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书名: |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 重庆市地图册 | |
| 出版: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189456 |
| 审图号: | GS(2015)125 |
| 开本: | B32开 170mm*240mm |
| 版次: | 2018修订印刷 |
| 页码: | 169 |
| 装帧: | 平装 |
| 纸张: | 胶版纸 | 图片展示 |
| 定价: | 25.00 |
内容简介
标准政区、详实交通、丰富旅游、全面省情、完整套系
一省区一册,全面反映该省区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旅游、地形等信息。
市区县清晰易读,乡镇,村庄资料详实,及时反映乡镇调整后的分布状况。
采用交通资料,全面核实并更新了高速公路走向,增加了高速公路名称、编号、出入口、服务区信息。
城区地图反映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商业、旅游等日新月异的变化。
旅游信息丰富,涵盖了该省去重要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区。
省情介绍、分县介绍概况、旅游简介等文字资料有有助于全方位了解该省区及各市县情况。
编辑推荐
●翔实的行政区划地图,全面反映该市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旅游、地形等信息
●区县图清晰易读、乡镇、村庄资料翔实,及时反映乡镇调整后的分布状况
●采用导航数据和卫星影像,全面核实并更新了高速公路走向,增加了高速公路名称、编号、出入口、服务区等信息,以及铁路、高速铁路、机场等交通信息
●城区地图反映交通、医辽、教育、金融、商业、旅游等日新月异的变化
●丰富的旅游信息,包括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
●市情介绍、分县概况、旅游简介等文字资料有助于全方位了解该市及各区县情况
内容简介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之一,表示了重庆市行政区划、标准地名、交通、旅游及水系、地貌等内容,旨在直观、科学、全面地反映重庆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现状的面貌,是一本集自然资源图、社会经济图、普通地理图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图册。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具有广泛的读者对象,是宏观了解、认识重庆市情、县情的窗口。
《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重庆》内容丰富、现势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级地图出版机构,汇聚了全国主要的地图编制出版人才,共有中技术人员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有80多位。建社以来,编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地图、教科书、教辅图书和大众出版物等,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共有100多种出版物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图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地图作品奖等。
目录
序 图
2-3 重庆政区
4-5 重庆概况
6-7 重庆地形
8-9 重庆地理
10-11 重庆水系
12-13 重庆水资源、成渝地区交通
14-15 成渝地区交通
16-17 重庆交通
18-19 重庆交通概况
20-21 重庆旅游
22-23 重庆旅游资源
24-25 长江三峡库区名胜古迹
26-27 长江三峡
28-29 重庆世界遗产之旅(大足石刻 武隆 金佛山)
30-31 重庆风景名胜之旅(四面山 天坑地缝 芙蓉江 潭獐峡 缙云山)
区县图
32-33 重庆市辖区
34-35 重庆市城区
36-37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大渡口区 大渡口城区
38-39 九龙坡城区 沙坪坝城区
40-41 江北区 渝中区 南岸区 巴南区
42-43 渝中城区
44-45 南岸城区
46-47 江北城区 巴南城区
48-49 北碚区 渝北区
50-51 北碚城区 渝北城区
52-53 涪陵区
54-55 涪陵城区
56-57 南川区
58-59 南川城区 江津城区
60-61 江津区
62-63 永川区
64-65 永川城区 合川城区
66-67 合川区
68-69 长寿区 长寿城区
70-71 綦江区 綦江城区
72-73 万州区
74-75 万州城区
76-77 黔江区 黔江城区
78-79 铜梁区 璧山区
80-81 铜梁城区 璧山城区
82-83 荣昌区 大足区
84-85 荣昌城区 大足城区
86-87 潼南区 潼南城区
88-89 丰都县 武隆县
90-91 丰都城区 武隆城区
92-93 梁平县 垫江县
94-95 梁平城区 垫江城区
96-97 忠县 巫山县
98-99 忠县城区 巫山城区
100-101 开县
102-103 开县城区 城口城区
104-105 城口县
106-107 巫溪县
108-109 巫溪城区 奉节城区
110-111 奉节县
112-113 云阳县
114-115 石柱城区 云阳城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116-117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城区
118-119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20-121 酉阳城区 彭水城区
122-12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精彩书摘
【历史沿革】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万~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重庆古称江州,周代为巴国国都,秦置巴郡,隋为渝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形成的“红岩精神”,是激励重庆人民的巨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为直辖市,是中共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党、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目前是我国面积大、行政辖区广、人口多的直辖市。
【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彪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川菜、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等。
【陪都文化】“陪都”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又叫“两京制度”,它始于西周。重庆,在抗战期间,是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是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陪都”。抗战期间,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青年学子纷至沓来,一大批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留下诸多遗迹、轶事,使陪都遗迹成为重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山水重庆:一座城市的地理脉络与人文风情》 引言 重庆,这座镶嵌于中国西南腹地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地理构造、悠久的历史积淀和蓬勃的现代活力,吸引着无数目光。她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素有“山城”、“雾都”之称,江河交织,丘陵起伏,勾勒出壮丽而又细腻的自然画卷。本书《山水重庆:一座城市的地理脉络与人文风情》旨在深入探寻重庆这片土地的深层肌理,从地理环境的塑造到人文风情的演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重庆。我们不局限于传统的地图册式信息罗列,而是力求将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元要素融会贯通,为读者提供一份真正理解重庆、感知重庆的深度导览。 第一篇:山城巨构——重庆的自然地理学 重庆的地理独特性,首先源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本书将首先深入剖析重庆的山脉、河流、喀斯特地貌等核心自然要素。 山脉的骨骼与肌理: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形复杂多样,东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西部为丘陵与河谷平原。我们将详细介绍构成重庆地理骨架的主要山脉,如大巴山、巫山、秦岭余脉等。我们会探讨这些山脉的形成过程,它们的走向如何影响了区域气候、水系分布乃至人类聚落的形态。例如,巫山作为长江三峡的咽喉,其陡峭的山壁和峡谷的形成,不仅造就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壮美景色,更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地理屏障角色。我们将描绘这些山脉如何像巨人的骨骼,塑造了重庆的天然屏障和内部交通的挑战。 河流的脉络与生命线: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重庆境内蜿蜒流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本书将详细描绘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如嘉陵江、乌江、涪江等)在重庆的流域特征,分析它们的形成、水文特征、以及对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将深入探讨长江的航运价值,它如何成为重庆对外联系的生命线,以及三峡工程对重庆地区经济、生态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除了长江,嘉陵江与长江在朝天门汇流的壮观景象,更是重庆城市灵魂的象征,我们将解读这一地理奇观背后的成因,以及它在城市规划和历史演变中的地位。 喀斯特的奇幻世界: 重庆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重庆的喀斯特世界,探究其独特的地下河、溶洞、天坑、石林等自然景观。我们将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并介绍重庆境内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区,如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些地貌不仅是地质学研究的宝库,更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美学,它们共同构成了重庆自然地理的独特魅力。 气候的调节与四季的变幻: 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点突出。我们将分析重庆夏季的炎热与潮湿,冬季的湿冷,以及“雾都”的成因。这些气候特征如何受到地形、大气环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当地农业、居民生活方式、乃至城市景观(如雾景)的影响。我们将描绘重庆的四季,从春日山雨绵绵,到夏日骄阳似火,秋日层林尽染,再到冬日雾锁山城,勾勒出重庆气候的动态画卷。 第二篇:历史的印记——重庆的人文地理学 重庆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其历史发展和人文特质,本书将重点考察这些人文景观的形成与演变。 巴渝文化的源流与演进: 重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我们将追溯巴渝文化的起源,探讨古代巴人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以及他们如何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进行交流融合。我们将重点介绍巴渝文化的核心特征,如码头文化、江湖文化、抗战文化等,并分析这些文化如何深深地烙印在重庆的城市精神和居民性格之中。我们将深入探究那些在巴渝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如三国时期的巴国、宋朝的临安、以及近代的陪都时期,解读地理条件如何影响了这些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 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从古代的军事重镇到现代的国际大都市,重庆的城市发展史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将重点考察重庆几大主要城市(如重庆主城、万州、涪陵等)的选址原则、空间布局、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我们将分析嘉陵江与长江汇流处朝天门地区为何成为历史上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及山地地形对重庆城市扩张和交通网络构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会关注那些依山傍水而建的古镇,如磁器口,它们如何保留了历史的印记,又如何与现代城市生活交融。 交通网络的建构与变迁: 重庆因其复杂的地形,交通建设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因此孕育了独特的交通模式。本书将详细介绍重庆交通网络的历史变迁,从古代的纤道、水运,到近代的铁路、公路,再到现代的轻轨、跨江大桥。我们将重点分析重庆在解决“山城”、“江城”交通难题上所做的努力和成就,例如层层叠叠的立交桥、穿楼而过的轻轨、以及那些横跨长江、嘉陵江的宏伟桥梁。这些交通设施不仅是城市功能的载体,更是重庆人民不懈奋斗精神的体现。 地域经济的特色与发展: 地理环境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探讨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我们将分析重庆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在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重庆旅游业的兴起,分析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三峡、喀斯特地貌)和人文景观(如历史遗迹、巴渝文化)如何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第三篇:山水之间的诗意——重庆的人文景观与生活方式 除了宏观的地理与历史,本书还将关注那些构成重庆独特生活气息的微观人文景观。 美食的烟火气与地方特色: 重庆火锅,作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与文化元素。我们将深入探究重庆美食的渊源,分析辣椒、花椒等食材的地理分布与种植,以及它们如何被巧妙地运用在重庆菜肴中,形成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除了火锅,我们还将介绍重庆的其他地方特色小吃,如小面、串串香、江湖菜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重庆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 建筑的智慧与时代的痕迹: 重庆的建筑风格深受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我们将介绍重庆独特的“吊脚楼”建筑,分析其在山地地形下的适应性设计,以及它们所蕴含的传统建筑智慧。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重庆现代建筑的崛起,如解放碑的摩天大楼、洪崖洞的垂直城市景观,以及那些充满历史韵味的码头仓库和老建筑。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重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民俗的传承与节庆的欢乐: 重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我们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节日、庆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例如,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春节的舞龙舞狮,以及那些世代相传的手工艺。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连接人与人、人与地方的纽带,它们为重庆这座城市注入了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重庆的魅力在于其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重庆人民如何在大山大水之间,以乐观坚韧的精神,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无论是穿梭于山城巷陌的市井生活,还是在江边码头感受岁月沧桑,亦或是行走在层峦叠嶂间体验自然之美,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生命力。 结语 《山水重庆:一座城市的地理脉络与人文风情》并非一本简单的地图册,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情感的连接。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超越地理坐标的二维认知,触摸到重庆厚重的历史肌理,感知到她鲜活的文化脉动,体会到她包容万象的生活气息。重庆,不止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城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生活的态度。希望本书能成为您理解和热爱这座伟大城市的最佳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