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籍總目
:4720元
作者: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01078787
字數:
頁碼:全二十六冊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35.81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集部下分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麯六類。各類所收諸書,依其內容或體裁分歸各“屬”。
一、凡同類而閤刻之書,著錄於各類中“叢編之屬”;同屬而閤刻之書,著錄於各屬之首。閤刻之書除整體著錄外,款目又單獨著錄,其版本也隨錄於各書版本項中。
一、楚辭類所收諸書,按白文、注釋、圖籍(如《離騷圖》等)、專集(如《宋玉集》等)順序編次。
一、別集類所收諸書,依據著者生年,分為漢魏六朝、唐五代、宋代、金元、明代、清代諸屬。其中清代別集因數量繁多,復分為清前期(清初至雍正十三年)、清中期(清乾隆元年至嘉慶二十五年)、清後期(清道光元年以後)三段。
一、別集類中同一著者之著作,按全集、詩文閤集、詩集、文集次序著錄;酬唱、題詠等詩編及尺牘、課藝等文編,分別著錄於詩集及文集之後;個人詩選、文選,分別著錄於詩集及文集之末。
一、總集類所收諸書,分為叢編、通代、斷代、郡邑、氏族、尺牘、課藝諸屬。其中“叢編之屬”下分詩文閤編及分編兩段,按通代、斷代順序編次;“通代之屬”依次著錄歷代詩文總集、詩總集、文總集等;“斷代之屬”依次著錄斷代詩文總集、詩總集、文總集等。
目錄
《中國古籍總目.集部》編纂說明
楚辭類
別集類
漢魏六朝之屬
唐五代之屬
宋代之屬
金元之屬
明代之屬
清代之屬
清前期
清中期
清後期
總集類
叢編之屬
各體
通代
斷代
分體
通代
斷代
通代之屬
斷代之屬
郡邑之屬
氏族之屬
尺牘之屬
課藝之屬
詩文評類
詞類
叢編之屬
彆集之屬
總集之屬
詞譜之屬
詞韻之屬
詞話之屬
麯類
諸宮調之屬
雜劇之屬
傳奇之屬
散麯之屬
俗麯之屬
雜調
鼓詞
八角鼓
子弟書
馬頭調
木魚歌
彈詞之屬
寶捲之屬
麯選之屬
麯譜之屬(附身段譜、鑼鼓譜、臉譜)
麯律之屬
麯韻之屬
麯評麯話之屬
麯目之屬
《中國古籍總目》藏書單位簡稱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最初對這套書抱有很高的期待,畢竟是中華書局齣品,又是集數如此龐大的工程,想必是集大成之作。然而,初識者可能會被其極高的專業性所震懾。它不是麵嚮大眾普及的讀物,更像是一本麵嚮專業古籍研究人員的“操作手冊”。我曾試圖帶著一個關於宋代筆記小說的初步概念去查找,結果發現,要真正利用好這個工具,我必須先補習大量的版本學、目錄學知識。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凝練、客觀,幾乎沒有冗餘的修飾,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信息量。這使得它在學術上的嚴謹性達到瞭極緻,但也使得初學者的門檻陡增。我不得不承認,在使用過程中,我更多的是依賴於它提供的基本信息框架,而非深挖其內部的學術論證。但即便如此,它的價值依然無可替代,它為所有後來的研究者構建瞭一個統一、可靠的參照係,沒有它,我們對散佚古籍的討論或許會陷入無休止的版本爭議中。
評分這套“總目”的意義,遠超齣一本簡單的書目匯編。它像是一部無形的“文化遷徙史”。通過閱讀不同捲冊中對同一部古籍的不同著錄和描述,我能隱約感受到這些文本在曆史風雲中的漂泊不定。有些書經曆瞭多次的重刻、散佚、再整理,每一次變動都被細緻地記錄瞭下來,這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化史。我特彆留意瞭那些著錄信息極為簡略的條目,它們常常指嚮那些我們今天已無法得見的孤本,這不禁讓人産生無限的遐想和遺憾。這種“已失”與“猶存”的對比,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曆史的滄桑感。編纂者們如同守夜人,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在黑暗中為這些珍貴的文化火種做下瞭最詳細的身份登記,確保它們即便消逝,也能留下明確的“物證”。這套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文獻本身,成為瞭一種文化責任的體現。
評分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體量驚人”。它絕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攜帶在背包裏,隨時拿齣來翻兩頁消遣的讀物,它需要一個專門的書桌和足夠的光綫纔能與之“對話”。我記得有一次我嘗試在咖啡館裏打開其中一冊,結果場麵一度有些滑稽,周圍的人都好奇地看著我像是在研究一張古代地圖。但正是這種“笨重”,體現瞭編纂者們付齣的巨大心血和嚴謹態度。每一條目都經過瞭反復的考證和比對,那些繁復的校注和版本說明,簡直像是一個個精緻的微型迷宮,引人入勝。對於我這樣的業餘研究者來說,它最大的魅力在於那種“秩序感”,它把原本可能混亂無章的古籍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在浩瀚的史料前不再感到無從下手,至少知道從哪裏開始探索,哪裏是主乾道,哪裏是偏僻的小徑。每一次查閱,都像是在和古代的文人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秘密交流。
評分這部浩瀚的典籍,光是擺在書架上就散發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原本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開始接觸它的,想對中國古代的文獻有一個宏觀的瞭解,結果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座無法被輕易徵服的知識寶庫。初翻閱時,那種撲麵而來的古樸氣息,混閤著油墨的陳舊味道,立刻將我帶迴瞭遙遠的過去。我清晰地記得,有一次我為瞭考證一個非常冷僻的典故,在其中一本的索引頁上花費瞭近一個下午的時間,那種“沙裏淘金”的成就感,是現代數據庫檢索完全無法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個目錄,更像是一份細緻入微的考古報告,把那些差點消散在時間長河裏的文化遺産,一件件、一冊冊地從黑暗中拽瞭齣來,展現在我們麵前。對於任何一個真正熱愛中國文化、想要深入探究其根源的學者或愛好者來說,它都是一張不可或缺的“藏寶圖”,指引著我們去追尋那些散落在各地的珍貴文獻的蛛絲馬跡。雖然全本閱讀的難度堪比攀登珠穆朗瑪峰,但光是作為案頭工具書的價值,就已經物超所值,讓人肅然起敬。
評分我習慣於將這套書放在書房裏最顯眼的位置,不是因為它適閤快速翻閱,而是因為它代錶瞭一種極緻的匠人精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獲得海量碎片化的知識,但這種係統性、耗費數十年心血纔能完成的巨著,其分量是任何數字索引都無法替代的。它的裝幀、紙張的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每當我對某個古代文學現象感到睏惑,或者需要追溯某個學派的源頭時,我都會不自覺地迴到這裏,如同迴到一座精神的圖書館。它不是教你知識,而是告訴你“知識在哪裏”,以及“這些知識是如何被保存下來的”。對於任何一位想真正踏入中國古代學術殿堂的人來說,這套書是入場券,也是登山杖。沒有它,你的攀登之路會更加艱辛和漫長,有瞭它,你至少擁有瞭最精確的地圖和最可靠的嚮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