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 工程傳熱傳質學(下冊)(第二版)

[按需印刷] 工程傳熱傳質學(下冊)(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補宣 著
圖書標籤:
  • 工程傳熱
  • 工程傳質
  • 傳熱學
  • 傳質學
  • 傳熱傳質
  • 第二版
  • 教材
  • 理工科
  • 下冊
  • 按需印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科學齣版社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41591
商品編碼:10439859389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11-26
頁數:372
字數:450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工程傳熱傳質學(第2版)》是為滿足研究生 培養需要而撰寫的。全書共16章,分上、下兩冊。本 書是其中的下冊,由王補宣編著。本書包括第8~16 章。第8~15章主要介紹自然對流受迫對流換熱,相 變傳熱傳質,多孔介質熱、濕遷移,換熱器的熱計算 ,高速氣流與稀薄氣體的傳熱傳質,微尺度傳熱傳質 。第16章對現代傳熱領域中一些專題進行介紹,著重 考慮傳熱基本方式有機組閤的分析原理。前後呼應, 力求達到全書風格的統一。注意求實地介紹當前高新 技術發展中的前沿性研究動態,以開闊視野。
本書可供從事傳熱傳質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研究 的工程設計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院校師生,從事交 叉學科領域及需要充實傳熱傳質基礎知識及其運用者 參考。


目錄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版(下冊)前言 第8章 流體自由運動時的放熱 347 §8-1 自然對流的相似數 347 §8-2 竪平闆的無界自然對流 354 §8-3 無限空間的自由對流 370 §8-4 有限空間的自然對流 380 §8-5 由離心力産生的自然對流 386 §8-6 自由運動和受迫運動的混閤對流換熱 390 參考文獻 391 第9章 單相流體受迫運動時的放熱 395 §9-1 流體流過管道時的放熱過程 395 §9-2 管內受迫層流時的放熱 410 §9-3 管內受迫湍流時的放熱 425 §9-4 橫嚮繞流時的放熱 430 §9-5 場協同機製 438 §9-6 衝擊噴注 439 參考文獻 441 第10章 相變傳熱 445 §10-1 物質的相態變化 445 §10-2 凝結 450 §10-3 池內沸騰 463 §10-4 流動沸騰 481 §10-5 液滴蒸發與噴霧冷卻 500 §10-6 熱管原理 503 §10-7 凝固和熔化 506 參考文獻 511 第11章 傳質與熱?質遷移 516 §11-1 等溫下的分子擴散傳質 516 §11-2 等溫下的對流擴散傳質 521 §11-3 相際傳質 528 §11-4 有傳熱耦閤時的傳質 531 §11-5 溶液沸騰和混閤氣冷凝 537 §11-6 自然環境中的傳熱傳質 540 §11-7 有化學變化時的傳熱傳質 544 參考文獻 548 第12章 多孔介質的傳熱傳質 550 §12-1 多孔介質的宏觀性質 550 §12-2 多孔介質滲流的分析模式 556 §12-3 多孔介質中的自然對流 562 §12-4 多孔介質中的受迫對流 570 §12-5 毛細壓力和滯後現象 580 §12-6 多孔介質中的沸騰與凝結 582 §12-7 含濕多孔介質的凍結和融化 586 參考文獻 589 第13章 換熱器傳熱 593 §13-1 換熱器基本類型的概述 593 §13-2 換熱器設計和選用的熱計算 600 §13-3 換熱器傳熱的平均溫差 604 §13-4 換熱器的有效度和傳熱單元數 612 §13-5 迴熱器 619 參考文獻 624 第14章 高速氣流和稀薄氣體的傳熱 626 §14-1 高速氣流的氣動加熱 626 §14-2 高速氣流可壓縮連續流的對流換熱 631 §14-3 稀薄氣流的對流換熱 634 §14-4 發散冷卻 640 §14-5 重迴大氣層的傳熱與燒蝕 646 參考文獻 652 第15章 微尺度傳熱 654 §15-1 微尺度的屬性 654 §15-2 微管對流換熱 656 §15-3 微通道和微結構中的相變傳熱 657 §15-4 納米流體的熱物性和熱過程 658 參考文獻 663 第16章 傳熱學個彆專門領域的介紹 667 §16-1 低溫傳熱 667 §16-2 等離子體傳熱和電磁場作用下的傳熱 676 §16-3 非牛頓流體傳熱 681 §16-4 生物傳熱 691 參考文獻 697 索引 701

在綫試讀
第8章流體自由運動時的放熱 §8-1自然對流的相似數 §7-1?§7-2和§7-5以及§7-7詳細討論瞭對流換熱的物理基礎與相應的數學模型,指明放熱過程和流體運動的狀況直接有關,並以單相不可壓流體沿幾何形狀zui簡單的平闆無界流動為例,揭示邊界層層流和邊界層湍流時放熱的分析解法(見§7-3和§7-4)?比擬解法(見§7-6)和相似分析與實驗相結閤的解法(見§7-8)?應當看到:流體受迫沿平闆層流時,精確的實驗數據主要用來精確檢驗理論計算的結果;而流體受迫沿平闆邊界層湍流時,可靠的實驗數據還是理論賴以建立和取得進展的必要依據,據以提供原則性解釋現有測試數據的方法,得到通用的數據綜閤式,閤理內插或外推到尚無實驗數據的條件下?迄今為止,湍流放熱仍需藉助於實驗數據的綜閤,原因是:人們對湍流的質量?動量和能量的湍流輸運機理還沒有瞭解清楚? 本章將在§7-1?§7-2?§7-5和§7-8的基礎上,分析地球引力場的徹體力(體積力)作用影響下的對流換熱?這主要是指浮升力作用下的自由運動放熱,但§8-5也將涉及在高速鏇轉物體的離心力作用下流體密度的變化所引起的自然對流?兩種分子量彼此不同的物質之間的擴散傳質,同樣會由於密度差異而形成自然對流?除瞭重力場之外,導電流體在電磁場裏還會受到電磁力作用下的“徹體力”,這將在第16章中作為個彆問題處理? 由浮升力産生的運動,也涉及許多地球物理現象和天體物理現象,如氣象學界所關心的自然環境中大氣對流穩定性問題[1]?而一些新技術裝置,如太陽能集熱器等的發展,促進瞭有限空間即有界自然對流的深入研究[2]?熱工學傢所關心的往往是傳熱的增強或者減弱;而地球物理學傢卻更多地著眼於搞清流體的流場和溫度分布,並非局限在固體界麵到流體之間的傳熱量問題?不過,物理學傢和熱工學傢相互從學術交流中相互得到啓發,深化瞭對自然對流過程機理的瞭解[3]? 1. 自然對流的特點和基本方程 當流體被所接觸的固體錶麵加熱或者冷卻時,流體內部將齣現不均勻的溫度分布,因冷?熱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升沉對流?這是眾所周知的流體由浮升力産生的自然對流或稱為自由運動?浮升力是在重力場中不同地點的溫度差異所造成的重力差,由此産生的流體自由運動隻限於有溫度梯度存在的流體區?正像圖8-1-1所錶明的,被竪平闆加熱的流體二維無界自然對流時(無界的含義早在§1-4中就已指明),邊界層以外的流體溫度將接近t∞=常量而使流體幾乎保持靜止,即如果是等溫竪平闆,t但由於邊界層厚度δx是x和y的函數,邊界層裏的流體溫度t將是x和y的函數?受壁麵摩擦的影響,通過流體的黏性反映為y→0時的流體流速降為零值;而在邊界層以外,又因浮升力趨近於零,u→0和v→0?結果,勢必在邊界層內齣現umax,如圖8-1-1所示?x大於某一臨界值xc後,邊界層將從層流嚮湍流過渡,從部分湍流的“鬈流”zui終發展為劇烈的“漩流”,圖8-1-2形象地描繪齣所觀測到的這種局部放熱係數αcx沿竪壁或竪管高度改變的情況及其和空氣自由運動流型性質的聯係?圖8-1-1和圖8-1-2所錶示的都是流體受熱亦即時的情況? 圖8-1-1流體受熱時,二維無界自然對流的溫度分成和速度分布 圖8-1-2空氣自由運動時,放熱係數沿竪闆高度改變的情況及其和流型的聯係 流體在浮升力作用下的自由運動完全取決於流體與固體錶麵之間的換熱,常局限在距壁麵不遠的範圍內,運動的速度受製於錶麵溫度tw與遠離錶麵的流體溫度t∞相差的大小,這種運動速度終究比較有限,往往小到難以測準?因此,αc將明顯低於在風機?水泵等外力作用下受迫對流時的值?在強加熱的情況下,如過度加大電爐發熱的功率,會使電熱絲的溫度迅速上升甚至被燒毀?盡管如此,工程設施仍有相當一部分依靠自然對流散熱冷卻?像輸電綫?變壓器?整流器?電機外殼?建築物圍護結構以及熱網管道等對大氣的散熱,加工件在靜止的油槽或者水浴內被淬火冷卻,利用暖氣片室內采暖等,都是這方麵的實例?人體在無風大氣裏的散熱也是采用以自然對流為主控的傳熱機理?“遊泳池式”核反應堆同樣是利用水的自然對流冷卻堆芯?正因為流體自由運動時的放熱有其實用價值,從19世紀80年代起[4]就吸引瞭一些研究者的注意,特彆是20世紀40年代以來進行瞭大量的係統研究,大空間的無界穩定自然對流已被研究得比較完善[5-7]?但迄今依舊存在著一些有待研究解決的課題,如復雜形狀的物體?復雜的邊界條件?角隅的局部放熱係數的分布?變物性的考慮等?而電子和微電子器件的自然對流散熱和熱控製技術則涉及諸如集成電路芯片闆的特定分布熱源等問題[8,9]? 參看圖8-1-1,對於不可壓流體的穩定二維自然對流,由式(7-2-3),流動的連續性方程為 由式(7-2-13),μ取作常量時的動量方程為 由式(7-2-18),常物性和流體無內熱源(包括不考慮黏性摩擦熱)時的能量方程為 注意,在圖8-1-1中,tw,x>t∞,流體被加熱而沿壁麵上升時,矢量g與x軸異嚮,式(8-1-2)應記作 同時,在任何給定高度x處的橫截麵上,可以認為px=p∞x;而邊界層以外即y≥δ時,u→0?v→0和壓力常量?可由式(8-1-2)得到 這錶明:在重力場中,x高度處的流體壓力p與y無關,壓力梯度px=dp∞dx代錶邊界層以外dx段流體單位截麵積的重量ρ 式(8-1-1)?式(8-1-3)和式(8-1-5)是不可壓牛頓流體二維無界自由運動時放熱的基本微分方程組,不僅嚴格適用於邊界層層流,也常被推廣用於邊界層湍流,隻要u?v?t一律改用時均值,並用a+εT置換a,用置換μ或者用v+εM置換v(詳見§7-5)?常物性(包括μ取作常量)的假定,除非過大,或者在近臨界區(參見第16章),對於通常的自然對流來說,是可接受的?自由運動的速度比較小,黏性摩擦熱總可忽略不計?而式(8-1-4)即式(7-1-7)的適用性已在§7-1中討論過?對於遠離臨界態的氣體,可依式(7-1-8)取或 於是,這組基本微分方程連同具體的邊界條件,可用來求解不可壓牛頓流體二維無界自由運動時的速度場和溫度場?然後,由式(7-1-3)不難得到局部放熱係數αcx,即 從x=0到x的平均放熱係數 2. 相似分析 隻有zui簡單的一些情況,如被等溫竪平闆?等溫橫圓柱體加熱(或者冷卻)時的流體無界層流自然對流,纔能從上列基本微分方程組直接得到精確解或者從邊界層積分方程組得到近似解?但總可由基本微分方程通過“相似原理”(見§7-6)分析求得“相似數”,以綜閤實驗數據,並作齣相應的討論? §7-8已給齣不可壓流體沿大平闆邊界層穩定層流時對式(7-3-6)進行相似分析的方法?現象I和II都是不可壓流體被竪平壁加熱所産生的穩定自由運動,都應遵循式(8-1-5),可寫作 兩現象相似時,同一個物理量或者同一組物理量,如這裏的浮升力A=(βg)ρ就必須在相對應的地點和相對應的瞬間保持各自的一定比例,即相似倍數c應有 得到兩個各等於1的“相似指標”?由式(i)導齣以x作為“特徵尺寸”的相似數為無量綱的雷諾數Rex?由於自由運動的速度小,常常難以在實驗中測準,如把式(i)和式(j)相乘,可消去相似倍數cw,將派生齣第三個相似指標為 這是一個以x作為特徵尺寸的無量綱相似數,國際上把它命名為“格拉曉夫(Grashof)數”①;其中,還與y有關? 按照相似原理,對於不可壓流體的穩定自然對流,在保證幾何相似和邊界條件相似的模型中,例如都是被等溫竪平壁加熱或者冷卻所産生的無界穩定自由運動,隻要流體受到的慣性力與黏性力之比和浮升力與黏性力之比在任何相對應的地點各保持相同,速度場就必定相似?式(i)所錶示的,正是式(e)中等號左邊的慣性力與等號右邊第二項的黏性力之比在一切相對應地點保持同值,從而限定各相關物理量的相似倍數必須受相應的相似指標恒等於1的製約,相似數Rex固然可以不是常量而可在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值,但兩個相似現象在任何相對應的地點的Rex卻必須保持等值?作為相似數的Gr,就其本質來說,源於式(j),隻是用cw=cνcl代入以消去cw?因此,在相對應的地點Grx保持同值,將意味著浮升力與黏性力之比相同?留意:與“Rex隻是慣性力與黏性力之比的某種量度,並不就是慣性力與黏性力之比”一樣,Grx也隻是浮升力與黏性力之比的某種量度,並不就是浮升力與黏性力的比值? 自由運動的特點是運動的速度取決於浮升力與黏性力之比,從而齣現圖8-1-1中的ux(y)在同一個x截麵上有一個zui大值?這錶明,Rex不是一個獨立的相似數,而是取決於作為衡量浮升力與黏性力比值的Grx的因變量,或Rex=φ(Grx)?於是,自由運動時的流速將僅僅取決於Gr(x,y),隻要任何相對應的地點Gr值保持相同,兩個不可壓流體穩定自由運動的速度場就相似,或u/u∞在相應的地點保持相等?讀者可自行對式(8-1-3)和式(8-1-7)進行相似分析而導得另外兩個相似數Pr和Nu?由式(8-1-1)並沒有再得到新的相似參數?其實,式(7-1-20)已直接指明努賽爾數Nux是x截麵上壁麵處流體的無量綱溫度梯度,而流體的無量綱物性參數Pr錶徵溫度場與速度場之間的內在聯係,如果相似數Gr和Pr在相對應地點各保持相同的值,任何相對應的x截麵上Nux也必然相同,或留意:Grx應是x截麵上臨近壁麵處即y→0時的值,或 對於自然對流來說,Grx的作用就像受迫對流時的Rex一樣,是判斷x截麵上邊界層內流體流動的基本類型為層流還是湍流的依據,存在著一個臨界的格拉曉夫數?如果把Nux沿整個壁麵積分平均,並選取整體的代錶尺寸l,如把竪壁高度作為
《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傳質學(下冊)》(第二版) 內容概要: 本書作為《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傳質學》係列的第二部分,深入係統地闡述瞭工程領域至關重要的熱量傳遞與物質傳遞兩大核心概念。全書緊密圍繞工程實踐需求,以嚴謹的理論推導和豐富的實例相結閤的方式,為讀者構建起紮實的專業知識體係。本冊重點聚焦於傳熱學和傳質學,涵蓋瞭熱傳導、對流換熱、輻射換熱、相變傳質以及多組分混閤物的傳質過程等關鍵內容,並著重探討瞭這些過程在各種工程設備和係統中的應用。 第一部分:傳熱學 第一章:傳熱學基礎 本章作為傳熱學部分的開篇,旨在建立讀者對熱量傳遞基本概念的清晰認識。首先,詳細講解瞭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對流換熱和輻射換熱。 熱傳導:深入闡述瞭熱傳導的微觀機理,包括固體中的晶格振動和自由電子的遷移,以及流體中的分子碰撞。重點介紹瞭傅裏葉導熱定律,揭示瞭導熱速率與溫度梯度、導熱係數以及傳熱麵積之間的定量關係。通過詳細的數學推導,引齣瞭穩態和瞬態導熱的數學模型。對不同材料的導熱係數特性進行瞭分析,並探討瞭影響導熱係數的因素。 對流換熱:解釋瞭對流換熱的本質是流體自身的宏觀運動所攜帶的熱量傳遞過程。區分瞭自然對流和強製對流,並分析瞭它們産生的原因和特點。引入瞭牛頓冷卻定律,闡述瞭對流換熱速率與錶麵溫度、流體溫度、換熱麵積和對流換熱係數之間的關係。著重介紹瞭無量綱數(如雷諾數、普朗特數、努塞爾數等)在分析和關聯對流換熱中的重要作用,並探討瞭邊界層理論在理解對流換熱過程中的核心地位。 輻射換熱:定義瞭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嚮外散發能量的過程,並闡述瞭其不依賴於介質的特性。介紹瞭黑體、灰體和選擇性錶麵的概念,以及它們的輻射特性。詳細推導瞭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描述瞭黑體輻射的強度與溫度的關係。引入瞭輻射換熱的幾何因子(視圖因子),用於計算不同錶麵之間的輻射能量交換。 第二章:穩態導熱 本章專注於穩態導熱問題,即在時間變化過程中,物體內部的溫度場不隨時間變化的導熱過程。 一維穩態導熱:這是最基礎也是最常見的穩態導熱形式。詳細講解瞭平闆、圓筒壁和球殼等典型幾何形狀的穩態導熱微分方程推導和求解。通過引入熱阻的概念,將復雜的導熱過程轉化為簡單的電路類比,使得多層復閤壁的溫度分布和總傳熱量的計算更加直觀和便捷。 多維穩態導熱:對於一些復雜形狀或邊界條件下的穩態導熱,可能需要考慮多個方嚮上的溫度變化。本章介紹瞭多維穩態導熱的解析解法(如分離變量法)和數值解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並探討瞭它們的適用範圍和優缺點。 肋片散熱:在許多工程設備中,為瞭提高散熱效率,常在散熱錶麵附加肋片。本章詳細分析瞭不同形狀肋片的溫度分布和總散熱量計算,並介紹瞭優化肋片設計以獲得最大散熱效果的原則。 第三章:瞬態導熱 本章研究物體溫度隨時間變化的瞬態導熱過程。 集總參數法:當物體的內部導熱阻遠小於外部對流傳熱阻時,可以采用集總參數法進行簡化分析。本章詳細闡述瞭集總參數法的條件,並給齣瞭其在簡單幾何體(如球體、平闆)瞬態冷卻或加熱過程中的應用。 多維瞬態導熱:對於一般的瞬態導熱問題,需要求解包含時間項的偏微分方程。本章介紹瞭求解一維、二維和三維瞬態導熱問題的解析法,如使用傅裏葉級數展開和特徵函數法。同時,也詳細介紹瞭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等數值方法在處理復雜瞬態導熱問題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構建求解算法和進行結果分析。 第四章:對流換熱 本章深入探討對流換熱的機理、計算方法和影響因素。 強製對流:詳細分析瞭管內流動的強製對流換熱,包括層流和湍流兩種狀態。介紹瞭努塞爾數關聯式,以及如何根據雷諾數和普朗特數來估算努塞爾數,進而計算換熱係數。分析瞭管路形狀、流速、流體性質等因素對換熱效率的影響。 自然對流:研究瞭壁麵與周圍流體之間因密度差産生的自然對流換熱。分析瞭不同幾何錶麵(平闆、圓筒)以及不同流體(空氣、水)的自然對流特點,並介紹瞭相應的努塞爾數關聯式。 相變傳熱:涵蓋瞭沸騰和冷凝等相變過程中的傳熱現象。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沸騰(如浸沒沸騰、膜狀沸騰)以及其傳熱機理和特點。研究瞭冷凝過程中的放熱機理,並介紹瞭管內、管外以及不同幾何形狀錶麵的冷凝換熱計算方法。 第五章:輻射換熱 本章係統研究物體之間的輻射換熱過程。 錶麵輻射:詳細講解瞭錶麵之間的輻射換熱,包括平行平闆、同心圓筒和同心球殼等簡單幾何體之間的輻射換熱計算。介紹瞭輻射網絡法,用於處理更復雜的輻射換熱網絡。 輻射與對流的聯閤作用:在許多實際工程問題中,輻射和對流換熱是同時存在的。本章分析瞭兩種換熱方式的聯閤作用,以及如何在總傳熱量的計算中考慮它們的疊加效應。 輻射屏蔽:研究瞭如何通過設置輻射屏蔽層來減少或增加輻射換熱,並介紹瞭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輻射屏蔽技術。 第二部分:傳質學 第六章:傳質學基礎 本章為傳質學部分的引入,建立讀者對物質傳遞基本概念的理解。 物質傳遞的三種基本形式:詳細闡述瞭擴散、對流傳質和相變傳質。 擴散:深入分析瞭分子的隨機運動導緻物質從高濃度區嚮低濃度區移動的微觀機理。引入瞭菲剋第一定律和菲剋第二定律,揭示瞭擴散速率與濃度梯度、擴散係數以及傳質麵積之間的關係。 對流傳質:解釋瞭流體宏觀運動所攜帶的物質傳遞過程。區分瞭強製對流傳質和自然對流傳質,並分析瞭它們的影響因素。 相變傳質:研究瞭物質在不同相態之間發生轉移的過程,如蒸發、冷凝、吸收和解吸等。 傳質係數:引入瞭傳質係數的概念,用於描述單位濃度差下單位傳質麵積的物質傳遞速率,並闡述瞭其與流體性質、流速、幾何形狀等的關係。 第七章:擴散 本章專注於擴散過程的分析。 一維穩態擴散:研究在穩態條件下,物質在單一維度上的擴散過程。例如,氣體在多孔材料中的擴散,或液體中的溶解和析齣過程。通過類比導熱方程,推導瞭穩態擴散的數學模型。 一維瞬態擴散:研究物質濃度隨時間和空間位置變化的瞬態擴散過程。例如,固體吸附氣體或液體蒸發過程中的濃度變化。本章介紹瞭求解瞬態擴散方程的解析和數值方法。 第八章:對流傳質 本章深入探討對流傳質的機理和計算方法。 強製對流傳質:分析瞭流體在管道、混閤器等設備中的強製對流傳質過程。介紹瞭傳質的類似物(analogy)概念,將傳質過程與傳熱過程聯係起來,利用傳熱的無量綱數關聯式來推導和關聯傳質的無量綱數(如謝伍德數)。 自然對流傳質:研究因密度差産生的自然對流所引起的物質傳遞過程,例如空氣濕度分布的變化。 相似性原理在傳質中的應用:係統闡述瞭傳熱、傳質和動量傳遞之間的相似性,以及如何利用已知的換熱關聯式來推導傳質關聯式,從而簡化對流傳質問題的分析。 第九章:相變傳質 本章研究涉及相變過程的傳質現象。 蒸發與冷凝:分析瞭液體蒸發過程中的傳質機理,以及蒸發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瞭蒸汽在冷凝錶麵上的冷凝傳質過程。 吸收與解吸:詳細闡述瞭氣體在液體中的吸收過程,包括傳質機理、傳質係數的確定以及不同吸收器(如填料塔、闆式塔)的設計考慮。研究瞭液體中溶解氣體的解吸過程。 乾燥過程:分析瞭固體物料在空氣流中的乾燥過程,包括錶麵傳質和內部擴散,並探討瞭乾燥速率的影響因素。 第十章:多組分傳質 本章擴展到多組分混閤物中的傳質過程。 多組分擴散:分析瞭由多個組分組成的混閤物中,由於濃度差異引起的復雜擴散過程。介紹瞭多組分擴散的數學描述和求解方法。 多組分傳質過程:研究瞭在復雜化工過程中,多個組分同時發生的傳質現象,例如精餾、萃取等單元操作中的傳質過程。 應用與展望 全書貫穿瞭大量的工程實例,例如換熱器設計、鍋爐的傳熱計算、蒸餾塔的傳質過程、乾燥設備的設計、化工反應器中的傳熱傳質耦閤效應等,幫助讀者將所學理論應用於實際工程問題。 本書第二版在內容上進行瞭修訂和完善,更加注重理論的係統性、方法的實用性和應用的廣泛性。通過對熱量和物質傳遞過程的深入剖析,旨在培養讀者解決復雜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傳質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在能源、化工、環保、航空航天等眾多工程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自從我開始深入研究工程傳熱傳質這個課題,就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解答我疑惑的書籍。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作者在內容的組織上,邏輯性非常強,從最基礎的傳熱基本定律,如傅裏葉定律、牛頓冷卻定律,到更復雜的瞬態傳熱和輻射傳熱,層層遞進,非常符閤學習的規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數值傳熱學部分時,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詳細介紹瞭有限差分法、有限體積法等數值方法的原理和應用,並給齣瞭具體的算例。這對於我理解和掌握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軟件進行傳熱分析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書中對於各種邊界條件的詳細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瞭如何根據實際工程情況來選擇閤適的邊界條件,這對於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至關重要。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傳熱傳質在航空航天、電子設備散熱、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案例,這讓我看到瞭傳熱傳質學理論的廣泛應用前景,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熱情。我曾遇到過一個問題,關於飛機發動機葉片在高溫高壓下的傳熱問題,以前對此隻能進行非常粗略的估算,看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需要考慮流體的湍流、熱輻射以及材料的熱導率變化等多種因素,並且可以使用數值方法來精確計算。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之前對傳熱傳質學這個領域瞭解不多,但自從接觸到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這個學科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想象。書中的內容,特彆是關於復雜流動和相變傳熱的部分,講解得非常透徹,從理論推導到實際應用,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一些關鍵概念時,會引用大量的實例,比如在化工生産、能源設備、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也更容易理解。我記得其中有一章詳細介紹瞭輻射傳熱,包括黑體輻射、灰體輻射以及輻射換熱器的設計原理,這部分的內容對於我理解一些高溫設備的熱量交換過程非常有幫助。作者在推導過程中,並沒有省略關鍵步驟,而是詳細地展現瞭每一項的由來,這對於我們這些想要深入理解理論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工程問題,涉及到高溫爐的傳熱計算,以往我隻能憑藉經驗和一些簡化的公式來估算,但自從看瞭這本書,我纔找到瞭解決問題的科學依據,並且能夠進行更精確的計算。書中的圖錶也繪製得非常精美,很多示意圖都能夠直觀地展現傳熱傳質的過程,這一點對於提高學習效率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工程傳熱傳質學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這個領域的興趣。

評分

一本優秀的教材,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貼閤實際工程應用的導嚮。這本書在這兩方麵都做得非常齣色。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傳熱傳質學的核心概念,包括對流傳熱、輻射傳熱以及傳質過程。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換熱器設計時,提供的詳細步驟和計算示例。從換熱器類型的選擇,到傳熱麵積的計算,再到壓降的估算,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全。書中關於闆式換熱器、管殼式換熱器等常見換熱器的設計方法,都寫得非常具體,這對於即將畢業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曾經在畢業設計中遇到過一個關於換熱器選型的問題,當時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如何從眾多的換熱器類型中選擇最適閤我項目的。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瞭不同類型換熱器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並能夠根據我的具體需求來做齣閤理的選擇。而且,書中關於換熱器性能測試和優化的章節,也讓我對如何提高換熱器的效率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閤理,字體大小適中,段落清晰,圖片和錶格的插入也恰到好處,整體閱讀體驗非常舒適。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廣大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提供瞭一本寶貴的參考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不僅在理論深度上有所建樹,在工程實踐的應用上也著墨頗多。書中關於傳熱係數的計算方法,從經典的努賽爾數關聯式到數值模擬的介紹,都非常全麵。特彆是作者在講解強化傳熱技術時,列舉瞭翅片換熱器、管內插件、微通道換熱器等多種形式,並對其傳熱機理和性能進行瞭深入分析。這對於我們設計和優化換熱設備非常有指導意義。我曾經參與過一個小型熱交換器的設計項目,當時對於如何提高傳熱效率一直沒有太好的思路,看瞭這本書之後,我學到瞭很多關於流體動力學和傳熱學的優化方法,比如通過改變流體流速、改變通道截麵形狀來增加湍流程度,從而提高傳熱係數。書中還涉及瞭傳質學的內容,如擴散、對流和相變傳質,這些章節對於理解化工分離過程,如蒸餾、吸收、乾燥等,至關重要。作者在講解傳質係數的確定時,也提供瞭多種方法,包括實驗測定和理論關聯式,這使得我們在實際工程中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閤適的方法。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生動,即便是復雜的公式和概念,也能被清晰地闡述齣來。

評分

作為一個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之間的差距。而這本書,恰恰架起瞭這座橋梁。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論的堆砌,更是將這些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地結閤起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熱輻射時,對於各種復雜錶麵的輻射特性,如漫射錶麵、鏡麵錶麵以及不同粗糙度錶麵的輻射率的討論。這在實際的爐窯設計、高溫設備的熱平衡計算中都至關重要。我還記得書中關於輻射換熱網絡法的詳細介紹,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計算復雜輻射換熱的數學方法,它能夠幫助我們精確地計算齣各個錶麵之間的輻射熱交換量。這對於我理解和優化一些高溫工業爐的設計非常有幫助,以前我隻能憑經驗判斷,現在我有瞭更科學的方法來計算。書中還涉及瞭許多關於傳熱傳質在食品加工、製藥、建築節能等領域的應用案例,這些案例都非常貼近實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價值。這本書的語言流暢,邏輯嚴謹,即使是復雜的概念,也能被清晰地解釋齣來,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我是一名在讀研究生,攻讀熱能工程專業,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需要查閱相關的理論書籍。這本《工程傳熱傳質學(下冊)》是我近期閱讀的一本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材。它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平,能夠滿足我在專業學習中的大部分需求。我尤其要贊揚作者在講解多相流傳熱和相變傳熱(如沸騰、凝結)方麵的專業性和細緻度。這些內容通常是傳熱傳質學中最復雜的部分之一,但作者通過清晰的圖示和深入的原理分析,將其變得易於理解。我記得書中關於沸騰傳熱的章節,詳細介紹瞭不同沸騰模式(如泡狀沸騰、過渡沸騰、膜狀沸騰)的機理,以及影響沸騰傳熱係數的因素,這對於理解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等設備的工作原理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冷凝傳熱的闡述也同樣精彩,包括層流和湍流冷凝的計算方法。作者還介紹瞭各種強化傳熱技術,例如使用特殊的翅片設計、錶麵微結構以及插件來提高換熱效率,這對於我未來在換熱器設計領域的研發工作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我曾經嘗試過使用一些老的文獻來解決一個關於冷卻塔設計的問題,但效果並不理想,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瞭解到原來需要綜閤考慮蒸發、對流等多種傳質機製,並且需要選擇閤適的模型來計算。

評分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經典問題,而一本好的教材,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這些問題的本質。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一本經典之作。它係統地闡述瞭傳熱傳質學的基本原理,並在此基礎上,對復雜的工程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多孔介質中的傳熱傳質的討論印象深刻。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土壤中的水分和熱量傳輸、催化劑的傳質過程等都非常重要。作者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並結閤數值模擬的方法,對這些復雜問題進行瞭詳盡的解析。我記得書中關於多孔介質滲透和傳熱的章節,給齣瞭詳細的推導過程,讓我明白瞭如何將連續介質力學和熱力學定律應用於復雜的離散結構。這對於我理解土壤侵蝕、地下水流動等問題提供瞭理論支持。此外,書中還介紹瞭關於熱管、真空絕熱等高效傳熱技術,這些都是在航天、電子設備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技術。作者對於這些技術的原理和性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給齣瞭相關的計算方法。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書。

評分

作為一名工程師,我深知在實際工作中,傳熱傳質問題無處不在,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這本《工程傳熱傳質學(下冊)》以其詳實的內容和嚴謹的論證,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方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傳質理論時,對於不同傳質模式(如分子擴散、對流擴散、錶麵吸附與解吸)的區分和詳細闡述。這對於理解化工過程中各種分離和反應過程至關重要。書中關於傳質係數的確定方法,包括實驗方法和理論關聯式,都提供瞭清晰的指導。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關於乾燥設備設計的問題,當時在確定傳質係數時遇到瞭睏難,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瞭解到原來需要根據具體的乾燥介質和物料來選擇閤適的模型和關聯式。而且,書中還對傳熱和傳質耦閤作用的分析進行瞭深入的討論,這在許多工程問題中都非常普遍,例如蒸發、冷凝等過程。這本書的附錄部分也非常實用,提供瞭許多常用的物性參數和計算圖錶,大大地方便瞭我們的工程計算。

評分

這本書以其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為我打開瞭理解工程傳熱傳質學領域復雜理論的大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瞬態傳熱的章節印象深刻。在實際工程中,很多傳熱過程都不是穩態的,例如設備的啓動和停止過程,以及一些周期性工作的設備。作者通過引入時間作為新的變量,詳細闡述瞭如何分析瞬態傳熱過程,並提供瞭求解瞬態傳熱問題的解析法和數值法。我記得書中關於一維瞬態導熱問題的求解,通過引入泊鬆方程和傅裏葉方程,以及各種邊界條件下的求解方法,讓我對瞬態傳熱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對於我理解和分析一些具有時變特性的工程問題,如金屬零件的淬火過程、建築物的熱響應等,非常有幫助。書中還對如何使用數值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來求解復雜的瞬態傳熱問題進行瞭詳細介紹,這為我掌握現代工程分析工具打下瞭基礎。這本書的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語言精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教材。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傳熱傳質學領域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涵蓋瞭該領域的經典理論,更在許多前沿研究方嚮上有所建樹。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微尺度傳熱傳質的討論印象深刻。隨著科技的發展,微電子器件、微流控芯片等微尺度設備的廣泛應用,對微尺度傳熱傳質的研究提齣瞭新的要求。這本書對微尺度下的流動特性、傳熱機理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介紹瞭相關的實驗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我記得書中關於微通道換熱器中的流動和傳熱特性的章節,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改變通道的幾何形狀和錶麵處理來提高傳熱效率。這對於我未來在微電子器件散熱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還涉及瞭關於生物傳熱傳質的研究,如人體熱調節、藥物輸送等,這些都為交叉學科的研究提供瞭新的思路。這本書的參考文獻也非常豐富,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瞭可靠的資源。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集理論、應用、前沿研究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對於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和學生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