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

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实秋 著
图书标签:
  • 生活美学
  • 雅趣
  • 修养
  • 传统文化
  • 人生哲理
  • 品味
  • 静心
  • 慢生活
  • 文化艺术
  • 处世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16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79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联合读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净土”,精选了八位经久不衰的大家精华作品,内容扎实,让人受益,是个人修养阅读的超好的选择。
  “眼缘”很好,不同以往经典作品大部头的形象,这套书开本小,设计清新,方便携带,让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超好的礼品书!送孩子,送恋人,送同事,送朋友,送长辈,都很合适。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梁实秋42篇随笔、散文:写他写作的地方,写对于孩子教育的忧虑,写女人的谎言,也写棋书画、婚俗典礼,还有人们的吃相、讲价,以及酸梅汤、糖葫芦这样的小吃。生活的万象,无一不在其中了。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号均默,字实秋。毕业于清华大学。散文家,翻译家。一生留下两千多万字作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

内页插图

目录

随想
雅舍/3
孩子/9
信/15
女人/21
男人/27
洋罪/33
谦让/39
衣裳/43
结婚典礼/49
客/55
下棋/61
写字/65
画展/69
中年/73
送行/79
旁若无人/85
讲价/91
理发/97
鸟/103
旧/109
洗澡/115
睡/119
垃圾/125
老年/129
聋/133
怒/139
沉默/143
吃相/147
请客/153
书房/159
同学/165
盆景/171
钱的教育/177
早起/183
谈话的艺术/189
谈吃
烧鸭/195
狮子头 /199
酸梅汤与糖葫芦
/203
豆汁儿/207
佛跳墙/211
喝茶/217
饮酒/223

精彩书摘

  雅舍
  其实似家似寄,
  我亦分辨不清。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另另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

前言/序言


雅舍:于寻常日子里,炼就一颗不动的心 在滚滚红尘中,我们步履匆匆,追逐着生活的潮起潮落,偶尔停下脚步,便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角落,蕴藏着别样的风景。在喧嚣之外,内心深处总有一隅宁静之地,等待我们去发掘,去浇灌。这片宁静,并非源于外界的寂静,而是源于一颗日益沉稳、通透的心。 《雅舍》并非一部讲述奇闻异事的书,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秘籍的指南。它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轻声细语地与你分享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又像是一扇敞开的窗,让你窥见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时光掩盖的微光。它关乎的,是我们如何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找到内心的锚点,安顿身心,品味生命的质感。 关于“修养”的深思: “修养”二字,在现代社会,似乎常常与枯燥、束缚、甚至一丝高高在上联系在一起。但《雅舍》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它所倡导的修养,是一种生动而真实的生命状态。它不是为了取悦他人,也不是为了标榜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更加自在。 这种修养,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早起时,不再匆忙,而是感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听听鸟儿的鸣唱;用餐时,不再狼吞虎咽,而是细细品味食物的滋味,感受食物带来的温暖;与人交谈时,不再急于表达,而是用心倾听,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面对困境时,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冷静分析,寻找解决之道。 《雅舍》中的修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它不是在形式上刻意模仿,而是在精神上逐渐升华。它强调的是一种内省的力量,一种对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觉察,以及一种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意愿。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的欲望,去分辨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 “雅”的内涵: “雅”字,在《雅舍》中,并非特指某种高雅的品味或精致的生活方式,而是指向一种“恰到好处”的境界。它是一种不张扬的自持,一种不俗的品味,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 这种“雅”,体现在对生活器具的选择上,不必名贵,但求质朴实用,与空间相得益彰。它体现在言谈举止的得体上,不卑不亢,真诚自然,让人如沐春风。它体现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不急不躁,不偏不倚,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更重要的是,《雅舍》中的“雅”,是一种内心的安然。它意味着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不再被虚荣所迷惑。即使身处凡俗之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和宁静,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体味人生的真谛。这种“雅”,是对物质的淡泊,更是对精神的富足。 “舍”的意境: “舍”字,在《雅舍》中,有着多重含义。它既可以是物质上的“舍得”,懂得放下不必要的执念,不被物欲所累;也可以是情感上的“舍”,学会原谅,学会释怀,不再纠缠于过去的恩怨。 更深层次的“舍”,是一种“舍弃”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差异,包容不完美。它是一种“舍”去无谓的争执,以平和之心对待分歧,寻求共同点。它更是一种“舍”去焦虑和不安,将生命的重心从“拥有”转移到“体验”,从“索取”转向“给予”。 《雅舍》所描绘的“舍”,并非一种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的智慧。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重量并非取决于我们拥有多少,而是取决于我们能放下多少。放下那些让我们疲惫不堪的负担,才能让我们的心更加轻盈,才能腾出空间去迎接生命中更多的美好。 如何在“随时的修养”中找到“雅舍”: 《雅舍》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逃离”现实的书,而是教你如何“融入”现实,并在其中修炼自己的心。它的修养,是“随时”的,意味着它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或场合。 在日常的琐碎中发现意义: 即使是洗碗、扫地、倒垃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家务,如果能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关注其中的细节,体会劳动的过程,也能成为一种修养。一杯热茶,一碗白米饭,都可能因为你的用心而散发出别样的温情。 在人际的交往中学习成长: 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都是你学习的镜子。理解他人的言行,包容他人的不足,在一次次的沟通和磨合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即使是面对冲突,也能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如何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独处的时光里安顿灵魂: 独处并非孤单,而是与自己深度对话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倾听内心的声音,审视自己的想法,整理自己的情绪。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段舒缓的音乐,都能成为滋养灵魂的良药。 在自然的怀抱里重拾平和: 走进大自然,无论是清晨的公园,还是周末的远足,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体味自然的博大。看花开花落,听风吹雨打,都能让我们暂时放下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 《雅舍》的价值所在: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雅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慢下来”的契机。它提醒我们,生命并非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而是一段需要细细品味的旅程。 这本书并非要将读者塑造成某种刻板的“贤人”形象,而是鼓励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雅舍”。它希望通过分享那些平凡而动人的生活片段,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对宁静的渴望。 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它是一盏灯,在迷茫的时刻,为我们指引方向。它是一份温柔的鼓励,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寻常的日子里,我们也能通过内心的修炼,活出自己的“雅致”与“安宁”。 《雅舍》所描绘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理想境界,而是触手可及的,一种更健康、更通透、更具生命力的生存方式。它邀请你一起,在随时的修养中,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永恒的“雅舍”。

用户评价

评分

“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这个书名,光听着就让人心里涌起一股宁静祥和的暖流。我一直觉得,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太需要一些能让我们慢下来、回归内心的读物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有这种魔力,就像午后透过窗户洒下的阳光,不灼热,却能温暖人心。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精神滋养的实用方法,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说教。比如,如何在拥挤的地铁里找到片刻的宁静?如何在面对工作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平和?如何在与人交往中不失礼节,又保持真诚?这些都是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道来,给我启示。我喜欢那些能够触及生活本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内容,它不一定是大道理,但一定要能引起共鸣,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能够像清泉一样,涤荡心灵的尘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雅舍”,那个可以安顿灵魂,自由呼吸的空间。

评分

“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内在的丰盈,一种无需外求的安宁。我总是觉得,现代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物质上的诱惑,却似乎让我们离内心的平静越来越远。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我们被遗忘的内心世界。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建立坚实的自我价值体系,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心理韧性的方法。它不应该是那种“心灵鸡汤”式的简单安慰,而是能够提供一些更具深度和建设性的内容,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精神生活。我希望它的文字能够充满智慧的光芒,引导我们去探索更广阔的精神领域,去理解人生的意义,去发现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雅舍”,在那里,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汲取力量,然后重新出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力量,让我成为一个更加从容、更加有力量、也更加有智慧的人,无论身在何方,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心“雅舍”。

评分

“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这个书名本身就透着一种淡泊致远的境界。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修养并非是刻意的雕琢,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升华。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诠释“随时的修养”。它是否会探讨我们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定力?如何处理那些突如其来的困境,并从中汲取成长?又或者,它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艺术审美,如何欣赏自然之美,从而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途径?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共鸣,一种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的智慧。它不会是空洞的理论,也不会是浮夸的技巧,而是能够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像一个老友的絮语,看似平常,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之地,那个名为“雅舍”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我可以安放疲惫的身心,汲取生活的养分,并以更加从容、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更远的前方。

评分

“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和隽永。我总觉得,真正的修养不是刻意的装点,而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气质,一种在任何时刻都能显现出来的内在力量。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阐述“随时的修养”。是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提升自己的品味?还是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倾向于它会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甚至有些“小技巧”式的建议,但这些技巧又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而是能够触及心灵深处,帮助我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期待它能像一个知心的伴侣,在我感到迷茫和疲惫时,伸出援手,给予我温暖的鼓励和实用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非常平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能恰到好处地打动人心。就像那些朴素却充满智慧的老话一样,简单易懂,却意味深长。我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更加深刻地理解“雅舍”所代表的那种宁静、独立、又充满智慧的生活状态,并将其慢慢地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评分

对于“随时的修养系列:雅舍”这个书名,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种精致而内敛的生活美学。我想象中的“雅舍”并非金碧辉煌的豪宅,而是那种有温度、有故事、有品味的小空间。它可能是一间充满书籍的书房,也可能是一个摆满绿植的阳台,更可能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本书,我猜想它会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去体会那些细微之处的韵味。也许是清晨一杯咖啡的香醇,是傍晚一缕夕阳的温柔,是闲暇时指尖拂过旧书泛黄的书页,亦或是与三五好友闲谈的畅快。它不会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更像是朋友间的私语,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我期待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培养一种“随时的修养”,也就是说,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一份从容和优雅,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它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一种即使身处陋室,也能散发出淡淡馨香的境界。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样的思考,让我重新认识“修养”的真正含义,并尝试将其融入我日常的点滴生活中,让我的生活也拥有属于自己的“雅舍”光芒。

评分

是网上购物里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挺好的,纸张质量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很好用,我很喜欢!

评分

买好几本就不一一拍照了,仰慕已久的大作。很优惠囤书也不错。

评分

超级喜欢这本书

评分

很好封面很可爱

评分

挺好的,送货很快,活动买的很划算,包装也很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京东快递就是快,昨天晚上下单,今天就收到了,东西包装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