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相关标准汇编

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相关标准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五编辑室 编
图书标签:
  • 铜管
  • 铜合金管
  • 生产许可
  • 标准汇编
  • 管材
  • 工业标准
  • 材料
  • 制造
  • 质量控制
  • 认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197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241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2
字数:126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行政许可制度。国务院于2005年6月29日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并自200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生产许可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为加强工业生产标准化工作,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并满足广大生产企业对工业生产许可证相关标准的迫切需要,我们根据国务院2007年10月下发的最新《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产品目录》及《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编辑出版了本汇编。
本汇编依据《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收集了截至2009年1月底批准、发布的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72项,其中国家标准63项,有色行业标准9项。
本汇编系首次出版发行,收入的标准均为现行有效。但是,由于客观情况变化,各使用单位在参照执行时,应注意个别标准的修订情况。本汇编收集的标准的属性巳在本目录上标明(强制性或推荐性),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由于所收录标准的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我们对标准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未做统一改动。
本汇编目录中,凡标准名称后用括号注明国家标准“(原GB××××-××)”的行业标准,均由国家标准转换而来。这些标准因末另出版行业标准文本(即仅给出行业号,正文内容完全不变),故本汇编中正文部分仍为原国家标准。
标准号中括号内的年代号,表示在该年度确认了该项标准,但没有重新出版。
《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相关标准汇编》可供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的科研、生产、检验的技术人员和各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一、基础标准
GB/T 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8888—2003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 16866—2006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二、试验方法标准
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230.2—2002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GB/T 230.3—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的标定
GB/T 231.1—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1.2—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 5121.1—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磷含量的测定
GB/T 5121.3—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铅含量的测定
GB/T 5121.4—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碳、硫含量的测定
GB/T 5121.5—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GB/T 5121.6—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铋含量的测定
GB/T 5121.7—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砷含量的测定
GB/T 5121.8—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氧含量的测定
GB/T 5121.9—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铁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0一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1—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锌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2—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锑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3—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4—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4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5—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5部分:钴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6—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铬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7—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7部分:铍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8—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8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GB/T 5121.19—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9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0—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0部分:锆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1—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1部分:钛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2—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2部分:镉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3—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3部分:硅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4—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4部分:硒、碲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5—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6—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6部分:汞含量的测定
GB/T 5121.27—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7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 10567.1—1997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硝酸亚汞试验法
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 氨薰试验法
YS/T 335—1994电真空器件用无氧铜含氧量金相检验法(原YB 731—1970)
YS/T 336—1994铜、镍及其合金管材和棒材断口检验法(原YB 732—1971)
YS/T 347—2004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三、产品技术标准
GB/T 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 1528—1997铜及铜合金挤制管
GB/T 1531—1994铜及铜合金毛细管
GB/T 8890—2007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
GB/T 8891—2000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
GB/T 8892—2005压力表用铜合金管
GB/T 8894—2007铜及铜合金波导管
GB/T 11092—1989黄铜焊接管
GB/T 17791—2007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
GB/T 18033—2007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YS/T 266—1994航空散热管(原GB 8008—1987)
YS/T 267—1994拉杆天线套管(原GB 8009—1987)
YS/T 440—2001 内螺纹铜管
四、原材料、半成品标准
GB/T 467—1997 阴极铜
GB/T 469—2005 铅锭
GB/T 470一2008锌锭
GB/T 728—1998 锡锭
GB/T 1196—2008重熔用铝锭
GB/T 2774—2006金属锰
GB/T 2881—2008工业硅
GB 4947—2003工业赤磷
GB/T 6516—1997 电解镍
YS/T 68一-2004 砷
YS/T 72—2005镉锭
YS/T 283—1994铜中间合金锭(原GB 8736—1988)

精彩书摘

一、基础标准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重有色金属板、带、箔、管、棒、线、粉、球、饼、环等加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45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 10003普通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GB/T 13519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GB/T 14188气相防锈包装材料选用通则
GB/T 16266包装材料试验方法接触腐蚀
YB/T 025包装用钢带
3 包装
3.1 包装方式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可选用以下包装方式:箱、桶、袋、夹板、托架、托盘、缠绕、捆扎等。
3.2 包装通则
3.2.1 产品的包装应能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期间不致松散、变形损坏和受潮腐蚀。
3.2.2 各类产品的包装方法应按其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当相应标准中无明确规定时,可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3.2.3 同一包装单元的产品应是同一牌号、规格和状态的产品。特殊情况下,当不同合金牌号、规格和状态的产品需装入同一单元时,应分别捆、包,并分别标识明确,以保证产品不混淆、不损坏。
3.2.4 每包装单元产品的重量和尺寸应符合有关承运部门的规定。
3.2.5 用箱包装时,产品应用防潮、防锈材料(如塑料薄膜、防潮纸、气相防锈纸或复合材料等)包严。必要时,应放置硅胶干燥剂。
3.2.6 用箱或夹板包装时,同层内的产品不得搭接,箱或夹板应用钢带打紧或用铁丝拧紧。
3.2.7 使用各种材料捆扎包装时,应捆扎牢固。
3.2.8 需方有特殊包装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包装方法,并在合同中注明。
3.3 包装箱(包括夹板、托架、托盘等,以下同)
3.3.1 包装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因其破坏而使产品受到损坏。
3.3.2 包装箱可用木材、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
3.3.3 各种包装箱应规范、平整、清洁、干燥。
……

前言/序言


冶金工程领域精选参考书目导览 本导览旨在为冶金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学生推荐一批高质量、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参考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材料科学、金属加工、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等多个关键分支,但不包含《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相关标准汇编》的具体内容。 --- 一、 基础理论与材料科学类 1. 《固体材料的物理性能》 本书深入探讨了金属及其合金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物理特性。内容侧重于晶体结构、缺陷理论、电子结构与能带理论在解释金属导电性、热学行为和磁学特性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晶格振动、晶界扩散机制以及相变动力学,为理解材料的本征性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辟章讨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粘弹性响应和蠕变行为,这对高负荷应用环境下的材料选型至关重要。 2. 《金属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 这是一本经典的金属学教科书,系统梳理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相图分析、热力学基础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书中对铁碳合金(如钢材)的组织演变、冷却速度对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此外,还涵盖了非平衡结晶过程、偏析现象的控制方法,以及高熵合金等前沿多组分合金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3.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性质》 本书将量子力学原理应用于金属材料的性能预测。重点分析了费米面结构、电子密度分布如何决定材料的电学、磁学特性。书中包含了先进的计算材料学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DFT)在预测合金热力学稳定性和计算点缺陷形成能方面的应用实例,为理性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计算工具箱。 --- 二、 金属加工与塑性变形类 4. 《塑性变形与金属加工基础》 本书聚焦于金属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塑性流动行为。内容涵盖了金属的流变学特性、加工硬化机制以及各向异性形成的原因。详细解析了锻造、轧制、挤压和拉拔等主要塑性加工工艺的力学模型。书中提供了多种有限元分析(FEA)在模拟复杂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应用案例,例如多向应力下的孔隙膨胀与断裂判据。 5. 《金属的连接技术:焊接、钎焊与粘接》 该书是关于金属连接工艺的综合参考。在焊接部分,深入剖析了电弧焊、激光焊等主流工艺的热影响区(HAZ)冶金变化、残余应力控制及焊缝的缺陷形成机理。针对钎焊技术,详细对比了液相烧结和扩散连接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超声波辅助连接技术在异种材料连接中的应用。 6. 《先进轧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本书专注于板材和带材的精密轧制技术。阐述了现代连续轧机、可逆轧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系统。内容涵盖了张力控制、厚度公差的在线监测与反馈,以及如何通过轧制工艺优化来控制板材的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针对高强度钢和超薄带材的轧制,提供了专门的工艺窗口分析。 --- 三、 热处理与表面工程类 7. 《现代金属热处理技术手册》 这是一本实用的工程手册,系统归纳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传统热处理工艺的精确参数设定。重点介绍了时效处理、相变工程学在铝合金和钛合金中的应用。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气氛(如还原性、渗碳、渗氮气氛)对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和性能影响的案例研究。 8.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与防护》 本书全面覆盖了提升材料表面耐磨损、耐腐蚀性能的多种技术。内容包括热喷涂技术(HVOF、等离子喷涂)、离子注入、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膜层的制备工艺与结构表征。特别强调了纳米结构涂层在提高表面硬度和降低摩擦系数方面的最新进展。 --- 四、 腐蚀与材料失效分析类 9. 《工业腐蚀与电化学防护》 该书是腐蚀科学领域的权威参考,深入讲解了电化学腐蚀的理论基础,包括Pourbaix图的应用、点蚀和缝隙腐蚀的发生机理。书中详细分析了酸洗、高氯化物环境对常见合金的腐蚀行为,并系统介绍了阴极保护、牺牲阳极保护以及缓蚀剂的筛选与应用策略。 10. 《金属材料的断裂力学与失效分析》 本书将理论断裂力学(如Griffith、Irwin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失效案例分析。详细解析了疲劳断裂(低周疲劳、高周疲劳)、蠕变断裂和脆性断裂的特征。通过大量的金相分析图谱和扫描电镜(SEM)照片,指导工程师如何快速准确地判定材料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 总结 上述推荐的书籍,侧重于冶金材料的基础物理化学原理、先进的加工成形技术、精确的热处理工艺控制,以及失效行为的科学评估。它们是理解和优化各类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结构钢、铝、钛、镍基高温合金等)性能与生产过程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这套书显然是面向机构用户或专业图书馆采购的,纸张厚实,不易泛黄,便于长期保存和频繁翻阅。内容上,它像是一个法律条文集,严肃、准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对于任何进行产品认证、招投标或者进行仲裁时,这都是一本无可替代的参考资料。我尤其欣赏它对标准修订历史的标记,虽然只是简短的脚注,但能让使用者快速了解某个参数的演变过程,这对理解标准背后的行业逻辑很有帮助。然而,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数字化转型”的读者,可能会希望其中包含相关的电子数据库访问权限或者至少是可检索的电子版文件。目前这种纯纸质的汇编,在信息检索效率上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它坚固耐用,信息可靠,但查阅起来需要花费不少体力来定位具体章节,更像是一个需要你用心去耕耘的知识宝库,而不是一个即点即取的搜索引擎。

评分

这本《铜及铜合金管材产品生产许可相关标准汇编》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专业性和严肃性。我原本期待里面能收录一些关于新材料研发或者先进制造工艺的讨论,毕竟现在技术迭代这么快,但翻阅目录后发现,内容还是主要聚焦在那些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罗列上。比如,对于不同牌号铜合金的力学性能要求、尺寸公差的具体数值,以及检验批次的抽样规则,这些信息确实是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圣经”。然而,对于一个希望了解行业未来走向的读者来说,这显得有些枯燥。书中对管材应用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或者高端医疗器械中的特殊要求,几乎没有展开论述,仅仅是引用了相关的标准编号。如果你是负责质控或者刚刚进入这个领域需要快速建立知识框架的工程师,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但如果你想从中挖掘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秘籍”,可能需要去别处寻找更具前瞻性的文献了。它的价值在于确保合规性,而非引领创新。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汇编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可以告别到处搜集零散标准文件的日子了”。作为一名长期与不锈钢和铜管打交道的采购经理,我深知一套完整、准确的标准文件集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排版清晰,用词精准,特别是关于热处理工艺和无损检测方法的部分,引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编号和条文说明。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产品标志和包装要求的章节,这对于跨区域运输和清关环节至关重要,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不过,令人略感遗憾的是,书中对如何有效、经济地实施这些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建议非常少。它更像是一个权威的“字典”,告诉你“是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成本更低。例如,当一个标准要求特定的晶粒度时,书中只给出了判定标准,却没深入分析不同炉温控制对达到该晶粒度的实际影响曲线。它提供了基准线,但没提供攀登的阶梯。

评分

我花了几天时间,主要对比了书中收录的关于“焊接性”评估的标准与我手头一些国外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这部汇编在基础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上的覆盖面是毋庸置疑的,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规工业用铜管的主要标准。但是,如果期望它能涵盖那些面向高端、小众市场(比如真空设备用超高纯度铜管)的特殊规定,那恐怕要失望了。比如,对于那些要求极低气体析出率的超净管,标准的侧重点往往在于洁净度等级和包装环境的控制,这些细微但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宏观的标准罗列中往往被一带而过,或者干脆没有单独列出细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保证了“平均水平以上”产品的可靠性,但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细分领域,读者需要从更多前沿的学术期刊中去寻找灵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合格的“体检报告”,而非“巅峰状态的训练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人有些敬畏,这显然是汇集了大量官方文件的结果。当我尝试寻找关于特定“C17200铍青铜管”的详细制造参数时,发现书中更多是引用了GB/T和ASTM等体系的交叉对照表,而非深入的工艺细节。这套书更像是图书馆里必备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可以让你在午休时轻松阅读的专业读物。它对于理解“合规性边界”非常有帮助——你知道什么操作是绝对不允许的,哪些性能指标是必须达到的红线。然而,对于那些寻求优化生产流程,比如如何减少拉拔过程中的废品率,或者如何选择更环保的脱脂剂以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这部分内容更新得稍显滞后),这本书的直接贡献有限。它奠定的是行业的基础砖石,但上层的建筑设计,还得靠设计院和研发部门自己去构思和摸索。它很“重”,但也非常“实”,沉甸甸的,像是对过去几十年行业规范的盖棺定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