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馬一浮——中國書法傢全集
:48.00元
作者:馬一浮 ,董立軍
齣版社:河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6-01
ISBN:9787543449343
字數: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從漢字誕生起,便有瞭中國書法。人類一開始即按照美的法則創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以其特殊的物質條件與筆法結構,留下瞭後世不可企及的美。後來者對書法美的追求有瞭自覺的性質,在書法中注入瞭前人沒有的藝術因素,但並不總是如通常說的那種不斷,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麵的。
由於書法藝術自身的特點,曆來評價書法,時常使用過分抽象的、不確定的詞語。這一點,甚至可以說同中國語言習慣中的模糊性有著關連但是也同中國書法的抽象性分不開。再是曆來的書法史在談到某傢某派時,偏重師承關係;談師承是必要的,但有時失於簡單化,陷入綫性思維的模式。就其現實意義來說,不免束縛創造意識。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藝術傢及其作品,我們應當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們要把特定書法傢的全部活動看做是社會本質與書法本體的一個顯現。
當代書法進入瞭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麵。一方麵是物質條件改變瞭書法賴以存在的書寫條件,另一方麵,書法在有限範圍內呈現繁榮,倔強地生存。我們的立場無疑要做書法繁榮的促進派。當代書尖在麵嚮時代與開拓未來的睏境中從理論與曆史研究尋求啓發。這就必然賦予書法史以當代的性質。它不是任意改造曆史,而是由既往的曆史總結規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目錄
章 生平傳略
少年:書香門第齣神童
青年:生離死彆人入學海
中年:儒傢春風化眾生
老年:一代儒宗成正果
第二章 藝術曆程
早期:筆有正根,字含正氣
中期:學帖選碑,鋒健格雅
晚期:機鋒精微,爐火純青
第三章 詩與人
第四章 論藝摘錄
論詩
論書法
附錄
常用印章
年錶
主要傳世作品目錄
主要參考書目
釋文
作者介紹
馬一浮(1883--1967年),浙江紹興人。原名浮,又字一佛,幼名福田,號湛翁、被揭,晚號蠲叟、蠲戲老人。幼習經史,16歲應縣試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學習英、法、拉丁文。1901年與馬君武、謝無量閤辦《翻譯世界》。1903年留學北美,習西歐文學,曾預撰《歐洲文學四史》等著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選例水準,著實體現瞭編輯團隊的專業素養與匠心。我驚喜地發現,許多以往在零散刊物或私人影集裏纔能見到的珍貴墨跡,如今被清晰、大度地呈現齣來,這對於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尤其欣賞的是,編者在展示作品時,並非簡單地按年代堆砌,而是進行瞭巧妙的專題劃分。比如,有一章節專門聚焦於他不同時期對楷書“唐楷”與“魏碑”的取捨與融閤,綫條的粗細變化、結體的欹側布局,都配有細緻的圖解分析,讓人可以一目瞭然地看齣他如何在繼承前人精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那種雍容大度和老辣沉穩的獨特風格。再比如,行草部分的選篇,極富層次感,從早年較為工整的晉韻,到晚年那種氣脈連貫、一氣嗬成的“天真爛漫”之境,過渡自然,使得觀者在欣賞過程中,能夠清晰地追蹤到他藝術生命力的流變軌跡。這種深入到細節的考究,遠超一般“名傢作品集”的範疇,更像是一部精細的視覺文獻。
評分這部作品集,初翻開來,便有一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裝幀典雅,紙張的肌理感也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願意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對馬一浮先生早年求學經曆的梳理,那段時期,他如何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何初步確立自己對書法“中和”、“古雅”的審美取嚮,描述得絲絲入扣。尤其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書信往來和日記片段被挖掘齣來,使得這位學問大傢的麵貌更加立體和豐滿。比如,書中對他在民國初年對傳統教育體製的思考,以及如何將哲學思想融入筆墨實踐的論述,展現瞭他深厚的學養背景。閱讀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傳統與變革之間的艱難抉擇與堅守。對書法本體的探討,也著墨頗多,不僅僅是技法的羅列,更是對“書捲氣”如何由內而外滲透到綫條中的哲學闡釋,這種高度的理論建樹,對於誌在深入理解中國書法的同道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整體而言,這部分內容為我們理解馬一浮的書法藝術,提供瞭堅實的文化與思想基石。
評分這本書在文獻價值上做得非常紮實,這一點從附錄部分的詳盡程度就能看齣來。我特彆翻閱瞭關於他與當代其他文化名傢交往的記錄和論述。要知道,馬一浮先生是國學大師,他與很多同時代文化巨匠之間必然存在著深刻的交流與思想碰撞。書中細緻地梳理瞭他在特定曆史時期與其他書傢、文人之間的論辯或相互題贈情況,這不僅豐富瞭我們對馬一浮本人的認知,更間接勾勒齣瞭那個時代文化精英階層的精神圖譜。這種超越個體研究,延伸至群體文化生態的觀察角度,使得這本書的格局一下子打開瞭。此外,對一些重要作品的題跋進行詳細的考證和釋文,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準確性和深度,避免瞭許多以往研究中因文字不清而産生的誤讀,體現瞭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
評分我比較關注的是書中對於馬一浮先生晚年書風的論述部分。那段時期,他的字已經達到瞭“大巧若拙”、“返璞歸真”的境界,筆畫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內蘊無窮。書中對這一時期的評論,避開瞭那些空泛的贊美,轉而從他晚年身居簡齣、心境平和的狀態,來解讀這種“靜穆”之美的來源。編輯團隊似乎花瞭很大力氣去搜集和整理他晚年寫給友人的一些便箋和題跋,這些“不經意”的書寫,反而最能體現其“真性情”。這些小件作品,在字形上更加自由舒展,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豐富,尤其能體會到他那種“行雲流水,不激不厲”的大傢氣度。不同於許多書法大傢晚年可能齣現的衰弱或僵硬,馬一浮先生晚年的作品,展現齣的是一種越發醇厚、老而不朽的生命力,仿佛曆經韆帆後的淡定與從容,這種心性與筆墨的高度統一,是全書中最令人動容之處。
評分從閱讀的整體感受來說,這部作品集給人最大的慰藉,在於它構建瞭一種完整的“人書閤一”的敘事脈絡。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示瞭一位書法傢的作品目錄,而是通過對文獻、評論、作品的精心編排,試圖還原齣一個學貫中西、修養深厚的文化大傢是如何通過筆墨來對話世界、安頓自我的。閱讀過程中,我能強烈感受到他那種追求“平正圓融”的學問氣質,它不像某些書傢那樣追求強烈的個性張揚或筆勢的驚險奇絕,而是在平淡中見齣至味。書中對這種“中和之美”的闡釋,非常到位,它強調的不是平庸,而是一種高度提煉後的和諧與節製,這對於在信息爆炸時代尋求內心寜靜的現代人來說,具有極強的療愈作用。每一次翻閱,都會帶來新的感悟,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常看常新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