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裴勇俊,薛舟,徐丽红 著
图书标签:
  • 韩国旅行
  • 韩国文化
  • 旅游指南
  • 文化体验
  • 历史古迹
  • 自然风光
  • 美食攻略
  • 城市漫游
  • 摄影旅行
  • 小众景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515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5747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19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的立意,即触碰、理解、体悟韩国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包括韩国本地人以及外国人)了解韩国的内核。《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作者一路拜访了许多传统匠人,其中既有闻名遐迩的漆器设计师、专业的韩服研究者,也有侍弄茶园的无名农夫、寂寥山寺的比丘尼……通过与这些人的缘分,以及传统工艺的再现,裴勇俊找到了“韩国之美”。
循着裴勇俊的“寻找”脉络,韩国泡菜、韩服、韩纸、陶瓷器、茶艺、寺院遗址、韩文、博物馆、韩屋……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旅行中,裴勇俊还亲自染布、制作漆器,亲手炒茶、酿酒、烧制陶器,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手工制作”过程和一种“天然的生活”。如此地深入和细致,也是市面上普通旅行书少有的深度。相信读罢此书再去旅行,大家所找到的会是一个不一样的
更可贵的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男人的成长。裴勇俊是在寻找韩国传统文化,同时,他也是在寻找自己,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寻找和体悟,是裴勇俊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2010-2012韩国观光年,裴勇俊是韩国形象宣传大使,在这个时点出版《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的中文版,无论是对“俊迷”,还是对广大旅行爱好者,或者对越来越多的希望了解韩国的朋友,《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都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裴勇俊,一次不一样的旅行。

作者简介

裴勇俊,韩国超人气偶像明星,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摄影系。1994年出演KBS电视剧《爱的问候》崭露头脚。1995年出演《年轻人的阳地》跻身明星行列。2002年,饰演《冬季恋歌》中“俊尚”一角,从而跃升为韩国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目录

开始了……

01.家常便饭
02.泡菜
03.韩服和生活

04.漆艺
05.寺院寄宿
06.茶
07.陶瓷

08.皇龙寺址、弥勒寺址

09.韩文和世宗大王
10.景福宫和《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11.国立中央博物馆

12.酒与风流
13.韩屋
再回
14.风景
来自旅行地的信
旅行结束了……
Route
ROUTE 1 首尔特别市
ROUTE 2 庆尚北道
ROUTE 3 京畿道,江原道
ROUTE 4 全罗南道

精彩书摘

陶瓷器的文化史 理解陶瓷器,是理解文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现存的文化遗产中,陶瓷 占据的比重最大,数量远远多于画作或雕塑作品。分散在朝鲜半岛各地的瓷 窑有一千五百个之多,现在仍然可以从中得到丰富多样的信息。 从陶瓷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个时代的文化水平,还可以看到对外交 流的痕迹。陶瓷器其实就是餐具,可以盛食物,也可以盛酒,是人们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物品。理解陶瓷器,也就理解了使用陶瓷器的人们的生活、精神 和梦想。 从古至今,存在着多种材质的餐具,比如银器、陶器、瓷器、木器、漆 器等。铁容易腐蚀,而且也不容易获得;漆器制作繁琐,而且价格不菲。相 比之下,陶瓷可以使用随处可见的泥土来制造,而且不容易腐烂,还可以制 作出想要的尺寸;并且,一次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陶瓷器,供很多人使用。 陶瓷器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一般来说,施釉之后的陶土,在1300℃高 温中烧制出来的称为“瓷器”,在900℃高温下烧制出来的叫做“陶器”。 如果使用陶土,加热到1200℃以上就会毁掉。以1000℃为界限,陶器分为“ 软陶”和“硬陶”两种。在700℃~900℃下烧制的软陶器,常被用做加热容 器,放在火上当甑子;在1000℃以上高温下烧制的硬陶器,主要用于食品的 储存和运输。 从古至今,除了公寓之外的大部分韩国家庭都少不了一样物品,这件物 品同时也具有装饰作用,这就是被称为“缸”或“坛子”的家伙。我小的时 候,每家每户都可以看到排成排的缸,里面盛着泡菜或豆酱、辣椒酱、酱油 等发酵食品。如今这种风景已经不多见了。这些放在后院里的缸,透露出女 人们的辛苦,那是过去的悠悠岁月中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 还在上学之前,某天家里的大人说星星很好,就在出门前打开了所有的 酱缸盖子。我独自留在家里,突然下起了雷阵雨。年幼的我也不知道是怎么 想的,冒着雨把几十个沉重的盖子全部都盖上了。也许是平时看见母亲这样 做过,于是就照着做了。那天我受到了大人们的表扬,还得到了蜂蜜水做奖 励。那种甜蜜和清爽,还有洋溢在内心深处的满足感,是我对瓮器最持久的 记忆。 各地的气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瓮器的形状也各不相同。王宫里也有 负责管理大量食瓮的“酱库”,负责的尚宫叫做“酱库娘娘”,即使位高权 重的官吏也不敢对酱库娘娘有所怠慢,在《大长今》等讲述韩国王宫生活的 电视剧中,酱库娘娘被描写成了威风凛凛的人物。王宫的东侧、西侧和南侧 都有酱库,排列着几百口的大缸,这样的画面出现在位于景福宫东侧的昌德 宫和昌庆宫的“东阙图”(国宝249号)上。 瓮器和缸一样,曾经在韩国人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的一种就 是两侧带把手的“罐子”,用它可以搬运水和各种物体。朝鲜时代的画家金 弘道、申润福的画作,就描绘了女人们聚集在井边的温馨场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陶器也有重要的作用。能把酒、水或粪尿等背 在背架上的“尿桶”,仍能在饭店餐桌上看到的用来装调料的“小坛”…… 这些东西很久以前就被做成瓮器在使用了。每到冬天,藏在仓库里准备偷吃 粮食的老鼠都会引来蛇。为了在看得见的地方管理讨厌而且危险的蛇,古人 索性在角落里放置一个坛子,叫做“业坛”,也就是蛇的住处。 我最感兴趣的是“火筒”,“火筒”通常是用陶瓷碗做成,形状像炉灶 ,分为“外筒”和“内简”。实际保存火种的是“内简”,用掺杂很多瓷土 的松软黏土做成,简身都适当地加入了上等木炭。从前,没有火柴和打火机 ,在厨房里怎样点火,又怎样保存火种呢?火种相当重要,保管不善导致火 种熄灭的行为,被列为“女人八恶行”之一。“火”被视为财运的象征,交 出火种就意味着交出财运。而用火筒保存火种,能保持一周左右。冬天,在 房间一角放上火筒,既能取暖,又能保存火种。 储存虾酱等发酵食品的“虾酱缸”,大多产自海边的瓷窑,便于直接装 箱、运送当地产的虾酱。此外,还有蒸粘糕用的笼屉、喝酒用的烫酒器、灯 笼等陶器,散见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陪伴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瓷器不同于陶器,是一种有光泽的器皿,具有透光性,敲打时发出清脆 的响声。陶器粉碎时发出“啪”的声音,而瓷器则发出“当啷”的声音。韩 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镶嵌青瓷”,不同于追求“形态”多样性的中国瓷 器,“镶嵌青瓷”的特征是追求“图案”的多样性。“镶嵌青瓷”的制作灵 感源于“青铜银人丝”技术,就是在青铜碗上挖个小洞,放入银线,就会出 现花纹。 与中国的青瓷不同,镶嵌青瓷的颜色和玉一样,与软玉尤为相近。软玉 产自韩国,质地优良,色彩莹润,线条单纯朴素。中国是世界陶瓷器的出口 大国,为了满足全世界的需要,制造出了多种形态的青瓷。韩国在陶器方面 创造了多样的形态,但是在瓷器方面,似乎故意追求单纯。线条似乎取自“ 缸”的意向,又像是在模仿韩国山川,断断续续,行云流水。镶嵌青瓷的这 种美,衬托出了粉青瓷的自由奔放和白瓷的朴素端雅。不过,这些魅力尚未 被大家所了解,我想这不仅仅是韩国的损失,也是世界在美学方面的损失。 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提到,希腊杰作的重要特征就是“高贵的 单纯和宁静的伟大”,“即便表面发生动摇,大海深处却依然宁静。希腊人 也是这样,即使表情因为激情而兴奋,也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伟大而沉静的灵 魂”。我最初发现这种“高贵的单纯”,并不是因为希腊雕刻,而是得益于 韩国瓷器。韩国陶瓷器并没有达到色彩和形态的极致,却具有一种单纯之姜 。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许正是宁静的山川风景, 平息了人类的执著和欲望,于是汹涌的美丽则融入了韩国的陶瓷器。 为了重新获得宁静,克服战乱带来的动荡,15世纪日本室町时代的人们 喜欢上了茶道。那时,流行的美学观是寂寞和凄凉。对于追求这种审美趣味 的茶道人来说,朝鲜的粉青瓷是最适合不过的茶具了。粉青瓷并非出自官窑 ,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陶工们的作品,具有庶民风味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正好符合室町茶道人的美学观。朝鲜粉青瓷茶碗被日本人称为“高丽茶碗” 或“朝鲜茶碗”,16世纪朝鲜的第一个大碗“喜左卫门大井户”有着各种各 样的传说,如今在日本被定为国宝。 关于朝鲜茶碗的使用,大致存在四种意见:一是随便使用的生活瓷器, 二是僧人使用的钵盂,三是祭祀使用的祭器,四是喝茶用的茶具。我喜爱茶 ,所以我猜茶碗应该是用来喝茶的。“美丽”是世界的共同语,因此,即使 对于茶碗一无所知,只要给他看一看,对方就会双手捧起,看个不停地连说 “漂亮”。 陶瓷器和我 最近我在练习制作陶瓷器,家里摆上一台模具,照着书做;其实不用像 在闻庆那样的过程,也可以制造出来。使用;真空土炼机”就能得到不需搅 拌的泥土。不过,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还是亲自搅拌。搅拌泥土之后, 全身都是汗,感觉很畅快。 泥土放在转轮上面,先深呼吸一下,然后用脚(踩蹬)使转轮旋转,手不 停地上下移动,是为了不输给泥土。只有聚精会神,才能把持住泥土的重心 。如果输给泥土,重心就会涣散。一旦重心偏离,就制作不出匀称的陶瓷器 了。也就是说,我要和泥土融为一体。 和泥土亲近以后,心情就轻松了,然而我就可以模仿着做了。但是,想 要制作出厚度和形状都很匀称的作品,绝非易事。转过转轮,整理之后,至 少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距离做好器皿,修理碗足这步还远着呢。第一次削 过碗足之后,发现自己削掉了太多,甚至可以用削掉的泥土做另一件器皿了 。从那之后,我就把模型放在转轮上反复练习,直到做出碗的模样。 老师说过,“一口气放上去,一口气展开,一口气做完”,我反复触摸 泥土多次之后,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想成为大 家,都需要一万个小时。假设每天练习三个小时,那就需要十年的时间。昔 日的陶工,每天都要做出三百多个碗,最初可能是出于无奈才走上这条路, 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自然而然走上了匠人的道路。 制作陶瓷器需要很多步骤,随时都可能失败。每个步骤都不能有丝毫闪 失,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做基础,根本无法做到。即使每个步骤都很完美, 也很难诞生“真品”。现在,我只是在反复练习形态的制作和烧制,等经过 初次烧制和再烧制的作品出现时,我肯定做不到毫不留恋地将其粉碎。 好不容易做出了满意的碗,开始削碗足的时候,却被我削坏了。唉,如 果每次都练习削碗足的话,也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当然,这只是马后 炮罢了。……

前言/序言

  好像是在日本举行的莫茨记者见面会上把,

  记者很多,有人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你有没有想要推荐的韩国旅游景点或名胜古迹

  我记得,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没有作答。

  当时我想:我对我们的文化究竟有多少了解呢?

  很惭愧,我所知无多。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能有今天这样的人气,

  而且至今仍然充满怀疑,甚至常常感到过分。

  但是,我的心里也总是满怀着感激。

  有什么办法能回报我的感恩之情呢?我能做的事情又有什么?

  苦恼之余,我忽然想到,何不写本书!

  可以学习从前的不甚了解的传统文化,

  还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我,

  而且,我感觉我能否做到。

  一直以来,究竟是什么始终默默的守护在我的身旁,

  我觉得现在我好像找到了。

  我想将我找到的美妙的传统文化,

  当作礼物送给珍惜我,热爱我的朋友们。

  我希望,这次出现在各位面前的,

  不是演员裴勇俊,而是一个渴望寻找,依然孤独的普通人。

  我真想怀着最初的平常心回到从前,回到刚刚开始演员生涯的日子,

  回到对人生满怀热情的和真诚的青涩岁月,

  我希望重新开始。

  

  正如喜爱我的每一位家人(粉丝)一样,我也只是个奔波于生活的人。

  忙忙碌碌,却充满好奇。

  近来,我深刻地感觉到,如果我心里值得思念的东西消失了,

  那样的生活该是多么荒凉。

  我要到文化中,到人海中,到内心深处去寻找。

  这本书绝对代表不了韩国文化。

  相反,我反而感到恐惧,唯恐会说错什么。

  作为一个初级追寻者,我的旅行虽然稚却力求真诚。

  本书只是这次旅行的纪录,还请各位理解。

  不足之处虽多,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心意能够传达出来,

  如果本书能让读者关心韩国的文化,

  进而关心整个亚洲的优秀文化,我就别无所求了。

  虽然这只是个小礼物,我却希望它能带给您大喜悦……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 序章:一袭东风,唤醒沉睡的期盼 当秋日的阳光穿透稀疏的云层,将金色的光辉洒满大地,我心中那颗关于韩国的种子,便开始悄然萌芽。它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日积月累,被无数关于那片土地的传说、诗篇、影像所浸润。我曾在古老的画卷中惊鸿一瞥朝鲜王朝的宫阙,在韩剧的细腻镜头下感受过人间的烟火与离愁,更在那些泛黄的民谣里,捕捉到海风的低语和山林的呼吸。然而,这些碎片化的感知,如同散落在海边的珍珠,我渴望将它们串联起来,用自己的双脚丈量那片土地,用自己的眼睛捕捉那份独属于“韩国之美”。 于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样在心头编织成了清晰的蓝图。这趟旅程,并非是某个特定主题的探寻,也不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它更像是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美”的无限可能性的追逐。我没有预设太多条条框框,只是怀揣着一颗纯粹的好奇心,准备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喧嚣都市下的宁静,那些雕刻在古老寺庙里的时光,那些流淌在民族服饰中的韵律,以及那些在寻常巷陌间闪耀的人情味。 我渴望的“韩国之美”,不是那些被过度包装的旅游景点,也不是浮于表面的流行文化。我想要触碰的是一种更为深邃、更为内敛的力量,是那种能让灵魂为之一颤的,穿越时空而来的感动。它或许是一片被岁月洗礼过的枫叶,或许是一位老奶奶手中捏制的泡菜,或许是一缕晨曦中寺庙飘出的檀香,又或许是街头艺人指尖流淌出的悠扬旋律。这些,都是我此行追寻的目标。 第一章:首尔的旧梦与新语 我的旅程,自然是从这座充满活力的首都——首尔开始。这座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万花筒,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传统与革新在此碰撞,每一步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 我踏入了景福宫,这座朝鲜王朝时期最宏伟的宫殿。漫步在朱红色的宫墙之间,想象着曾经在此发生的风云变幻,感受着朝鲜王朝建筑的庄重与典雅。那错落有致的屋檐,那精美的彩绘,无不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我试图在这些宏伟的建筑中,捕捉到那份君王的气度与宫廷的威严,但也更期待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发现宫女们的笑语,或者士大夫的沉思。站在庆会楼的池畔,看着倒映在水中的巍峨身影,仿佛能听到远古的钟声在回响。 然而,首尔的美,绝不仅仅存在于宫殿之中。我穿梭于北村韩屋村,那些依然保留着传统韩屋风貌的村落,像一幅幅静谧的水墨画。黑瓦、白墙、木结构的房屋,在狭窄的巷弄里错落有致,透着一种朴实而温润的气息。我喜欢在那里放慢脚步,感受居民们生活的痕迹,想象着他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偶尔,会有一位身着韩服的老奶奶坐在门前,手中忙碌着,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透着安详与慈祥。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的美,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 转过街角,我便被仁寺洞的古朴气息所吸引。这里是传统工艺品的集散地,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琳琅满目的陶器、字画、扇子,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我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些温润的瓷器,欣赏着那些遒劲的书法,感受着古老东方艺术的魅力。在这里,我没有急于购买,而是沉浸在那种发现与欣赏的乐趣中,如同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然,我也无法忽视首尔作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活力。弘大、明洞,那些年轻人聚集的街区,充满了青春的荷尔蒙和创意的火花。我在这里看到了最新潮的时尚,听到了最动感的音乐,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蓬勃的生命力。我并非是来追逐潮流的,但我愿意去感受这种活力,去理解这座城市年轻一代的表达方式,因为这也是韩国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古寺的禅意与山林的低语 离开喧嚣的首尔,我踏上了前往古老寺庙的旅程。我深知,韩国的佛教文化,是其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些隐藏在山间的寺庙,则是承载这份文化最纯粹的载体。 我选择了位于雪岳山深处的月精寺。当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而上,四周的景色逐渐变得苍翠欲滴。山风拂过,带着泥土和树叶的清香,瞬间洗涤了都市的尘埃。抵达月精寺,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金碧辉煌,反而透着一种简朴、宁静的美。古老的木质建筑,在葱郁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沉静,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我漫步在寺庙的庭院里,听着风吹过松针发出的沙沙声,看着阳光透过树叶投下的斑驳光影。一座座古老的石塔,静静地矗立在草地上,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我坐在大殿前,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混杂着山野的清新,那是一种能够直达心灵的宁静。寺庙的僧人们,身着灰色的僧袍,步履从容,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浮躁,只有一种深深的平和。我试图从中体悟那份禅意,那份超然物外的智慧。 我还去了海印寺,这座以保存《高丽大藏经》而闻名于世的寺庙。当我走进藏经阁,一股庄严肅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密密麻麻的经文,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与信仰,又承载了多少智慧与哲思。我无法解读这些文字,但我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历经数百年依然不灭的信仰之光。海印寺的美,不在于建筑的宏伟,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的厚度。 我还记得,在山间的小路上,我偶遇一位正在扫地的老僧。他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停下手中的动作,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一扫一扫,将落叶扫成整齐的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扫地僧”的境界,是那种专注于当下,不求回报的平和与执着。这种朴素的美,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我。 第三章:海风的歌谣与岛屿的私语 告别了山林的静谧,我将目光投向了那片蔚蓝的海洋,前往济州岛,这个被誉为“韩国的夏威夷”的火山岛。 济州岛的美,是粗犷而又细腻的。它拥有着独特的地质景观,熔岩形成的海岸线,形状各异的奇石,都散发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徒步登上城山日出峰,在晨曦的微光中,看着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将金色的光芒洒满大地。海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带来了海水的咸味和远方的气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勃勃生机。 我沿着海岸线漫步,看到了被海风雕刻成的巨石,形状如同神话中的生物。我还去了牛岛,这个坐落在济州岛附近的小岛,它的美丽更加宁静而质朴。在这里,我看到了碧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以及点缀在海边的橘色屋顶的房屋。我骑着自行车,在岛上悠闲地穿梭,感受着海风的轻抚,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里的节奏很慢,生活很安逸,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 我还去了济州岛的柑橘园。金黄的柑橘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我采摘了一颗新鲜的柑橘,放入口中,那酸甜的滋味瞬间充盈了我的口腔,也温暖了我的心。这种来自土地的馈赠,是如此的真实而美好。 在济州岛,我还有幸见到了一位海女。这位年长的女性,凭借着一身潜水服,赤手空拳在海底采集海产品。她们是济州岛的骄傲,是坚韧与勤劳的象征。我看着她们将辛勤的收获带上岸,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种女性的力量,这种与大海搏斗的勇气,是济州岛独特的风景线。 尾声:寻美之路,未有穷期 我的韩国之行,如同一场漫长的梦,又如同一本徐徐展开的书。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也体验了现代的活力。我发现了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中的美,那些在平凡之中闪耀的光芒。 这趟旅程,并没有给我一个确切的“韩国之美”的定义,因为我知道,美是无穷无尽的,是因人而异的。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去体会、去记录。那些我在旅途中遇到的风景、人物、故事,都将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当我踏上归途,心中已经悄然萌生了下一次出发的愿望。因为我知道,韩国的美,远不止于此。在那些我尚未到达的村落,在那些我尚未深入的山林,在那些我尚未触碰的细节之中,一定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着我去发现。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跋涉,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它让我更加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这条寻美之路,我将继续走下去,直到我找到那份属于我心中,最动人心弦的韩国之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旅行方式的全新启示。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习惯于将旅行看作是一种“打卡”式的活动,尽可能地去更多的地方,拍更多的照片。然而,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旅行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一味地推崇那些“必去”的景点,而是鼓励读者去放慢脚步,去感受,去体验。比如,书中关于在乡村地区体验农耕生活、参与当地节庆活动的描写,都让我看到了旅行的另一种可能性。这种“慢旅行”的方式,让我更加关注旅途中的细节,更加注重与当地文化的互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平凡却动人的瞬间,比如在路边小店品尝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或者与当地老人的一次偶然交谈。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我对韩国最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体会。

评分

这本《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对韩国的文化和风景充满好奇,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深入了解了韩国的方方面面。从繁华的首尔到宁静的济州岛,书中描绘的每一个地方都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传统韩屋村落的描写,那些古朴的建筑,宁静的庭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还有作者对于韩国美食的细致描绘,不仅介绍了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还讲到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品尝那份美味。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能将抽象的美感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感受。不仅仅是景点介绍,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韩国人民的生活习惯、节日庆典以及艺术创作的观察,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推荐路线规划到我的旅行计划中了!

评分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韩国的旅行建议,更是一份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感悟。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将每一个关于韩国的所见所闻,都赋予了独特的温度和情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韩国茶道和传统手工艺的介绍,这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哲理的文化,让我看到了韩国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作者在描述这些内容时,不仅仅是客观的陈述,更融入了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比如在品茶时内心的宁静,或者在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时感受到的专注。这些细腻的描绘,让我仿佛也能置身于那个环境,感受到那份平和与美好。这本书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寻找美”的态度,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即使不在韩国,也可以在身边的点滴中,去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行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发现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美的励志读物。

评分

《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文化体验。我一直认为,真正了解一个国家,需要去感受它的灵魂,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介绍那些著名的旅游胜地,更深入地挖掘了韩国的传统艺术、古典音乐、以及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市井文化。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韩国传统服饰“韩服”的详细介绍印象深刻,从它的历史渊源到不同场合的穿着讲究,再到现代设计师如何将其融入时尚,都让我对这种美丽的服饰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作者对于韩国电影和音乐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韩国流行文化背后更深层次的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韩国的美,并非只有视觉上的光鲜亮丽,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它打破了我之前对韩国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韩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韩国文化课。

评分

初次翻开《寻找韩国之美的旅行》,我便被其独特的视角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景点,而是以一种极其个人化、充满情感的笔触,带领读者去“寻找”韩国的美。这种“寻找”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地理空间上的探索,不如说是在心灵深处的触碰。书中对于自然风光的描写,无论是春日樱花的烂漫,还是秋日枫叶的壮丽,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作者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瞬间,并将之定格在文字中,让我在阅读时,脑海中也随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还融入了作者在旅途中与当地人交流的片段,那些朴实真挚的对话,以及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都让我感受到了韩国人民的温情与善良。这种人文关怀的融入,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看”的旅行书,更是一本关于“感受”和“连接”的书。它让我明白,旅行的意义远不止于抵达某个地点,更在于与人、与文化、与自然建立深层次的联结。

评分

还不错,就是采购速度慢了点

评分

收藏好久,还没看~~~

评分

非常优秀的一位我刚刚了解的作者朋友。裴勇俊先生。

评分

喜欢上裴勇俊,并不是因为他的冬季恋歌这些影视作品,而是因为这本书。文笔很清新,讲述了韩国的文化,风景,让我看到一个特别有民族特色的国家。真希望能看到一本类似的介绍我们国家的书籍。和其他专门介绍旅游的书籍相比,多了一丝文采和情愫。照片也并不仅仅是一种拍摄,看着有一种艺术的美感。而书上的内容,也是裴勇俊走访各个地方写出来的,有中田野调查的感觉。我希望能多看到一些这类的书,无关国度,感悟文化

评分

还没看呢,帮朋友买的

评分

我带了刚好百天的筱同学返家,没几天居委会大妈调查我们是否途经北京,否则还要隔离

评分

喜欢裴勇俊演的剧,再看他的书,很钦佩。一个演员,能够花费那么长时间,去了解学习本国的传统文化,还下功夫亲自实践,这举动本身就很难得。该书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韩国很多方面的文化有了一个大略的了解。作为一般读者,有这种初步接触就够了。

评分

他在最后说:“你会觉得好笑吗?我曾以为你会是我的另一半。”

评分

刚拿到书,看起来非常棒!难怪价格比较贵,贵还是值得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