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近代以来哲学的重要主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针对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批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对“还有没有、还要不要主体性”的困惑,本书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观点鲜明的回答。全书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十章。前五章,首先提出主体和主体性概念,分析了主体性的矛盾内涵,论述了人生的阶段和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然后讨论了群体主体性、人类主体性,以及个人、群体和人类主体性的一致性。后五章,由人的认识的主体性开始,论及对象化中的主体性,强调生产、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而后分析了当代主体性困境的实质,进而探讨了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以及信息与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
作者简介
郭湛,1945年生,黑龙江海伦人,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认识论、历史观和文化观。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1990)、《人活动的效率》(1990)、《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1992)、《哲学与社会》(2000)、《哲学素质培养》(主编,200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一主编,2008)、《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2009)、《面向实践的反思》(2010)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言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第一章 主体与主体性
一、主体与客体
(一)主体:从物质到人
(二)广义与狭义主客体
(三)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四)活动主客体的中介
二、作为主体的人
(一)人之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三)人的决定性作用
三、人的主体性
(一)人的主体性概念
(二)主体论中的分野
(三)主体性:人的生命的自觉
(四)群体对人的主体性的塑造
第二章 主体性的矛盾内涵
一、自发性与自觉性
(一)从自发到自觉
(二)自觉性的诸层含义
二、为我性与我为性
(一)从为我到我为
(二)为我与我为的统一
三、受动性与能动性
(一)从受动到能动
(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个人主体性的演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人生的阶段
(二)心理、生理与主体性演化
二、初级期个人主体性
(一)阶段一,自在的主体性
(二)阶段二,自然的主体性
(三)阶段三,自知的主体性
(四)阶段四,自我的主体性
三、转折期个人主体性
(一)阶段五,自失的主体性
四、高级期个人主体性
(一)阶段六,自觉的主体性
(二)阶段七,自强的主体性
(三)阶段八,自为的主体性
(四)阶段九,自由的主体性
五、后期主体性退行演化
第四章 群体主体性
一、人群、社群和群体
(一)“能群”的人类
(二)人群共同体
(三)社会群体
……
第五章 人类主体性
第六章 认识的主体性
第七章 对象化中的主体性
第八章 当代的主体性困境
第九章 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结语 主体性:夕晖还是朝霞
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主体与主体性
主体性是主体的本性或属性,人们对主体性的认识是从对主体的认识开始的。但主体并不是独立自存的东西,所谓主体总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正是因为有客体作为对象存在,主体才成其为主体。因此,只有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才能理解主体,理解作为主体的人,进而才能明确何谓主体性。
一、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这两个概念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各自只有在与对方的关系中才能获得自己的规定性。
(一)主体:从物质到人
我们平时讲主体,实际上隐含着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那就是:主体与客体是已经分化开的不同的存在物。如果追溯主体与客体分化之前或原本作为统一体的世界,那么,主体与客体的界限就在混沌的世界本体中消失了。
……
前言/序言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修订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送货太慢!等了好多天,以后还是要到卓越网上去买书!
评分
☆☆☆☆☆
值得一看,关于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写得不错。
评分
☆☆☆☆☆
论文参考
评分
☆☆☆☆☆
送货太慢!等了好多天,以后还是要到卓越网上去买书!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值得一看,关于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写得不错。
评分
☆☆☆☆☆
哲学中的一个专题:主体性,人的存在。我们积极思考的问题。
评分
☆☆☆☆☆
脉络还算清晰,可做知识类读物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