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唐宋词欣赏》这本册子所收三十九篇小文,都是有关唐宋词欣赏方面的作品。解放以后,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的十余年中,作者一直住在杭州的西湖之滨。当时教课之暇,为适应广大读者欣赏唐宋词的需要,断断续续地写了些评介性的短文,分别以“湖畔词谈”、“西溪词话”、“唐宋词欣赏”等专栏刊目,在《浙江日报》、上海《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连载。所评所议,管窥蠡测,未必能中其肯綮。最近将这些小文收集一起,重加修订,交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仍名之日“唐宋词欣赏”。目的是,希望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正。
内容简介
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本册《唐宋词欣赏》为该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词的形式
长短句
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中唐时代的文人词
花间词体
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
温庭筠的《菩萨蛮》
论韦庄词
南唐词
冯延巳和欧阳修
范仲淹的边塞词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的悼亡词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周邦彦的《满庭芳》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的《鹊桥仙》
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的《丑奴儿》
辛弃疾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的农村词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克庄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填词怎样选调
词调与声情
词的转韵
词的分片
宋词用典举例
说小令的结句
精彩书摘
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它的原名叫“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曲子”是指音乐而言,从前也有叫词为.“曲”、叫词为“子”的。现在词调里有“更漏子”、“南乡子”,这就是“夜曲”、“南方曲”。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的,所以它是“乐府”诗的一种,扩大地说,是诗歌的一种。但是词与诗不同,词是配合音乐的,诗却不一定都配合音乐。说词是“乐府”的一种是正确的。从汉代就开始有“乐府”,当时的“乐府”本来是政府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的名称,它是为了采集民歌、配合音乐而设立的。后来“乐府”这个名称从音乐机构变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在汉时有“汉乐府”,魏晋南北朝也各有“乐府”。词,就是唐宋时代的“乐府”。如苏轼词集叫《东坡乐府》,贺铸词集叫《东山寓声乐府》等。
唐宋词的形式大致有下列几个特点:
第一,诗有题目,而词有调名。有的词,调名就是它的题目,譬如五代时欧阳炯的《南乡子》。有的词,调名下面另有题目,像苏东坡的《念奴娇》,题目是“赤壁怀古”。词调是用来规定这首词的音律的,所以每个词调的字数、字声、用韵的位置都有一定,不能随意改变。像《念奴娇》的第一句只许有四个字,下面各句的字数也有一定的规定,不能增加或减少。每一句、每一字的平仄声也都有规定,譬如苏东坡的《念奴娇》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是“仄平平仄”,不能填作“仄仄平平”。所以作词叫做“填词”,依调子的声律填入平仄声的字。作品的感情要和调子的声律密切配合。填词之前,先要选调。所谓“选调”,首先应该了解哪个调子是适合于表达哪样的感情的。应该选取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一致的词调,不可以单看调名。譬如:不能拿《贺新郎》这个调子作为祝贺结婚的词,因为《贺‘新郎》这个调子是慷慨激昂的,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干。再如:也不能用《千秋岁》这个调子来作祝贺生日的词,因为这个调子是适宜于表达悲哀、忧郁的情感的;宋代的秦观曾经填过这个调子,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秦观被贬官,死于路途之中,他的朋友们就用这个悲哀的调子来哀悼他。再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它调名里有个“寿”字,就以为可以作为祝寿的词,实际上它的声调也是悲哀的,史达祖就有悼亡的《寿楼春》词。由此可见,选调主要是选择调子的声调感情,不应该单凭调名的字面去选择。正确地选择词调,才能恰当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二,每首词分作数段,一段叫做一片。一片就是唱一遍。一般情况是每首词分上下两片;单片的很少,分三四片的也不常见。片也叫做“阕”。所以一首词可以说分为两阕、三阕、四阕。后人也有把一首词叫做一阕的。词分上下两片,上下片的关系要做到不脱不黏,似断非断,似承非承,既有联系而又不混同。因此,最难做的是第二片的开头,它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过变”。这意思就是说,它是上下片音律的过渡起变化的地方。在这里唱起来特别好听,因此,要用精彩的句子,表达丰富的感情。譬如柳永的《定风波》过变的几句是:“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这是用自言自语的语气来表达惜别、伤离的感情的。再如姜夔的《一萼红》的过变:“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是用动荡的语气写的,吟诵起来特别富于感情。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手法,这里不能多举。
诗无论多么长,百句、千句,总是一首。词分两片或多片,因此一首词又好像是两首或数首,但是不可脱节了成为两首或多首。作词的人原要注意这点,读词的人也不可不注意这点。
词的形式的另一个特点,是长短句。关于这个特点,下文另作介绍。
……
前言/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精选唐宋八大家佳作,洞悉千年词坛风华 《大家小书·唐宋词欣赏》是一部精心编纂的唐宋词选集,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沉浸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璀璨星河。本书精选了唐宋时期最负盛名的八位词坛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代表作品,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唐宋词的最高成就,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社会风貌。 一、 跨越时代的艺术高峰,领略词的魅力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在唐宋时期迎来了其黄金时代。它以其音乐性的旋律、自由的章法、细腻的情感表达,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大家小书·唐宋词欣赏》精选的八位大家,不仅是他们各自时代的佼佼者,更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作品,或雄浑壮阔,或婉约柔美,或豪迈不羁,或沉郁顿挫,涵盖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为我们提供了欣赏词的绝佳范本。 李白:浪漫的笔触,写尽盛唐的豪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这位诗仙,即便在词的领域,也同样展现出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他的词作,继承了他诗歌中奔放不羁、浪漫洒脱的风格。他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捕捉生活中的瞬间,注入澎湃的情感,营造出瑰丽的意境。如《菩萨蛮》,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一个香雾弥漫、醉意朦胧的女子形象,既有视觉的冲击力,又有嗅觉的联想,将女性的柔美与醉态的迷离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的词,仿佛是盛唐繁华景象的一抹亮色,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让人不禁为之神往。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铸就现实的史诗 与李白的浪漫不同,杜甫的词作则更显沉郁顿挫,饱含着他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早已成为千古绝唱,而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贯穿于他的词作之中。他以极其写实的笔触,描绘战乱年代的苦难,记录民生凋敝的景象,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他的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也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白居易:通俗易懂的风格,流传千古的佳篇 白居易以其“老妪能解”的通俗易懂的诗风著称,在词的创作上也同样如此。他的词,语言浅白,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他善于将日常的生活场景、细腻的情感融入词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虽不属词,但其叙事性和情感的铺陈,与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这种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特质,让白居易的词作得以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口中的佳句。 柳永:风流婉转的笔墨,描摹都市的繁华与寂寞 柳永,作为宋词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以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盛况,足以证明他在当时的影响力。他的词,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尤以描写都市风情、羁旅行役、男女情爱见长。他的作品,语言通俗流畅,情感细腻委婉,往往能捕捉到都市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描摹出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他的《雨霖铃》,寥寥数语,便将离别时的缠绵悱恻、依依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传诵的离别名篇。柳永的词,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展现了宋代都市的繁华景象,也抒发了都市中人们的喜怒哀乐。 苏轼:豪放旷达的胸襟,挥洒人生哲思 苏轼,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坛巨匠,不仅在诗、文、书、画上成就斐然,在词的创作上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开创了豪放词风,将词的意境和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词,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既有对壮丽山河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将这份豪情推向极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的豁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开篇,便奠定了全词雄浑的基调,也道出了苏轼旷达的人生观。 李清照:婉约细腻的情感,倾诉闺阁中的哀愁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以其细腻婉约的笔触,深刻地描摹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闺阁中的情思和对生活的感悟。她的作品,语言清丽,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她笔下的花鸟虫鱼,山川景色,无不与她的心绪息息相关。她的《声声慢》,更是将悲伤的情感推向了极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串的叠词,如同哭泣的声响,直接触动人心。李清照的词,如同暗香浮动,散发着淡淡的忧愁,却又充满了力量。 辛弃疾:壮怀激烈的悲歌,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辛弃疾,这位南宋的爱国词人,以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词风,成为继苏轼之后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充满了政治抱负和报国情怀,却又常常抒发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慨和无奈。他的作品,意象宏大,情感激越,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却又透露出深深的悲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诗,早已成为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的壮丽宣言。辛弃疾的词,如同一声声沉郁的号角,催人奋进,也令人扼腕。 陆游:爱国诗篇的传承,写尽一生戎马情 陆游,作为南宋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其爱国情怀贯穿于他的诗词创作之中。他的词作,同样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以及对战士们英勇奋战的赞颂。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也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道出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陆游的词,如同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 二、 深度解读,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大家小书·唐宋词欣赏》不仅是一部作品集,更是一次深度解读的过程。本书将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引导读者领悟词的艺术特色,如: 意境的营造: 词是如何通过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心魄的意境的。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将对宇宙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思念巧妙地融为一体,营造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哲理意境。 情感的抒发: 词如何用含蓄而又真挚的方式,表达丰富复杂的情感。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通过一系列叠词,将内心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泣如诉,令人感同身受。 语言的锤炼: 词是如何以精炼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含义。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寥寥数语,便将离别时的那种无语的悲伤刻画得入木三分。 艺术手法的运用: 词中常用的比兴、象征、通感等多种艺术手法,如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辛弃疾《破阵子》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反问的形式,既表现了战士们的豪迈,也暗含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本书还将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角度,剖析词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生百态和思想观念。通过对词作的欣赏,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文学之美,更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 走进经典,体会汉语之美 《大家小书·唐宋词欣赏》希望通过精选的八位大家的名篇,让读者重新认识汉语的魅力。词的语言,简洁凝练,韵律优美,音韵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阅读这些作品,仿佛在聆听一曲曲动听的旋律,感受着文字的跳跃和情感的起伏。本书将力求在解读中,保持原作的韵味,让读者在品读中,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谁适合阅读此书? 文学爱好者: 任何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一份绝佳的礼物。 学生群体: 尤其适合对中国古代诗词感兴趣的中学生、大学生,可以作为学习和欣赏的优质读物。 传统文化爱好者: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历史风貌的读者。 渴望提升审美情趣的读者: 无论是想提升个人文学修养,还是希望感受文字之美、情感之深,本书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大家小书·唐宋词欣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是一场与古代文人心灵的对话。它将带领您走进唐宋词的辉煌殿堂,让您在字里行间,感受千年文化的温度,体味人生百态的况味。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小书,在优美的词句中,寻觅属于您的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