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遵经

望诊遵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汪宏 著,李海波 校
图书标签:
  • 中医
  • 望诊
  • 经络
  • 传统医学
  • 诊断学
  • 中医临床
  • 养生
  • 健康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4597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22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0
字数:8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汪宏,字广庵,清咸丰、光绪时安徽歙县人,生卒不详。精研望诊,著有《望诊遵经》一书(刊行于1875年)。对中医望诊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强调望诊在诊治疾病上的重要性,主张望诊为四诊之首。认为大至身体部位、坐卧居养、四时五方、气质老少;小至手足、毫毛、爪甲、尺肤、筋骨、脐等,以及排泄物如汗、痰、大小便、月经等,均在望诊之列。
本次校注底本选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上海图书馆藏清光绪元年求志堂刻本,经仔细点校,以利读者阅读。

目录

上卷
诊法常以平旦
望色常宜定静
明堂周身部位
明堂六部提纲
面貌分应脏腑
五官分应五脏
五色分应五脏
相气十法提纲
望法阴阳总纲
五色相应提纲
五色主病提纲
部色主病提纲
四时望法相参
四时气色主病
昼夜阴晴相参
五方望法相参
气质望法相参
老少望法相参
居养望法相参
变色望法相参
望色先知平人
色以润泽为本
五色交错合参
五色十法合参
五色六部合参
气色部位合参
气色门户合参
色病宜忌合参
气色声音合参
气色脉象合参
气色病症合参
推展望色大意
主病条目大意
青色主病条目
赤色主病条目
黄色主病条目
白色主病条目
黑色主病条目
主病条目附识

下卷
目分脏腑部位
眼目形容提纲
眼目气色提纲
睑色望法提纲
面目望法相参
眼目形容条目
……

前言/序言


《望闻问切——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之眼》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宝库中,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如同四扇洞开的智慧之门,引领着医者深入探究病患的内在机理,追溯病情的演变轨迹。它们不仅是诊断疾病的手段,更是中国古代医者对生命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的集中体现。《望闻问切——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之眼》一书,并非仅是简单地罗列这些诊法的具体操作,而是旨在从更广阔的视角,系统地梳理、阐释和升华这四种诊法所蕴含的深厚理论基础、精妙实践技巧以及贯穿其中的哲学思辨。 本书力图剥离现代医学的某些概念束缚,回归传统医学的独特语境,深入挖掘望、闻、问、切这四个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的诊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补充。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追溯这些诊法从萌芽、形成到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探讨它们是如何在中国古代哲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下,逐步发展成为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医学诊断体系。 望诊:形神合一的生命密码 望诊,作为四诊之首,强调“有诸内必形诸外”。它不仅仅是看身体表面的形态,更是观察人体内在神气的外在表现。本书将深入剖析望诊的各个层面: 神色的解读: 从面部的色泽、光泽、润泽程度,到眼神的明暗、有无神采,细致入微地分析“面部表情”所传递的生命信息。我们不仅会介绍不同颜色(如面色青、赤、黄、白、黑)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盛衰的关系,更会强调“神”的重要性——那是生命活力的体现,是疾病轻重、预后好坏的重要指标。例如,面色虽黄而神色俱佳者,可能为脾虚湿困,尚属可控;而面色晦暗,虽无明显黄色,但神色萎靡者,则警示着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形态的观察: 身体的姿态、体型、肌肉的饱满度、皮肤的弹性,乃至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都在“望”的范畴之内。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观察身体的胖瘦、体态的强弱、肌肉的萎缩或拘急,与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建立联系。例如,形体消瘦,肌肉萎缩,可能提示气血亏虚或阴虚火旺;而身体肥胖,多痰湿壅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舌诊,它被誉为“内脏的一面镜子”,本书将 exhaustive 地介绍舌质(颜色、形态、舌下络脉)和舌苔(颜色、厚薄、润燥、剥落)的变化,以及它们分别指向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势。 局部的审视: 眼、耳、鼻、口、咽喉、皮肤、爪甲,甚至是排泄物(如痰、涕、尿、便的颜色、性状)的观察,都属于望诊的范畴。本书将详细列举这些局部特征与相应脏腑功能的关联,例如,眼睛的干涩、充血可能与肝胆、肾的功能失调有关;鼻翼煽动可能提示肺热;指甲的色泽、月牙的多少,也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 闻诊:听取生命的声音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来了解病情。这是一种非常细腻且需要经验的诊法,本书将着重解析: 声音的辨析: 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清浊,以及伴随的咳嗽、喘息、呃逆、嗳气等声音,都蕴含着重要的临床信息。我们将区分“壮语”(如气粗、声洪)与“虚语”(如气微、声低),“实声”(如咳嗽声重)与“虚声”(如咳嗽声弱),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实证、虚证、寒证、热证。例如,咳嗽声音洪亮,痰鸣有力,多为实证、热证;而咳嗽声音微弱,咳声不爽,多为虚证、寒证。 气味的辨别: 身体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如口臭、汗臭、尿臊味、痰的气味等,也为诊断提供线索。本书将探讨这些气味与体内病邪、代谢异常的关系。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烂苹果样的口臭,提示酮体代谢异常;体内湿热熏蒸,可能表现为皮肤黏腻,带有异味。 问诊:倾听生命的故事 问诊,是医者与病患直接沟通,获取病情信息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询问症状,更是一种对病患生活习惯、情感状态、既往病史等全方位的了解。本书将强调问诊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症状的追溯: 对患者主诉症状的详细询问,包括发病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诱因、缓解因素等,是问诊的基础。我们将深入解析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将模糊的症状转化为清晰的诊断线索。例如,询问疼痛的性质(刺痛、胀痛、隐痛、绞痛),可以初步判断病因和病性。 情志的体察: 传统医学认为“情志致病”,因此,对患者情绪、性格、睡眠、饮食、二便、月经(女性)等生活细节的详细了解,至关重要。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询问患者的喜怒哀乐、烦躁失眠、食欲变化、大小便习惯等,来推断脏腑功能的失调。例如,长期情志不畅,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功能。 病史的梳理: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史,能够帮助医者避免误诊,并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切诊:触摸生命的心跳 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局部来了解病情。它是一种高度依赖医者触觉和经验的诊法。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脉诊的奥秘: 脉象的辨识: 脉象是人体气血运行的直接反映。我们将系统地介绍脉象的二十多种基本类型,如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弦、紧、洪、微、缓、革、牢、代、促、结、濡、弱等,并详细阐述每种脉象所代表的病因、病性、病位和病势。例如,浮脉多为表证,风寒感冒;沉脉多为里证,多为阳虚或寒湿;滑脉多为痰湿、食滞或妊娠;涩脉多为血虚、血瘀。 脉搏的力道与节律: 除了基本脉象,医者还需要感受脉搏的有力与无力(力量),以及节律的整齐与不齐(速度和均匀度)。本书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按压脉搏的不同深度,感受其力量的变化,以及脉搏跳动的快慢和均匀程度,来判断病情的虚实、寒热。 局部触诊: 除了脉搏,对腹部、胸部、肢体等局部进行触摸,感知其温度、硬度、有无肿块、压痛等,也是切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探讨这些局部体征与体内病变的关系。例如,腹部痞满、拒按,提示腹内有积滞或炎症;肢体冰冷,提示阳气不足,循环不畅。 四诊合参:融会贯通的诊断艺术 《望闻问切——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之眼》并非孤立地阐述这四种诊法,而是强调“四诊合参”——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所得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相互印证,最终形成对病情全面、准确的判断。本书将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医者是如何运用四诊合参的原则,从看似杂乱的症状中抽丝剥茧,找到病情的关键环节,从而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一位病人面色萎黄,气短声低(望、闻),自述食欲不振,大便溏稀(问),检查脉象细弱(切)。通过四诊合参,医者可以明确诊断为脾气虚弱,气血不足。 本书更将尝试探索四诊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司外揣内”的认知方法。我们相信,对这些深层理论的理解,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所体现出的,对生命本源的敬畏与智慧。 本书的目标读者不仅包括对中医理论感兴趣的普通大众,也面向希望系统梳理和深化中医诊断学认识的中医从业者、学生。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看到隐藏在望、闻、问、切之下的,那双洞察生命奥秘的智慧之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古色古香的,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感。我翻开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排版,字迹清晰,行间距也恰到好处,读起来很舒服,不会有那种密密麻麻压迫感。我是一个对中医的“皮毛”略知一二的爱好者,所以一直对那些古籍类的书籍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里面藏着很多失传的智慧。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深入去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我预感它会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探索之旅。我喜欢这种能够让我沉浸其中,慢慢品味文字的书,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我期待着能通过这本书,对某个我一直很感兴趣的医学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时候,一本好书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传递的知识,也在于它唤起的想象和对未知的渴望。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沉静”和“厚重”,这正是吸引我进一步去挖掘它的内在魅力的重要因素。

评分

我最近在书架上发现这本书,它的名字很有趣,叫《望诊遵经》,光听名字就觉得它一定蕴含着不少古老而精深的学问。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所以在挑选书籍时,往往会被那些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有“内容”的书籍所吸引。我喜欢那种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世界,或者让我对某个熟悉的事物产生全新认识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它的装帧和纸张的质感,都透着一股“匠心”的味道,这让我对它本身的价值有了初步的信心。我常常觉得,一本真正好的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心血的凝结,是智慧的结晶。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能够触动我、启发我的观点,或者能够拓展我视野的内容,让我对“望诊”这个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或许还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盲点。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常常会在书店里流连于那些古典书籍的区域,寻找能够引起共鸣的作品。《望诊遵经》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像那些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反而带着一股神秘而古朴的气息,仿佛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医理。我个人比较喜欢阅读那些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揣摩的书籍,因为我相信,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那些不易被轻易理解的文字之中。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却透露出一种内敛的古典美,这让我对它所承载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医望诊的奥秘,感受古人的智慧,并且在其中找到一些能够启发我生活思考的灵感,让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真正去体会和学习其中蕴含的精髓。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望诊遵经》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我一直觉得,那些以“遵经”为名的书籍,往往是经过了时间考验,承载着某种重要知识传承的。我个人对那些能够让我“学到真东西”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医学领域,我更倾向于那些有理论基础、有实践指导的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不算特别华丽,但却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望诊”这个概念,了解它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我期待着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些能够拓展我思维,并且能够让我对医学有更深刻认识的内容,让我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本消遣的书籍,而是能够从中汲取知识,并且在未来能够有所应用。

评分

我最近在逛书店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名字叫做《望诊遵经》。我对中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追溯到古代源头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名字就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权威的感觉,仿佛它里面蕴含着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获得系统性知识的书籍,而不是零散的信息碎片。这本书的装帧非常朴素,但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这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作品。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了解到关于“望诊”的真正精髓,学习到那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医的诊断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能够指导我日常生活健康的小贴士,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

印刷的不错,挺清晰的,就是文言文,看起来有点费劲(毕竟我文化程度不高)。。。

评分

书装订质量可以,内容简单明了

评分

尤在泾的伤寒评论

评分

这本书还没有看呢,现在好评的啊

评分

质量不错,字迹清晰,纸质不错,买了三本,挺实用的!!!

评分

非常好,原版书,印刷清晰,装订好,满减加券很便宜,适合阅读收藏。

评分

京东活动时购买书很划算。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边缘不太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