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巴巴罗萨行动 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大规模入侵,此次行动使用了公元12世纪著名的十字军东征领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的名字作为代号,这就是著名的&巴巴罗萨行动。正如希特勒在战争策划阶段所言,这场规模空前的进攻震惊了整个世界。
克里斯托弗·艾尔斯比编著的《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分别从德国和苏联的立场切入,按照时间进程,详细地分析了德国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向苏联进军到初尝战果再到莫斯科之战失利的原因,同时加以对照地分析了苏军从起初遭重创到莫斯科争夺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战纪实书系相关推荐:
好书成套读,全套精彩点击:
对于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来说,与苏联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绝密的第21号元首训令,其中就包含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最终计划。这份文件确定了下一年5月发起进攻的整体战役目标,这个冒险行动原代号为“;奥图和弗里茨”;,这个行动代号并无特别意义,因此德国计划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代号来命名这一行动。纳粹的最高司令建议为这场占领东线的军事进攻取名“;巴巴罗萨”;。
德国军事机器在最后一刻的准备趋近完美;此时德国要指挥前线的数千个单位,战线从波罗的海到黑海蜿蜒曲折达2160千米。这个大弧线从北部的北冰洋开始一直到南部的黑海,战线上布满了车辆、火炮和部队。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行动发动前对他的副手说:“;每场战役的开始,就像一个人推开门进入一间黑暗的房间。没人会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克里斯托弗·;艾尔斯比编著的《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分别从德国和苏联的立场切入,按照时间进程,详细地分析了德国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向苏联进军到初尝战果再到莫斯科之战失利的原因,同时加以对照地分析了苏军从起初遭重创到莫斯科争夺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超过300张苏联从未公开过的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的照片展示了战役的各个方面,包括乌克兰之战、列宁格勒之役以及莫斯科争夺战。《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同时用大量事实为佐证,对这次行动给苏联人民所带来的苦难进行了描绘,例如希特勒对东线人民施行的种族政策和苏联战俘悲惨的遭遇,展示了巴巴罗萨行动所造成的影响。
前言
第一章 战争前夕
第二章 叩响苏联大门
第三章 古德林的装甲兵
第四章 目标列宁格勒
第五章 向基辅进发
第六章 芬兰的复仇
第七章 首尝败绩
第八章 莫斯科之战
第九章 红色风暴
第十章 “坚守”
第十一章 种族战争
第十二章 揭露
结论
前言
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自从20世纪20年代初作为极端主义者走上政治舞台起,希特勒就存在着“来自苏联的犹太人布尔什维克阴谋”这样一种意识。此外,在早期的纳粹主义的指引下,希特勒还向东寻找德国的生存空间。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今天提到欧洲的新土地,我们主要所指的只能是俄罗斯及其周围的加盟国家。”
对苏联的进攻,直接来源于国家社会主义的三个因素:反共产主义、空间以及竞争。如果不是以一般的战略和军事角度来看待,而以希特勒自身意识形态对这种概念的认识,中立的观察者就更容易理解德国与苏联的战争。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对斯拉夫民族全抱有歧视。希特勒把他们与犹太人一同归类为“劣等民族”,因此对待布尔什维克主义及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也一样。他说:“斯拉夫人是寄生虫和下等人,只能用来伺候雅利安人。”
希特勒在东线的使命感主导他在战争期间的全盘战略。为确保胜利,他于1938年8月23日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按条约,苏联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后占领了波兰东部和波罗的海国家,而德国则占领波兰西部。其实希特勒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是其东线进攻的第一步。
东线的安全保证符合希特勒的利益,使德军在1940年进攻斯堪的那维亚(Scandinavia)、荷兰和法国时后方安全无忧。在1940年6月,当德国人专注于西欧战事时,苏联独裁者斯大林也开始进攻。苏联红军占领了3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以及罗马尼亚东部的比萨拉比亚省(Bessarabia)。所有这一切都是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的,希特勒让苏联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但希特勒把这一条约看做是战略计划中的权宜之计,这一点他对自己手下的将军们从未掩饰过。希特勒曾洋洋得意地对自己的心腹说:“与俄罗斯的条约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我们将击垮苏联。”他在1939年11月时建议他手下的指挥官说:“我们只有从西线战事解放出来之后才能进攻苏联。俄罗斯现在对我们不构成威胁。”西线的胜利给了希特勒行动的自由,他要求把重点转移到东线来。
英国的问题
种族和意识形态问题只是希特勒思想的一部分。他进攻苏联的原因还包括英国。希特勒相信英国盼望苏联的介入。他说:“俄罗斯是英国在大陆上的一把剑。”他认为一旦俄国被打败,英国就会投降。
由于担心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出现两线作战,德国陆军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Walthel von Brauchitsch)和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将军(Halder)对进攻苏联提出了质疑。他们的观点没有引起重视。希特勒决定: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就立刻对苏联发动进攻。仅在占领法国后的1个月,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命令他的军方领导人做好进攻苏联的准备。战争最晚将在第二年的春天爆发。
他列举了两个进攻俄罗斯的迫切理由。第一,存在俄罗斯发起对德战争的风险。斯大林已采取进攻性的行动破坏了苏德条约——苏联已占领条约中应属德国的立陶宛一带,并向罗马尼亚北布科维纳(Northern Bukovina)进发。第二,德国镍矿的主要来源国芬兰也遭到苏联的攻击。
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本身十分困难,因为风险很大,且德国的军事指挥结构重叠严重。在1938年,希特勒免去了德国主要将军的职务,并把自己任命为德军的总司令。他接着组建了自己的军事参谋机构德军最高统帅部(Organization of the Supreme Command of the German Armed Forces,德文简写为OKW),但很快就与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HighCommand of the German Army,德文简写OKH)发生冲突。
这两个机构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于1940年下半年开始计划进攻苏联,并且都建议使用在波兰和法国取得巨大成功的闪击战术。这一战术的特点是:以极快速度对敌人指挥与通信系统发起无情的攻击;集结大量兵力,特别是装甲部队,攻击突破敌人的战线,这就有可能包围和歼灭敌人。快速的装甲部队突击,将使部署在俄罗斯西部的苏联军队无法撤回相对安全的东部。德国预定只占领苏联西部。德军将在越过1939年边境约1920千米(1200英里)后停止进攻,界线从白海附近的阿尔汉格尔(Archangel)到里海附近的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在这条界线以东是德国称为“不毛之地”的广阔亚洲大陆。
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在战役的战略执行上有分歧。希特勒把这一分歧视为他与陆军参谋长哈尔德的争吵。希特勒偏好德军最高统帅部提交的沿线展开三路进攻的方案。北方的集团军将从波罗的海向列宁格勒发起进攻,南方的集团军将从乌克兰向基辅进攻,之后继续向东推进。中部的集团军将进攻白俄罗斯(Belorussia)这个通向莫斯科道路上的加盟共和国。
由于这些原因,希特勒钟情于两翼进攻的方案,他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北部的进攻将确保波罗的海重要港口的安全,并占领重要的经济中心列宁格勒,这个希特勒所憎恨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思想摇篮。南部的进攻将占领位于苏联的谷物产区乌克兰及当地的顿内次(Donets Basin)煤田。而成功的两翼进攻还可以掩护向苏联首都的进军。希特勒对他的将军们说:“占领莫斯科并不是十分重要。”毕竟,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是在莫斯科被击败。希特勒说:“只有沉浸在过去几个世纪旧思想中完全僵化的脑袋,才会认为占领首都有价值。”因此,莫斯科在希特勒的脑中只处于次要的地位,而哈尔德将军却把它作为了战略的中心。
56岁的哈尔德在普鲁士总参谋部工作多年,他举止和外表都非常专业,有着冷静的头脑和狐狸般狡猾的计谋。他一直把持着陆军的特权,甚至不惜与希特勒对峙。哈尔德授权至少进行了三次进攻苏联的可行性研究。从这些研究中他得出结论:莫斯科必须是德国进攻苏联的首要目标。
布劳希奇元帅和哈尔德两人都主张:占领莫斯科不仅可以使苏联失去通信中心,还摧毁了苏联的军备和政府中心。他们二人的结论是:失去首都的严重威胁,会迫使苏联红军部署军队保卫莫斯科。这就使德国有机会包围并歼灭红军。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绝密的第2l号元首训令,其中就包含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最终计划。这份文件确定了下一年5月发起进攻的整体战役目标,训令中写道:
“先锋装甲部队将发起大胆的纵深突穿行动,并最终击垮苏联驻扎在俄罗斯西部的大批部队。仍有能力发起战斗的俄军将因受阻而无法撤回至俄腹地。敌人将被紧紧追赶,战线将推进至俄空军无法攻击德国领土的地方。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在伏尔加河(Vlolga)至阿尔汉格尔一线建立起阻止俄军从亚洲发起攻击的屏障。俄罗斯在乌拉尔(Ural)地区幸存的最后工业区在必要时可以由德国空军摧毁。”
这个冒险的行动原代号为“奥图和弗里茨”,这个行动代号并无特别意义,因此德国计划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代号来命名这一行动。纳粹的最高司令建议为这场占领东线的军事进攻取名“巴巴罗萨”。这一代号是希特勒取自德国历史上一位英雄人物的昵称,即绰号“红胡子”的腓特烈一世(Frederic)。他成功地击败了斯拉夫人,并在12世纪末带领骑兵向圣地(今巴勒斯坦)的异教徒发起进攻,最后光荣地死去。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评分
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
评分老外编的书就是好啊,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很多珍贵的图片都是第一次见啊,二战迷必收的好书啊。
评分评分
(只谈战略,不讲政治)
评分东线的安全保证符合希特勒的利益,使德军在1940年进攻斯堪的那维亚(Scandinavia)、荷兰和法国时后方安全无忧。在1940年6月,当德国人专注于西欧战事时,苏联独裁者斯大林也开始进攻。苏联红军占领了3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以及罗马尼亚东部的比萨拉比亚省(Bessarabia)。所有这一切都是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的,希特勒让苏联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但希特勒把这一条约看做是战略计划中的权宜之计,这一点他对自己手下的将军们从未掩饰过。希特勒曾洋洋得意地对自己的心腹说:“与俄罗斯的条约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我们将击垮苏联。”他在1939年11月时建议他手下的指挥官说:“我们只有从西线战事解放出来之后才能进攻苏联。俄罗斯现在对我们不构成威胁。”西线的胜利给了希特勒行动的自由,他要求把重点转移到东线来。
评分
巴巴罗萨行动 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