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技術方法與應用 | ||
| 定價 | 98.00 |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3年11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鄭君瑜等 | |
| 裝幀 | ||
| 頁數 | 438 | |
| 字數 | 480 | |
| ISBN編碼 | 9787030389114 | |
《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技術方法與應用》以研究方法、區域汙染特徵、成因分析、清單建立和模型控製為主綫,力求係統反映大氣汙染物排放源及其清單研究與應用模型的內在關聯。作者寫作著眼點點在於:如何建立準確可靠、覆蓋各類汙染源、滿足區域空氣質量模型模擬需求的區域高分辨率源清單方法體係,是利用模型研究大氣汙染形成機製、控製對策以及空氣質量管理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這一方法框架體係的構建涵蓋瞭大氣排放源分類的製定、排放源清單估算方法的建立、源排放時空特徵識彆與分配方法研究、汙染源成分譜建立、排放清單不確定性分析與校驗以及基於汙染源分類的源清單處理模型係統的開發等幾個方麵。
第1章 緒論
1.1 區域大氣汙染現狀與需求
1.2 大氣汙染物排放源清單
1.2.1 排放源清單定義與類型
1.2.2 區域排放源清單需求與特徵
1.3 排放源清單發展與現狀
1.3.1 歐關地區
1.3.2 亞洲地區
1.3.3 我國大氣排放源清單發展曆程
1.3.4 我國區域大氣排放源清單研究工作的不足
1.4 排放源清單與受體模型來源解析
1.5 排放源清單與環統汙普數據的關係
1.6 本書寫作目的與內容架構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區域高時空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框架體係
2.1 區域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單建立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
2.2 區域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方法框架體係構建
2.3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
3.1 引言
3.2 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的重要性
3.3 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的原則
3.4 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體係
3.4.1 固定燃燒源
3.4.2 工業過程源
3.4.3 道路移動源
3.4.4 非道路移動源
3.4.5 有機溶劑使用源
3.4.6 存儲與運輸源
3.4.7 揚塵源
3.4.8 農牧源
3.4.9 生物質燃燒源
3.4.10 天然源
3.4.11 其他排放源
3.5 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代碼編製
3.5.1 排放源分類代碼編製的必要性
3.5.2 排放源分類代碼編製的原則與方法
3.6 區域大氣排放源分類及代碼示例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區域大氣汙染源排放定量錶徵方法
4.1 排放源清單的定量錶徵方法概述
4.1.1 物料衡算法
4.1.2 排放因子法
4.1.3 實際測量法
4.1.4 模型估算法
4.1.5 定量錶徵方法選取原則
4.2 主要大氣汙染源排放估算方法
4.2.1 固定燃燒源
4.2.2 工業過程源
4.2.3 道路移動源
4.2.4 非道路移動源
4.2.5 有機溶劑使用源
4.2.6 存儲與運輸源
4.2.7 揚塵源
4.2.8 農牧源
4.2.9 生物質燃燒源
4.2.10 天然源
4.2.11 其他排放源
4.3 活動水平數據來源與收集
4.3.1 固定燃燒源
4.3.2 工業過程源
4.3.3 道路移動源
……
第5章 區域大氣汙染源排放源清單時間與空間分配方法
第6章 大氣汙染源排放化學成分譜
第7章 大氣排放源清單不確定性分析與驗證
第8章 大氣排放源清單處理型係統
第9章 珠三角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汙染排放源清單建立與應用
作為一名長期緻力於大氣科學研究的學者,我對排放源清單的精度和分辨率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過往的經驗告訴我,低分辨率的排放清單在解釋區域大氣汙染現象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在描述城市群、工業園區等復雜區域的汙染物分布時,其準確性更是大打摺扣。因此,當看到“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技術方法與應用”這一書名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如何剋服數據獲取和處理的挑戰,以實現排放清單的空間分辨率的顯著提升。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如何整閤利用多源數據,包括衛星遙感數據、地麵監測網絡數據、甚至是公民科學數據,並探討各種數據融閤的技術手段。此外,對於“技術方法”的闡述,我期望能夠看到具體、可操作的建模流程和算法介紹,以便於我能在實際研究中進行復製和推廣。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強調瞭“應用”,這意味著它不僅提供瞭理論框架,更關注實際效用。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示如何將建立的高分辨率排放清單應用於大氣汙染預報、減排政策評估、以及環境風險管理等領域,從而為區域大氣環境的改善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環境監測和數據分析的研究者,我對於如何構建一套可靠且具備前瞻性的排放源清單始終抱有極大的興趣。以往我們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常常會遇到各種技術瓶頸,例如如何有效地集成衛星遙感數據、地麵監測數據、以及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如何處理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數據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將這些數據有效地轉化為具有科學依據的排放因子,最終形成高分辨率的排放清單。這本書的題目直接觸及瞭這些核心難題,讓我看到瞭解決這些痛點的希望。我非常想瞭解書中具體采用瞭哪些先進的技術手段來達到“高分辨率”的要求,是僅僅通過網格化來提升空間精度,還是融入瞭更復雜的算法,比如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來識彆和量化排放源。同時,對於“應用”部分的介紹,我也充滿期待。一個好的技術方法,最終是要服務於實際的減排和環境管理決策的,因此,書中是否提供瞭具體的案例分析,或者如何將建立的排放清單應用於政策製定、環境影響評價、應急響應等環節,將是衡量這本書實用價值的重要標準。希望它能為我們提供一套具有創新性和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評分我一直對區域大氣環境的精細化研究充滿熱情,尤其是如何構建精準的排放源清單,這是有效治理大氣汙染的基石。在科研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傳統排放清單在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上的局限性,這使得我們難以準確識彆汙染物的來源和分布特徵,從而影響瞭汙染治理的有效性。這本書的書名,“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技術方法與應用”,恰好觸及瞭我一直以來關注的核心問題。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實現“高分辨率”的,是否采用瞭更先進的遙感技術、地空協同監測手段,或者是利用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來優化排放因子的選取和空間分配。同時,我對書中“應用”部分的描述也抱有很高的期待。一個成功的排放清單,不僅要有紮實的技術支撐,更要能夠轉化為實際的決策依據。我希望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應用案例,例如如何利用高分辨率清單進行汙染溯源,如何評估不同減排措施的效果,以及如何服務於區域聯防聯控等。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解決當前大氣汙染研究中的關鍵挑戰提供瞭新的視角和可能。
評分在翻閱瞭眾多關於環境科學與大氣研究的文獻後,我偶然間發現瞭這本書。初見書名,便被其“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技術方法與應用”這些關鍵詞深深吸引。我一直以來都在關注區域大氣汙染治理的問題,特彆是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等二次汙染物,而它們的形成與排放源的準確識彆和量化息息相關。傳統的排放清單往往分辨率較低,難以精細化地描繪齣汙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徵,更遑論進行精準的溯源和減排。因此,尋找能夠提升排放清單分辨率和準確性的技術方法,一直是我研究的重點。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指明瞭一個新的方嚮,它承諾將“高分辨率”這一概念引入排放清單的構建過程中,這無疑為解決當前區域大氣汙染治理的諸多難題提供瞭理論和技術上的支持。我尤其好奇它將如何剋服數據稀缺、模型復雜性以及多源異構數據融閤等方麵的挑戰,並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技術框架,從而推動我國在大氣汙染精細化管理方麵邁上新颱階。這種對技術細節的深入探討,以及對實際應用的強調,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研究,更在於其潛在的實踐指導意義。
評分在通讀瞭大量的環境科學文獻後,我意識到,當前大氣汙染研究的一個關鍵短闆在於排放源清單的精細化程度不足。這導緻我們在進行汙染溯源、模型模擬和減排策略製定時,往往缺乏足夠精細的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難以準確捕捉汙染物的來源和傳輸過程。這本書的書名直接切中瞭這一痛點,它提齣的“區域高分辨率大氣排放源清單建立的技術方法與應用”聽起來非常有價值。我特彆關注書中會介紹哪些具體的技術方法,例如,是如何處理海量的多源異構數據,包括遙感數據、地麵監測數據、交通流量數據、工業生産數據等等,以及如何運用先進的統計學模型、地理信息係統(GIS)技術、甚至人工智能算法來構建高分辨率的排放清單。此外,書中對於“應用”的強調也讓我倍感欣慰,這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會關注如何將建立的排放清單有效地應用於實際的汙染防治工作中,比如支持區域聯防聯控、評估減排措施的效果、以及為環境政策的製定提供科學依據。我期待書中能提供詳細的技術流程和案例,幫助我理解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這些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