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刘震云作品集(全8册)典藏版
手机 ISBN:9787535486707 定价:42.00
我叫刘跃进(典藏版) ISBN:9787535486738 定价:42.00
一地鸡毛 ISBN:9787535486745 定价:42.00
我不是潘金莲 ISBN:9787535486721 定价:42.00
一句顶一万句 ISBN:9787535486752 定价:45.00
温故一九四二 ISBN:9787535486714 定价:40.00
故乡天下黄花 ISBN:9787535469403 定价:42.00
故乡相处流传 ISBN:9787535469410 定价:42.00
总定价:337.00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装帧:精装
开本:32
内容介绍
《手机》
是当代名家刘震云的经典长篇,2003年出版同期被冯小刚改编为同名电影,销量稳居图书排行榜首;2010年5月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四卫视同步开播,电视剧推广初期已得到各地电视台热烈追捧,反响强烈。电视剧结合手机故事线路,展示了小说内容的本来面貌。王志文和陈道明联袂主演将为小说再添魅力。
《我叫刘跃进》
刘跃进是北京某建筑工地的民工,上街时他的包被人抢了,里面装着他全部财产。找包的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于是几拨找这个包的人马,又开始找刘跃进……
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披着羊皮,和蔼可亲;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
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极zhi。
《一地鸡毛》
王朔称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是少见仅有地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
书中新增刘震云创作时间介于《单位》和《一地鸡毛》之间的经典作品《官场》,也是中国当代**部官场小说。
《一地鸡毛》在首次出版时就引起轰动,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多种文学奖。其中很多篇目是琐碎人生的范本和关系学的教科书。菜篮子、妻子、孩子、保姆、单位……当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将官场和家庭的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人心之险展示无遗。
《我不是潘金莲》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
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
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句顶一万句》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参磨四年的杠鼎之作。被北京五大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诺贝尔获奖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 ,是刘震云迄今为止zui成熟zui大气的作品。这部小说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大地和贱如草芥的底层人群,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命悬一丝而荡气回肠,主人公常常走投无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这是当代文坛敢于直面真实的不可多得的佳作。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该书是刘震云“zui具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zui为坚韧的努力的成果。”
我们认为该书是刘震云作品中一可以获奖也可以留存文学史的畅销和长销的作品。
《温故一九四二》
是作家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我”重温那段历史,采访了“我姥娘”、“我花生二舅”的记忆,记录了这场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灾难。
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十九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剧本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河南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故乡天下黄花》
讲述民国初年,北方某村的孙村长被人勒死在土窑里。一桩命案,结下两家世代冤仇,物换星移,更朝改代,谁当村长,贪权贪色,仍是干戈杀戮,血水溅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展示了古老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岁月。小说语言洗练幽默,人物故事神韵无穷,充分表达了作家的文学性格。
《故乡相处流传》
是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的一部长篇寓言。作者一边信口开河、信马由缰、虚虚实实地叙说着他的故事,一边不住地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作者的一些寓意也许读者体会不到,但读者却体会出许多作者未必预料到的寓意。无论其戏剧性,还是幽默感,都绝对是一流的。
作者简介
刘震云,1958年5月生,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曾创作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废话》《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中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
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荷兰语、俄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越南语等多种文字。
2011年8月,《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6年1月,因阿拉伯语《一句顶一万句》《手机》《塔铺》等作品,获得“埃及文化zui 高荣誉奖”。
初读刘震云的“作品集”,我被他笔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深刻无比的故事深深吸引。尤其是他对于小人物命运的刻画,那种不动声色的悲悯,让我回味无穷。他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去夸张描绘,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让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情感的纠葛中,一点点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他善于捕捉那些日常对话中潜藏的深意,一句看似平常的话,经过他的笔触,便能衍生出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和人生况味。我尤其欣赏他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对于“说不出口”的探讨,这种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却触及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本质难题,那种无法言说的憋屈,那种欲说还休的无奈,让身为读者的我,在共鸣之余,也引发了对自身沟通方式的审视。 再者,他对于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描摹,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温故一九四二》这样厚重的历史题材中,他没有将笔墨过多地放在宏大的历史事件上,而是聚焦于饥荒中普通农民的生存状态,将个体的悲剧放大,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极端环境下的交织。这种从微观视角切入宏大叙事的处理方式,使得作品既有历史的厚度,又不失文学的温度,极具感染力。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极具特色。比如《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她执拗、坚韧,为了一个“说法”可以坚持二十年,这种近乎荒诞的坚持,却折射出在现实面前,个体权利的艰难争取,以及制度与人情之间的博弈。刘震云老师用一种冷静的、甚至是带着一丝戏谑的笔调,描绘了这一切,让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看到了底层人物在社会洪流中的不易。 最后,他对底层人物的关怀,是他作品中一贯的底色。无论是《我叫刘跃进》中那个在社会夹缝中求生的男人,还是其他作品中那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角色,他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关注。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欲望和尊严,他们的生活同样值得被书写,被看见。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百态,也映照出人性的幽深。
评分《温故一九四二》这本书,我大概是从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接触的,当时读的只是一种故事,一种历史的残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再读这本书,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它不再是单纯的灾难叙事,而是对人性,对生命,对政治,对历史的一种深刻拷问。 电影我倒是看过,但总觉得电影终究是电影,文字里传递的那种绝望,那种在饥饿和死亡面前,人性的扭曲和挣扎,才是最真实,也最让人心痛的。刘震云老师的文字,冷静得像一把手术刀,他毫不留情地解剖着那个特殊的年代,解剖着那些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的人们。 他写农民的愚昧,写国民党官僚的冷漠,写日本人的侵略,写美国人的“援助”,写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张力。你会看到,在极端环境下,善良和残忍,生存和死亡,尊严和屈辱,界限是多么的模糊。你会开始反思,那些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生命,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呐喊,我们是否真的听懂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控诉,它更多的是一种对“活着”本身的探讨。当一切都被剥夺,只剩下活下去的本能时,人是什么?尊严又是什么?那些在生死线上徘徊的人们,他们所做的一切,放在和平年代,或许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在那个特定的时空里,却成了唯一的选择。读完之后,有一种沉甸甸的,无法言说的压抑感,但同时,也对生命,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我叫刘跃进》这本书,我读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想象那个叫做刘跃进的男人,他是什么样的形象,过着怎样的日子。刘震云老师塑造的这个人物,简直就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无数普通人的一个缩影。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什么英雄,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被命运推着走,每天为生计发愁,为蝇头小利奔波。 他身上那种小市民的精明,小市民的算计,还有那种藏在心底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你看到他为了生活,不得不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比如去当“二混子”,去给人家“看场子”,去偷东西,去抢东西。你会觉得他可恨,但你又没办法真的去恨他,因为你太清楚,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被生活逼的,是被这个社会推着走的。 书里描写的那些场景,那些人物,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那种破旧的胡同,那种嘈杂的街市,那种充斥着汗水和烟味的环境,仿佛就展现在眼前。刘震云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有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他能把那些最底层的、最平凡的生活,描绘得既有味道,又发人深省。 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哥们义气”的描写,那种在困境中,互相扶持,互相取暖的感情,虽然带着点江湖气,但却又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刘跃进和他的那些“兄弟们”,虽然都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之间却有着一种超越了金钱和利益的羁绊。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深刻的哲理,它只是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他在那样一种环境下,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所挣扎的命运。读完之后,你会对生活,对底层人物,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评分《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刚翻开的时候,我以为会是那种讲道理、说教的书,毕竟书名这么有分量。但读下去才发现,刘震云老师根本没打算教训谁,他只是用一种最朴实、最接地气的方式,把生活里的那点儿事儿,把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又沉重的情感,给抖搂了出来。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开照相馆的,整天给别人拍照片,记录别人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窝囊。他和媳妇、和丈母娘,和身边的那些人,说不清、道不明,就是那种“一句顶一万句”的,憋在心里的话,你明知道有,但就是说不出口,说了也白说。这种感觉,我太理解了。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体会过那种“说不上来”的无奈,那种“你知道,但就是没法表达”的痛苦。 刘震云老师的语言,就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不华丽,不矫情,但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能把最平常的对话,最琐碎的生活细节,描绘得生动形象,让你仿佛就置身其中,跟着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叹气,一起在那种压抑又有点荒诞的生活里挣扎。 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牛爱国”和“庞丽娜”这两个人物的刻画,他们的关系,他们的选择,充满了时代的印记,也充满了人性的复杂。那种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那种在时代洪流中被裹挟的命运,读来让人唏嘘不已。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觉得“哇,好棒!”然后就丢在一边的书,它会一直在你心里发酵,让你回味,让你思考。它让你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最真实、最动人的小说。
评分《我不是潘金莲》这本书,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觉得挺大胆,挺有意思。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背后藏着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群围绕着他们打转的人,他们之间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在这个社会里,关于“理”和“情”的拉扯。 李雪莲这个角色,简直是一个奇迹。她为了一个“说法”,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一告就是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她的人生,她的精力和她的执念,全花在这件事情上了。她就像一个永不疲倦的陀螺,在这个看似荒诞又无比真实的事件里,不断地旋转,不断地撞击着周围的一切。 刘震云老师的笔触,依然是那么犀利又带着一种黑色幽默。他把李雪莲的坚持,写得既可笑又可敬。你会觉得她傻,觉得她不可理喻,但你又会在心底深处,对她产生一种理解,甚至同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她代表了很多在社会角落里,那些不被看见,不被重视,却又固执地追求着自己那一点点“公道”的人。 书里的人物,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从村长到镇长,从县长到市长,再到更高层的人物,他们都被李雪莲的“事儿”牵扯进来,不得不花费心思去应付,去解决。这种“一人生病,众人吃药”的现象,写得太真实了,太讽刺了。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离婚后的“冤屈”,更是关于权力,关于制度,关于人情世故,关于这个社会运转的逻辑。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理”,在现实面前,可能变得面目全非。
评分挺好
评分挺好
评分还没看就摔成这样,退货
评分物流配送好快,很棒的书
评分还没看就摔成这样,退货
评分很好
评分好?
评分给朋友代买的。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