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家玮 等 著
图书标签:
  • 移动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工程
  • 信号处理
  • 无线网络
  • 5G
  • 4G
  • LTE
  • 通信系统
  • 移动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27218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630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名师名校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577000
正文语种:中文版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移动通信》讲述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及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内容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简要介绍移动通信发展概况;讨论移动信道特性;分析移动通信中使用的编解码技术;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基本概念;简要介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无线传输技术;讨论抗信道衰落技术;讨论无线接入技术;介绍实用数字蜂窝系统;讨论移动数据传输技术与系统;概要介绍移动通信进展等。
《移动通信》适合作为通信与信息专业本科生、大专生和高职生的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其他相关专业的有关课程也可以选用。《移动通信》还可以作为从事移动通信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若干基本问题
1.3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4 移动通信的特点
1.5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6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1.7 频谱资源的管理

第2章 移动信道无线传输特性
2.1 引言
2.2 电波传播的基本问题
2.3 多径传播的衰落特性
2.4 多径接收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
2.5 阴影效应与慢衰落
2.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编码技术
3.1 概述
3.2 语音编码
3.3 信道编码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4.1 引言
4.2 恒定包络连续相位调制的一般概念
4.3 GMSK调制
4.4 QPSK、OQPSK和穑
4.5 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新型无线传输技术
5.1 扩频技术
5.2 OFDM技术
5.3 MIMO系统
5.4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抗信道衰落技术
6.1 概述
6.2 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
6.3 均衡技术及应用
6.4 交织技术
6.5 多天线技术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无线接入技术
7.1 概述
7.2 邻道干扰与同道干扰
7.3 地域覆盖与信道配置
7.4.多址接入技术与系统容量
7.5 接入网与核心网
7.6 移动性管理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9章 移动数据传输
第10章 B3G/4G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穿梭时光的信使:历史长河中的通信演变》 内容梗概 《穿梭时光的信使:历史长河中的通信演变》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并非聚焦于现代的无线电波与数字信号,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文明早期,那些通过最古老、最质朴的方式传递信息,从而连接彼此、构建社会的漫长岁月。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探索从原始社会的烽火狼烟、结绳记事,到古代帝国的驿站马匹、飞鸽传书,再到印刷术的革命性突破,以及早期电报、电话出现之前,信息如何跨越山川湖海,在人类文明的画卷上留下深刻印记。 详细阐述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回到人类社会形成的伊始。在那个信息传递极为有限的时代,生存与繁衍是首要任务,而有效的沟通则是这一切的基础。我们将细致地描绘原始部落之间,以及部落内部,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简单的发声、图画和符号来传递简单的信息,例如危险的信号、食物的来源、领地的划分等等。我们会深入探讨结绳记事的智慧,虽然它抽象而难以解读,但却是人类早期尝试系统化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次伟大尝试。书中将结合考古发现和人类学研究,尽可能地还原这些古老通信方式的场景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在构建早期社会组织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的出现,对信息的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将重点呈现古代文明中通信方式的演进。《古代中国的烽火台与驿站》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我们将描绘秦汉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帝国,建立起庞大而高效的通信网络。烽火台如何利用烟火信号在白天和黑夜传递敌情,其信息传递的速度虽然有限,但在当时却是革命性的。而驿站系统,则通过系统化的马匹、驿卒和站点,保障了官方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管理边疆,征收赋税,发布政令。我们还将考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通信体系,比如他们的信使制度、公共告示板等,以及这些制度如何支持他们的城邦政治和军事扩张。 “飞鸽传书”并非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浪漫桥段,本书将探讨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实际应用。《信使的翅膀:古代的动物通信》将深入研究人们如何驯化和利用动物来传递信息。除了家喻户晓的信鸽,我们还会介绍古代波斯利用猎豹传递信息,以及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的动物通信方式。本书将分析这些动物通信方式的优缺点,例如信鸽的定位能力和速度,以及它们受天气和地域的限制。我们将追溯信鸽育种和训练的历史,揭示这项古老技艺的复杂性。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知识的火种:印刷术的黎明》将详细阐述活字印刷术在东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如何在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的文化传播中扮演关键角色。我们将探讨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技术细节,以及它们如何极大地降低了书籍的复制成本,使得知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为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本书不会直接讨论现代的印刷技术,而是聚焦于印刷术最初出现时,它对社会文化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它如何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西方世界,成为知识传播的瓶颈。 在早期电报和电话出现之前,尽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受到诸多限制,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更快捷、更广泛通信方式的探索。本书将重点介绍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地域,对信息传递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非电子通信方式。例如,一些早期的信号系统,可能通过特定的旗帜、号角、或者声音的组合来传递预设的信息。我们将考察这些系统的设计原理、信息编码方式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 《穿梭时光的信使》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演变,更是关于人类社会因此产生的深刻变革。通信方式的每一次进步,都意味着信息的流动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从而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日常生活。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信息传递的每一次飞跃如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例如,有效的通信如何帮助帝国巩固统治,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甚至是引发社会变革。 书中将强调,这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通信方式,虽然在技术上与现代通信不可同日而语,但它们所蕴含的解决问题的精神、对信息传递的渴望,以及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有效沟通的创造力,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将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以及人类在追求连接和沟通的漫长道路上所展现出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智慧。 本书将避免使用任何关于现代无线通信、蜂窝网络、互联网等概念,而是将所有论述都限制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以及早期电报电话出现之前的时间段。所有的技术细节和历史事件都将围绕着实体传递、人力传递、动物传递、以及非电子信号传递等方式展开。叙述风格将力求朴实、严谨,并充满历史的厚重感,让读者沉浸在古人的信息传递世界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连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跟风”的心态,周围的朋友都在讨论最新的通信技术,什么“万物互联”、“智能时代”,听得我一头雾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救星”,帮我补齐这方面的知识短板。我期待它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频段”?为什么不同的运营商会有不同的网络?5G究竟比4G快在哪里,这种“快”又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能够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能对这些技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我尤其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介绍,了解一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或许能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更宏观的把握。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比如它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模式、社交方式,甚至是文化传播。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懂点科技”的人,不至于在与人交流时感到格格不入。

评分

初拿到这本书,一股沉甸甸的知识感便扑面而来。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对信息科技的发展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超乎想象,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对背后的原理感到一丝好奇。这本书的标题,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揭开移动通信领域的神秘面纱,特别是关于信号传输的物理原理,以及各种复杂的网络协议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阐述这些深奥的理论,避免过于枯燥的公式推导,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或者实际的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例如,能否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某些地方信号会突然变差,或者我们在使用 Wi-Fi 和蜂窝网络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体现在哪里?如果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关于通信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内容,那就更好了,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一把钥匙,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用一抹充满科技感的蓝色作为基调,点缀着抽象的信号波纹,整体给人一种未来感和专业感。我之所以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当下生活方式的思考。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移动设备包围,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它们构成了我们信息获取、社交互动乃至工作生活的重要载体。而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如此庞大的信息流动?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窥探究竟的窗口。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我普段接触却又陌生的概念,例如蜂窝网络是如何运作的,不同代际的通信技术(2G、3G、4G、5G)之间到底有何本质区别,以及这些技术的发展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沟通效率和体验。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自动驾驶汽车的通信需求,甚至是一些关于未来通信技术的前瞻性探讨。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并感受到技术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那它将是一次极具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

作为一名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但又非专业人士,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移动通信发展的书籍。这本书的标题“移动通信”,直接点明了我的需求。我非常期待它能够详细阐述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甚至展望未来)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包括每代技术在速度、容量、延迟等方面的突破,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应用场景的巨大变化。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例如,为什么我们从2G的语音通话,到3G的初步上网,再到4G的流畅视频,以及如今5G的超高速率和低延迟,这些技术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关键的创新和技术支撑。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通信技术的底层原理,比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但希望是以一种便于普通读者理解的方式呈现。同时,我也希望了解通信技术是如何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进行交互的,以及这些技术的发展如何推动了整个数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通信行业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分析,那就更有价值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解释“看不见”的原理的书籍充满好奇,而移动通信正是这样一个领域。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但很少去思考其背后是如何实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了解无线信号是如何在空气中穿梭的,基站又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及不同通信技术(如 Wi-Fi、蓝牙、蜂窝网络)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优势,以及它们在复杂环境中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此外,我对于通信技术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充满兴趣。例如,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激增,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能否应对?5G之后,又会有怎样的通信技术出现?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并且了解这些技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个看似遥远的技术领域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