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商品详情 书名: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Academic English with CD-ROM牛津学术英语词典 附CD光盘
作者:Oxford
出版社名称: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时间:2014
语种:英语
ISBN:9780194333504
商品尺寸:15.7 x 3.8 x 23.3 cm
包装:平装
页数:916
编辑推荐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Academic English《牛津学术英语词典》是一本专门为学生讲解学术写作的词典,荣获英国文化协会2015年ELTons创新大奖,入围2014年爱丁堡公爵英语联盟英语图书奖。本学术英语词典适用于英语教师、英语专业、出国留学学生或需要撰写英语学术论文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
推荐理由:
1.专于学术英语的学习型词典,收录约22000个单词、词组及释义,内容涵盖词语搭配连用、组词构句及阐述有力论点;
2.附48页的“牛津学术写作导师”,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及恰当的写作风格;
3.词典借鉴8500万字的“牛津学术语料库”,讲解不同学科的学术写作,有助于学生学会学术写作中的词句应用;
4.附CD光盘,内含完整的A-Z词典,以及牛津学术iWriter,提供范文、短文写作、个案分析及论文写作技巧。
温馨提示:CD光盘与词典配套,一书对应一盘,不可复制,只可安装。电脑要求系统是Window 7, 8, Vista, XP或Mac OS X 10.6-10.8。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Academic English is the only learner’s dictionary focusing exclusively on academic English.
·Winner The British Council ELTons 2015 Innovation in Learner Resources Award
·Shortlisted ESU HRH The Duke of Edinburgh English Language Book Awards 2014
Contents focus on linking words together, building phrases and sentences, and presenting convincing arguments.
48-page Oxford Academic Writing Tutor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an academic writing style that is clear, precise and appropriate.
Students learn to u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ir own academic written work.
It is informed by the 85-million-word Oxford Corpus of Academic English and highlights how general English words are used in different ways across academic subject areas such as the humanities and the physical, life, and social science. 内容推荐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Academic English《牛津学术英语词典》使用精简地道的英文解析和例句,并附加标明重要语言点以及相关用法。词典借鉴“牛津学术语料库”,从而在进行学术写作时能够快速选择准确合适的词汇。附录48页的“牛津学术写作导师”帮助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除此之外,随书附赠的CD光盘,内含iWriter软件,教你使用地道的英文进行写作,避免出现中式英文的错误。不管你是哪个专业,当你需要涉及学术写作时,这本书都是你的明智之选。
The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Academic English helps you learn the words and phrases used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show you how to use them in your own academic written work. The Dictionary shows you how to link words together, how to build phrases and sentences, and how to present a convincing argument. It will help you develop an academic writing style that is clear, precise and appropriate.
The Dictionary includes a 48-page Oxford Academic Writing Tutor and interactive Oxford Academic iWriter on CD-ROM with model texts and tips which show you how to structure and write a range of assignments, such as essays, case studies and dissertations.
·22,000 words, phrases and meanings
·50,000 corpus-based example sentences
·690 notes showing collocations and word patterns
·80 Thesaurus notes, Grammar Points and Which Word? notes
·Language Banks help with functions such as linking ideas and describing trends 作者简介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 is the largest university press in the world, and the second-oldest, aft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t is a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nd is governed by a group of 15 academics appointed by the Vice-Chancellor known as the Delegates of the Press. It furthers the University’s objective of excellence in research, scholarship, and education by publishing worldwide.
牛津大学出版社始创于15世纪末,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部门。牛津大学的目标直指研究、学术和教育的高水准,出版社则通过在全世界开展出版活动来推动这一宗旨的实施。五百多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通过高质量的研究与出版活动,已发展成每年在50多个国家出版4500多种新书的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学出版社。
目录 Inside front cover Abbreviation, symbols and labels used in the dictionary缩写、符号及标识
iv Acknowledgements致谢
v Introduction简介
vii Guide to the dictionary词典使用指南
xi Notes on usage用法说明
1-916 The Dictionary词典正文
WT1-48 Oxford Academic Writing Tutor牛津学术写作导师
R1-47 Reference section参考章节
语言的边界与心灵的探索:一部关于人类经验与文化构建的深度剖析 这部作品并非词典,它是一次深入人类经验、社会结构与文化建构的宏大航行。它摒弃了对语言符号的纯粹界定,转而聚焦于语言在构建现实、塑造个体认知以及维持社会秩序中所扮演的结构性与能动性角色。 本书的哲学基石建立在一个核心命题之上:意义并非语言单位的固有属性,而是生成于权力、历史与意识形态的交织场域之中。 作者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严谨态度,解构了我们日常赖以生存的“常识性话语”,揭示出其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与认知偏见。 第一部分:符号的炼金术——从指称到构建 本书开篇即对传统的语言学范式提出质疑。它不关注词汇的精确释义或语法规则的稳定结构,而是探讨“词语如何成为行动”。作者引入了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将语言视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意义工程”。 1. 词语的社会学生命周期: 探讨一个词语如何从边缘俚语,经过社会精英群体的采纳、媒体的放大,最终固化为“中立”或“客观”的术语。例如,对“效率”、“可持续性”或“创新”等当代流行语的溯源分析,揭示了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重新嵌入资本主义或技术决定论的话语体系中,服务于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非仅仅是描述状态。 2. 空白与留白的力量: 与专注于收录已知词汇的工具书截然相反,本书着重分析沉默、未言之语和被刻意压抑的话题。作者认为,一个文化所选择“不谈论”什么,往往比其“高声宣布”什么更能揭示其核心焦虑与禁忌。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审查档案、边缘群体的口述历史的交叉比对,构建了一幅关于“集体失语症”的地图。 3. 命名权的政治学: 深入探讨了在殖民历史、身份政治中,谁有权定义“他者”的过程。这包括对地理名称的变更、对少数族裔群体的标签化过程的分析。重点不在于哪个名称在语法上更准确,而在于哪个名称在权力关系中更具压迫性或解放性。 第二部分:意识的建筑师——认知图景的语言塑造 在这一部分,研究的焦点从外部的社会结构转向内部的个体心智。本书主张,我们的世界观并非直接映照于外部现实,而是通过我们习得的语言结构被媒介化和塑形。 1. 情态动词与确定性的幻觉: 作者对不同语言中情态动词(如“必须”、“可能”、“也许”)的使用频率和语义范围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分析指出,过度依赖“必然性”的表达方式,如何固化了决策者的责任感,同时剥夺了变通的可能性。例如,对比分析法律条文与诗歌叙事中对“确定性”的表达差异。 2. 时间与空间的话语结构: 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语言组织时间(线性的、循环的)和空间(等级的、流动的)。书中引用了对原住民口述传统中非线性时间概念的记录,并将其与现代工业社会中对“时间就是金钱”的机械化理解进行对比。这部分挑战了普遍被视为自然法则的时间观,将其还原为一种文化选择。 3. 隐喻的陷阱与解放: 继承并发展了经典隐喻理论,但重点在于揭示那些“不可见”的驱动性隐喻。例如,将经济比作“有机体”(需要“喂养”、“器官衰竭”),或将战争比作“棋局”(有“卒子”、“将军”)。这些未经审视的隐喻,悄无声息地指导着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行动方向。 第三部分:媒介的迷宫——真实与仿真的边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言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部分关注的是语言在数字与虚拟环境中的异化与重组。 1. 超文本的破碎叙事: 分析了互联网超链接结构对传统线性叙事(如小说、长篇论文)的侵蚀。这种碎片化阅读习惯如何影响了受众的注意力广度和深度分析能力。本书探讨了信息流的“即时性”如何压倒了“反思性”。 2. 情感的编码与解码: 聚焦于数字通信中的情感表达。表情符号(Emojis)和缩写词不再是语言的附属品,而是成为新的、高度浓缩的意义载体。作者细致考察了这些符号在不同社交平台间的意义漂移,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即“情感带宽的损失”。 3. 算法的低语: 这是本书最具前瞻性的章节之一。它探讨了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通过“预测性语言建模”来影响人类的语言输入。当我们的“下一次输入”越来越依赖于机器对我们“过去输入”的学习时,语言的创造性和偶然性是否正在被一种统计学上的“最可能路径”所取代? 结论:重拾话语的能动性 本书并非导向虚无主义的语言相对论。恰恰相反,它旨在通过彻底的解构,为读者提供一套批判性的工具,用以“听见”被掩盖的声音,用以“看见”被建构的现实。真正的语言自由不在于发明新词,而在于认识到现有词汇的局限性与被操纵的可能性,从而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带来更深层次理解与更少结构性暴力的表达方式。 这部作品是对人类心智与社会复杂性的深沉致敬,它邀请读者共同参与到对我们最根本的工具——语言——的重新审视与重塑之中。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说什么”,更要追问“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