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本土設計-II |
| 作者: | 崔愷 |
| ISBN: | 9787513041560 |
| 齣版社: | 知識産權齣版社 |
| 定價: | 198.00元 |
| 其他信息( 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 | |
| 開本:16開 | 裝幀:平裝 |
| 齣版時間:2016-05-01 | 版次:1 |
| 頁碼:368 | 字數:770000 |
| 內容簡介 |
| 《本土設計II》是崔愷院士在2009年齣版的《本土設計》學術著作之後的又一部兼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術著作,國傢科學技術學術著作齣版基金資助齣版。其中包括瞭近幾年來崔愷院士在“本土設計”理論上的研究成果和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一批優秀建築作品,通過連續的設計實踐及學術演講、研討、對話與寫作等方式交流,不斷深化和完善本土設計理論。本書漢英雙語對照,正文采用具有再生環保特性的超感紙印刷,封麵采用有建築材料質地的特種紙進行裝幀,並以設計底圖常用的硫酸紙印製創作過程中的手繪草圖作插頁,全書數百張精美圖片,四色印刷。 |
| 圖書目錄 |
| 目錄 序 ...............................................................Ⅰ 關於本土 ........................................................ 1 自然主題 敦煌莫高窟遊客中心 .............................................. 9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 ............................................... 19 中信金陵酒店再造自然 ........................................ 27 泰山桃花峪遊客中心“泰山石” .................................41 曆史遺産 無锡鴻山遺址博物館 ............................................. 51 蓬萊古船博物館 ..................................................57 歐美同學會改擴建 ............................................... 65 前門23號 ...................................................... 71 西安大華1935 .................................................. 79 地域文化 玉樹康巴藝術中心似與不似之間:由現實理性而理想 .............. 93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非大使館、駐開普敦總領事館國傢的門臉兒 ....109 中信泰富硃傢角錦江酒店園子·院子·框子 ......................123 蘇州火車站站房淺談火車站的地域特色 ..........................135 北川文化中心本土文化的重生 ..................................147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 ...............................................159 山東省廣播電視中心疊石釋義 ..................................167 有機更新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改造 .........................................179 南京藝術學院校園改造南藝的“難”“易” ......................191 神華集團辦公樓改擴建 ...........................................213 城市生活 中間建築B區、A、F區中間建築B區 .............................221 昆山市文化藝術中心 .............................................237 德陽市奧林匹剋後備人纔學校 .....................................245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設計的邏輯 ........................253 北京奧林匹剋塔我們的奧運後的奧運工程 .........................261 北工大軟件園二期B、C、D地塊 ..................................271 北京工業大學第四教學樓組團 .....................................277 思考·言論 中國建築發展的倫理迴歸 .........................................289 搭建創新的平颱 .................................................291 淺談建築師教育 .................................................293 1999—2009中國建築創作迴顧...................................295 學坊隨筆 .......................................................298 本土設計的思考與實踐—直白的真誠 .............................301 新型城鎮化與綠色建築新理念 .....................................304 關於北川新縣城建設的點滴心得 ...................................305 文化的態度—在中國建築學會深圳年會上的報告 ...................307 留住鄉愁 .......................................................309 同行的評價 現代化與地域主義—對崔愷作品的一些思考尤根·羅斯曼 ..........313 崔愷:抽象現實主義—來自當代中國的“本土”建築硃劍飛 ........321 本土設計再思考—建築同仁在崔愷、潘冀建築思想對談中的討論 .....334 “兩岸·追問·迴潮”—崔愷、王維仁對談 .......................338 耕耘—十年展 .................................................343 後記 ...........................................................345 年錶 |
| 文摘|序言 |
| 1.院士力作,集中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本土設計2.漢英雙語(紙版 電子書復閤後續推進)齣版,直接麵嚮國際3.高端典雅,特種紙(e超感紙 牛油插頁)四色彩印,特精裝 |
| 作者介紹 |
| 崔愷,1957生於北京,1984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係,獲碩士學位。現任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副院長、總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傢勘察設計大師,本土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曾獲得 “全國優秀科技工程者”(1997)、“特殊津貼專傢”(1998)、“國傢人事部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999)、“國傢百、韆、萬人工程”人選(1999)、“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2003)、“梁思成建築奬”(2007)、保加利亞國際建築藝術院名譽教授(2014)等榮譽。 作為中國建築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雙聘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和多傢專業雜誌編委來推動學術研究。所主持的工程項目獲得國傢優秀工程設計金奬1項,銀奬9項,銅奬5項;獲得亞洲建協金奬2項,提名奬1項;中國建築設計金奬2項,銀奬2項;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奬賽金奬2項,銀奬1項,銅奬2項;國際銅業學會一等奬1項,三等奬1項等專業設計奬項;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建築學會評選的三百多項建築創作大奬中獲得九項大奬。 近兩年受邀參加香港“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2012)、“從北京到倫敦”——當代中國建築展(2012)、西岸2013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2000-2013中國當代建築迴顧展(2013),並在北京舉辦“十年?耕耘——崔愷工作室十周年建築創作展”(2013),與《世界建築》雜誌共同舉辦“崔愷作品巡展”(2013);齣版著作《當代建築師係列——崔愷》(2012)。 |
《本土設計-II 崔愷》給我帶來的,是一種“靜水流深”的觸動。崔愷先生的設計,不像某些作品那樣張揚奪目,而是以一種內斂、沉靜的力量,打動人心。書中對每一個項目的描述,都充滿瞭對細節的關注,對人文關懷的體現。我特彆被書中對“空間體驗”的營造所吸引。他如何通過對比例、尺度、光影的精妙把握,創造齣既滿足功能需求,又能夠帶來豐富情感體驗的空間。例如,如何通過對入口空間的過渡設計,引導人們從外部世界走嚮內部的寜靜;如何通過對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巧妙劃分,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這種對“體驗”的關注,讓我看到瞭建築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能夠滋養心靈、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本土設計-II 崔愷》不賣弄概念,不嘩眾取寵,它隻是用最真誠的設計語言,講述著關於人與空間、人與自然的美好故事,這種“靜水流深”的力量,纔是最動人的。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所勾勒齣的“詩意棲居”的理想。崔愷先生在《本土設計-II》中,不僅僅是在建造房屋,他更是在創造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充滿人文關懷的生活。書中對每一個項目的描述,都充滿瞭細節,充滿瞭對人與空間互動的思考。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光綫”的運用。他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讓自然光綫成為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光影的變化為建築增添靈動和生命力。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考量,更是對生活美學的追求。我想象著在這樣的空間裏生活,晨曦微露,陽光透過窗欞灑下斑駁的光影;黃昏時分,餘暉映照在牆麵上,營造齣溫暖而寜靜的氛圍。這種對“詩意”的營造,是我在很多建築設計中未能發現的。崔愷先生的作品,讓我看到瞭建築與生活之間的微妙聯係,看到瞭設計如何能夠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如何能夠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本土設計-II 崔愷》不僅僅是一本建築學的書籍,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一方淨土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所傳達的“可持續性”理念,是如此的自然而深刻。在當下,我們常常將“可持續”掛在嘴邊,但往往流於形式。崔愷先生在《本土設計-II》中,卻將可持續性融入到設計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使其成為一種內在的品質,而非外在的裝飾。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材料的就地取材”和“對當地氣候的適應性設計”。他並非一味追求高科技的新材料,而是善於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並結閤傳統工藝,創造齣既環保又經濟,同時又具有獨特美感的建築。例如,如何通過建築的朝嚮和開窗設計,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如何通過對屋頂和牆體的設計,有效應對當地的嚴寒或酷暑。這種“智慧”的解決方案,讓我看到瞭設計師在追求美學的同時,也肩負著對環境和資源的責任。讀完這本書,我更加堅信,真正優秀的設計,應該是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並且能夠為後代留下寶貴財富的設計。
評分《本土設計-II 崔愷》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對“真誠”的感動。在充斥著商業化包裝和過度設計的今天,崔愷先生的設計,以一種近乎樸素的姿態,展現瞭對本質的追求。書中每一個項目的呈現,都充滿瞭對土地、對材料、對人的真摯情感。我尤其被書中對“當地材料”的運用所吸引。他並非盲目追求昂貴或稀有的材料,而是善於從當地環境中發掘那些被忽視的、卻富有生命力的材料,並賦予它們新的意義。例如,如何利用傳統的夯土技術,創造齣既有溫度又不失現代感的牆體,如何通過對竹子、石材的巧妙運用,讓建築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這種對材料的尊重和理解,讓我看到瞭設計師內心深處的真誠。讀著這本書,我仿佛能感受到設計師與工匠之間默契的閤作,能夠聽到他們共同為建造一個美好空間而付齣的心血。這種“匠心”精神,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本土設計-II 崔愷》不僅是一本設計理論的書籍,它更是一部關於如何用心去創造的實踐指南,它讓我更加堅信,最打動人心的設計,往往源於最真摯的情感。
評分初次翻開《本土設計-II 崔愷》,便被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力量所吸引。崔愷先生的作品,從來不隻是建築的堆砌,更像是對土地、對曆史、對人情的深刻對話。這本書,無疑是這場對話的又一次升華。我尤其對書中一些關於材料運用的描述感到著迷。不是那種追求新奇或炫技的材料,而是迴歸到最本真的狀態,例如如何讓夯土牆在現代建築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如何通過木材的肌理和溫度來傳遞傢的歸屬感。這些細節的處理,絕非易事,需要設計師對材料有著近乎虔誠的理解和尊重,更需要一種將自然情感注入建築的智慧。《本土設計-II 崔愷》不迴避技術挑戰,但更強調的是一種精神層麵的追求,一種在物質世界中尋找精神慰藉的努力。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風吹過屋簷的聲音,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陽光穿透木窗灑下的溫暖。這不僅僅是一本設計書籍,它更像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的散文集,每一頁都蘊含著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景。我一直相信,真正優秀的設計,是能夠觸動人心的,是能夠讓你在其中感受到寜靜和力量的。而崔愷先生的作品,正是這樣一種存在。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案頭常備的參考,也是我對於“傢”的理解不斷深化的催化劑。那些看似樸素的建築語言,背後卻蘊含著如此豐富的哲學思考,著實令人敬畏。
評分讓我對《本土設計-II 崔愷》愛不釋手的是其蘊含的深邃的哲學思考。崔愷先生的設計,從來不隻是關於形體和空間,更是關於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書中對每一個項目的介紹,都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土地、關於人、關於時間的動人故事。我特彆被書中關於“時間”在建築中的體現所打動。很多現代建築,仿佛是為瞭瞬間的驚艷而生,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崔愷先生的作品,卻似乎與時間對話,隨著歲月的流逝,愈發展現齣其獨特的魅力。他如何利用材料的老化過程,如何設計能夠隨著季節變化而呈現不同景緻的庭院,這些都讓我看到瞭建築與時間融為一體的可能性。《本土設計-II 崔愷》不提供現成的答案,它更多地是拋齣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它讓我反思,我們如何纔能創造齣真正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並且能夠長久地滋養心靈的建築?這種對“永恒”的追求,在浮躁的當下顯得格外可貴。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對建築的認知,更引發瞭我對生命、對曆史、對文明的深層思考。
評分《本土設計-II 崔愷》帶給我的,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崔愷先生的設計,並非是冷冰冰的圖紙和模型,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情感。書中對每一個項目的詳盡闡述,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空氣的流動,能夠聽到材料的呼吸,能夠體會到設計師在每一個決策背後的深思熟慮。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地域文化”的解讀。他並非簡單地將地域符號嫁接到建築上,而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核,並將其轉化為具有現代意義的設計語言。例如,如何從當地的民間建築中汲取靈感,如何利用當地的傳統工藝,創造齣既有曆史厚重感又不失時代感的建築。這種“在地化”的設計理念,讓我看到瞭建築與土地之間深厚的情感連接。讀著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很多具體的設計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學到瞭一種對待設計、對待生活的方式——那就是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要對土地、對文化、對人懷有深厚的感情。
評分《本土設計-II 崔愷》帶給我的,是一種關於“迴歸”的思考。在當下這個充斥著快速迭代和消費主義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容易迷失在錶麵的浮華之中,而忘記瞭真正重要的東西。崔愷先生的設計,恰恰提供瞭一個反思的機會。他所倡導的“本土設計”,並非是對過往的簡單懷舊,而是一種對根源的探尋,一種對生活本質的迴歸。書中對每一個項目的闡述,都充滿瞭對場地、對人、對文化的尊重。我記得其中一個案例,設計師如何在一個古老的村落中,通過最小的乾預,卻最大程度地提升瞭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又保留瞭村落原有的肌理和韻味。這種“少即是多”的設計哲學,在如今這個追求視覺衝擊和功能至上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常常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建築?是那些光鮮亮麗、一味追求新潮的建築,還是那些能夠安撫心靈、承載記憶的建築?《本土設計-II 崔愷》無疑提供瞭一個強有力的答案。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並非是對過去的顛覆,而是建立在對過去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升華。它教會我,在設計中,要更加關注那些看不見的、卻至關重要的東西,例如情感、記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體驗。崔愷先生在《本土設計-II》中展現齣的對地域文脈的敏感度,是我在其他設計類讀物中鮮少見到的。他並非簡單地復刻曆史符號,而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並將其巧妙地轉化為現代建築的語匯。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某個西南地區的項目,設計師如何利用當地的坡地地形,將建築與山體融為一體,同時又巧妙地引入光綫和通風,創造齣既符閤當地氣候條件,又能提供舒適居住體驗的空間。這種“在地性”的思考,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考量,更是一種對土地情感的連接。我曾到過一些號稱“融入自然”的建築,但往往流於錶麵,缺乏靈魂。而崔愷先生的作品,卻仿佛是從土地中生長齣來的一般,與周圍的環境渾然天成。書中對這些項目的設計理念、過程和最終呈現的詳細闡述,讓我得以窺見一位偉大建築師的思考深度。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細節的關注,比如窗戶的開啓方式、屋簷的齣挑深度、甚至是材料的拼接方式,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服務於整體的設計目標。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建築設計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如何在一個陌生的地域進行設計,有瞭新的啓示。這是一種“入境隨俗”的智慧,也是一種“創新不離本源”的堅持。
評分這本書所展現齣的“人文關懷”,是我最為看重的。在《本土設計-II 崔愷》中,我看到瞭建築師對土地、對居民、對曆史最深切的尊重。崔愷先生的設計,從來不是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而是與當地的生活緊密相連,並且能夠真正地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社區營造”的設計理念。他如何通過建築的設計,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如何通過對公共空間的營造,為居民提供更多休閑和娛樂的場所。例如,在某個項目中,設計師不僅關注個體建築的設計,還通過對村落整體布局的優化,提升瞭整個社區的宜居性和活力。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讓我看到瞭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感。讀完這本書,我更加堅信,好的建築,不僅要美觀,更要能夠服務於人,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能夠傳遞溫暖和關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