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丁中、廪给、米粟、大小石之制
——劳干《居延汉简考释》钱谷类跋
劳干先生《居延汉简考释》,写布重要史料,钩稽探索,广博精湛。然其钱谷类考证,于丁中、廪给、米粟、大小石诸点,未有论释。不揣浅陋,试为补之。
汉代丁中之制,略见于《汉旧仪》及《汉仪注》:“民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又七岁至十四岁出口钱人二十以供天子。”(《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卷七《昭帝纪》,《后汉书》卷一《光武纪》下注引)依纳赋钱口钱而分,人民似应有六岁及以下、七岁至十四、十五至五十六、五十七及以上四组。男女所同。至于兵役,大抵二十三起,五十六免,则专限于男子(《汉书》卷五《景帝纪》注引律)。
汉代虽有此种以年龄分组之办法,而丁中各组之名称,史不详载。惟《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云:“天子告诸羌人:能相捕斩除罪,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所捕妻子财物与之。”后汉耿勋碑云:(熹平二年,一七三年)“赋与寡独王佳小男杨孝等三百余户。”曹全碑云:(中平元年,一八四年)“以家钱籴米粟赐庠盲大女桃斐等。”(《金石萃编》卷十五、卷十八)又中平五年洛阳大女房桃枝从同县大女赵敬买地,有铅券(《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三)。合观诸记,知两汉当有大男大女小男等名也。
‘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云:“中岁之谷,籴石十钱。大男食四石,月有四十之籍;大女食三石,月有三十之籍;吾子食二石,月有二十之籍。”似大男大女之名,至晚当已起于周末。
今按《居延汉简考释》释文卷二钱谷类所记吏士及家属廪给,有大男大女、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之别。考其年岁,未使男女在六岁或以下,使男使女自七岁至十四岁,大男大女在十五岁或以上,与《汉旧仪注》相合。其最老之大男,有达六十岁者(页四七上),大女有六十七岁者(五一下)。然则五十六岁以上之男女,仍得统称大男大女,不必称老。又据释文卷一符券类页八二上永光四年(公元前四十年)两简,知使男使女与未使男未使女,对大男大女而言,亦可以统名小男小女。
……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重新点燃了我对母语中那些被我们日常忽视的细微之处的好奇心。在现代快节奏的交流中,语言往往被简化为工具,我们很少停下来去探究一个词汇是如何走到今天,或者一个句式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表现力。这本书就像是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语言深层结构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怀的注入,一种对我们共同文化载体的深沉热爱。阅读它,让我对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感和责任感。我开始留意那些被我习惯性忽略的语病、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表达。这种影响已经延伸到了我的日常写作和表达中,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谨慎和精确,力求让自己的文字更具厚度和生命力。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它更像是一次对文化身份的再确认,一次对语言艺术的深度朝圣,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受益匪浅。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组织脉络处理得相当巧妙,它似乎遵循着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回归到整体联系的螺旋上升结构。每一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自然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章节划分感。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知识点的体系化构建,确保读者在掌握了基础概念之后,能够顺利地进入更复杂、更细致的分析层面。我注意到,在某些关键概念的引入处,作者会特意设置一个“小结”或者“回顾”的段落,这对于需要长期保持注意力的深度阅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帮助我们将零散的知识点及时地纳入到已建立的认知框架之中。这种精心设计的结构,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学习路径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罗列资料,更像是为读者设计了一条清晰的认知路径图,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读完某个部分,你不会感觉知识点散落一地,而是清晰地看到它们是如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这种条理性和逻辑性,是衡量一本非虚构类著作是否优秀的基石,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雅致的气质,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讲究,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特意花了不少时间摩挲着封面,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让人有种迫不及待想要翻开一探究竟的冲动。内页的排版也做得极为用心,字里行间留白得当,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整体版式显得疏朗有致,不会有拥挤压迫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引文和注释部分,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颜色进行区分,这种细微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体验。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餐读物,它从外在的细节上就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信息:这是一部值得慢品、值得珍藏的作品。书脊的装订也十分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会散架,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个福音。整体而言,光是拿到书本的那一刻,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和匠心独运的审美情趣,让人对其中蕴含的文字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最近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考据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对任何涉及传统文本细读的作品都抱有极高的期待。这本书的论述风格,给我一种如同置身于一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中的感觉,导读者的思路清晰而又不失灵动,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在引你进入一个深邃而又迷人的知识迷宫。他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词语演变脉络或是句法结构中的微妙差异,并辅以大量的旁征博引,使得原本枯燥的考据过程变得如同侦探小说般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历史语境变迁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性,既不恣意揣测,又能高屋建瓴地给出合乎逻辑的推断。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手边的其他参考资料反复核对,这种“带着思考去阅读”的状态,正是优秀学术著作给予读者的最大馈赠。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示范和训练,引导读者学会如何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和解读那些流传至今的文字遗产,这种收获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是旧时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以一种闲适却又不失深度的口吻,娓娓道来他对语言现象的观察与体悟。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生活化的气息和人文关怀。举例来说,作者在论及某个字的特定用法时,往往会联系到当时的社会风俗或士人情态,让读者立刻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现象背后的“人情味”。读起来,节奏是舒缓的,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不急不躁,却能带你领略沿途的旖旎风光。这种行文的松弛感,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不感到压力。同时,作者的幽默感也时不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那是一种含蓄的、需要品味才能捕捉到的会心一笑,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而非枯燥的灌输。我个人非常享受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它让人感觉不像是在“学习”,更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朋友进行一次深入而愉快的交谈。
评分保定乡贤杨老前辈经典之作
评分如果您发表的评价内容与本书无关,该评价将被删除。
评分杨联生先生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而且大局视野非常宽广,涉及范围也很广
评分的评价将帮助其他客户了解这本书并作出购买决定。
评分好书,别人推荐过来的
评分内容绝对一流,作者编者都不错,只是印刷不行,裁边毛糙,有点可惜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销量很好
评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好书好价钱,活动时买的,但愿下次还有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