能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科學性、係統性、實用性於一體的重量級著作,對於材料科學的研究者、工程師以及相關的從業人員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

評分

評價十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們這些緻力於推動中國製造業升級轉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掌握核心材料技術和先進製造工藝至關重要。《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這本書,正好彌補瞭我們在該領域的一些短闆。它不僅全麵係統地介紹瞭銅及銅閤金粉末的各種製備技術,從傳統的霧化法到先進的等離子體法,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且對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發展趨勢都做瞭深入的分析。這為我們瞭解該領域的技術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嚮,提供瞭清晰的視角。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粉末冶金在高性能銅閤金製品中的應用”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利用粉末冶金技術,製備齣具有傳統工藝難以實現的銅閤金製品,例如高強度的銅閤金零件、耐磨的銅閤金軸承、高導電的銅閤金觸點等。這些應用充分體現瞭粉末冶金技術在提升材料性能、拓展應用領域方麵的巨大潛力。書中對於“銅閤金的微觀組織控製與性能調控”的論述,也極具價值。作者深入分析瞭各種閤金元素對銅基體的影響,以及熱處理、變形等工藝如何影響銅閤金的微觀組織結構,進而調控其力學性能、導電性能、耐腐蝕性能等。這為我們進行材料設計和工藝優化,提供瞭科學的理論指導。此外,書中還介紹瞭銅閤金在新能源、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應用前景,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粉末冶金技術來滿足這些領域對材料的特殊需求。這本書的內容緊密結閤瞭國傢戰略發展需求,既有深厚的學術底蘊,又有廣闊的産業前景,對於我們推動中國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評分

評價三 作為一名在學術界從事材料科學研究的研究生,我經常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來支撐我的研究課題。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我不得不說,它的內容質量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對於銅及銅閤金粉末的製備方法,如霧化法、氣流粉碎法、電解法等,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並對每種方法的優缺點、適用範圍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對於我們選擇閤適的粉末製備工藝,從而獲得具有特定性能的粉末,非常有指導意義。書中對不同銅閤金成分體係的深入剖析,包括其微觀組織形成、相變機理以及由此帶來的宏觀性能變化,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銅閤金的強化機製”的論述,作者不僅介紹瞭固溶強化、沉澱強化、晶界強化等傳統強化方式,還結閤瞭納米技術和粉末冶金的優勢,探討瞭如何通過製備納米銅閤金粉末來獲得超高的強度和硬度。此外,書中對於銅閤金製品的成型工藝,如壓製、注射成型、3D打印等,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重點闡述瞭這些工藝對製品組織和性能的影響。例如,在3D打印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激光熔融沉積(SLM)技術在銅閤金打印中的應用,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粉末、如何優化打印參數以獲得低孔隙率、高緻密度的打印件,以及打印件的後處理技術。這對於我們探索先進製造技術在銅閤金領域的應用,提供瞭寶貴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總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理論紮實、緊跟學術前沿的優秀著作,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領域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和學生。

評分

評價九 作為一名在製造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資深工程師,我時常會遇到一些疑難雜癥,尤其是在銅閤金粉末的性能調控和製品製造工藝的優化方麵。一本好的技術書籍,對於我們解決實際問題至關重要。《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這本書,就像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一本“秘籍”。書中對於銅及銅閤金粉末的製備方法,從原理到工藝,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介紹,並對其在微觀形貌、粒度分布、純度等方麵的差異如何影響後續的燒結和性能錶現,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對於我們在選擇閤適的粉末製備技術,從而獲得滿足特定應用需求的高品質粉末,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燒結過程的控製與優化”這一章節。作者不僅詳細講解瞭擴散、緻密化等基本機理,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案例,分析瞭不同燒結氣氛、燒結溫度、燒結時間對銅閤金組織結構、緻密度、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的影響。這直接解決瞭我們在生産中經常遇到的燒結不均勻、孔隙率偏高等問題。書中還對銅閤金製品的成型工藝,如壓製、注射成型、3D打印等,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重點闡述瞭這些工藝參數如何影響製品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例如,在討論壓製工藝時,書中詳細分析瞭壓製壓力、模具設計、粉末填充方式等因素如何影響製品的密度均勻性和尺寸精度。此外,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性能數據和應用實例,這對於我們進行材料選型和工藝設計,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理論紮實、實踐性強的優秀著作,它不僅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生産中的技術難題,更能啓發我們對銅粉末及製品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創新。

評分

評價五 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工具書”,而且是那種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工具書。作為一名初創企業的産品開發經理,我時常麵臨著在有限的成本和時間內,快速開發齣性能優異、成本可控的新産品。而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正是我們産品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過去,我們團隊在材料選擇和工藝優化上走瞭不少彎路,耗費瞭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注入瞭一劑強心針。書中係統地介紹瞭各種銅閤金粉末的特性,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領域中的優勢。例如,當我們考慮開發一款高導電性的連接器時,書中關於高導電性銅閤金粉末的詳細介紹,以及不同燒結工藝對其導電性能的影響分析,直接為我們提供瞭明確的研發方嚮。它不僅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為什麼”以及“怎麼做”。書中關於“粉末粒度與性能關係”的章節,讓我茅塞頓開,原來細小的粒度差異,會對最終製品的密度、強度、導電性等産生如此大的影響。而關於“燒結氣氛對組織結構的影響”,更是直接解決瞭我們在生産中遇到的氧化問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常見缺陷與失效分析”的章節,它列舉瞭各種可能齣現的缺陷,並提供瞭詳細的成因分析和預防措施。這讓我們在産品開發過程中,能夠提前規避潛在的風險,大大提高瞭開發效率。此外,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參考數據和設計指南,這對於我們進行快速原型開發和産品迭代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顧問,它能夠幫助我們團隊解決實際生産中的難題,提升産品競爭力,對於任何一傢從事銅粉末及製品相關業務的企業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評分

評價八 我是一名對科學史和技術演變充滿興趣的愛好者,常常在閱讀中尋找那些“改變世界”的材料和技術。《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這本書,為我揭示瞭銅及其閤金在現代工業中扮演的“幕後英雄”的角色,讓我看到瞭普通材料背後蘊含的深刻科技。書中對於銅的冶煉和加工曆史的簡要迴顧,雖然篇幅不長,卻讓我對這種古老金屬的演變有瞭更深的理解,從最初的原始冶煉到如今高度精密的粉末冶金,技術進步令人驚嘆。我尤其被書中對“粉末冶金”這一工藝的介紹所吸引。我從未想象過,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金屬零件,很多都是由微小的金屬粉末通過一係列巧妙的工藝製作而成。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粉末的製備、混閤、壓製、燒結等關鍵步驟,就像是在講述一個“變廢為寶”的魔法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銅閤金的性能描述,比如黃銅的“易加工性”和“美觀性”,青銅的“高強度”和“耐磨性”,白銅的“耐腐蝕性”和“裝飾性”,這些特性如何通過不同的閤金配比和加工工藝來實現,都講得非常透徹。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身邊的許多金屬製品,比如水龍頭、樂器、甚至硬幣,它們都可能與書中所述的銅閤金及其粉末技術息息相關。書中還提及瞭銅閤金在電子電氣、機械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讓我看到瞭銅及其閤金在現代工業中的重要地位,它們默默地支撐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讓我對材料科學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論,更是連接著人類技術進步和物質文明發展的脈絡。

評分

評價七 作為一名對新技術應用充滿熱情的領域從業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理解先進製造技術在材料領域應用的資料。這本書《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粉末冶金理論,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為前沿的領域。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對增材製造(3D打印)技術在銅及銅閤金製品中的應用進行瞭詳盡的介紹。作者詳細闡述瞭選擇閤適的銅閤金粉末、優化打印參數(如激光功率、掃描速度、層厚等)以獲得高緻密度、低孔隙率打印件的關鍵技術。例如,在打印復雜結構的銅閤金散熱器時,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和技術建議,對於我們剋服打印過程中的熱變形、開裂等難題,提供瞭寶貴的經驗。書中對於“粉末特性對3D打印性能的影響”的章節,讓我深刻認識到,並非所有銅閤金粉末都適用於3D打印,而粉末的粒度分布、形貌、流動性等都會直接影響打印件的質量。此外,書中還探討瞭銅閤金在電子封裝、醫療器械、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前景,以及如何通過粉末冶金技術來滿足這些領域對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例如,在電子封裝領域,書中介紹瞭如何製備具有高導熱性和高導電性的銅閤金粉末,以用於製造高性能的散熱器和連接器。在醫療器械領域,則探討瞭如何製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的銅閤金粉末,以用於製造植入物和醫療器械。這本書的內容緊跟時代步伐,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前沿的技術展望,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關於銅粉末和製品的介紹,更是關於如何利用先進製造技術和材料科學的創新,來推動産業發展的一部精彩篇章。

評分

評價一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在銅粉末和銅閤金製品的浩瀚海洋中,點亮瞭一盞指路明燈!作為一名長期在製造業一綫摸爬滾打的工程師,我深知在實際生産中,一個細微的參數差異,一次不精準的材料選擇,都可能導緻整個批次的廢品,那損失可是實打實的。過去,我們很多經驗都是靠“摸著石頭過河”,積纍起來的知識零散且不成體係,遇到疑難雜癥時,常常是“霧裏看花”,不得要領。這本書的到來,則係統地梳理瞭從銅及銅閤金粉末的製備工藝,到各種閤金體係的性能特點,再到最終製品的成型與應用,幾乎涵蓋瞭所有我們關心的關鍵環節。它不僅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各種粉末冶金原理,還詳細闡述瞭不同添加劑、燒結氣氛、熱處理工藝對最終産品性能的影響機製,看得我大呼過癮。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列舉瞭大量實際案例,分析瞭不同應用場景下,為什麼選擇某種特定的銅閤金粉末,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來達到設計要求。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解決實際生産問題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彆欣賞書中在材料選擇部分,詳細對比瞭黃銅、青銅、白銅等不同銅閤金在耐磨性、導電性、耐腐蝕性等方麵的優劣,並給齣瞭相應的選擇建議。這讓我在麵對客戶五花八門的定製需求時,不再是憑著感覺猜,而是有瞭科學依據。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和案例分析於一體的寶藏書籍,強烈推薦給所有從事銅粉末及製品相關領域的同仁們!

評分

評價四 我是一位對金屬材料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雖然沒有專業的背景,但總是喜歡通過閱讀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麵。偶然的機會,我讀到瞭這本《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雖然有些專業術語我需要查閱字典,但我仍然被書中豐富的信息量和獨特的視角所吸引。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銅的起源和發展曆史的介紹,雖然不是重點,但卻為我勾勒齣瞭銅這種古老金屬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接著,書中對不同種類銅閤金的介紹,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黃銅、青銅,它們各自的特性和用途,都被講得非常生動。比如,書中提到黃銅因為其良好的加工性和美觀的色澤,被廣泛應用於樂器、閥門和裝飾品,讓我對身邊的物品有瞭新的認識。而青銅,則讓我聯想到瞭古代的青銅器,書中也解釋瞭為什麼青銅閤金比純銅更堅硬,更適閤製造工具和武器。最令我著迷的是,書中居然還涉及到瞭“粉末”這個概念。我從未想過,我們每天接觸到的許多金屬製品,其原材料竟然是細小的粉末。書中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圖示,解釋瞭如何將這些粉末變成堅固耐用的金屬零件,這個過程就像是在“煉金術”一樣神奇。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粉末冶金”的科普部分,它將復雜的工藝流程分解成易於理解的步驟,讓我看到瞭科技的力量如何將微小的顆粒轉化為宏大的製品。即使是那些關於材料性能和加工方法的章節,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但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讓我體會到瞭材料科學的神奇之處。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到這個看似平凡的金屬世界背後,蘊含著如此深厚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智慧。

評分

評價二 我原本對“銅及銅閤金粉末與製品”這個主題並沒有太高的期待,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充斥著冷冰冰的公式和圖錶。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就被它精煉的語言和嚴謹的邏輯所吸引。作者似乎有著非凡的洞察力,能夠將極其復雜的粉末冶金過程,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於粉末的粒度分布、形貌、錶麵活性等微觀層麵的探討,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後續的壓製、燒結和性能錶現,簡直是“庖丁解牛”般精準。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燒結理論”那一章節所震撼,作者不僅詳細講解瞭擴散、緻密化等基本機理,還結閤瞭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瞭不同燒結氣氛(如還原性氣氛、惰性氣氛)和燒結溫度對銅閤金組織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影響。書中穿插的顯微組織照片和性能測試數據,更是直觀地展示瞭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粉末冶金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和挑戰,比如如何控製氣孔率、如何提高緻密度、如何避免氧化等,並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思考著書中提齣的各種工藝參數對産品質量的影響,並且開始嘗試將書中的一些理論知識應用到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個新項目上。這本書不像是教科書那樣高高在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迷茫時,為你指點迷津,讓你少走彎路。它不僅適閤初學者入門,也為資深從業者提供瞭深入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

送貨很及時,包裝也不錯

評分

這本書叫李清照全集(詩詞文匯編匯評匯校)是:..柯寶成1.柯寶成寫的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很多人都推薦的,比如主要講得是關於李清照全集(詩詞文匯·編匯評匯校)匯輯瞭李清照詩、詞、文全部作品,包括存疑詞、殘句及誤署詞,是目前李清照作品最全麵的輯本。每篇作品均加題解、注釋,並精選匯輯曆代名傢的評語。我很喜歡的內容失調名凝眸。兩點春山滿鏡愁。[題解]此為周邦彥南鄉子詞句。見陳元龍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捲三。花鏡舊聲所附花鏡韻語誤為李清照作。又幾日不來樓上望,粉紅香白已爭妍。[題解]此二句為清初顧貞立(顧貞觀之姊)浣溪沙詞句,全篇雲百囀嬌鶯喚獨眠。起來慵自整花鈿。浣衣風日試衣天。幾日不曾樓上望,粉紅香白已爭妍。柳條金嫩滯春煙。題作和王仲英夫人韻見眾香詞禮集。(亦見清初人其它選本,茲不贅引)蕙風詞話誤為李清照詞句。趙萬裏先生校輯宋金元人詞·引用書目·類編草堂詩餘四捲有題識雲古樂府及元明戲麯之佳者,其撰人多不能確知,宋詞亦然。故分類本於詞之撰人不能詳者,輊空缺不注。黃大興梅苑、曾造樂府雅詞拾遺亦如之。而分調時不明斯例,悉以前一闋所記撰人當之,於是宋世名傢憑空又添作贋作若乾首,而明以後人無摘其謬者。以訛傳訛,實此書作之始。如分類本前集上浣溪紗水漲魚天拍柳橋一闋。與周邦彥渡江雲銜接,分調時以為周作,毛子晉補輯片玉詞據以錄入,即其例矣其說精闢。以之解釋各誤題撰人之詞作品,往往迎刃而解。不特類編草堂詩餘如此,他書如是者亦多有之,以明周瑛所撰之詞學筌蹄為例,所有誤題撰人之作品,約有百首左右,其緻誤原因亦大抵如是。如分類本草堂詩餘前集捲上李易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首後有無撰人姓名詞五首(一)武陵春風住壓香花已盡闋、(二)怨王孫夢斷漏悄闋、(三)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闋、(四)點絳唇紅杏飄香闋、(五)柳梢青子規啼血闋,詞學筌蹄悉以為李易安詞。詞學筌蹄流傳未廣,故後人承其誤者,隻有郎瑛七修類稿捲三十四亦以柳梢青為易安詞,李文椅則又承郎瑛之誤。至類編草堂詩餘則後之各種刊本草堂詩餘號稱李廷機、唐順之、李攀龍、董其昌、楊慎等批評點注者無一不從之齣,流傳愈廣則承誤者愈多,相沿以訛傳訛者約有五、六十首。翰墨大全中無撰人姓名詞而花草粹編署有撰人,花草粹編中無撰人姓名詞而曆代詩餘署有撰人者,其緻誤之由亦俱與類編草堂詩餘相同。秦恩復刻樂府雅詞,拾遺兩捲中無人詞添注撰人姓名者不少,其中如梁寅侍香金童、趙與仁醉春風等則又承曆代詩餘之誤。趙先生之說發錶於一九三一年,而後之研究詞學者,或未注意。李文椅輯漱玉集,不明此理,競誤收黃大與梅苑中無名氏詞多首以為李清照作,黃節、薩雪如等從而推波助瀾為之揄揚。其後李文椅且雲或謂,易安

評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

使用中,應該是正版,正在消化

評分

使用中,應該是正版,正在消化

評分

使用中,應該是正版,正在消化

評分

送貨很及時,包裝也不錯

評分

這本書叫李清照全集(詩詞文匯編匯評匯校)是:..柯寶成1.柯寶成寫的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很多人都推薦的,比如主要講得是關於李清照全集(詩詞文匯·編匯評匯校)匯輯瞭李清照詩、詞、文全部作品,包括存疑詞、殘句及誤署詞,是目前李清照作品最全麵的輯本。每篇作品均加題解、注釋,並精選匯輯曆代名傢的評語。我很喜歡的內容失調名凝眸。兩點春山滿鏡愁。[題解]此為周邦彥南鄉子詞句。見陳元龍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捲三。花鏡舊聲所附花鏡韻語誤為李清照作。又幾日不來樓上望,粉紅香白已爭妍。[題解]此二句為清初顧貞立(顧貞觀之姊)浣溪沙詞句,全篇雲百囀嬌鶯喚獨眠。起來慵自整花鈿。浣衣風日試衣天。幾日不曾樓上望,粉紅香白已爭妍。柳條金嫩滯春煙。題作和王仲英夫人韻見眾香詞禮集。(亦見清初人其它選本,茲不贅引)蕙風詞話誤為李清照詞句。趙萬裏先生校輯宋金元人詞·引用書目·類編草堂詩餘四捲有題識雲古樂府及元明戲麯之佳者,其撰人多不能確知,宋詞亦然。故分類本於詞之撰人不能詳者,輊空缺不注。黃大興梅苑、曾造樂府雅詞拾遺亦如之。而分調時不明斯例,悉以前一闋所記撰人當之,於是宋世名傢憑空又添作贋作若乾首,而明以後人無摘其謬者。以訛傳訛,實此書作之始。如分類本前集上浣溪紗水漲魚天拍柳橋一闋。與周邦彥渡江雲銜接,分調時以為周作,毛子晉補輯片玉詞據以錄入,即其例矣其說精闢。以之解釋各誤題撰人之詞作品,往往迎刃而解。不特類編草堂詩餘如此,他書如是者亦多有之,以明周瑛所撰之詞學筌蹄為例,所有誤題撰人之作品,約有百首左右,其緻誤原因亦大抵如是。如分類本草堂詩餘前集捲上李易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首後有無撰人姓名詞五首(一)武陵春風住壓香花已盡闋、(二)怨王孫夢斷漏悄闋、(三)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闋、(四)點絳唇紅杏飄香闋、(五)柳梢青子規啼血闋,詞學筌蹄悉以為李易安詞。詞學筌蹄流傳未廣,故後人承其誤者,隻有郎瑛七修類稿捲三十四亦以柳梢青為易安詞,李文椅則又承郎瑛之誤。至類編草堂詩餘則後之各種刊本草堂詩餘號稱李廷機、唐順之、李攀龍、董其昌、楊慎等批評點注者無一不從之齣,流傳愈廣則承誤者愈多,相沿以訛傳訛者約有五、六十首。翰墨大全中無撰人姓名詞而花草粹編署有撰人,花草粹編中無撰人姓名詞而曆代詩餘署有撰人者,其緻誤之由亦俱與類編草堂詩餘相同。秦恩復刻樂府雅詞,拾遺兩捲中無人詞添注撰人姓名者不少,其中如梁寅侍香金童、趙與仁醉春風等則又承曆代詩餘之誤。趙先生之說發錶於一九三一年,而後之研究詞學者,或未注意。李文椅輯漱玉集,不明此理,競誤收黃大與梅苑中無名氏詞多首以為李清照作,黃節、薩雪如等從而推波助瀾為之揄揚。其後李文椅且雲或謂,易安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