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德岷,卢晋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宋词
  • 诗词鉴赏
  • 文学
  • 文化
  • 古典诗歌
  • 中国古典文学
  • 图文
  • 辞典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ISBN:9787807081494
版次:2
商品编码:1073010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页数:61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精选唐诗宋词名家各种流派杰作近六百首,精华毕呈。中华诗词之盛世绝唱,在一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网罗无遗,轻松览阅,一手掌握。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词外,特有诗词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诗词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诗词义,求其简洁准确; “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诗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诗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友的通感。另外,我们还汇编了“名句索引”作为附录,能让读友在最短时间内鸟瞰唐诗宋词之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诗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诗宋词的隽永神韵。《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由傅德岷、卢晋主编。

目录

篇目表
正文
唐诗篇
宋词篇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①。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②。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③。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④。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⑤。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①滟滟:水波摇动的样子。②甸:原野。霰:天空中降落的小雪块或小冰粒。③空里流霜:指月光在空中向大地撒下一片像霜露一样的银辉色。④文:同“纹” ,波纹,涟漪。⑤碣石潇湘:碣石在海边,一般指秦皇岛外海边的巨石;潇湘即潇水和湘水,在内陆,指湖南境内的长江二支流。碣石潇湘连在一起用,比喻天各一方,路途遥远。
【鉴赏】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流传下来两首诗的张若虚,仅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的题目就十分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世间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为便于欣赏,我们把全诗分为五个部分。
前八句重点描写春江月夜的自然景色。作者入手擒题,开篇便就题生发,勾画出春江月夜的壮美图画: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照耀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流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天的原野,月色泻洒在花树上,像给花树撒了一层洁白的雪霰。作者可谓妙手丹青,轻轻地挥洒运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 ”的题面。作者对月光的观察细致入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在梦幻一样的银色光辉里;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八句中的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次八句续写春江月夜的景色并引出了“人”。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作者的遐思冥想:江边的什么人最先见到月光,月光最先照见的又是什么人?作者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探索中他又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生存则是绵延长久、代代无穷的。因此,这 “代代无穷”的人生就和“年年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作者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其中虽带有对人生短暂的一定伤感,但并没有颓废与绝望,而是侧重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到盛唐的时代之音。“江月待何人”是紧承上句“只相似”而来。
既然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那么江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什么人似的愿望,是永远也不能实现的。月光下,只有大江里的急流咆哮奔腾而去。随着江水的奔流,诗篇亦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高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作者自然地把笔触引向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了。
再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闺妇与游子的两地情思。“自云”与“青枫浦”寄物寓情。白云飘忽不定,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在这里又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景物及色彩。“谁家”与“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在离愁别恨,作者才提出“相思明月楼”的设问。同一种相思,牵出了两地的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含蕴。
以下八句承“何处”句,写闺妇对离人“扁舟子”的思念。但作者不直接描写闺妇的悲和泪,而是扣紧主题,用“月光徘徊”和“鸿雁不度”来间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悲泪自出。“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阴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做伴,给她安慰,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轻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闺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光,可是月光却怎么也赶不走,玉户的窗帘卷之不去,捣衣石上揩了它仍然再来。这里的“卷”和“ 拂”两个痴情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月光引出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光不也照耀着在江上荡扁舟的爱人吗?共望月光也无法相知,只好托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在跳跃,跃不过三尺水面,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一向以传书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替我传递音讯,这又该平添几重愁闷和痛苦! 最后八句承上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作者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扁舟子跋涉他乡,连做梦也在念叨归家:花落闲潭,春日已半,弄舟人还远隔家乡,只身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寂寞和辛劳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的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在想: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回到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结句的“摇情”指摇曳生姿的多种感情。如月光之情、游子之情、作者寄托之情,皆是不绝如缕,这些思念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边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本诗在思想与艺术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人单纯地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爱情诗及哲理诗。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地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世间的纯洁爱情,把对闺妇和游子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在惝恍而迷离、空灵而苍茫的月色里,隐藏着深邃而美丽、绚烂而多彩的艺术世界,吸引后来人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在写作技巧上,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背景之物,它跳动着作者的脉搏,犹如一条生命之线贯通上下,触处传神,诗情则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亮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光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美无缺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了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多彩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以淡寓浓,虽像水彩勾勒,但黑白相辅,虚实相间。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充分体现了“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的感情旋律极其苍凉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显得那样的含蕴而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的热烈、深沉,看起来却极其自然、平和,犹如脉搏跳动般有规律、急徐。而诗的韵律节奏也相应地抑扬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其中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节相间。随着韵脚的变化,平仄的互用,其韵律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翻新,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令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婉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曲的旧题,隋唐时期有若干诗人题作,但均不及张若虚这一篇。这一旧题在张若虚手里焕发异彩,获得了千载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察旧题的原创人是谁了,竟然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创作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他实属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佼佼者。
……

前言/序言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章”,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这些文体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至一提起某个时代,人们便会联想起某种文体;一提起某种文体,人们便会联想起某个时代。如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两朝的小说、戏曲,民国的白话文学等。这些文体在所代表的时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艺术成就最高,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韧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了。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唐代从七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前一百多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诗人在初唐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艺术技巧,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传统,努力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便是这高潮中两位伟大的诗人。中唐时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这个运动成为贯穿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
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人之所长。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唐诗之美在情辞,繁丽丰腴,雍容秾华。唐诗堂庑阔大,声调高亮谐和,深情远韵,一唱三叹之致。
宋代为我国词之盛世。进入两宋后,由于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创作视野的不断开阔,创作技巧的不断新变,这一时代的词坛气象鼎盛。北宋前期,词坛上呈现着贵族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俚词,小令与长调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北宋后期,词家一般都令慢兼长,词作雅俗共赏,这一时期词坛的分野,转而表现为“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两军对阵。
南宋前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和泪的时代,恨共仇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有正义感的词人,纷纷高歌抗战,高歌北伐,不约而同地向“豪放派”聚集。南宋词坛,前期激于爱国热情,多表现为壮怀高唱,及末期大势已去或为亡国遗民,但有哀感低吟而已。慷慨愤世的词人和感喟哀时的词人时间略有先后,然亦互相交错。因各人处境不同,性格不同,故词风亦各异。至宋王朝亡,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流派的词人们各抒己怀,共同演完了宋词史上悲壮的最后一幕。
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精选唐诗宋词名家各种流派杰作近六百首,精华毕呈。中华诗词之盛世绝唱,在一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网罗无遗,轻松览阅,一手掌握。
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词外,特有诗词人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诗词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诗词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诗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诗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友的通感。另外,我们还汇编了“名句索引”作为附录,能让读友在最短时间内鸟瞰唐诗宋词之千古绝唱,可谓事半功倍。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诗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诗宋词的隽永神韵。
编者
《千载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精华赏析》 编者寄语 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星河中最耀眼的星辰。它们穿越千年,依然在字里行间流淌着动人的情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映照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诗经》的质朴低吟,到楚辞的瑰丽想象,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顶点,无数杰出的诗人用他们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抒发了深沉的情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留下了不朽的哲思。《千载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精华赏析》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殿堂,领略其博大精深,感悟其永恒魅力。 本书并非一套孤立的选集,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力求展现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的概貌。我们并非要对历代诗词进行全面的梳理,而是聚焦于那些最能代表时代精神、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的不朽篇章。在这里,我们汇聚了从先秦到明清,那些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经典之作,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书的编撰,并非简单地罗列诗文,更注重的是“赏析”。我们相信,真正的诗词之美,在于其蕴含的情感共鸣,在于其精妙的语言艺术,在于其超越时空的智慧启迪。因此,本书的每一篇赏析,都力求做到: 深入溯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们会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的时代环境,以及诗词创作的动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产生的土壤。 精雕细琢,品味语言之妙。 诗词的生命在于其精炼的语言。我们将逐字逐句地剖析诗句的遣词造句,赏析其用典、比兴、对仗等艺术手法,揭示其音韵之美,领略其弦外之音。 情感共鸣,触动心灵深处。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我们试图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其家国情怀、离愁别绪、人生感悟,从而引发读者自身的情感共鸣。 思想启迪,汲取智慧养分。 许多诗词不仅仅是抒情言志,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我们将探讨诗歌中所传达的思想,引导读者进行思考,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意境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诗词善于营造意境,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时空,感受独特的氛围。我们的赏析将努力还原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品味诗歌的意境之美。 内容亮点 《千载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精华赏析》的编排,并非按照朝代顺序或诗人姓氏,而是力求一种更具启发性和人文关怀的组合方式,以期在阅读中形成自然的联想和递进。 第一部分:风骨与情怀——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 本部分精选了那些承载着浓厚家国情怀、反映时代风貌、展现士人风骨的诗篇。从屈原的《离骚》中磅礴的忧国忧民,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仁爱;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自信,到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忠贞不渝。这些诗歌,如同历史的回声,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士大夫的责任担当,以及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先秦的呐喊与骚动: 屈原《离骚》中的屈子之问,不仅是个人失意的哀叹,更是对美好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盛唐的歌咏与悲歌: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离愁别绪,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批判,构成盛唐气象的复杂图景。 两宋的风雨与坚韧: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壮志未酬,都深刻体现了民族危难之际的士人气节。 第二部分:山水与田园——自然的馈赠与心灵的栖息 本部分侧重于描绘自然风光、抒发隐逸情怀、表达对淳朴生活向往的诗篇。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画意境;从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闲适写意,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情怀。这些诗歌,如同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涤荡着尘世的喧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心灵休憩的港湾。 陶然入世,回归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中国诗歌的另一片天地,展现了对理想生活境界的极致追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将禅意与山水之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灵隽永的诗境。 四季流转,心随景动: 孟浩然的诗,捕捉了生活中细腻的情感,将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感受巧妙结合。 哲思与美景的交织: 苏轼的词,在壮丽的山水之间,融入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颂。 第三部分:离愁与相思——情感的低语与心灵的对话 本部分聚焦于那些描绘离别之苦、思念之情、男女情爱的诗篇。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洒脱豁达,到白居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不渝;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痛,到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凄美遗憾。这些诗歌,诉说着人类最普遍、最真挚的情感,引发着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送别与牵挂: 从古至今,离别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这些诗篇,将离别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相思入骨,情深似海: 对于远方亲友、爱人的思念,是诗歌中最为动人的篇章之一。 爱之深沉,情之缠绵: 许多诗词,细腻地捕捉了男女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展现了爱情的多彩与复杂。 历史洪流中的个人情愫: 李煜的词,在王朝更迭的背景下,抒发了极具个人色彩的亡国之恨,成为千古绝唱。 第四部分:哲思与感悟——人生的智慧与生命的咏叹 本部分收录了那些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对生命进行深刻反思、寄寓人生感悟的诗篇。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到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辩证思考;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精神,到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这些诗歌,如同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壮丽与无常: 诗人们对生与死、荣与辱、得与失的深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自我超越的勇气: 那些激励人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诗篇,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辩证的视角看世界: 诗歌中对事物两面性的揭示,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奉献与传承的精神: 那些歌颂奉献、寄托希望的诗篇,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本书特色 1. 精选之粹: 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确保每一篇都是精华。 2. 深度赏析: 每一首诗词都配有详尽的赏析,从背景、技巧、意境、情感、思想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力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3. 人文情怀: 本书在赏析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强调诗歌与人生的关联,引导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 4. 可读性强: 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过度学术化,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阅读,享受诗词之美。 5. 启发思考: 我们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希望引发读者的思考,鼓励读者在品读诗词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建议 细品慢读: 诗词之美,在于其韵味悠长。建议读者放慢阅读的节奏,用心去体会字句间的意境和情感。 反复吟咏: 诗词具有音乐美,反复吟咏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感受其音韵之美。 联系自身: 尝试将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更能体会到诗词的生命力。 广泛涉猎: 本书仅仅是中国古典诗词海洋中的一滴水。希望本书能激发您对更多古典诗词的兴趣,进行更广泛的阅读。 《千载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精华赏析》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古典诗词,爱上古典诗词,在千载风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与力量。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平时比较喜欢在闲暇时翻阅一些有深度的书籍,但又不想过于学术化,追求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瑰宝——唐诗宋词,呈现给读者。书中选取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涵盖了唐宋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代表作。更难得的是,它在每一首诗词之后,都附有详尽而生动的鉴赏。这些鉴赏不同于冰冷的学术分析,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它会告诉你诗人为何写下这首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及这首诗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当我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时,书中对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故事的生动讲述,以及对诗中情感变化的细致解读,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凄美。而书中最令我惊喜的,是它丰富的图文内容。那些精美的古代绘画,仿佛是诗人情感的具象化,为冰冷的文字注入了灵魂。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婉约,还是展现边塞风光的雄浑,都与诗词的内容相得益彰,让我身临其境,沉醉其中。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良师益友,它循循善诱,引导我深入了解唐诗宋词的魅力,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的素材。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中的诗词选篇之精,不必多言,都是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但最吸引我的,是它对每一首诗词的解读方式。它不像那些学术性的研究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情感化的语言来剖析诗人的心境和创作的缘由。当我读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书中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苏轼当时的心境描述,让我对“大江东去,浪淘尽”这句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随之而来的精美配图,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书中收录的古代绘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与诗词的内容完美契合,仿佛是为这些诗词量身绘制的插画。比如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句,配图往往是苍凉壮阔的山河景象,让人顿生豪迈之情;而描写闺怨思念的诗句,则配以婉约细腻的人物画,尽显女儿家的娇羞与愁绪。这些图像不仅美化了书本,更重要的是,它们帮助我捕捉到了诗词中那些难以言传的情感和意境,让我在临摹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神韵。可以说,这本书为我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人,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诗词精髓的书籍。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简直就是我学习旅程中的一盏明灯!虽然我不是母语者,但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清晰易懂,它不仅解释了诗句的字面意思,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词语的含义和用典。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为每一首诗词都配备了高质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例如,当我读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书中配以雄伟壮观的山水画,让我能想象出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俯瞰广阔天地的景象,也更容易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宏大气魄。又如,读到李清照的《声声慢》,书中配以淡雅的水墨画,描绘出凄清的秋景,让我更能体会到词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为我这样对中国文化背景不甚了解的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文化探索之旅。

评分

我一直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很多古籍的注疏过于艰涩,阅读起来总有隔阂感。偶然间在书店翻到了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当时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丰富的配图吸引住了。回家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立刻就被书中流畅优美的文字和深入浅出的鉴赏所折服。它不像一般的诗词集那样只罗列诗句,而是选取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配以详尽的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甚至还有对诗词意境的独到解读。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些古老的意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比如读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配图中的雄伟楼阁和苍茫远景,仿佛让我亲身站在那里,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志豪情。再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书中配以南唐宫廷的写意画,更能体会到亡国之君的凄凉与无奈。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极大地降低了欣赏门槛,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诗词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的阅读体验更加沉浸和深刻。这本书真的是我多年来寻觅的宝藏,它不仅满足了我对诗词知识的需求,更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让我在品味字里行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平日里学业繁忙,但对中国古典文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接触到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图文本)》之前,我对唐诗宋词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课本上那些零散的片段,总觉得有些不过瘾。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被它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编排方式所吸引。它不像一些辞典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诗词和解释,而是将每一首诗词都变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书中对诗人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例如,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中不仅解释了诗句的意思,还详细讲述了杜甫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而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是它随处可见的精美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对诗词意境的绝佳诠释。当我读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书中配以写意水墨画,将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兴趣,也让我对诗词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诗词鉴赏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带领我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让我对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是我想要的

评分

非常满意,你值得拥有。

评分

看看诗写写字,这本书里面很多经典的诗词,不错。

评分

满意 很好

评分

很好的读物

评分

这是我复制过来的,我自己懒得写了,但这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优惠力度够大的!|活动加优惠卷,比我去书店买便宜多了!满意

评分

读好书,好读书

评分

质量挺好,服务也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