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3 书号:9781585100354
Author 作者:Sachs, Joe
出版社:Focus Publishing/R. Pullins Company
Publication Date 出版日期:2002-01-01
Shipping Weight 商品重量:0.326kg
Shipping Weight Language 语种:ENG
pages 页数:214
Focus Philosophical Library's edition of Aristotle's "Nicomachean Ethics" is a lucid and useful translation of one of Aristotle's major works for the student of undergraduate philosophy, as well as for the general reader interested in the major work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is edition includes notes and a glossary, intending to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some sense of the terms and the concepts as they were understood by Aristotle's immediate audience.
Focus Philosophical Library books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commitment to faithful, clear, and consistent translations of texts and the rich world part and parcel of those texts.
这部经典之作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初读时或许会被其浩瀚的思辨深度所震撼,但深入其中后,便能感受到亚里士多德那份洞察人性的精准与温暖。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幸福”(Eudaimonia)这一核心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务实而又充满理想主义的平衡感。他并没有提供一个唾手可得的简单公式,而是引导我们去审视自身行为的‘中道’——那个在鲁莽与懦弱之间,在慷慨与吝啬之间微妙平衡的实践智慧。这种对道德实践的细致描摹,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力。每一次重读,都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坐,他总能巧妙地将宏大的哲学命题,落地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比如友谊的层次、政治的理想形态,乃至个体灵魂的完善路径。这本书不是让你‘知道’什么是好的,而是激发你去‘成为’那样的人。它教会我们的,是持续的、有意识的自我塑造,而非一蹴而就的顿悟。那种对人作为“政治的动物”这一本质的深刻理解,即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理解现代社会运作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石。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阅,而是反复咀嚼,让那些关于德性的种子,在心田里慢慢生根发芽。
评分我必须承认,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的“古老”感到一丝敬畏,甚至有些望而却步,担心晦涩的术语和繁复的论证链条会把我绊倒。然而,一旦进入状态,那种感觉就像是忽然获得了一副高清晰度的望远镜,以前模糊不清的道德轮廓,现在变得清晰锐利起来。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德性是习得的”这一点上,简直是天才般的洞察。他没有将德行塑造成某种神秘的恩赐,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模仿和矫正——就像学习演奏竖琴或精进一门手艺那样。这种强调“实践”和“习惯”的教育观,对于当下这个追求速成和即时满足的社会来说,简直是一剂清醒剂。我发现自己开始留意周围那些真正值得钦佩的人,试图去解构他们行为模式背后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恰当”。这种观察和内省的过程,远比死记硬背哲学术语来得有价值。它强迫你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直面人性的弱点,并积极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道德实践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虽然严谨得像一份精密的建筑蓝图,但其内在的逻辑推进却是如此自然流畅,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思路前行。特别是在讨论“四因说”与最终目的(Telos)时,作者那种层层递进,将现象归于本质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事物终极意义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伦理学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设计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的操作手册。我尤其喜欢他对不同类型的友谊——功利型、享乐型和基于德性的友谊——的区分。后者那种超越了个人利益的、相互欣赏彼此“善”的伙伴关系,描绘出了一种极高的人类情感境界,让人心生向往。读到此处,我甚至会停下来,审视自己现有的社交圈,思考哪些连接是肤浅的,哪些又是真正能支撑我们度过人生低谷的“磐石”。这种对人际关系深层价值的拷问,是任何流俗的社交指南都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分量。
评分与其他偏重情感宣泄或个人体验的哲学作品不同,这部著作呈现出一种令人安心的、近乎科学般的客观性。作者对人类情感(如愤怒、恐惧)的处理,绝非简单地加以压制,而是将其置于理性的审视之下,探讨如何在特定情境中以“适当的程度”去体验和表达。这种对“适度”的精妙拿捏,贯穿全书,构建了一个稳固的道德建筑框架。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在脑海中快速模拟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比如面对不公时的反应,或者获得意外之财时的处理方式——然后试图套用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进行‘预演’。这种实战演练式的阅读体验,使得书中的教诲不再是僵硬的教条,而变成了灵活的思维工具。它给予读者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帮助我们自己找到最佳行动轨迹的理性方法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传承。
评分读完关于“沉思”(Contemplation)的那几章,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与宁静。亚里士多德将理论生活——沉思,置于所有实践活动之上,将其视为人类最高级的、最接近神性的活动。这与当代社会中对“效率”和“产出”的狂热崇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认为,只有在纯粹的、不为任何外在目的服务的智力活动中,人才真正实现了其作为理性存在者的最高潜能。这并非鼓励逃避现实,而是一种提醒:人类的精神世界需要一方不受干扰的净土,用以观照宇宙的秩序与真理。对我而言,这部分内容带来了极大的释然——它肯定了那些看似“无用”却滋养灵魂的活动,比如阅读、冥想、纯粹的学术探索。它为我们提供了对抗日常琐碎和焦虑的终极武器,那就是回归我们最本质的、追求理解和智慧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