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套《亚里士多德全集》(7)的时候,我的心情真是复杂,既有期待,又有隐隐的担忧。亚里士多德的大名如雷贯耳,但说实话,他的哲学体系之宏大、之精深,常常让我觉得可望而不可即。这次选择购入这部《亚里士多德全集》(7),纯粹是出于一种“朝圣”般的决心,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一窥这位西方哲学奠基人思想的全貌。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千年智慧的重量。我对其中关于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探讨尤为好奇,这两部分内容通常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核心,也是理解其后续理论的关键。我期待着能在字里行间找到那些构建起西方理性思维基石的精妙论证,学习他如何一步步从现象世界走向抽象概念,又是如何梳理出万物运作的根本法则。当然,我也明白这绝非易事,我预设了自己可能会遇到许多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复杂的推理过程,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逐步理解他的“四因说”、“潜能与现实”、“范畴论”等核心概念,并尝试去把握这些概念在他整个哲学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一个自洽而完整的宇宙观。同时,我也想看看,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处理那些关于存在、本质、运动、变化等最根本的哲学问题的。
评分这次入手《亚里士多德全集》(7),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我大学时一位哲学系教授的影响。他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如果想真正理解西方思想史,绕不开亚里士多德。而这部“全集”,据说是国内比较权威和完整的译本之一。我个人一直对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城邦、公民、正义、政体分类等议题,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洞见。我希望能在这部《亚里士多德全集》(7)中,找到关于《政治学》等相关著作的详尽解读。我尤其想了解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看待理想的城邦制度的,他对于不同政体的优劣分析,以及他提出的“中道”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此外,他对家庭、奴隶、教育等社会单元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如何融入他的政治哲学,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我想看看,他是否能为我们今天仍在困扰的社会组织、公平分配、公民参与等问题提供一些历史的参照和智慧的启示。我希望通过阅读,不仅能了解他理论的框架,更能感受其思想的温度,理解他对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思考。
评分购买《亚里士多德全集》(7)纯粹是一时冲动,因为在一次学术讲座中,讲者反复提及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并将其与当代人的道德困境联系起来。我一直认为,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理解“幸福”和“美德”的本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我迫切地想知道,他是如何定义“幸福”(eudaimonia)的?他所强调的“德性”又是什么?是先天注定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我特别好奇他关于“德性之链”的说法,即各种德性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我希望能从他的著作中,找到关于如何培养良好的品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合乎德性的选择的指导。我不仅仅是想了解他的理论,更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实际的启示,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更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我希望这部《亚里士多德全集》(7)能成为我的“人生指南”,即便它来自两千多年前。
评分坦白说,我对《亚里士多德全集》(7)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对古希腊智慧的“朝圣”之旅,是想尝试理解那个伟大思想家的精神世界。我并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但一直对科学的起源和方法论充满好奇。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贡献远不止于哲学,他在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希望在这部《亚里士多德全集》(7)中,能够找到关于他自然科学研究的篇章,了解他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方式,以及他如何尝试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类。我特别想知道,他对动植物的分类系统是如何建立的?他对天体运动的理解是怎样的?他对于“因果关系”的探讨,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是如何应用的?我想看看,在那个还没有现代科学仪器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的。我期待着,能够从他的著作中,学习到一种尊重事实、注重观察、逻辑清晰的探究精神。
评分收到《亚里士多德全集》(7)的那一刻,我心里其实有点打退堂鼓。我自认为对哲学有些涉猎,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尤其是他那些严谨而庞大的体系,总是让人望而生畏。这次购买,更多的是一种“不得不”的心理,因为我近期在研究古希腊戏剧,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无疑是理解其理论框架的基石。我希望能在这部《亚里士多德全集》(7)中,深入解读《诗学》的内容,了解他是如何分析悲剧和喜剧的结构的?他对于“模仿”(mimesis)的理解,以及“净化”(catharsis)的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要看看,他是如何从戏剧的艺术形式中,提炼出关于人类情感、命运以及社会价值的普遍规律的。我也对他在《诗学》中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和评价感到好奇,想知道他是如何看待史诗、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以及它们在城邦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着,通过对《诗学》的钻研,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古希腊戏剧的魅力,还能从中挖掘出关于艺术本质、审美体验以及艺术教育的宝贵思想。
评分都还不错,挺好的,送货快,质量好
评分然而,作为区分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哲学以这一新的名词出现之后,实质上是把科学的对存在的形式分割的方法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使本来在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包容科学的哲学形式进行了二元分割,使此后的哲学不再包容自然科学,哲学只身以形而上学的面目出现,从此以后,哲学开始了她的形而上学的形式。由于在形而上学何以为可能,即对存在的形而上的证明、在形而上学的本体性上,就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形式化困难,所以才有了休默的怀疑论,企图为形而上学正名的康德的理性批判而认为本体的不可知论,最终导致形成黑格尔的重新把科学溶于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科学的形而上学,由此完成西方哲学的形式化之大成。
评分经典作品,绝好翻译,值得珍藏的一套书。
评分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 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可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评分这个要自己琢磨琢磨,才能看得似懂非懂
评分丁国旗,河南省荥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执行主编,《外国美学》编委。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国内重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90余篇,另有译文2篇。主要著作有《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独著)、《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合著)、《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合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合著)等,另有文学随笔2部,主编、参编各种学术文集、高校文科教材等10余部。
评分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评分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奴隶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他认为,按照自然的原则,人类要达到任何目的必须有命令者与服从者。有些人能够发布命令,有些人只能服从,天赋很高的理智人就宜于作前者,天赋理智较低的人只能作后者。前者是天然的主人后者是天然的奴隶。要实现家庭目的就必须有主奴的结合,所以奴隶是合乎自然的制度。飞行工程师论文在对人和人性提出了判断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着重从城邦与家庭的对比中阐述城邦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
评分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第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家的全集,在国际上也是德、英、法、日等文以外的少数《亚里士多德全集》现代语译本的一种。它以柏林皇家科学院的标准本为依据,直接由希腊文翻译为中文,并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页码编排。全集前面有一个总序,全面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译文依据的版本,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传播及现存状况,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全集出版后产生广泛影响,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