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1950-1975)

蒋介石传(1950-197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树标,杨菁 著
图书标签:
  • 蒋介石
  • 国民党
  • 中国近现代史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历史
  • 军事
  • 回忆录
  • 台湾
  • 国共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85069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66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民国人物传记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可信的史料 真实的传主
     大陆蒋介石研究开拓者的又一力作 首版发行

     美国夏威夷 蒋介石文书侍从秦孝仪先生证实 蒋介石根本没有什么“政治遗嘱”
     这位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革过清王朝的命,革过北洋军阀的命,中国人民起来又革了他的命,按照他的逻辑说法——丢掉了大陆。他内心世界是痛苦的。听台湾的朋友说,据闻常常听到在阳明山脚士林官邸蒋介石的住处传出蒋介石的长叹之声。这一声长叹,很响,很单调,也很刺耳。他叹什么呢?叹他一生如此结局,叹他丢掉了大陆偏安一隅,叹他无法变“梦”为现实?这一声长叹也许是一个谜,既易解又不易解。

内容简介

    《蒋介石传(1950-1975)》以客观公正的视角,通过整理当前新研究资料及成果,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原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的后半生行迹;内容涉及国民党退败台湾后的多方面情况,是当前不可多得的基于信史的人物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杨树标(1938年1月—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致力于中国现代史与当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中华民国要人研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已出版过几十本著作,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其中《蒋介石传(1887—1949)》一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至今已重印六次。
  杨菁(1967年7月— ),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一直从事中国现代史与当代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有《宋子文传》、《百年宋美龄》、《孔祥熙家事》、《蒋介石与日本的恩恩怨怨》等。

目录

败退台湾
一 派陈仪接收台湾与“二·二八”事件
陈仪赴台接收
“二·二八”事件
二 调陈诚赴台准备后事
陈诚赴台准备后事
撤运国库黄金和故宫国宝
三 内外再挣扎一番
急访菲律宾、韩国
西南挣扎
四 在台复职
开办“革命实践研究院”
第三次复职
稳住阵脚
一 改造中国国民党
为什么要“改造”?
“改造”的过程
在“改造”中动了亲信与要员
中国国民党“七大”的召开
二 排斥异己
吴国桢他乡避祸
孙立人“兵变”被囚
阎锡山“种能洞”读书
何应钦“四处打杂”
白崇禧晚景凄凉
三 控制群众团体
再造“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建立“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
四 “万年国会”与地方自治
“万年国会”
地方自治
五 整顿经济
平抑物价
土地改革
扶植工商企业
六 重建“情治”与革新“军制”
重建“情治”
革新“军制”
七 争取生存的“外交”
国民党“外交”史上最黯淡的一刻
争取“外交”生存
美国对台政策的突变
美、蒋战略关系的确立
蒋介石给在美国的宋美龄的电文
“反攻大陆”
一 “反攻大陆”政策的形成和实施
“反攻大陆”政策的提出
“反攻”政策的两次调整和最后破灭
第一次军事“反攻”和撤退大陈
第二次军事“反攻”高潮与“八·二三”炮战
第三次军事“反攻”高潮与“光复”无望
二 “家天下”统治的不断强化
终身“总统”的合法化
《自由中国》事件和雷震入狱
中国民主党的流产
“文星”案与“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CC派的解体
“湖口兵变”耶?“湖口事件”耶?
台岛经济的初步发展
三 “外交”出现危机
“五·二四”事件的爆发
“康隆报告”风波及联大席位危机
“外交防线”的破裂
迟暮岁月
一 传子苦心
一届四次“国大”
连任第五任“总统”
二 革新保台
革新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
行政革新的全面展开
人事革新与管理阶层的年轻化
“宪政”革新与“本土化”政策的实施
经济革新与“十信弊案”
三 “外交战线”的溃决
不祥的先兆
第一个打击——逐出联合国
第二个打击——《上海公报》的签订
第三个打击——中日建交
四 在最后的日子里
妻子眼中的良侣
二子眼中的慈父
基督眼中的信徒
侍卫眼中的老兵
飞来横祸
回光返照
风雨中的宁静
《病中随笔》

前言/序言



《蒋介石传(1950-1975)》是一部深刻剖析蒋介石人生最后二十五年风云变幻的史诗巨著。本书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严谨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叙事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领袖的内心世界与时代洪流。 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个人传记,而是聚焦于蒋介石在退守台湾之后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人生轨迹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深刻影响了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从1950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这二十五年,是孤岛坚守的岁月,是战略布局的博弈,是内心挣扎与信念维系的时期。作者以极其详实的笔触,描绘了蒋介石如何在一穷二白、内外交困的环境下,重建国民党政权,稳定台湾社会,并积极擘画“反攻大陆”的蓝图。 第一部分:孤岛求生与政权重建(1950-1950年代末)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置于1950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刻。国民党政府狼狈迁台,大陆陥落,昔日叱咤风云的蒋介石,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当时台湾的严峻局势: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政治上人心惶惶,国际上孤立无援。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中,蒋介石展现出了他惊人的韧性和意志力。 本书将深入探讨蒋介石如何迅速稳定局势。他一方面着手整顿党务,清理内部,重新凝聚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政策,试图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读者将了解到,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背后,是蒋介石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艰难抉择和深思熟虑。 同时,本书也将详细叙述蒋介石在军事上的部署。虽然“反攻大陆”的口号喊得响亮,但现实是兵力、物资均无法与大陆抗衡。作者将揭示蒋介石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金门、马祖等前线构筑防御工事,与大陆进行军事对峙,并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支持,以期在有利时机实现战略反攻。 第二部分:冷战格局下的战略博弈(1960年代) 进入1960年代,世界进入冷战高峰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蒋介石的台湾,也在这场全球性的意识形态较量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本书将重点分析蒋介石在冷战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并以此为杠杆,在国际上争取生存空间和政治合法性。 读者将看到,蒋介石如何利用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反击立场,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围堵共产主义阵营的一枚重要棋子。本书将深入剖析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的演变,蒋介石如何周旋于中美两国之间,既要争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又要警惕美国可能出现的“联中制苏”的战略转向。 这一时期,台湾内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的稳步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年轻一代的成长也带来了新的思潮。本书不会回避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统治方式,例如戒严的延续、对不同声音的压制等,并尝试从历史的复杂性出发,解读这些政策的动因与影响。同时,作者也将关注蒋介石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精神世界,他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对“复兴中华”的执念,以及他如何试图在意识形态上对抗共产主义的渗透。 第三部分:走向历史的落幕与时代的尾声(1970年代初至1975年) 进入1970年代,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大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台湾的国际空间则逐渐受到挤压。本书将详细描述蒋介石政府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联合国席位的丧失,国际社会对“两个中国”问题的复杂态度,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都让蒋介石的“反攻大陆”梦想变得愈发渺茫。 本书将深入探讨蒋介石在晚年对时局的判断和他的应对策略。尽管现实残酷,但他依然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试图以此作为凝聚台湾社会,对抗“文化侵蚀”的精神支柱。作者将呈现蒋介石晚年身体状况的下降,以及他在政治决策上的挣扎与考量。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蒋介石生命的最后时光。作者将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描绘他病榻前的思考,他对身后事的安排,以及他对未来的寄望。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本书将回顾他的一生,特别是他在这二十五年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对中国近现代史所留下的深刻烙印。 《蒋介石传(1950-1975)》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在冷战时期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的史诗。本书将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翔实的史料积累和深刻的洞察力,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复杂的蒋介石形象,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它将引发读者对历史、对命运、对国家前途的深入思考。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通过一个人的视角,折射出一段宏大的历史,理解中国如何在分裂与融合、希望与绝望中,走向今天的格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久久不能平静。它所勾勒的蒋介石形象,与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认知大相径庭,却又在情理之中。书中对于他晚年思想转变的论述,特别是其对中国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深层思考,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聚焦于政治斗争,更是深入挖掘了蒋介石作为一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如何处理信仰与现实、理想与困境的矛盾。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蒋介石个人生活细节的描绘,这些细节虽然微小,却能反映出他性格的另一面,也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他做出某些重大决策时的心理状态。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阅读一本历史传记,不如说是在与一位历史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它促使我反思历史,思考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著作。它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打破了我对历史人物传记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叙事上别出心裁,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心理描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那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在他的笔下被串联成一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叙事线。书中对于蒋介石晚年面临的国内外政治压力,以及他如何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巩固其在台湾的统治地位的分析,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在复杂局势下,努力寻求出路的政治家形象。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远比简单的“好人”或“坏人”的标签来得深刻。

评分

这本书是一次令人回味的阅读旅程。它以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同情心的笔触,描绘了蒋介石晚年的心路历程。我被书中对当时社会氛围和政治环境的细致刻画所吸引,这些背景描写的补充,使得蒋介石的决策和行动显得更加可信和易于理解。作者在处理敏感历史问题时,展现了极高的技巧,并没有回避其中的矛盾和复杂性,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的态度去呈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蒋介石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交往细节的描写,这些温情的片段,让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我的眼中变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这本书不仅是关于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有机会从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那个特殊的时期。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不断被其中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回避蒋介石一生中的争议,反而选择了一种更为客观、也更为人性化的视角来呈现。书中对蒋介石晚年处理政务的细节描写,以及他与幕僚之间的对话,都显得尤为生动。我特别留意到关于他在台湾如何应对内外挑战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发展至关重要。作者在分析时,似乎充分考虑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并试图描绘出蒋介石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下所做的决策背后的考量。我发现,许多教科书上关于他的描述,往往过于简单化,而这本书则展现了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真实的个体。它没有过度拔高,也没有刻意贬低,而是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和判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简洁大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中,沉甸甸的质感让人立刻对其中蕴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以及在那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历史人物深感兴趣。蒋介石这个名字,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符号。虽然我尚未开始阅读,但仅从书名和初步的印象来看,这本书似乎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史实,而是试图去深入剖析一个人物,一个时代的复杂性。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他晚年的心境?是依旧雄心勃勃,还是带着岁月的沧桑与无奈?他如何看待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以及他对中国未来走向的设想,在那个特定时期又有哪些变化?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他如何维系在台湾的统治,以及他与当时国际局势的互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可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扉页,让文字引领我穿越时光,去近距离观察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中的蒋介石。

评分

在海峡对岸的蒋氏生平。有必要了解。

评分

不错,京东的商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评分

书很好,写的比较真实,值得一读

评分

陈诚赴台准备后事

评分

书收到了,质量还可以。值得、、、

评分

旧书,封面破损,脏黑。

评分

重内容,重质量!!!

评分

内容一般! 还有错别字! 还有丢字的! 叙述性比较强

评分

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