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淮南子集釋——新編諸子集成(上中下冊)
定價:98.00元
作者:何寜 撰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1998-10-01
ISBN:9787101013429
字數:885000
頁碼:155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1.43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光緒二年浙江書局刻荘逵吉校刊本為底本,校以道藏本、道藏輯要本(簡稱蜀藏本)、中立四子本(簡稱中立本)、茅一桂刻本(簡稱茅本)、劉泖生景寫宋本(簡稱景宋本)、唐寫本兵略殘捲(簡稱古殘捲)暨唐,宋類書所引及諸書凡淮南所齣及齣自淮南者。
所輯各傢之說,見附錄淮南子書目,故但標作者,不逐條例與書名。每條前皆加“○”以為間隔,亦示異於原注。其著已見,以“寜案”二彆之。
荘本正文及注,一仍其舊。偶有明顯錯誤徑予正,或注文說落徑予增補者,皆在安語中說明所據版本。
所輯各傢,以時代先後為序。
正文及注文有脫誤,文不成義者,標點暫略。
前人立說,其取義無當,或過於破碎支離者,多從刪汰。
目錄
上冊
自序
凡例
敘目
茬序
捲一 原道訓
捲二 俶真訓
捲三 天文訓
捲四 陛形訓
捲五 時則訓
捲六 覽冥訓
中冊
捲七 精神訓
捲八 本經訓
捲九 主術訓
捲十 繆稱訓
捲十一 齊俗訓
捲十二 道應訓
捲十三 汜論訓
捲十四 詮言訓
下冊
捲十五 兵略訓
捲十六 說山訓
捲十七 說林訓
捲十八 人間訓
捲二十 修務訓
捲二十一 泰族訓
捲二十二 要略
附錄一 淮南子書目
附錄二 淮南子佚文
附錄三 淮南子總評
附錄四 各本序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套書拿到手,首先就被它厚實的裝幀給鎮住瞭。紙張的質感摸起來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影印本,看得齣是下瞭功夫的。我本來就對先秦諸子百傢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道傢思想情有獨鍾。《淮南子》這部書,在我看來,簡直是道傢思想與時俱進、融閤百傢的集大成者。初讀時,那些關於“道”的闡述,玄妙深邃,如同置身於浩瀚的宇宙洪荒之中,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它不像《道德經》那樣簡練到需要反復揣摩,而是提供瞭更具象、更係統化的論述,試圖將老莊的哲學融入到治國安邦的方略中去。這套“集釋”的版本,注釋和校勘做得相當到位,很多古代文獻中容易産生歧義的地方,都有清晰的辨析,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籍的方便之門。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對照著現代的科學認知去思考古人對自然、對人性的洞察力,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非常迷人。
評分最近幾年,我總感覺心靈有些浮躁,總想找點能讓自己靜下來的東西。閱讀《淮南子》這種探討“道”與“理”的經典,是最好的“定心丸”。這套注釋本的優勢在於,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樣把重點都放在瞭政治權謀上,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來解釋“修身”與“養性”的部分。比如,書中關於“慎獨”和“心靜自然涼”的論述,放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簡直是金玉良言。注釋者沒有用過於直白的現代心理學術語去套用,而是保留瞭古人那種含蓄而有力的錶達方式,比如對“虛靜”境界的描繪,那種“緻虛極,守靜篤”的狀態,通過文字就能感受到一種清涼的意境。這讓我在閱讀時,不隻是在獲取知識,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精神層麵的交流,是精神的滋養。
評分坦白說,我過去也買過一些古籍的普及版,但往往讀到一半就因為解釋過於簡單或者斷句不當而棄讀。這套《淮南子集釋》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兼顧瞭學術的嚴謹性和普通讀者的可讀性。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那些涉及到古代自然哲學,比如對水火、金木等物質屬性的論述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解釋態度。它沒有簡單地將之等同於現代的化學,而是追溯瞭漢代人構建其知識體係的邏輯起點。對於一個對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這套書是不可多得的工具書兼入門讀物。它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信服,能夠支撐起對《淮南子》進行多次、多層次的研讀。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和小篆字體的使用印象深刻。它似乎在用一種視覺上的方式,提醒讀者,你正在閱讀的是一部沉澱瞭韆年智慧的典籍。書頁的排版疏密得當,注釋和原文之間留白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我是一個習慣做批注的讀者,這套書的頁邊距設計得非常友好,足以讓我記錄下自己零碎的感悟和疑問。更重要的是,這套書的“集釋”部分,不僅僅是簡單的翻譯,它還引用瞭後世如王充、劉安本人相關的史料來佐證某些觀點,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極大地豐富瞭我們理解文本的維度。比如,書中對“大覽”篇中對百傢學說的兼收並蓄,通過注釋的引導,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如何巧妙地規避瞭秦亡的教訓,試圖建立一個更加寬容、更具彈性的治國理念。
評分說實話,我入手這套書的主要目的,是想深入瞭解一下漢初的社會思潮是如何將黃老的清靜無為與儒傢的入世濟民巧妙地結閤起來的。市麵上關於《淮南子》的解讀版本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術語堆砌,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通俗化,為瞭追求流暢而犧牲瞭原文的嚴謹性。這套“新編諸子集成”的版本,恰好把握住瞭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它在保持原文的古奧美感的同時,用現代的語言進行細緻的疏解,尤其對那些涉及天文、地理、曆法乃至陰陽五行學說的部分,解釋得非常透徹。我特彆欣賞它在考證部分所下的功夫,對比瞭不同版本間的細微差異,這讓我在閱讀時能更確信自己理解的文本是相對可靠的。讀完關於“天文訓”和“時則訓”的篇章,我感覺自己對古代中國人宏大的宇宙觀有瞭更立體的認識,不再是碎片化的印象,而是成體係的知識結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