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式占

中國古代式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居淵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
  • 占蔔
  • 易經
  • 風水
  • 命理
  • 傳統文化
  • 曆史
  • 玄學
  • 預測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801959201
版次:1
商品編碼:1045582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古代方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4
字數:15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對於現代人來說,方術是個既熟悉又隔膜的現象。有的人籠統地把方術等同於迷信,這其實是不大恰當的。如果就學術與科學的關係而言,更不能簡單地將它予以否定。
《中國古代式占》從勾勒式占的起源、錶現形式及基本特徵著手,通過對奇門遁甲術的重點剖析,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式占的基本內容、理論及語言模式,並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加以詮釋和評價。

內容簡介

占蔔術是世界性的曆史文化現象,生命力頗強,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産生,直到今天仍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話題。與世界各國的占蔔術相比,中國傳統文化的式占,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源流、方法、觀念和社會文化價值及地位。要全麵而深入地瞭解中國龐大而豐富的傳統文化及其內涵,不能將式占置之不顧。
式占一直被認為是神秘、迷信的,長期以來,已有意無意地被劃入不值得研究或不準許研究的禁區。又因其本身光怪陸離,而被當成糟粕,並為文化人所不齒,被擯棄於中國傳統文化史研究範疇之外。也正因此,人們對式占的認識更加隔膜和模糊。誠然,式占不符閤現代自然科學的框架,但要瞭解乃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因此而把傳統文化體係中的這一有機部分割裂。
令人感慨的是:式占早已風靡歐美、日本等國,並為海外異域人士所矚目,其中原因固然雜有獵奇的成分,但也不無深刻的社會根源。它啓示人們:式占絕非一團糟粕,不可概之為虛無。
當今,隨著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式占在國內已逐漸被人們談論,並引起濃厚的興趣。伴隨著這種興趣與好奇心而來的,是極需要有深入淺齣地介紹式占的讀物,《中國古代式占》便是為適應這種需求而寫的。
目前,雖然已有一些學者對式占進行瞭新的探索,並取得瞭一定的成果;但在一般情況下,人們仍隻將式占當作一種時髦古董,或冠之以玄學色彩,或附以種種雅號,與科學等量齊觀;或將之與宗教糅和混雜,片麵誇大瞭式占的深奧與魅力,給式占增覆瞭一層現代色彩的神秘麵紗。至於式占究竟是何物,如何發展、演變,其理論基礎與依據何在,對傳統文化有哪些具體影響等,至今仍是一片迷惘。
《中國古代式占》從勾勒式占的起源、錶現形式、各種特徵著手,藉著對式占集大成——奇門遁甲術的重點介紹,試圖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推導式占的主導思想與語言模式,並試圖從文化的角度對此作齣詮釋與評價。

作者簡介

陳居淵,1952年生,上海人。1986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攻讀中國文化史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考入復旦大不古籍研究所,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中國哲學史教研室教授、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徵
一 式占的起源
二 式占的錶現形式
三 式占的特徵

第二章 式占的集大成——奇門遁甲
一 奇門與遁甲
二 奇門遁甲的曆史
三 奇門遁甲的基本概念
四 奇門遁甲的基本內容與理論方法

第三章 式占的操作與應用
一 式占的羅盤
二 式占的演局
三 式占占測舉隅

第四章 式占與科學
一 式占與古代占星術
二 式占中的若乾科學因素
三 欺騙的科學與科學的欺騙
附錄一 遁甲演義(節選)
附錄二 遁甲符應經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徵
式占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化現象之一,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古代的降神、扶乩、關亡(召魂)、占夢、祈雨、驅疫、符咒、厭勝等,均可劃歸式占之列。但不管它的錶現形式如何復雜,總是憑藉虛構的“超自然力量”,並通過一整套神秘活動,來影響或控製事物和環境,從而謀求實現某種個人願望。
在人類文化史上,式占曾經滲透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與原始信仰、古代天文和曆算等有著密切聯係。在政治上,由於中國商周時期普遍存在著對天帝至高無上的崇拜,式占以求神問蔔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支配軍國政事。
在世俗生活中,式占又通過通神事鬼、禁咒畫符、印劍鎮妖、設壇禳災、止風祈雨、占蔔扶乩等手段,為人們安宅鎮墓、驅瘟治病、降妖除怪,因而在有著深厚迷信土壤的封建時代,式占也一直能夠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一 式占的起源
式占之名首先見於《唐六典》:“凡式占,辨三式之同異,一日雷公式,二日太乙式,並禁私傢畜,三日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式占之“式”字,專指古代占蔔用的工具,如《史記?日者列傳》就有“分策定卦,鏇式正棋”的記載。唐代學者司馬貞在解釋該句時說: “栻即杖也,栻之形上圓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則轉天網加地之辰。”因此,式占也就意味著一種必須憑藉某種工具的預測術。《唐六典》所謂的三式,一般特指“太乙術”、“六壬術”、“奇門遁甲術”三式。
三式的起源,據上古時的神話傳說所載:在遠古時期,軒轅黃帝曾與蚩尤在一個稱作“涿鹿”的原野上展開瞭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結果黃帝接受瞭九天玄女所賜的六壬、遁甲、兵符、印劍、圖策等秘訣,最終在蚩尤布下的迷霧陣中擒獲蚩尤,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當然,這僅僅是傳說,難以證實。
三式作為預測術,首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史”條說:“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抱天時”,據漢代學者鄭玄解釋是“抱式以知天時”,這“式”便是指預測工具。後漢趙曄所撰《吳越春鞦》講伍子胥勸說吳王時,用到“大吉為白虎而臨辛,功曹為太常而臨亥”。大吉臨辛即醜將辛時占,功曹臨亥即寅將亥時占,這顯然是六壬式占法。又據《吳越春鞦》記述六壬占的上文有“金匱第八”字樣,經有關學者考證,六壬式的內容很可能是指《漢書?藝文誌》中所收錄的《堪輿金匱》。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劉徹有一次想知道某一天為兒子娶媳婦是否吉利之日,於是召集當時各派有名的占蔔傢來到宮廷,徵求他們的意見。迴答卻眾說紛紜。其中五行傢說可以,堪輿傢說不能,建除傢則認為有欠吉利,而叢辰傢乾脆斷以大凶,曆學傢又說為小凶而非大凶,太乙傢則認為大吉,互相辯駁,相持不一,最終隻能提請到劉徹本人擇定。漢武帝下詔說,避凶忌應以五行傢為正確,所以接受瞭五行傢的意見。
我們姑且不論其爭論到底是否有意義,但可確切地說,三式作為預測術而被廣泛運用當在秦漢之際。《藝文類聚》引梁元帝《洞林序》說:“羨門五將,亟經玩用;韓終六壬,常所寶愛。”韓終據考乃秦始皇時代人。
式占在漢代已齣現於正史,如《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乃河洛之文,龜龍之圖,箕子之術,師曠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時有可聞者焉。其流又有風角、遁甲、七政、元氣、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專、須臾、孤虛之術……”1978年,安徽阜陽縣雙古堆齣土瞭“太乙九宮占盤”,此盤是從墓主夏侯竈墓葬中發現的。據有關學者考證,夏侯竈死於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顯然,太乙九宮占盤作為隨葬品,也許年代可追溯到更早一些。此盤與現流行的六壬式盤和奇門遁甲式盤相類似(詳見第三章:式占的羅盤)。當然,式占在秦漢之際受到瞭官方的重視和認可,但主要是為宮廷服務,而作為主要預測術的廣泛應用,則是在魏晉之後。
二 式占的錶現形式
式占作為占蔔術的一種,與占蔔相比,既有相類似的一麵,又有截然不同的另一麵。相同的是,都是人們藉以預測個人乃至國傢生死存亡、吉凶禍福的手段;不同的是,由於各地區、各民族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也由於同一地區或同一民族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中所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不同,所以占蔔呈現齣多種多樣的錶現形式。
占蔔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至今大約有數韆年之久。占蔔在夏代已經盛行。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齣土的一些牛羊遺骨,便是當時人們從事占蔔活動的實物。這些原始蔔骨仍保持著牛羊骨的形狀,未經任何修飾,這說明夏代的占蔔形式還屬初級階段。《漢書?藝文誌》載有《夏龜》二十六捲,列在蓍龜類。這部占蔔書是否係夏代流傳下來,今天已無從稽考,但從商代齣現《龜冊》一書來推測,《夏龜》的齣現仍自有其淵源,至少可以認為是商人對夏代占蔔活動的記錄匯編。
繼夏而建立的殷商,是中國奴隸社會占蔔的鼎盛時期,而它的占蔔錶現形式雖然還是沿襲瞭夏代的牛羊骨蔔,但最盛行的是“龜蔔”。龜蔔,是用龜的腹甲來從事占蔔活動。首先將龜腹甲削治平滑,然後在上麵鑽齣若乾坑眼,最後用火燒灼坑眼處,燒灼的結果,就會在腹甲的四周崩裂齣各種裂紋,這些裂紋占蔔上稱之為“兆形”,根據這些兆形來判斷齣吉凶。
骨蔔,殷商較之夏亦有瞭改進,一般是用牛、羊、豬、鹿等動物的肩胛骨。首先將脊骨連根削去,露齣肩胛骨裏麵多孔的粗澀麵,骨臼有的切去一半或不到一半,保留臼角,或保持原有形狀。然後,用鑽子在骨的正麵或反麵鑽孔,孔與孔之間距離較近。而後再用火將其燒灼,使孔周圍齣現各種裂紋,按照這些兆紋判彆吉凶。
殷商時期,龜蔔和骨蔔是占蔔的主要錶現形式,但運用起來還是有區彆的,國傢占蔔用龜,民間占蔔仍用牛羊骨。在朝廷內部,大事則用龜蔔,如祭祀;其他事情則用骨蔔,如田獵占蔔用脛骨,徵伐占蔔用肩胛骨等。正如《史記-龜策列傳》稱: “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蔔,然各以決吉凶。”
秦漢之際,古老的龜骨占蔔術雖然還有人運用,但逐漸為後起的以《倜易》為主的蔔筮所淘汰,而以“太乙”、“六壬”、“遁甲”為主要代錶的式占也悄然興起,它的占蔔錶現形式更與龜蔔、占筮術大相逕庭。
式占從事占蔔活動的錶現形式最顯著的特點便是施用羅盤,它不需要諸如龜蔔那樣必須按照用火燒灼的兆紋,也不需要《周易》占筮那樣繁復演算,而是依靠羅盤的鏇轉,根據羅盤上所顯示的具體內容來預測吉凶,如六壬術有上下兩盤,上麵圓的叫天盤,下麵方的叫地盤。在天盤上麵,中部北鬥星,周圍有兩圈篆文組成,內圈依次排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這是代錶十二天神,又稱“月將”;外圈為二十八宿。地盤四周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乾四維,中層是十二支,外層是二十八宿。所謂八乾即指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這八個天乾,四維即四門:天、土、人、鬼。宋代楊惟德的《六壬神定經》上說:“天門在西北,西北者戌亥之間;地戶在東南,東南者辰巳之間;入門在西南,西南者申未之間;鬼門在東北,東北者醜寅之間。”又如遁甲術有一組羅盤:最大的盤為地盤,次為天盤、人盤,再次為正反兩八詐門盤。此外,用木或象牙做九個測算用的奇子,共兩副,一副放置於天盤,一副放置於地盤,按照遁甲術所規定的方法,即依年、月、日、時、鼕至、夏至,布奇子於羅盤上,串在一起的四個同軸盤就會在不同時間呈現種種不同的組閤,再根據固定的局法解釋,便能預測事物的吉凶。 (有關式占的預測方法,詳見第三章:式占的操作與應用)
由於式占的錶現形式有彆於“龜骨蔔”和“占筮”,而它的預測內容由最先用於行軍作戰時選擇吉日、吉方、吉時,至以後逐漸涉及預測氣象及人世間形形色色的吉凶禍福,幾乎無所不包,這使它披上瞭更為古奧莫測的神秘麵紗。
三 式占的特徵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已經瞭解式占的起源和錶現形式,那麼它們各自又有哪些主要特徵呢?現將太乙、六壬、奇門遁甲三式的特徵再作分析。
(一)太乙神數
太乙本係星名,在天龍座內,屬紫微垣。《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太乙又作“泰一”,傳說中的天神。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泰一。”司馬遷《史記》曾將太乙置於五行、堪輿、建除、叢辰、曆傢、天人等術數七傢之一。《漢書?藝文誌》收錄有《太乙陰陽》二十三捲,然已佚不傳。現在尚能考見其麵貌的是保存在《周易乾鑿度》內的“太乙五行九宮法”。據清代學者黃宗羲考證,此法已“經緯混淆,行度無稽”。
太乙統十二運卦象之術與傳世《皇極經世》十分相似,是推算國傢政治命運、氣數、曆史變化規律的術數學。據《太乙統宗神數》,上古時有一年鼕至日半夜,恰值日月閤璧、五星聯珠,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稱作太極上元,上元甲子以來的年數,叫太乙積年。由太乙積年再求齣太乙流年和太歲值卦,以斷本年各月的氣運吉凶,由此來預測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天災人禍。每年值兩卦,共十二爻,每月一爻。太乙數以子月為正月,即以上一年的農曆十一月計起。例如,據太乙數推得戊辰年及以後所值之卦,依次為乾之大有、坤之復、屯之比、濛之損、需之井、訟之履等。
太乙數推算國運兼綜年卦和卦爻的大運,如蕭子顯所撰《南齊書?高帝紀》中就提到利用“太乙九宮占”來驗證漢高祖五年、東晉元興、劉宋元嘉、泰始、元徽、升明年間的政局變化。比如升明元年“太乙在杜門,臨八宮,宋帝禪位”。太乙術因預測國傢命運多涉及現行政治,為曆代封建統治者所忌,社會上流傳甚少。1977年在安徽阜陽縣羅莊大隊漢代汝陰侯墓葬中,首次發現太乙九宮占盤,為進一步探究太乙式提供瞭第一手實物依據。
(二)六壬術
也稱六壬課。所謂六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雲:“大抵數根於五行,而五行始於水,舉陰以起陽,故稱壬焉,舉成以該生,故用六焉。”它與現行民間的文王課相似,是預測人事吉凶成敗的占蔔之術。其法以占蔔時日的乾支為基準。先占蔔月的季節和日的乾支、時的地支六壬課式,配以六親(父母、兄弟、妻財、官鬼、子孫)、十二天將(青龍、白虎、硃雀、玄武、螣蛇、勾陳、太常、太陰、天空、天後、六閤、貴人),以三傳(初傳、中傳、末傳)、四課(第一課、二課、三課、四課)的生剋關係而斷吉凶。六壬術錶麵雖不用周易象數體係,實際上卻與易象相通。例如,其天盤、地盤仿易象二儀,四課則仿四象,三傳似六爻,其中元首課、重審課、知一課等六十四種課體則和《易經》六十四卦相配。六壬術的使用範圍較廣,如《唐六典》捲十四關於六壬式記載:“其用式之法……吉凶悔咎,其數有九,決萬民之猶豫,一曰嫁娶;二曰生産;三曰曆法;四曰屋宇;五曰祿命;六曰拜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六壬術雖僅七百二十式,但斷事須結閤本人年命,錯綜復雜,變化萬端,自隋代以來便受到一些著名學者的重視和研究。至今,海外學者仍有習六壬術者。著名數學傢陳省身(1911-2004)教授就曾著文對六壬預測方法作瞭論證。
(三)奇門遁甲
遁甲之學是用來選擇時間和方嚮的一種術數。它利用時間和空間因素趨吉避凶,以選擇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方案為目的。遁甲之學的關鍵是排局布盤,其天盤為九星(天蓬、天芮、天衝、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人盤為八門(休、死、傷、杜、開、驚、生、景),地盤是九宮八卦。排局布盤時以順儀(戊、己、庚、辛、壬、癸為六儀)、逆奇(乙、丙、丁為三奇)為陽局,以逆儀順奇為陰局,按年份、節令、時辰將八門、九星、九神(直符、螣蛇、太陰、六閤、勾陳、硃雀、九地、九天)在九宮八卦盤上布列成局。鼕至到夏至之間陽氣迴升,用陽遁;夏至至鼕至之間陰氣漸長,用陰遁。為瞭將時間的乾支和二十四節氣密切聯係起來,布局時按正授、超神、接氣、置閏的規律,將上元符頭和節氣調整好。這樣,就可以排齣一種奇門遁甲的日曆,從而用以選擇時間、方位和占斷吉凶。奇門遁甲是和古天文曆法之學聯係最緊、綜閤性最強的術數,它將古代術數傢創造的陰陽、五行、天乾、地支、河圖、洛書、八卦、九宮等學說都包容進去,並聯係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奇門遁甲不僅是式占之最,也是中國的術數之王。
第二章 式占的集大成——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源遠流長的一部預測學專著,而奇門遁甲術與其他各類預測術相比,則更是復雜深奧。作為方術文化的集大成,奇門遁甲無疑是中國“神秘文化”的一個重要門類。長期以來,奇門遁甲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們神話瞭,所謂“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便是這種神話的具體反映。誠然,我們今天對奇門遁甲術進行探討分析,不是為增加神秘化,也不是嗜談它的五花八門的占蔔,而是以唯物主義曆史觀,透過其神秘復雜的外衣,用嚴肅的科學態度對這一特殊的曆史文化現象,給以正確的認識與科學的評價。
一 奇門與遁甲
奇門遁甲,簡稱“奇門”或者“遁甲”。所謂“奇門”,即是“奇”與“門”的閤稱。“奇”特指天乾中的乙、丙、丁為三奇,“門”特指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奇門”便由此而得名。然而天乾中被視為最顯貴的“甲”,並沒有專門固定的位置,一般隱而不露。既然天乾中的甲不露,而乙丙丁又為三奇,餘下的戊己庚辛壬癸六個天乾便統稱“六儀”。甲隱而不露,又不能單獨與乙丙丁三奇同處一起,於是隻能隱跡於“六儀”之中,故稱遁甲。“遁”者,行也,還含有行走或轉移的意思。
……

前言/序言


《星軌低語:古人與宇宙的對話》 在人類文明的漫長河流中,仰望星空,探尋天象與人事之間的聯係,是許多古老文化共同的智慧結晶。不同於現代科學的嚴謹推演和實證,古代人們以一種更為宏大、更為神秘的視角,試圖解讀宇宙的語言,尋求生命運行的規律,並藉此窺探未來的軌跡。本書《星軌低語:古人與宇宙的對話》便是對這一獨特智慧的深刻迴溯與解讀,它將引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那些令人神往的古代文明,去聆聽他們與浩瀚宇宙之間進行的古老而深刻的對話。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占蔔術式進行詳盡的解說,也不拘泥於對特定星象解讀的符號化歸納。相反,它更側重於展現古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基於對宇宙天體的觀察和理解,所形成的多種多樣的世界觀、宇宙觀以及由此衍生齣的對人世間運行法則的理解方式。我們將一起探索,古人是如何通過對日月星辰的周期性運行、對天象異常現象的記錄,以及對特定星宿組閤的觀察,來構建他們對宇宙秩序的認知,並將其投射到對社會、政治、乃至個人命運的思考之中。 第一章:天象的啓示——宇宙的宏大劇場 在古代,天空並非僅僅是黑夜的幕布,而是充滿瞭生命力與意義的動態圖景。本章將從最基礎的觀察入手,描繪古人如何細緻入微地記錄和解讀天象。我們將看到,無論是簡陋的石刻還是精密的觀測儀器,都承載著古人對太陽東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星星此起彼伏的敬畏與好奇。 日月的律動與時間之河: 太陽作為生命之源,其每日東升西落的規律,不僅是時間的標尺,更是萬物生長的節奏。月亮的變化,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殘月,其周期性變化被視為一種深邃的宇宙韻律,與潮汐、女性生理周期甚至社會活動的周期緊密相連。古人如何通過對這些基本天體的觀察,建立起對時間、季節乃至農業生産的認知?本書將展現不同文明中關於“曆法”的早期探索,以及它們如何與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相結閤。 星辰的指引——星座與星宿的奧秘: 夜空中閃爍的繁星,在古人眼中並非雜亂無章,而是被賦予瞭特定的圖案和意義。我們將探索不同文化中星座的起源故事,例如,古巴比倫人如何將天上的星群與他們的神祇、英雄和動物聯係起來,形成瞭早期的黃道十二宮;古希臘人如何編織齣以神話人物為主題的星圖,並賦予它們象徵性的意義;中國古代的二十八宿,如何將天空劃分為不同的區域,並與地上的方位、季風、甚至君主的宮殿相對應,形成一套獨特的宇宙秩序模型。 異常天象的預警——彗星、流星與日食月食: 在古人眼中,宇宙並非總是平靜無波。彗星劃過夜空,流星雨的璀璨,以及日食月食的神秘消失與重現,這些異常的天象往往被視為神祇的徵兆,或是預示著重大的變革。本書將探討不同文明對這些異常天象的記錄、解釋以及它們在政治和宗教事件中的象徵意義。例如,日食月食為何常常與君主的安危、王朝的興衰聯係在一起?這些“天變”又如何引發瞭古人對權力、命運的思考? 第二章:地脈的共鳴——人與自然的對話 古人相信,宇宙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大地、與人類自身存在著深刻的聯係。這種聯係,通過特定的地理環境、自然現象,以及人體的節律得以體現。本章將深入探討古人如何將他們的宇宙觀投射到對大地的理解,以及如何從自然界的細微之處發現人事的徵兆。 山川河流的靈性——風水與地理的智慧: 許多古代文明都發展齣瞭一套關於地理環境與人類福祉之間關係的理論。在中國,風水學便是其中的代錶。本書將從宏觀的角度,而非孤立的術法層麵,解讀風水學所蘊含的古人對自然能量流動的理解,以及他們如何依據山脈的走嚮、河流的麯摺、以及地勢的高低來選擇居住地、墓地,以期達到趨吉避凶、和諧共生的目的。這其中蘊含的,是對生態環境的深刻洞察與順應自然的哲學。 五行相生相剋——萬物的動態平衡: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理論,並非僅僅是對物質屬性的分類,更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概括。本章將探討五行學說如何滲透到古人對自然界、社會結構乃至人體健康的理解之中。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被視為一種動態的平衡機製,古人試圖以此來解釋事物的發展、轉化以及彼此間的相互影響。這種理論在當時的社會各個層麵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節氣與物候——自然的生命周期: 古人對自然的觀察是細緻而持續的。二十四節氣,以及與之伴隨的物候變化(如不同季節植物的生長、動物的行為等),構成瞭古人對自然節律的精準把握。本書將展現,古人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規律來指導農業生産,製定節日慶典,甚至理解人體的生理變化。節氣的變化,被視為天地間能量流動的顯現,而人體的健康與否,也被認為與這些自然節律息息相關。 第三章:人性的映照——命運的哲學與智慧 最終,古人對宇宙和自然的觀察,都服務於一個核心目的:理解人類自身的命運,以及如何在天地之間安身立命。本章將從更哲學和人文的視角,探討古人如何將天象、地脈的規律,內化為對個人命運、社會秩序的解讀,以及從中汲取的生存智慧。 天命觀與人事——順應與抗爭: “天命”一詞在古代語境中,並非簡單的宿命論,而是對一種超越個體力量的宇宙秩序或某種既定命運的承認。本書將探討古人如何理解“天命”,以及他們如何在承認天命的同時,又尋求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影響命運。我們還將審視,這種天命觀如何影響瞭古人的政治決策、社會倫理以及個人對榮辱得失的態度。 象數之學與預測的邊界: 許多古代的智慧體係都包含“象數”的運用,即通過對具體現象(象)的觀察,結閤數字(數)的推演,來理解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本書將側重於探討這類方法的哲學基礎和認知範式,而非將其視為純粹的算命工具。我們將看到,古人是如何試圖在看似混沌的現實中,發現隱藏的秩序和規律,從而獲得對未來的洞察,盡管這種洞察的性質與現代科學的預測有著根本性的區彆。 人生哲學與處世之道: 最終,一切對天象、地脈的解讀,都指嚮瞭如何更好地生活。本書將提煉齣古人從對宇宙自然的觀察中所汲取的智慧,例如,如何看待時間的流逝、如何理解人生的無常、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以及如何在順境中保持謙遜。這些古老的智慧,穿越時空,至今仍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啓示。 《星軌低語:古人與宇宙的對話》是一次跨越時代的思想之旅。它邀請您放下先入為主的觀念,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感受那些古老智慧的魅力。我們將一同探索,在沒有精密儀器的時代,古人是如何憑藉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哲學思考,以及對宇宙萬物之間神秘聯係的敬畏,構建起他們獨特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並從中汲取力量,理解自身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本書旨在呈現一種宏觀的曆史與文化視角,而非對具體占蔔技法的操作指南,它所展現的,是人類文明在不同階段,對宇宙奧秘不懈探索的壯麗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中國古代占蔔》,看到這個名字,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奇特的畫麵:神機妙算、洞察天機、預知未來…… 我本身對曆史和民俗文化就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神秘莫測的古代技藝,總能激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我曾在一本古籍中讀到過關於占蔔的零星記載,但總感覺碎片化,不成體係。因此,當我在書店看到《中國古代占蔔》時,簡直如同發現瞭新大陸,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瞭解。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充滿智慧與神秘的時代,去探尋古人是如何通過觀星象、察鳥鳴、解卦象來解讀命運的。我想知道,在那些沒有發達科技的年代,人們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他們是如何處理對未知的恐懼與渴望的?這本書,或許能為我一一解答這些睏惑,讓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中國的古代文明。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各種占蔔術的起源、發展、流派以及實際應用的詳細介紹,最好還能配上一些生動的圖示,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

評分

《中國古代占蔔》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太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專著,但實際上,它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曆史的溫度。書中並非簡單羅列各種占蔔術的技巧,而是將它們置於廣闊的曆史文化背景下進行解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述過程中,對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占蔔師和曆史事件的描繪。它們讓冰冷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驚嘆於古人如何用如此質樸的方式,去探索宇宙人生的奧秘。書中關於“象”的解讀,讓我領略到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的獨特魅力。我開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我們是否也需要重新審視與自然的聯係,去尋找內心的寜靜與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占蔔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曆史和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

評分

我一直對古代的神秘學問著迷,而《中國古代占蔔》這本書,則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書中不僅講解瞭各種占蔔術的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占蔔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我驚嘆於古人對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和深刻理解,以及他們如何將這些觀察與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融為一體。書中對“天命觀”的闡述,讓我對古人的哲學思想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們並非盲目迷信,而是試圖在不可知的命運麵前,尋求一種精神上的慰藉與指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蔔筮”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古代君王和士大夫如何通過占蔔來做齣重要的決策,這讓我看到瞭占蔔術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的重要作用。同時,書中也揭示瞭占蔔術背後所蘊含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以及對人性、道德的探討。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為什麼這些古老的技藝能夠在中國曆史上流傳至今。

評分

翻開《中國古代占蔔》,我立刻被它所營造的氛圍所吸引。書中的文字雖然樸實,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深邃智慧,讓我不禁為之動容。作者似乎並沒有賣弄玄虛,而是以一種非常嚴謹的態度,將中國古代占蔔的起源、發展、不同流派以及核心思想娓娓道來。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易經”的解讀所震撼。我知道“易經”博大精深,但總是難以窺其門徑。《中國古代占蔔》卻能以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將“易經”中的哲學思想與占蔔實踐相結閤,讓我對“天人閤一”、“陰陽變化”等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還詳細介紹瞭諸如風水、八字、紫微鬥數等多種占蔔術,並且追溯瞭它們的曆史淵源和理論基礎。我很好奇,這些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技藝,究竟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它們在古代社會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古人看待世界、理解命運的獨特視角,也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我一直對“算命”這類東西抱有一種既好奇又有些保留的態度,但《中國古代占蔔》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是一本簡單的“速成”秘籍,而是以一種非常學術、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係統地梳理瞭中國古代占蔔的脈絡。書中對各種占蔔方法的溯源和演變,讓我看到瞭這些技藝背後漫長而復雜的曆史過程。我特彆贊賞作者對文獻的考據和對不同學派觀點的梳理,這使得這本書的論證非常嚴謹。同時,我也被書中對占蔔術的哲學內涵的解讀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如何試圖通過占蔔來理解宇宙運行的規律,以及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人生的意義。書中對“天人關係”的探討,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宇宙觀有瞭更深的理解。我開始反思,我們現代人是否過於依賴理性,而忽略瞭那些更深層次的、與自然和宇宙相連接的感知能力?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和理解中國的古代智慧。

評分

1.滿意度評價用來對本次購物過程中的京東服務進行評價,評價大於100元的訂單可以獲得20個京豆;

評分

已收!

評分

1.您可以通過曬單貼嚮其他網友展示所購商品的照片、使用心得;

評分

評價說明:

評分

2.通過審核後每個商品前十個曬單帖可獲得100個京豆;

評分

1.您可以通過曬單貼嚮其他網友展示所購商品的照片、使用心得;

評分

3.曬單帖需包含一定的介紹文字及3張以上真實拍攝的原創商品照片;

評分

2.通過審核後每個商品前十個曬單帖可獲得100個京豆;

評分

2.通過審核後每個商品前十個曬單帖可獲得100個京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