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技术

水质分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有志 著
图书标签:
  • 水质分析
  • 环境监测
  • 化学分析
  • 环境科学
  • 水处理
  • 检测技术
  • 实验室技术
  • 环境工程
  • 水污染
  • 分析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040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8855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水质分析技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紧密结合水质分析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
《水质分析技术》内容包括:水质分析概述、水质分析技能基础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以及几种仪器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对水质自动分析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水质分析技术》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亦可作为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水质分析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

1 水质分析概述
1.1 水质分析的任务与内容
1.1.1 水质分析的任务
1.1.2 水质分析的内容
1.2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1.2.1 水质指标
1.2.2 水质标准
1.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3.1 水样的采集
1.3.2 水样的保存
1.4 水质分析的基本计算
1.4.1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4.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1.4.3 滴定分析的计算
1.5 水质分析结果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1.5.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1.5.2 误差的表示方法
1.6 数据处理
1.6.1 有效数字
1.6.2 有效数字修约及计算规则
思考题与习题

2 水质分析技能基础知识
2.1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他器皿、器具
2.1.1 常用玻璃仪器
2.1.2 常用瓷器皿
2.1.3 常用器具
2.1.4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保管
2.2 化学试剂与试液
2.2.1 化学试剂
2.2.2 实验室分析用水
2.2.3 溶液的配制
2.3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2.3.1 天平
2.3.2 电热设备
2.3.3 其他设备
2.4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2.4.1 滴定管的使用
2.4.2 吸管的使用
2.4.3 容量瓶的使用
思考题与习题
技能实训1 分析天平的使用
技能实训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技能实训3 色度的测定(目视比色法)

3 酸碱滴定法
3.1 酸碱指示剂
3.1.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3.1.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2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3.2.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3.2.2 强碱滴定弱酸
3.2.3 强酸滴定弱碱
3.3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3.1 碱度的测定
3.3.2 酸度及其测定
3.3.3 氨氮的测定
思考题与习题
技能实训 碱度的测定(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4 氧化还原滴定法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4.1.1 氧化还原反应和条件电极电位
4.1.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4.2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4.2.1 浓度的影响
4.2.2 温度的影响
4.2.3 催化剂的影响
4.3 氧化还原滴定
4.3.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4.3.2 氧化还原指示剂
4.4 氧化还原滴定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4.4.1 高锰酸钾法——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4.4.2 重铬酸钾法——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4.4.3 碘量法——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4.4.4 溴酸钾法——水中酚的测定
4.5 水中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
5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6 配位滴定法
7 分光光度法
8 几种仪器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9 水质自动分析技术简介
附录
参考文献
精密机械制造工艺与实践 书籍简介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现代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先进工艺与实际应用。内容涵盖了从材料选择、机械设计基础到复杂零件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及质量控制的完整链条,旨在为机械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精密制造基础与材料科学 第一章:现代机械制造概述 本章首先界定了精密制造的范畴与重要性,阐述了其在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前沿产业中的关键作用。随后,详细介绍了精密制造的工艺链条及其发展趋势,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如增材制造、工业物联网)对传统工艺的颠覆性影响。本章侧重于建立宏观认知框架,强调精度、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二章:工程材料的选择与性能 精密零件的性能首先取决于所用材料。本章聚焦于高强度钢、特种合金(如镍基、钛基合金)、高性能陶瓷及先进聚合物在精密制造中的应用特点。深入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热力学行为与力学响应,特别是对切削性能、形变抗力和疲劳寿命的影响。此外,讨论了材料的无损检测方法,确保原材料的批次一致性与质量可靠性。 第三章:公差、配合与几何量 这是精密制造的基石。本章详细解析了最新的国际标准(如ISO体系)中关于尺寸公差、形位公差(GD&T)的标注、解读与测量要求。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合理选择配合与公差等级,来优化零件的装配精度、功能稳定性和互换性。内容包括对圆度、同轴度、垂直度等复杂几何特征的精确控制策略。 第二部分:核心精密加工技术 第四章:先进切削加工技术 本章是本书的技术核心之一,聚焦于如何实现微米乃至亚微米级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高速与超高速切削: 探讨了刀具路径优化、主轴动态平衡、切削液的精确供给系统,以及如何应对高速切削中产生的热变形与振动问题。 五轴及多轴联动加工: 详细讲解了复杂曲面(如叶片、模具型腔)的运动规划、后处理算法和刀具补偿技术,确保在多坐标系下的精度传递。 微米/纳米级加工: 专门介绍了超精密车削、铣削、磨削等技术,包括金刚石刀具的修形与维护,以及在极端刚性机床上的环境控制要求。 第五章:特种加工工艺 针对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处理的高硬度、高韧性或易变形材料,本章系统介绍了非接触式或低应力加工方法: 电火花加工(EDM)与电火花线切割(WEDM): 深入分析了脉冲参数对电极损耗、加工效率和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尤其关注低表面损伤的“镜面加工”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 涵盖激光打孔、切割、熔覆与表面改性,侧重于能量密度、光束质量控制及热影响区的管理。 化学/电化学加工(ECM): 探讨了通过控制电解液流场和电流密度来实现无应力加工的原理与应用。 第六章:磨削、研磨与抛光 为达到极高的表面光洁度,磨削和后处理工艺至关重要。本章详细介绍了不同磨料(CBN、金刚石)的选择、砂轮的修整技术(尤其是在线修整),以及对磨削烧伤的预防措施。针对光学元件和精密模具,深入讲解了磁流变抛光(MRF)、离子束抛光等先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第三部分:表面工程与质量保证 第七章:零件的精密表面处理与强化 零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状态。本章讨论了用于提高耐磨性、抗腐蚀性和疲劳强度的各种表面工程方法: 热处理工艺: 渗碳、渗氮、感应淬火等对零件心部与表层组织的影响。 薄膜沉积: PVD/CVD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DLC(类金刚石碳膜)和硬质合金涂层的结构设计与附着力控制。 表面改性: 喷丸强化、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优化。 第八章:精密测量与误差溯源 没有精确的测量,就没有真正的精密制造。本章全面介绍了现代精密测量技术: 坐标测量机(CMM): 从探头选择、测架校准到复杂形位公差的软件算法实现。 光学与非接触式测量: 白光干涉仪、激光扫描仪在三维形貌复现中的应用。 计量学基础: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误差的系统分析与随机误差的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溯源性。 第九章:制造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本章将视角提升到整个制造单元层面。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的高级功能,如何将设计模型(CAD)无缝转化为机床指令。重点分析了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构建柔性制造系统(FMS),实施在线质量监控(In-situ Monitoring),并通过数据反馈机制实现制造参数的闭环优化,迈向智能制造的下一阶段。 总结 本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配有大量工程案例和图表说明,是致力于提升机械加工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水质分析技术》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所营造的那种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所吸引。作为一名在相关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更新我知识体系的书籍。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拘泥于某个单一的水体类型或者分析技术,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水质分析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对各种主要的化学参数,例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的测量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判读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各种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技术人员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时非常有指导意义。例如,在讨论COD的测定方法时,书中详细对比了重铬酸盐法、高锰酸盐法等,不仅解释了它们的原理差异,还分析了它们在测定范围、干扰因素、精度等方面的不同。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对各种物理参数,如pH值、电导率、浊度、色度等的测量技术,并对其在水质评估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仪器设备的选型、校准和维护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清晰,内容全面,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标准规范,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参考书,它为我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我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环境监测领域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地解释“水质分析”这件事的书,但又不想过于艰深。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这本《水质分析技术》,没想到,它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书的开篇就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水质指标和分析原理“翻译”成了我这个外行人也能理解的语言。比如,书中描述pH值时,就用了“水的酸碱度就像是它的‘脾气’,太‘暴躁’(酸)或太‘温吞’(碱)都不行”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然后,它又很巧妙地引出了不同水体(河流、湖泊、地下水、饮用水等)对“脾气”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让我立刻意识到水质分析的实际应用场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直接抛出大量枯燥的图表和公式,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述为什么我们要监测这些指标,比如总磷和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及溶解氧对水生生物的重要性。这些背景知识的铺垫,让我觉得对后面更具体的技术分析有了更深的理解动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采样技巧的讲解,它用了“侦探办案”的比喻,强调了采样代表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采样误区,这对我这种新手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让我知道如何“收集证据”。总之,这本书的导论部分非常成功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接下来会揭示哪些更深入的水质分析奥秘,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专业晦涩的领域,转化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评分

这本《水质分析技术》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实验室,各种各样奇妙的工具和方法被井井有条地陈列出来,等待着我去探索。我之前对水质分析的认知,更多是停留在一些基础性的概念上,比如知道有些化学物质会对水造成污染。但这本书,它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一步步地引领我深入到水质分析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书中在讲解“色度”这个指标时,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它是什么,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介绍不同水源和污染源可能造成的颜色变化,以及为什么颜色可以作为水质状况的一个初步判断依据。然后,它才引出了几种主要的色度测量方法,比如铂钴法,并且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每一步操作的要点,甚至连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都一一列举。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分析”二字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测量一个数值,更是一个严谨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书中对“悬浮物”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解释了悬浮物对水体透明度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还详细介绍了测定悬浮物的方法,包括过滤、烘干、称量等步骤,甚至连过滤纸的选择和预处理都考虑到了。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性,也让我对水质分析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发现,书中对各种分析方法的描述,都带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仿佛我手边就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操作手册,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

评分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水质分析”的理解仅限于“看看水是不是浑的”这个层面。所以,当我拿到《水质分析技术》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生怕它会是一本充斥着我完全看不懂的化学公式和专业术语的“天书”。然而,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没有直接从最底层的理论开始讲起,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围绕着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体——饮用水——展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饮用水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余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等,并且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来佐证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余氯”的章节,书中不仅解释了余氯为什么会存在于自来水中,以及它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还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余氯检测方法,比如 the iodometric titration method, the ortho-tolidine method, and the DPD method. It’s not just listing the names of the methods, but explaining the principle behind each method, the steps involv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I particularly appreciated the visual aids, such as diagrams illustrating the chemical reactions and flowcharts outlining the testing procedures. This made the complex scientific concepts much easier to grasp. The book also provided practical advice on how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and what actions can be taken if the water quality is found to be unsatisfactory. This practical aspect is what truly sets this book apart; it empowers the reader with knowledge that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ir daily lives.

评分

我一直对环境科学领域感到好奇,尤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是如何被监测和保护的充满了疑问。《水质分析技术》这本书,就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水质分析世界的大门,而且这扇门是那么的敞亮和友好。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从水的重要性以及水污染的普遍性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进入水质分析的核心。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水质指标,例如pH值、溶解氧、浊度等,都进行了非常生动的解释。比如,它将溶解氧比作水生生物的“呼吸”,形象地说明了它在水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然后才开始介绍如何测量它,以及不同的测量方法(例如,膜电极法和碘量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总固体溶解物”(TDS)的讲解。它不仅解释了TDS的含义,还说明了不同浓度的TDS对水体饮用和工业用途的影响,并且介绍了如电导法等多种测定TDS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电导率来估算TDS的浓度。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的详细指导,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更是充满了价值,因为它让我明白,再精确的分析,也离不开高质量的样本。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到具体技术,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水质分析的全面认识,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像是在“学”到一项实用的技能,去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水环境。

评分

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

书是全新正版 京东物流好 满意

评分

很好

评分

水质分析技术这边书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对我的业务有帮助

评分

wertyrszfy

评分

水质分析技术这边书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图书是正版,质量也很好,价格也便宜

评分

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一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